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竟然是基因突變導致的?!

2020-12-17 專業的肝病及中醫醫生

臨床上如果一個人表現為黃疸,人們最常見的想法是:一定是肝臟出了問題。其實並不一定如此。

出現了黃疸就說明血裡頭膽紅素水平增高了。而膽紅素分為兩種。一種為間接膽紅素,一種為直接膽紅素。

在正常情況下,當紅細胞衰老時分解成血紅蛋白,進一步生成為間接膽紅素,隨血流來到肝臟,被肝細胞上的轉運體攝取而進入肝臟,進入之後又與肝細胞的載體蛋白結合,後又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直接膽紅素,在相關蛋白介導下而轉運至入毛細膽管,再進入大膽管,最終排入腸道,在腸道中大部分被重吸收再進入肝臟,稱為膽紅素的腸肝循環。

因此從以上膽紅素代謝全過程來看,涉及到了紅細胞、轉運體、載脂蛋白、酶、相關蛋白介導、膽管、腸道。只要其中一環出現問題都可以出現膽紅素代謝異常。其中轉運體、載脂蛋白、介導蛋白、酶的數量和功能受基因調控。當基因發生突變時就影響到膽紅素的攝取、轉化和排泌,出現程度不等的黃疸。

其中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特點的疾病有:溶血,Gilbert症候群、Crigler-Najjar症候群等。,後兩個為基因突變導致。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特點的疾病有:瘀膽性肝炎、膽道梗阻、Dubin-Johnson症候群、Rotor症候群、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症等,後三種為基因突變導致。

這些基因突變導致的黃疸起病年齡不一,並不都是一出生就有。雖然有遺傳性,但攜帶基因並不一定就會發病,所以不能認為家族中沒人出現黃疸就可以排除是基因問題。

當黃疸經各種詳細檢查都找不到原因時,不妨做個基因檢測,也許有意外的發現。

相關焦點

  • Nature:吸菸導致基因突變致癌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香菸中的致癌物直接導致脫氧核糖核酸(DNA)突變,估計菸民平均每吸15支煙,DNA就發生一次突變。研究結果刊載於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譯癌症基因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分別對肺癌患者和惡性黑素瘤病人的腫瘤組織進行基因解碼。
  • 基因改變可能導致肺癌?某些肺癌風險因素可能導致基因突變
    小團:基因突變也會導致肺癌嗎? 小圓:基因突變分遺傳性和獲得性,在特定染色體(6號染色體)中遺傳某些DNA變化的人更有可能患上肺癌,而在獲得性基因突變中,某些致癌物質(如菸草煙霧)可以導致細胞DNA發生變化,導致細胞異常生長,從而導致癌症。
  • Nature:HDAC8基因突變導致狄蘭氏綜合症產生
    2012年8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遺傳學研究人員鑑定出一個關鍵性基因,當它發生突變時,導致一種罕見的被稱作狄蘭氏綜合症(Cornelia deLange syndrome, CdLS)的多系統疾病發生。
  • NCSTN基因突變可導致逆向性痤瘡
    近日來自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與華大基因展開合作,利用先進的外顯子測序技術證實NCSTN基因的突變可導致逆向性痤瘡的發生。
  • 基因突變導致皮膚病表皮剝落
    德國科隆大學8月9日發表公報說,該校與德國其他4所高校合作研究,發現了導致魚鱗病、牛皮癬等皮膚病表皮剝落症狀的原因。
  • 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修飾改變
    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修飾改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 20:26:47 生殖細胞中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的2』-O甲基化修飾改變並產生先天性角化不良症,這一成果由美國哈佛醫學院Pier Paolo
  • Nat Commun:人工智慧幫助找到導致胃癌的基因突變!
    在一項開創性研究中,來自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GIS)科技研究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機器學習計算機模型(一種人工智慧模型,AI)來準確尋找腫瘤突變。他們還發現了一個非編碼DNA的新基因突變可能導致了胃癌。這項研究開發出的新技術將在未來幫助研究人員探索其他腫瘤中非編碼DNA突變的影響。
  • 基因突變導致人類X連鎖智力障礙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熊躍教授在國際著名生物學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上發表了題為「X-Linked Mental Retardation Gene CUL4B Targets Ubiquitylation of H3K4 Methyltransferase Component WDR5 and Regulates Neuronal Gene Expression」的研究論文,解析了CUL4B基因突變相關的人類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
  • PNAS:CHD4基因突變如何導致先天性心臟畸形
    下一代測序與基因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心臟病學領域的不斷突破。先前的研究發現,最常見的出生缺陷類型——心臟缺陷可由CHD4基因突變引起。近日,來自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CHD4突變如何導致心臟缺陷的關鍵分子細節。
  • 除基因突變 「太乾淨」也會導致兒童癌症
    這一重要發現也被BBC以《缺失微生物「導致」兒童癌症》(Missing microbes『cause』childhood cancer)為題進行了報導。)有史以來最全面的證據,並得出了重要的結論:ALL是由基因突變和接觸感染(exposure to infection)兩步過程導致的。
  • Nature:喝酒和吸菸誘發驅動基因突變,導致食管癌
    2019年1月6日/生物谷BIOON/---癌症被認為是由異質性的腫瘤細胞群體組成,這些腫瘤細胞在基因突變方面顯示出複雜的層次結構。根據近期的研究,這個完整的癌症層次結構本身可能進一步嵌入到更高級別的由多輪正向選擇遞歸產生的層次結構中,而在這些多輪正向選擇中,獲得驅動基因突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CHRNE基因突變導致的先天性肌無力症候群的臨床和電生理分析
    CHRNE基因突變導致的先天性肌無力症候群的臨床和電生理分析蘇淨 李傳芬 陶珍 王敏 李慎軍 劉付紅 李靖 曹秉振作者單位:濟南軍區總醫院神經內科引用此文:蘇淨,李傳芬,陶珍,等.CHRNE基因突變導致的先天性肌無力症候群的臨床和電生理分析,中華神經科雜誌,2014,47(12):847-851.
  • PLoS Genet: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會產生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
    2016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血細胞製造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且不會在這種幹細胞中引入隨後可能導致癌症產生的基因變化。
  • Neuron|剪接體基因突變可導致嬰幼兒早發性神經退行性疾病
    此外,PCH也有遺傳的異質性,目前研究發現了多個基因的突變可以致病,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幾個通路上,包括DNA修復、蛋白質翻譯、線粒體功能以及細胞的基礎代謝等【2】。哺乳動物的絕大多數基因都含有至少一個內含子,而且絕大部分多外顯子(multi-exon)基因都會發生可變剪切。
  • 以色列科學家發現基因突變導致少數人指紋缺失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澤克勒醫學院和特拉維夫紹拉斯基醫療中心教授埃利·施普雷歇表示,出現無指紋這一罕見情況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  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指紋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指紋被看成識別身份最準確的方法之一。
  • 【臨床應用研究】PLPBP基因突變導致吡哆醇依賴性癲癇1例並文獻複習
    摘要目的 總結1例PLPBP基因突變導致吡哆醇依賴性癲癇(PDE)患兒的臨床特徵及基因突變特點,並進行文獻複習。方法 對2017年12月就診於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的1例PDE患兒的臨床及基因檢測進行分析。
  • 新研究揭示最常見的SF3B1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癌症
    2019年10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確定了SF3B1(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剪接因子3b亞基1)基因突變如何促進很多癌症形成,其中SF3B1是最為頻繁發生突變的剪接因子編碼基因。
  • 基因突變與腫瘤:講述它們的前世今生
    在 BRCA1/2 基因突變導致的同源重組修復功能缺陷腫瘤中,DNA 雙鏈斷裂無法得到準確或有效的修復,替代性和易錯配通路被激活,如典型的非同源性末端連接通路,引起基因組不穩定性增加,從而引起腫瘤細胞死亡 。針對上述機制產生的抗腫瘤新藥奧拉帕利就應運而生。
  • 科學家繪製一種遺傳病的基因突變圖
    新華網華盛頓1月30日電(記者林小春)一個國際科研小組30日說,他們繪製出導致遺傳性痙攣性截癱的基因突變圖,向著開發這種疾病的療法邁出第一步。遺傳性痙攣性截癱(簡稱HSP)是一種罕見的家族遺傳神經系統退行性變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雙下肢痙攣性肌無力,可伴有癲癇、失明、痴呆、精神發育遲滯與肌萎縮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