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HDAC8基因突變導致狄蘭氏綜合症產生

2020-12-22 生物谷

2012年8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遺傳學研究人員鑑定出一個關鍵性基因,當它發生突變時,導致一種罕見的被稱作狄蘭氏綜合症(Cornelia deLange syndrome, CdLS)的多系統疾病發生。通過揭示HDAC8基因發生突變如何破壞控制基因表達和細胞分裂的蛋白的功能,這項研究有助於人們認識這種由於早期發育受損而導致智力障礙、肢體畸形和其他殘疾的疾病。

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在2004年報導NIPBL基因發生突變是CdLS的主要原因,大約佔這種疾病的60%。2007年,他們又描述了兩個新的基因SMC1A和SMC3。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關注黏連蛋白複合物(cohesin complex):它是由一組蛋白組成的,能夠形成一種手鍊狀結構,包圍著一對被稱作姊妹染色單體的染色體。黏連蛋白有兩種作用。它讓姊妹染色單體在細胞分類期間保持在一起,同時它還允許正常的轉錄產生。論文第一作者Matthew A. Deardorff博士說,破壞黏連蛋白正常功能的突變能夠幹擾正常的人類發育。

在當前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乙醯化和去乙醯化對黏連蛋白功能的影響。在正常條件下,去乙醯化有助於回收利用黏連蛋白,從而使得它在連續幾輪細胞分裂期間能夠被細胞使用。他們發現HDAC8基因發生突變破壞細胞對黏連蛋白的正常循環利用。

這種基因發生突變導致HDAC8蛋白活性丟失,因而降低細胞獲得循環利用黏連蛋白的數量從而不能讓它正確地調節基因轉錄。研究人員提示著,這會傷害正常的胚胎發育和導致CdLS產生。

研究人員在細胞培養物中證實HDAC8發生突變導致黏連蛋白結合到基因上的能力下降,這類似於細胞中NIPBL基因缺乏時觀察到的情形。他們也鑑定出大約5%的CdLS患者發生HDAC8突變。

Deardorff說,通過提供CdLS中基因缺陷的詳細信息,這項當前的研究提示著人們在未來開發出治療這種遺傳性疾病的方法。(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編譯自Cornelia deLange syndrome: Mutations disrupt cellular recycling and cause childhood genetic disease

HDAC8 mutations in 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 affect the cohesin acetylation cycle

Matthew A. Deardorff, Masashige Bando, Ryuichiro Nakato et al

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 (CdLS) is a dominantly inherited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disorder,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cohesin-loading protein NIPBL1, 2 for nearly 60% of individuals with classical CdLS3, 4, 5, and by mutations in the core cohesin components SMC1A (~5%) and SMC3 (<1%) for a smaller fraction of probands6, 7. In humans, the multisubunit complex cohesin is made up of SMC1, SMC3, RAD21 and a STAG protein. These form a ring structure that is proposed to encircle sister chromatids to mediate sister chromatid cohesion8 and also has key roles in gene regulation9. SMC3 is acetylated during S-phase to establish cohesiveness of chromatin-loaded cohesin10, 11, 12, 13, and in yeast, the class I histone deacetylase Hos1 deacetylates SMC3 during anaphase14, 15, 16. Here we identify HDAC8 as the vertebrate SMC3 deacetylase, as well as loss-of-function HDAC8 mutations in six CdLS probands. Loss of HDAC8 activity results in increased SMC3 acetylation and inefficient dissolution of the 『used』 cohesin complex released from chromatin in both prophase and anaphase. SMC3 with retained acetylation is loaded onto chromatin, and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 analysis demonstrates decreased occupancy of cohesin localization sites that results in a consistent pattern of altered transcription seen in CdLS cell lines with either NIPBL or HDAC8 mutations.

相關焦點

  • Nature:吸菸導致基因突變致癌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香菸中的致癌物直接導致脫氧核糖核酸(DNA)突變,估計菸民平均每吸15支煙,DNA就發生一次突變。研究結果刊載於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譯癌症基因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分別對肺癌患者和惡性黑素瘤病人的腫瘤組織進行基因解碼。
  • 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修飾改變
    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修飾改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 20:26:47 生殖細胞中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的2』-O甲基化修飾改變並產生先天性角化不良症,這一成果由美國哈佛醫學院Pier Paolo
  • Nature:喝酒和吸菸誘發驅動基因突變,導致食管癌
    2019年1月6日/生物谷BIOON/---癌症被認為是由異質性的腫瘤細胞群體組成,這些腫瘤細胞在基因突變方面顯示出複雜的層次結構。根據近期的研究,這個完整的癌症層次結構本身可能進一步嵌入到更高級別的由多輪正向選擇遞歸產生的層次結構中,而在這些多輪正向選擇中,獲得驅動基因突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PLoS Genet: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會產生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
    2016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血細胞製造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且不會在這種幹細胞中引入隨後可能導致癌症產生的基因變化。
  • 微生物產生抗藥性的唯一途徑就是基因突變?
    在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的篩選下,細菌和真菌會在藥物靶點基因產生突變而表現出抗藥性,這種不可逆的方式曾經被認為是微生物產生抗藥性的唯一途徑。
  • Nature:重大進展!新研究揭示最常見的SF3B1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癌症
    2019年10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確定了SF3B1(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剪接因子3b亞基1)基因突變如何促進很多癌症形成,其中SF3B1是最為頻繁發生突變的剪接因子編碼基因。
  • 黃疸竟然是基因突變導致的?!
    其中轉運體、載脂蛋白、介導蛋白、酶的數量和功能受基因調控。當基因發生突變時就影響到膽紅素的攝取、轉化和排泌,出現程度不等的黃疸。其中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特點的疾病有:溶血,Gilbert症候群、Crigler-Najjar症候群等。,後兩個為基因突變導致。
  • Nature:100個新腫瘤基因被發現
    生物谷報導:科學家們發現超過100種一旦發生突變就可導致癌症的新基因。這一發現是一項最新人類基因組大調查的一部分,研究發現癌基因的數量遠大於以往我們所認為的數量。所有的腫瘤被認為是位於特定的基因上的DNA突變引起的。
  • 基因改變可能導致肺癌?某些肺癌風險因素可能導致基因突變
    小團:基因突變也會導致肺癌嗎? 小圓:基因突變分遺傳性和獲得性,在特定染色體(6號染色體)中遺傳某些DNA變化的人更有可能患上肺癌,而在獲得性基因突變中,某些致癌物質(如菸草煙霧)可以導致細胞DNA發生變化,導致細胞異常生長,從而導致癌症。
  • PNAS:CHD4基因突變如何導致先天性心臟畸形
    下一代測序與基因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心臟病學領域的不斷突破。先前的研究發現,最常見的出生缺陷類型——心臟缺陷可由CHD4基因突變引起。近日,來自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CHD4突變如何導致心臟缺陷的關鍵分子細節。
  • 基因突變導致少女右臉長出蟾蜍皮 頸部長角(圖)
    罕見基因突變導致少女半邊容貌骨骼異常  該基因突變全球有記載的病例僅500例  一名22歲的妙齡少女,因基因突變,導致右邊的臉、背和臀部等部位皮膚、骨骼、軟組織、臟器發育異常,外表嚴重畸形。醫生初步判斷她患了Gardner綜合症,這種基因突變病症目前在全球有記載的病例僅500例左右。嚴重畸形使樂觀的少女倍受歧視,明天,該少女將在北大深圳醫院接受第一期整形手術治療,能否最終治癒重獲美麗將取決於這次手術。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
  • Nature重大發現!腫瘤突變靶向藥物的療效受突變類型及腫瘤組織環境...
    2018年2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大群來自美國、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現旨在靶向特殊基因突變的抗癌藥物的療效依賴於涉及的腫瘤組織的類型以及基因突變的性質。在他們這項發表於《Nature》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的臨床試驗和結果。
  • 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比較罕見,該疾病多發於兒童,可以間接導致癌症
    目前發現至少個基因亞型,其編碼的核心蛋白複合體與乳腺癌腫瘤易感基因蛋白組成一個複雜的功能網絡,範可尼基因突變導致該網絡修復功能受損,從而得病。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患者的修復系統中基因相關疾病的基因突變率高可以達到14.4%。2、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的基因範可尼貧血綜合症可進行血常規、骨髓檢查、染色體斷裂試驗及彗星試驗、基因檢查等。
  • 組蛋白前體mRNA加工失調導致cGAS誘導產生I型幹擾素
    組蛋白前體mRNA加工失調導致cGAS誘導產生I型幹擾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29:48 英國愛丁堡大學Yanick J.
  • 除基因突變 「太乾淨」也會導致兒童癌症
    )有史以來最全面的證據,並得出了重要的結論:ALL是由基因突變和接觸感染(exposure to infection)兩步過程導致的。具體來說,第一步涉及在胎兒出生之前發生的、能夠誘發兒童患白血病的基因突變。不過,只有1%天生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兒童會繼續發展成白血病。第二步與感染相關:通過接觸一種或多種常見感染,ALL也可能在兒童時期的晚些時候被觸發。不過,這主要發生在生命的第一年經歷了「乾淨童年」(『clean』childhoods,與其他嬰兒或年齡較大的兒童沒有太多互動)的兒童中。
  • NCSTN基因突變可導致逆向性痤瘡
    近日來自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與華大基因展開合作,利用先進的外顯子測序技術證實NCSTN基因的突變可導致逆向性痤瘡的發生。
  • 基因突變導致皮膚病表皮剝落
    德國科隆大學8月9日發表公報說,該校與德國其他4所高校合作研究,發現了導致魚鱗病、牛皮癬等皮膚病表皮剝落症狀的原因。
  • Nat Commun:人工智慧幫助找到導致胃癌的基因突變!
    在一項開創性研究中,來自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GIS)科技研究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機器學習計算機模型(一種人工智慧模型,AI)來準確尋找腫瘤突變。他們還發現了一個非編碼DNA的新基因突變可能導致了胃癌。這項研究開發出的新技術將在未來幫助研究人員探索其他腫瘤中非編碼DNA突變的影響。
  • 基因突變導致人類X連鎖智力障礙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熊躍教授在國際著名生物學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上發表了題為「X-Linked Mental Retardation Gene CUL4B Targets Ubiquitylation of H3K4 Methyltransferase Component WDR5 and Regulates Neuronal Gene Expression」的研究論文,解析了CUL4B基因突變相關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