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吸菸導致基因突變致癌

2020-12-13 生物谷

專題:Nature報導

吸菸有害健康是不爭事實,然而,香菸如何對人體造成傷害?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香菸中的致癌物直接導致脫氧核糖核酸(DNA)突變,估計菸民平均每吸15支煙,DNA就發生一次突變。

研究結果刊載於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

譯癌症基因

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分別對肺癌患者和惡性黑素瘤病人的腫瘤組織進行基因解碼。

研究結果顯示,肺癌基因組中包含大約2.3萬種突變,而惡性黑素瘤基因組中包含大約3.3萬種突變。

事實上,所有類型的癌症都以基因編碼錯誤為誘因。外界刺激可能導致基因突變,使基因編碼出錯,致使細胞以錯誤的方式、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位置生長,成為惡性腫瘤。

吸菸和過度暴曬分別是肺癌和惡性黑素瘤的主要誘因。

吸菸致突變

研究人員估計,菸民平均每吸15支煙就會導致DNA發生一次突變。

研究項目負責人之一彼得·坎貝爾把大部分基因突變比作「過客」,不會直接導致癌症。

他說:「抽菸就像玩俄羅斯輪盤賭……多數突變不會導致癌症,但只需一次致癌突變,就可能讓人罹患癌症。」

參與這項研究的安迪·福特瑞爾博士說:「基因突變,如吸菸導致的基因突變,會造成永久性損傷,因為突變基因會代代相傳。」

研究人員推測,戒菸後,菸民肺部的受損細胞需要15年才能由新細胞取代。

突破性意義

不少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成果對及時發現癌症、研究新藥物和新療法有重要意義。

坎貝爾說:「今後數年研究對癌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藉助解碼腫瘤基因,我們可以使用針對變異基因的新藥物治療癌症。」

作為項目的另一位主要負責人,邁克·斯特頓說:「肺癌和惡性黑素瘤是當今世界兩種多發癌症。藉助解析基因,我們可以在腫瘤惡化前發現它們並採取措施。」

韋爾科姆基金會主管馬克·沃爾波特說:「我們希望增進對疾病的了解,以提高醫療保健的質量。對未來癌症治療而言,這只是第一步。這項技術不會僅停留在實驗室內,終將會用於臨床治療。」(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 doi:10.1038/news.2009.1143

Cancer genomes reveal risks of sun and smoke

Sequencing of skin and lung cancers show that many mutations could be prevented.

Brendan Borrell

Researchers have completed the genetic sequences of two types of cancer — skin cancer and small-cell lung cancer — revealing that the genomes bear the hallmarks of their respective carcinogens: sun and smoke. Worldwide, the two diseases kill a total of nearly 250,000 people each year,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y are largely preventable.

相關焦點

  • Nature:喝酒和吸菸誘發驅動基因突變,導致食管癌
    2019年1月6日/生物谷BIOON/---癌症被認為是由異質性的腫瘤細胞群體組成,這些腫瘤細胞在基因突變方面顯示出複雜的層次結構。根據近期的研究,這個完整的癌症層次結構本身可能進一步嵌入到更高級別的由多輪正向選擇遞歸產生的層次結構中,而在這些多輪正向選擇中,獲得驅動基因突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研究發現非吸菸肺腺致癌基因譜
    衛生部門公布的第三次死因調查結果顯示肺癌導致的死亡人數在過去三十年中上升了465%。從病理學的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其中後者又可細分為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目前腺癌是肺癌的各種亞型中最為常見的,在每年全球確診的新增病例中約佔到40%。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就逐漸認識到了肺癌與吸菸的相關性,其中以小細胞肺癌與吸菸的關係最為密切。
  • 基因改變可能導致肺癌?某些肺癌風險因素可能導致基因突變
    小團:基因突變也會導致肺癌嗎? 小圓:基因突變分遺傳性和獲得性,在特定染色體(6號染色體)中遺傳某些DNA變化的人更有可能患上肺癌,而在獲得性基因突變中,某些致癌物質(如菸草煙霧)可以導致細胞DNA發生變化,導致細胞異常生長,從而導致癌症。
  • 控煙小知識:為什麼吸菸會致癌?
  • Nature:HDAC8基因突變導致狄蘭氏綜合症產生
    2012年8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遺傳學研究人員鑑定出一個關鍵性基因,當它發生突變時,導致一種罕見的被稱作狄蘭氏綜合症(Cornelia deLange syndrome, CdLS)的多系統疾病發生。
  • Nature:LKB1基因突變可加劇肺癌發生
    來自Chapl山北卡羅來娜大學(UNC)的高級研究員Norman Sharpless表示,這種基因缺陷似乎會導致一種更為兇險的肺癌,而肺癌一旦開始就很難對付。非小細胞性肺癌(USCLC)是最致命的惡性腫瘤,因此LKB1的抑制對於人類癌症來說是一個最致命的基因事件。」    研究人員認為LKB1的滅活將預示非小細胞性肺癌出現不良結果,可作為更好的風險評估和療效預測。
  • 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修飾改變
    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修飾改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 20:26:47 生殖細胞中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的2』-O甲基化修飾改變並產生先天性角化不良症,這一成果由美國哈佛醫學院Pier Paolo
  • Nature:100個新腫瘤基因被發現
    生物谷報導:科學家們發現超過100種一旦發生突變就可導致癌症的新基因。這一發現是一項最新人類基因組大調查的一部分,研究發現癌基因的數量遠大於以往我們所認為的數量。所有的腫瘤被認為是位於特定的基因上的DNA突變引起的。
  • 為什麼我不吸菸也得肺癌?基因檢測帶你一探究竟
    肺癌是起源於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等處上皮以及支氣管黏液腺的惡性上皮性腫瘤,佔男性常見腫瘤的首位,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與吸菸,空氣汙染,石棉、砷等環境和職業致癌因素等有關。常分為兩型: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 為什麼今天的肺癌發病率會這麼高呢?一個公認的原因就是抽菸!
  • 核汙水或損害DNA 引起基因突變的因素有哪些
    據了解,2011年「3·11大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堆芯熔毀、放射性物質外洩,持續冷卻堆芯的作業以及雨水、地下水流入反應堆設施產生了大量核汙水,並在不斷增加。  對於這些核汙水,東電公司採用多核素去除裝置進行過濾處理,但這種裝置無法有效去除核汙水中具有放射性的氚。
  • 3種致癌因素比吸菸還可怕
    據日本門戶網站livedoor刊文報導,大家知道吸菸會加速皮膚老化鬆弛嗎?不僅如此,吸菸還是患高血壓和癌症等疾病的一個原因,所以說吸菸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但是即使不吸菸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或許也有一些和吸菸同效的壞習慣,這些壞習慣說不定對身體的危害比尼古丁更大。
  • 黃疸竟然是基因突變導致的?!
    其中轉運體、載脂蛋白、介導蛋白、酶的數量和功能受基因調控。當基因發生突變時就影響到膽紅素的攝取、轉化和排泌,出現程度不等的黃疸。其中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特點的疾病有:溶血,Gilbert症候群、Crigler-Najjar症候群等。,後兩個為基因突變導致。
  • PLoS Genet: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會產生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
    2016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血細胞製造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且不會在這種幹細胞中引入隨後可能導致癌症產生的基因變化。
  • 腸道微生物組可將突變型p53從抑制腫瘤轉變為致癌
    腸道微生物組可將突變型p53從抑制腫瘤轉變為致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7:13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哈達薩醫學院Yinon Ben-Neriah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Nature:重大進展!新研究揭示最常見的SF3B1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癌症
    2019年10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確定了SF3B1(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剪接因子3b亞基1)基因突變如何促進很多癌症形成,其中SF3B1是最為頻繁發生突變的剪接因子編碼基因。
  • 肺癌檢測基因突變,該如何用藥?
    ,但是最近被診斷為肺癌晚期,測序發現有EGFR基因突變,易瑞沙是最好的藥物麼?現在這些病人或多或少都會做基因檢測,來看看是否適用新型靶向藥。而非小細胞肺癌中最常見,且有針對性靶向藥物的突變就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英文縮寫EGFR)突變。現在中國好一點的腫瘤醫院都有能力進行EGFR突變檢測。之所以推廣這個檢測,是因為臨床上已經證實,如果癌症有EGFR突變,使用EGFR靶向藥物比化療要好很多。
  • NCSTN基因突變可導致逆向性痤瘡
    近日來自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與華大基因展開合作,利用先進的外顯子測序技術證實NCSTN基因的突變可導致逆向性痤瘡的發生。
  • 基因突變導致皮膚病表皮剝落
    德國科隆大學8月9日發表公報說,該校與德國其他4所高校合作研究,發現了導致魚鱗病、牛皮癬等皮膚病表皮剝落症狀的原因。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分子基礎清華新聞網8月3日電 7月31日,《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 雜誌發表了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題為「甲基轉移酶SETD2識別致癌組蛋白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for oncohistone
  • Nat Commun:人工智慧幫助找到導致胃癌的基因突變!
    在一項開創性研究中,來自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GIS)科技研究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機器學習計算機模型(一種人工智慧模型,AI)來準確尋找腫瘤突變。他們還發現了一個非編碼DNA的新基因突變可能導致了胃癌。這項研究開發出的新技術將在未來幫助研究人員探索其他腫瘤中非編碼DNA突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