漸凍症 像慢性毒藥一樣吞噬生命的病

2020-12-23 成都日報

漸凍症這種病,我們知曉大多是因為霍金這個科學家,以及前幾年曾流行的「挑戰冰桶」活動,然而,很少有人真正認識這種可怕的疾病。當天,川大華西醫院進行了一場專門針對漸凍人的愛心義診和患者教育宣傳活動,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說,從2006年正式統計以來,川大華西醫院統計到的「漸凍人」有3000多名,還不算不認識此病而未求醫的,「『漸凍人症』理應得到大家的關注,只有早診早治,才能延長這部分病人的生命。」

殘酷的疾病: 像慢性毒藥一樣慢慢吞噬生命

患者劉先生的兒子講述了關於父親的故事:他的父親原來是名體育教師,身體很好的,但在3年前,他突然出現了右手無力及行動僵硬等症狀,從此踏上漫漫求醫路。在此期間,他的病進展很快,穿衣、吃飯都需要家人幫助才能完成,「他之前每天活躍在操場上,生病後卻日復一日躺著,差別太大了!」

他們歷時一年多,輾轉了老家好幾個醫院,始終沒有找到原因,直到一年半以前到川大華西醫院,才被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正是我們俗稱的「漸凍人症」。這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元退化所致的罕見病,一旦發生,病情發展迅速,大多數患者發病後存活期僅有3—5年。

罹患此病後,患者的肌肉會逐漸萎縮,失去控制,直到完全喪失運動功能,晚期患者會無法說話、吞咽乃至呼吸,最終導致其死亡。

前來參會的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崔麗英教授是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她對記者說,目前暫時還沒有能夠治癒漸凍症的方法,這個疾病進展的過程就像毒藥一樣,一點一點吞噬患者的生命,「因此,它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五大絕症之一』,與愛滋病、癌症齊名。」

認識漸凍症:

一種無法預防但必須早診早治的病

醫學界之所以通俗地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稱為「漸凍人」(或「漸凍人症」),是因為患者仿佛被凍住一般,「踏入高寒的冰雪天地,溫度慢慢丟失,最開始你還能動,慢慢地,你就被凍結了。」專家說,絕大多數患者的智力和感覺都正常,只能意識清醒地看著自己的身體慢慢失去機能。另外,大部分患者在短時間內會失去自理能力,需要家屬日夜不息地照料。有許多漸凍人症患者家屬辭去工作全職照料,在經濟上和心理上都承受著巨大壓力。

這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內科的黃旭升教授說,漸凍人症的發病機理到現在也不清楚,從臨床統計來看,遺傳因素僅佔2—5%,絕大多數都是散發病例。對於發病的年齡來說,從國內總共約6萬名患者的情況來看,雖然18歲至88歲不等,但80%以上的患者在52—54歲這個年齡段。

「因為目前不能治癒,只能通過規範化的藥物治療和精心護理,幫助病人儘可能多存活些時間,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對病人來說很重要。」黃旭升教授說。

如何早發現?

有些小症狀務必要引起重視

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的姚曉黎教授說,漸凍人症患者在開始時的症狀並不明顯,而且發病的部位也不一定,「但大部分患者是從手部開始,有的則是從足部或者咽喉開始。」

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一個患者因為大拇指頻繁抽筋去醫院檢查,醫生卻告訴他是腕管症候群(俗稱滑鼠手),所以就按照診斷去治療。哪知道不久以後,他的肌肉萎縮就擴散到了他的四肢和軀幹。最後被確診時,已經距離大拇指頻繁抽筋近20個月了!

所以川大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商慧芳教授說,當出現指頭沒勁,擰瓶蓋都擰不開了,或者肌肉出現無力、萎縮,以及說話的力氣突然弱了等情況時,就應該及時去醫院做肌電圖檢查,「當然,因為此病表現並不十分典型,很容易被漏診或誤診,部分患者被誤診為甲亢、椎間盤突出、乾燥綜合症、腦幹梗死等其他疾病,從而耽誤了時間。所以,醫院內部可以採用多科協作的模式來提高診斷準確率,避免誤診或者漏診。」

專家呼籲:

藥物能夠儘快納入醫保

在採訪中專家們告訴記者,漸凍人症已經發現了100多年,但很長時間以來都沒有藥物能夠作用於該病,從1993年開始才有了藥物,但並非治癒性藥物,而是減緩症狀的,「規範化治療越早,患者生存獲益就越大。」姚曉黎教授說。

儘管目前有了能夠有效緩解症狀的口服藥物,但很多患者家庭卻治不起,「這種口服藥一個月的花費大約在3700—3800元,加上其他醫療開支,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壓力巨大的。」川大華西醫院的商慧芳教授說,作為人大代表,她多次提交議案,希望能夠將此藥納入醫保報銷範疇,「不僅僅是我在呼籲,國內的很多專家都在呼籲。」她說。

據了解,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的漸凍人症協作組如今正在開展全國範圍內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研究,希望能全面了解我國的診斷和治療現狀,建立中國患者資料庫,以用於下一步更有針對性的研究。本報記者 鄧曉洪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漸凍症是現在醫學上面的治療難題,這種疾病因為病因不明,沒有有效的方法能治療,所以一旦患上了漸凍症就相當於被判了死刑。那麼什麼是漸凍症?漸凍症早期症狀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漸凍症如果通過專業的名詞給我們解釋可能我們並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告訴我們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這種疾病我們可能就了解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漸凍人症」是什麼病?
    ■ 本報記者 鄧海寧 實習生 吉家子琦  近期,隨著冰水澆頭的「ALS冰桶挑戰」像病毒一樣風靡全球
  • 霍金患上的「漸凍症」到底有多可怕?
    21歲時,霍金就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曾被醫生預言活不過3年。除了研究領域的建樹,他長期與疾病抗爭的經歷也讓人驚嘆。他患上的疾病到底有多可怕?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鎖彬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簡稱ALS)有一個更為公眾所知的俗稱,即「漸凍症」,也叫做運動神經元病。該病是一種侵犯脊髓、腦幹、大腦運動神經元的慢性進行性發展的疾病,由於運動神經元的損害,患者表現為骨骼肌萎縮、無力以至完全癱瘓。
  • 漸凍症無法防治 多為遺傳環境因素造成
    這病不可治直至死亡意識都無比清晰在西南醫院神經內科病房內,呼吸機機械性地發出有規律的細微聲響,管道的一頭從喉管插入,維繫著病床上這名漸凍症患者的生命,「他已經失去了呼吸的能力,一旦拔掉呼吸機,生命就將終止……」一旁的醫護人員說,這名漸凍症患者已在病床上躺了多年,但至今意識仍然清晰。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漸凍症」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學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縮寫為ALS),也稱運動神經元病。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漸凍人症是什麼專家指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症,與愛滋病、癌症齊名為頑症。
  • 「漸凍人症」如何才能活得更久
    那麼,「漸凍人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如何才能生病後活得長久一些?「漸凍人症」是一種什麼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肖頌華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叫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運動神經元病,指運動神經元(我們平時之所以能運動,是因為肌肉受神經支配,牽動骨骼引起的,其中,控制肢體運動的神經就稱為運動神經元)損傷導致患者逐漸出現並加重的肌無力、肌萎縮、吞咽困難、喝水嗆咳以及說話不清、伴有肌肉跳動等。
  • 海綿寶寶之父去世,到底什麼是「漸凍人症」?
    海倫伯格於去年(2017年)3月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症(ALS),與病痛鬥爭一年多後終告不治。《海綿寶寶》自1999年播出,動畫設計詼諧搞笑,陪伴了無數兒童成長。2005年1月30日,該片榮獲第32屆安妮獎授予的「最佳TV動畫製作」獎然而沒想到就在2017年,創作者海倫伯格證實患上了和知名物理學家霍金一樣的「漸凍人症」。
  • 霍金與漸凍症抗衡了55年,這種病早期怎麼識別
    「漸凍症」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應該如何進行治療,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個罕見病?錢報記者諮詢了浙醫二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吳志英教授和浙醫二院神經內科殷鑫湞副主任醫師。●「漸凍症」是什麼病?不同於帕金森氏病這個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漸凍症」是運動神經元變性疾病,運動神經元的變形死亡,導致患者出現肌肉萎縮、肢體無力,之後的呼吸、吞咽、語言等能力都會受到影響。「比較常見的症狀,一開始會從手無力、然後慢慢到腿,出現走路僵硬,然後說話含糊不清、出現吞咽困難,最後極有可能死於呼吸衰竭。」
  • 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關於漸凍症這些前兆需警惕
    釋義  什麼是「漸凍症」?  說起「漸凍人」,許多人會想到霍金。作為「漸凍症」患者,霍金創造了55年生存期的奇蹟。  之所以稱為「漸凍人」,是因為直至生命的最終,絕大多數病人的智力和感知並不會受到影響,病人能聽到,能看到,也有觸感等,但身體卻像被凍住了一樣,無法作出反應。  案例  大學剛畢業就患「漸凍症」  來自單親家庭的李明(化名)被確診「漸凍症」時,剛剛大學畢業。
  • 也許身體可以被「漸凍」,但生命永遠無法冰封……青島也有這麼一群...
    /現狀 /漸凍的人生依舊堅強「漸凍症」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被稱為世界五大絕症之一。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得病的人像被冰雪凍住一樣,會喪失行動能力。但這個過程不是迅速的,而是身體一部分一部分地萎縮和無力,最終走向呼吸衰竭。
  • 比癌症還要殘忍的疾病,正是罕見的「漸凍症」
    今天,#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衝上了微博熱搜。根據他的臉書主頁,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 到底什麼是漸凍症?它是怎麼一步步奪走患者生命的?為什麼說它比癌症還要殘忍?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人症(英文簡稱ALS)目前仍是不可治癒的絕症。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留下捐贈器官遺囑 大愛義舉讓生命之花綻放
    近日,北大女博士婁滔罹患「漸凍症」,留心願捐獻人體器官一事牽動人心。年輕美麗的生命消逝,無疑是最大的悲劇,但在這起悲劇的背後,也讓我們看到了最大善意的美好。  「漸凍症」,學名叫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不知病因的罕見絕症。一年多來,「漸凍症」逐漸侵蝕婁滔的肌肉和運動神經,如今的婁滔,每天躺在病床上,已經失去了對身體的控制力。  「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
  • 右手使不上力 警惕漸凍人症早期症狀
    經過磁共振和肌電圖等一系列檢查,醫生診斷孔先生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症」。因為一直拖著不管,此時他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  「患者剛出現症狀時,常常會被誤診為頸椎病或腰椎病。」該院骨科醫師黃自鋒遺憾地說,孔先生如果在剛發現右手無力時就到醫院,儘早地給予神經保護和支持治療,能延緩病情的發展。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 關愛「漸凍人」
    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他與漸凍症的鬥爭長達7年。 奎恩的支持者在臉書上宣布了奎恩去世的消息,「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在抗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不懈鬥爭中的靈感和勇氣。」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協會說:「帕特以積極和勇敢的態度對待漸凍症,激勵了周圍所有人。
  • 開門費勁,擰瓶蓋吃力……漸凍症比癌症還可怕!這些症狀一定警惕
    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人民英雄——張定宇,2017年被診斷為「漸凍症」,但當新冠疫情來襲時,他隱瞞「漸凍症」病情帶領團隊奮戰在抗疫一線。「漸凍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病?它都有哪些症狀?它很罕見嗎?
  • 76歲「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漸凍症」是什麼病
    圖說:76歲的「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來源/東方IC 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76歲的「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引發了人們對「漸凍人」的關注。霍金在21歲時就被診斷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儘管他曾被告知只有兩年生命,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追求夢想,也被媒體報導為存活最久的「漸凍人」。ALS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如何早期發現及治療?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陳晟表示,「漸凍人」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少見,「冰桶挑戰」讓「漸凍人」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北大女博士罹患「漸凍症」,淚目!為那些囚禁在身體裡的靈魂
    29歲、北大博士生,背負這樣身份標籤的人,是不少人眼裡名副其實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擁有如此傲人經歷的湖北女孩婁滔,卻患上了不治之症「漸凍症」。據澎湃新聞報導,這位從小到大一直備受命運恩寵的女孩,目前已經陷入深度昏迷,隨時有可能失去生命。
  • 訪「漸凍人」家屬:每天都像「冰水」澆頭一瞬間
    他們的每一天,都像「冰水」澆頭那一瞬間  當一桶冰水從頭頂澆下,渾身因凍住而無法動彈的感覺也許只會持續幾秒;但對於身患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的「漸凍人」群體來說,這種痛苦的感覺會伴隨他們終生,直到離開這個世界。  家住北京昌平區的魏曉楠完全能理解這樣的感受,她48歲的父親在三年前被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 要謹防漸凍人症,早診斷關乎生存時限!
    聽過「冰桶挑戰」的人,相信對漸凍人並不陌生,近年來,隨著很多名人明星相繼參加/發起了冰桶挑戰,讓該疾病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 漸凍人也叫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簡稱ALS,是一種進行性慢性神經系統病變,隨著患者運動神經元的慢慢死亡消失,肌肉失去了運動能力,出現萎縮、吞咽困難、呼吸困難,最後走向死亡。 對於漸凍人,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並沒有察覺,一般都是疾病晚期才開始接受治療,加上治病心切,容易踏入治療誤區,因而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