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低估的企業家 臺達電創建人鄭崇華其人

2020-12-11 鳳凰衛視

內容摘要:臺灣好幾位觀察長期經濟發展的經濟學家稱之為臺灣最被低估的企業家,他非常的低調,1949年的時候,因為他的母親想把他從鄉下裡頭送到城市裡頭去就學,當時國共戰爭,媽媽是老師,就只擔心她的孩子學業斷了,就把他送到福建的福州。——「臺灣最被低估的企業家」臺達電創辦人鄭崇華。

鳳凰衛視2月16日《解碼陳文茜》,以下為文字實錄:

陳文茜:謝謝你收看今天的《解碼陳文茜》,先祝大家新年好,今天我想幫大家介紹的,在我的《解碼陳文茜》裡頭要介紹一位主人翁。今天我的主角,他被臺灣好幾位觀察長期經濟發展的經濟學家稱之為臺灣最被低估的企業家,他非常的低調,1949年的時候,因為他的母親想把他從鄉下裡頭送到城市裡頭去就學,當時國共戰爭,媽媽是老師,就只擔心她的孩子學業斷了,就把他送到福建的福州。

最被低估的企業家 臺達電創辦人鄭崇華

陳文茜:沒想到到了福州也沒有學業讀,就暫時先到了臺灣,他以為這只是短暫到城市裡頭玩玩。

鄭崇華幼年顛沛 前半生如1949年故事集

陳文茜:沒有想到這一去,再也不回頭,12歲,13歲開始他成了孤兒,14歲帶他來臺灣的舅舅自身難保,於是他一個人長大,這是我們今天要為你介紹的企業家臺灣的臺達電鄭崇華,他是臺灣現在所有綠能產業裡頭,大家都說他是綠能產業的急先鋒。但是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個1949年的縮影。

鄭崇華成長孤獨 寄情星空無怨無淚

陳文茜:他說小時候的苦難,小時候所有經歷的各種悲痛,一直成為孤兒的寂寞,讓他常常看著星星、月亮想宇宙,最後也幫助他完成了創業的夢想。先為你介紹臺達電這家企業,它現在幾乎搶進了全世界最重要的跟綠能產業裡頭每一項商機,先為大家介紹包括在臺灣高雄的世運主體場館的太陽能板,是他們奪標的。

世運場館太陽能光電板 臺達電設計製造

陳文茜:而現在最流行的3D電視,不用戴眼鏡了,你就可以可以電視看到是3D感覺的,我們先來介紹臺達電。

下個目標3D電視 臺達電瞄準未來

解說:2009年,高雄市為臺灣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伊東豐雄打造的世運場館動感有形,本土動人的開幕式有聲有色。

世運場館太陽能光電板臺達電設計製造

解說:還有一項驕傲,但是少為人知。這是臺灣第一座太陽能發電的運動場館,屋頂鋪設8844塊太陽能光電板,全部由臺灣的技術團隊設計承造。

陳菊(高雄市長):可以發電大概每年發電100(110)萬度千瓦的太陽能,所以夠這個整個場館使用的電量,如果有剩,我們是賣給臺電。

解說:幕後的英雄就是臺達電,秉持一貫節能環保愛臺灣的理念,在替代能源、再生能源的研發上,太陽能成為重要的項目。初生之犢不畏虎,大膽參與世運主場館太陽能項目的投標,最後擊退國際大廠,贏得這項重要的計劃。

國際表擊退大廠成就高難度節能設計

鄭崇華(臺達電董事長):那個是一個國際標,包括一些西門子,一些廠商都在裡面,我也是覺得很意外,居然被我們拿到了,所以拿到以後,我總是囉哩囉嗦的,常常去跟我們那個團隊講,你要小心,因為這是蠻大的工程,而且這個工程跟一般太陽能板,還有些難度,因為它是曲線,建築物,很漂亮的一個建築物。那我們的太陽能板的話呢,通常做出來都是平的,那你如何把這個平的板,在這個曲度上面,能夠做得很吻合,我當時是很擔心這一點,可是工程師說他們可以做得到。

解說:臺達電自主研發的太陽能控制轉換器,將太陽能的直流電力轉換成交流電力,併入電網運行,轉換效率高達98%。工程團隊的努力備受肯定,順利完成世界最大型、與體育館建築結合的太陽能供電系統。

鄭崇華:2008年12月1號,正好有兩顆行星跟這個月亮,變成一個微笑曲線,這不是電腦合成的,很多人覺得說怎麼那麼巧?世界上就是那天晚上意外,很巧發生的一件事情。

節能環保愛地球投資太陽能發展有成

解說:如今臺達電的太陽能板不僅出現在大型的公共建築上,經過防水防漏的處理後,提供電力之外,也可以提供一般家庭直接作為屋頂使用。

鄭崇華:這個尺寸的話,假如有一些標準,你就照這個標準做,用戶就可以買來把它拼湊起來。假如說沒有一個國家,大家蓋房子大大小小,那你就要特別跟它的的這個大小去定製,這個成本就會比較高。

3D電視大熱門臺達電研發技術令人驚豔

解說:臺達電的展示間,琳琅滿目,沒人會錯過最熱門的3D電視,這是一臺不需戴上眼鏡即可讓人不斷發出讚嘆,同時可以各種角度觀賞的最新科技,只可以我們使用傳統的攝影機和播送設備,無法讓您體會。

鄭崇華:這個,像我們這個是八個鏡頭,也有用十幾個鏡頭,那這樣的話,我們眼睛本身,你站在不同的位置,它也會去自動的去調節。

記者:哇,好漂亮,可惜我們拍不出來。

鄭崇華:拍不出來。

解說:真要形容的話,3D電視會讓畫面中的金幣直接朝身上滾滾而來,飛機的機翼,更是渾然破框而出,如同置身空中。用在人體構造的說明上一目了然,絕不會前後左右傻傻分不清楚,3D,肯定是媒體科技必然的選擇,臺達電的研發動作快得讓人驚訝。臺達電早期曾以電視零組件起家,因此對於顯示器方面的研究很有實力,投影機的設計製造,早已成為世界一流大廠,即使150寸的大熒幕,高清的影像顆粒一點也不失真,飽滿的色彩,細膩的質感,比肉眼更加清晰,令人讚嘆不已。可惜受限於器材設備,我們同樣傳達不出這種影像的真實感動。

攝影機設計實力世界一流質感美不勝收

鄭崇華:像這個畫面就,這是山上的野杜鵑,那我們普通的杜鵑都好小,山上的杜鵑這麼大。

解說:臺達電今年也參加了國際消費電子大展,當時這臺設備相當引人注目,因為它是超短焦的投影機,而且高清,同時使用環保的LED光源,成為領先全球的設計。臺達電的攝影機,不僅可以將影像清晰的投影在150寸的大熒幕上,甚至300寸的熒幕也難不倒它。08年奧運戶外轉播就展現過能耐,09年的春分慶祝天文年的活動,中正紀念堂前500寸的大熒幕上,甚至本體建築,相當於1500寸的外牆上,它都將影像鮮明生動地傳達,至於今年底的花博會,將會是臺達電結合最新3D和高清投影技術的一場完整實力展現。

陳文茜:我們回過頭要看,是這位主角鄭崇華董事長他的人生故事。我希望在過年的時候播出他的故事,也給所有人一個關於1949年的回顧,1949是他在14歲的時候,就成了一個孤兒。他回憶當時母親最後看他一眼,那個時候他從福建的鄉下,從外公的家裡頭,要到福州市裡頭去上學,媽媽太重視他的教育,非要他走,去讀書不可。可是又害怕兒子一去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搭上船,在河岸的旁邊,船已經開了,媽媽就隨著河岸跑啊跑啊跑,鄭崇華說他每次想到那一幕就流下眼淚,想媽媽這麼愛他。後來他來了臺灣,在臺灣很好的學校臺中一中就讀,從此跟他的父母親完全隔絕,餓到慌的時刻,就翻牆出去要個饅頭吃,他說那個時候他最常躺在操場上頭,看星星,也看月亮,他想,我的家人是不是也在家的那一邊,看著星星月亮,有沒有在想念我呢?而看著星星月亮,他又想著,宇宙如此之大,這個孩子,這個1949年顛沛流離的孤兒,居然就在因為對宇宙的參透之下,開創了他人生後來的創業過程。

態度決定高度 促使鄭崇華創臺達電

解說:筆挺西裝,頭梳得油亮,談到臺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多數人印象都是作風簡樸的電子業先驅,或者奉行綠色資本主義的環保實業家。但其實他的前半生,活脫脫就是一本1949故事集一生經歷宛若海峽兩岸互動的縮影。國共內戰讓他的早年顛沛流離,家鄉很多人沒米下鍋,連樹根都被挖光來啃,當老師的母親不願孩子學業中斷,硬是租了船,把孩子送走。那年1949,他才13歲。

戰爭中斷學業母親忍痛送走鄭崇華

鄭崇華:在家鄉是坐那種人手劃,搖擼的一些船。我就看她(母親)在岸上,船一邊走,她就在岸上跑,我忍不住就會流下眼淚來。可是一到外面的話呢?看那個花花世界都很好奇,把這些都忘掉了,都很高興。到臺灣也很高興,因為鄉下孩子都很少有機會出門。

記者:你沒有意識到從此會分隔兩岸?

鄭崇華:因為當時沒有意識到說,會那麼長久。

解說:鄭崇華追憶他孤獨的成長歲月,眼眶無淚,心裡也沒有怨恨。以校為家的他,最快樂的時光,莫過於坐在操場上看星星月亮,想家。

鄭崇華:我從小的時候,就會胡思亂想,覺得天地有多大啦,到底我們人是怎麼來的,這個人類是很渺小的,很短促的,一想到這裡,你就會覺得開朗。

謹記家訓鄭崇華從小做人誠信實在

解說:攤開從小到大的團體照,鄭崇華總是蹲坐最前排,人生吃苦他當吃補,但與家人相聚時間雖短,外祖父及父母總是提醒,做人要誠信實在,卻成了他一生最寶貴的資產。

鄭崇華:我記得(在亞航)有一次,我的老闆要我去把飛機一些system(系統)的問題解決,我都沒有想到,因為我對它(問題),根本不夠了解,正好是湊巧一下子就把問題解決了,就說這個飛機可以飛了。但是我是很擔心,很擔心,我記得我回來晚上的時候,做了一個惡夢,就是說飛機掉下來了,我應該要去拒絕我的老闆,叫我做的事情,即使是我沒有工作,我也要拒絕。

解說:就這樣,態度決定告訴,鄭崇華把所有時間花在苦讀、學習工作及超越,而且不甘總是為人作嫁,外商公司對臺灣的敵視矮化,意外促成他催生臺達電。

鄭崇華:有一次我就去寫一些report(報告),就是跟美國的工程師去建議說,這個東西可以做一些改善,實際上這個設計的人,不希望你去做這些事情。做這些事,等於讓他覺得,暴露了他的弱點,另外一點,他有一點自己很proud(驕傲)自己,覺得你這臺灣的一個小小工程師,你怎麼都可以做一些改善建議?因此他就不太高興。

與雙親分離35載鄭崇華心中滿是虧欠

解說:於是一個流亡學生,一手打造市值53億美元的企業,全球分布至少88個營運據點。但再見雙親,時光已經跨越35年。當年瘦小的孩子胖了好幾圈,爸媽身體也不比當年。

鄭崇華:我不覺得我自己老了,可是我媽媽覺得說,你已經(很老),但我心裡在想,你比我好多,你怎麼說我老呢?她要我退休,也許她也覺得說,退休的話,可以跟她在一起的機會,會比較多。

推崇環保節能貢獻小行星以鄭崇華為名

解說:爸媽辭世都在百歲高齡,但當時的鄭崇華忙於事業,後半生依舊疏於陪伴,他自己的婚姻家庭美滿,但孩子上學教育,他卻鮮少參與。一生孤獨,他寄情於天文,由於長期致力於環保節能,中央大學還刻意將學生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鄭崇華小行星。

鄭崇華:企業比較不容易拿到,它不願意跟商業掛鈎。就是說真正對社會,對天文有貢獻,它才給命名。像我曾經講恐龍消失掉,就是一顆小行星打到地球。

記者:所以你永遠不想跟它見面?

鄭崇華:對。

人生啟示 臺達英文名字代表變數

解說:一如臺達的英文名字,在數學上代表變數,鄭崇華從自己的人生體會環境不停在變,串聯災難未必等於失敗。反而往往能逆轉,開創契機,一如市場上同一項產品,不可能賣一輩子,絕處逢生,他體會最深。

陳文茜:鄭崇華如今被稱為臺灣最被低估的企業家,來看他的創業之外,看他的人生,他最名的是他在臺北一個公園裡頭認養了一顆樹,只為了紀念他小時候常常看到的梅樹,我們的記者貼身採訪。

解說:這位時而嚴肅,時而和藹,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的長者,你可以認不出他來,他是擁有6萬名員工,市值近2200億臺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他一向行事低調,被稱為最被低估的企業家。1971年,36歲的鄭崇華決定自己出來創業,臺達電就此誕生。為什麼取名為臺達?理由很簡單,就是希望臺灣發達。

鄭崇華:小的時候覺得何其不幸,人家都有家,可是後來我就想,實在是很幸運,因為每樣,當我想做些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有這個機會,也有很多貴人幫忙。比如說怕沒書念,另外一個舅舅就出現,我想去創業,結果走到路上,意外的馬上就把房子訂下來。

幼年何其不幸磨練鄭崇華創業能力

解說:曾經孤單一人,走過離別動蕩,鄭崇華說他學會要靠自己,才不會被時代洪流衝走。習慣了這樣的環境,也才有能力創業。

鄭崇華看準市場需求成功闖出一片天

解說:他看準市場需求,選擇切入技術領先、競爭者較少的產品,讓臺達電一路從電視零組件,走到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成功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鄭崇華:一方面為了公司的成長,另外一方面又想到說,可以做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所以我們就跳入除了當時沒有的產品繼續在做以外,我們就開始來研發,做開關電源。那也是因為這件事情,是做對的事情,假如沒有它的話,今天台達,恐怕是個很小的公司。

解說:73歲,工程師性格的鄭崇華,講起話來慢條斯理,但只要一談起技術相關問題,便有如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

鄭崇華:像這個早年的時候,一個像3000瓦,大概有這麼多,這麼大的一個柜子,現在就變成這麼一個。

臺達電開創新領域走向環保節能減碳

解說:對自家產品,鄭崇華如數家珍,臺達的電腦電源供應器,風扇等零組件,全球市佔率逼近五成,產業龍頭地位毋庸置疑,現在更把觸角伸向LED照明,電動車動力系統、太陽能電池雲端運算資料中心、、電子紙、智慧電網與電力管理系統等六大新事業領域。

鄭崇華:節能燈泡,同樣的亮度,大概用四分之一的電就夠了,(加州)一家一家去送節能燈泡,這是我從一些雜誌上面,英文的一些雜誌上面看到的,因為我覺得能夠把只花四分之一的電,得到同樣的亮度,很不錯。

從小地方找靈感鄭崇華開創綠色商機

解說:從小地方開發新領域,臺達電的新布局看似複雜,但其實只圍繞著一個主題,就是環保、節能、減碳,這六個字甚至就印在訪客的咖啡杯上,令人印象深刻,也不得不佩服他早就嗅到的綠色商機。而身為企業掌舵者,鄭崇華也有他的堅持。

鄭崇華重創意臺達電不做代工

鄭崇華:不要跟人家去搶,舉個例子,像面板什麼,當然現在他們也慢慢的,也做得不錯。可是假如說太多人做,就是需求供應的問題,這個東西一好的話,大家一窩蜂都去做,結果變成供應的人太多了,那就彼此之間殺價。還有一點的話,我們是不做代工的,這也是臺達,我在怪自己這個營收做的不夠大的話,也許跟這件事情有關係,我比較喜歡讓年輕的工程師到我們公司,他可以研發,我總對現在的教育,我覺得是失敗的。

現今教育失敗鄭崇華勉勵年輕人多嘗試

解說:鄭崇華說,現在的教育失敗,連作文造句,都要求標準答案,根本就是抹殺創意。他勉勵年輕人不要太早下結論,要不斷學習,多做嘗試。

鄭崇華:我也不是看書,看那麼多的人,可是當你專注的去看一些東西的話,就會變成你的觀念,就是說,就會把這個觀念來使用,我太太常常說,她說我也很奇怪,我太太從來都是負面講我,我覺得很好,也有人負面講我,對我也有幫助。她說你是在玩啦,她說我是在玩,這個企業沒有被你玩掉的話,算你幸運。

臺達電目標百年企業做一棵長青樹

解說:1971,就靠15個人,在臺北新莊,一間小廠房起家的臺達電,如今已經是布局全球,邁向第40個年頭的大企業。

鄭崇華:舉個例子,像3M,還有像杜邦,這種公司,杜邦兩百多年,那它為什麼能夠做到兩百多年?因為我就覺得一個企業,你不要去做做做了以後,好像開個花一樣,就說你種樹是長青樹,你不是去種那個長得很漂亮,然後會謝掉的花。

鄭崇華夫婦結縭40年太太感性爆料

解說:鄭崇華說自己在創業時,其實很幸運,但或許更幸運的是遇上了讓他無後顧之憂結縭49年的太太謝逸英。

謝逸英(鄭崇華太太):我這位老爺,就是只會在公司做事,他不會生活,他從來不曉得生活是怎麼過的,都是臺達電的同仁給他,容忍他,包容他,幫忙他,因為他真的是脾氣很壞,脾氣很壞。他孩子小的時候,他沒有餵過奶,他也沒有換過尿布。

鄭崇華:偶爾還有。

謝逸英:很少很少。

解說:在鄭崇華的新書記者會上,鮮少曝光的太太連環爆料,讓鄭崇華坦白地說,家裡的事,他必須認錯。

忙裡偷閒散步種花鄭崇華樂在其中

解說:過去他的生活只有工作,唯一的休閒,可能就是到公園散散步,種種花。

鄭崇華:這棵樹是我在照顧的,前兩天這裡還長了很多草,我把它拔掉,長得好快。

解說:小時候家鄉院子裡臘梅的清香,讓鄭崇華一直很懷念,於是向公園申請種梅花,鬆土施肥全部自己來。

鄭崇華:我的水桶你找不到的,這樣運動也好,本來是兩個水桶,可以平衡,那現在只剩下一個水桶。

鄭崇華的人生哲學默默耕耘珍惜感恩

解說:鄭崇華說,梅花在臺灣不容易生長,所以必須常常來澆水,離開前,還不忘叮囑身旁的人,他出差時,記得代他來澆澆水。在這個講求素食、光鮮亮麗的時代,一步一腳印,默默耕耘,珍惜感恩的論調,一點都不討好。但這卻是鄭崇華的人生哲學,恐怕也正是撐起臺灣經濟繼續向前開創的重要力量。

陳文茜:而最近成為整個綠色科技,成為大家流行的時尚,但是我們剛剛所介紹的鄭崇華,他只因為當時的原因,在2005年的時候,換句話說在哥本哈根大會之前的4年,他就在臺灣的臺南落成了第一座綠色廠房,這是臺灣的第一座,也幾乎是亞洲的第一座綠色廠辦。

臺達電臺南廠 全臺第一座綠色廠辦

解說:綠建築隔熱又通風,節能又舒適,不到十秒的環保公益廣告,臺達電拿來做示範指標的,正是他們2005年8月落成完工的臺南廠。而這也是臺灣第一座綠色廠辦,不同於一般方正建築,臺達電臺南廠的外觀,一度讓人以為是熱帶五星級觀光旅館,但第一眼映入眼帘的大門戶外玄關,看似美麗的近代折版雕塑,其實運用了隔熱的雙層鋼板,一方面有著遮陽擋雨的實用功能,另一方面也是最好的環保節能示範。

大門玄關折版雕塑最佳環保節能示範

李楟貽(臺達電環安工程師):原本一張紙,它是很薄,沒有整個結構支撐力的,透過一些褶角的運用,它會增加它的結構支撐力,它會達到用到最少材料的量,達到最大的結構支撐強度。你這個不再使用的時候,它還可以回收,所以我們就可以達到減廢,節省原料使用的訴求。

大廳天井自然採光低輻射玻璃省空調

解說:走進大廳,視野直通藍天,天井帶入自然採光效果最快,但過多熱量的負面效應,卻好在有這種low E(低輻射)玻璃阻擋,足足省下10%空調能源。

浮力通風塔設計空氣品質優於一般大樓

李楟貽:我們樓梯跟電梯的位置設計,是比較特別的,一般我們進到大樓裡面,會看到電梯一排歡迎你,但這裡你會先看到的是這座樓梯,這樓梯做得非常(顏色)鮮明,而且等於是半開放式,所以你會覺得一進門,就很快可以Catch到它,但是你要找電梯的時候,還是可以看得到,我們刻意用角度稍微把它包起來。

解說:從一到四樓,正棟綠建築到處都有植栽,終年長青的秘密就在於空氣品質始終維持500ppm,而之所以能遠低於一般空調大樓的六七百ppm,貫穿中庭的浮力通風塔,是幕後功臣。

李楟貽:我們現在這個屋頂,就是選用含鋁的材質,我們就是希望比熱小一點,吸熱快一點,可以讓上面這個天花板比較熱,會把熱一直往上帶,這樣它的效果會更好。兩旁透氣葉片的部分,可以透過這個百葉,讓熱空氣這樣散出去,我的熱空氣就不會一直積在頂部。

空中花園降低熱負荷陶粒取代土壤減廢

解說:大樓頂有座空中花園,臺達電在這兒擺放了21.6千瓦的太陽能光電板,每年發電總量據說可達2萬5(6)千瓦小時,而花園本身也是超低maintain的規劃設計,幾個簡單的臺灣原生種植栽,運用巧思,不但能多吸收二氧化碳,還能降低建築屋頂的熱負荷。

李楟貽:這個陶粒就是水庫瘀泥,加上一些肥料,再去高溫萃燒燒出來的,你就可以取代一些土壤的用量,又可以解決掉水庫瘀泥。這個盆子底部是有個儲水凹槽,它有好幾個凹槽,所以你在澆灌後,水留下來,它流到盆子底部以後,其實它會變成說,水會儲在底部,讓你不用每天,或是說你不用頻率非常高地,去做噴灌的動作。

內政部評鑑為鑽石級臺達電複製到全球

解說:這是臺達電董事長鄭崇華的驕傲,2006年先獲得內政部黃金級綠建築標章,2009年又升為鑽石級,臺達電甚至快速複製成功經驗,讓他們海外的斯洛伐克,印度的生產基地,全部用綠建築的模式打造,鄭崇華的環保眼光,讓不少企業甚至先進國家領袖折服。但他謙虛的說,這只是源自創業初期的切膚之痛。

鄭崇華:70年代,我們開始做外銷以後,常常有時候無緣無故就被停電。主要的原因,因為是當時經濟成長得非常好,每年大概能源的需求,每年都要增加7%上下,老百姓對於能源不足,被停電會complain(抱怨),可是你要把核能廠蓋在他家附近,他會跟你拼命。

綠色教育實驗廠地下室不再潮溼陰暗

解說:也因此2002年11月,臺達電南部廠區租約到期,他毫不遲疑要做綠建築。而且為了擺脫電子廠房過去給人高耗能、高汙染的形象,南科園區的臺達電,他立志打造一個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等多重概念的綠色教育實驗廠,因為不局限框架,工廠四周破天荒挖了天溝,左右兩側各有一條帶狀採光井,包括陽光空氣雨水得以自然導入,地下室從此不再陰暗潮溼,資源還能重新回收利用。

李楟貽:整個全區的雨水通通都有做回收,包括屋頂、或是說露臺,包括說透水鋪面,還有那種雨水節流槽這個部分,全部的雨水都有做回收。

奉行生態工法建築設計開風氣之先

解說:看看這座佔地1.89公頃的綠廠辦,外加前後3個生態水池,以及這片植物的「集合住宅」,每年提供3500隻鳥類及35萬昆蟲所需食物來源,相較於附近廠房,每坪8萬的建造成本,僅僅只高出一兩成的費用,但一年節省180萬電費,50%日常用水,建材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降低15.7%,總節能效果高達30%,徹底呼應了鄭崇華的環保理念。

建築成本多一兩成節能效果達30%

鄭崇華:我們近百年來人類發展工業及各種活動,其實已經對我們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衝擊,原始森林減少。

鄭崇華打造綠廠辦社會教育無形深遠

解說:但就算是董事長親自拍廣告,30秒能表達的,都不如這棟靜默的房子說得更多,單就廠辦外圍1萬8千多棵植物,每年就可吸收4千多噸二氧化碳,相當於31萬輛,1800CC的汽車排放量,打造真正綠建築的效益,已經不言可喻。而背後除了企業善盡的社會責任,更多是對下一代無形且深遠的教育。

陳文茜:這是在今年大年的時刻,我特別送給觀眾朋友的一個特殊報導的禮物,希望鄭崇華的故事,可以感動你,謝謝你收看,我們下個禮拜見拜拜。

《解碼陳文茜》鳳凰中文臺播出

首播時間:周二19:20-19:55

重播時間:周三06:00-06:35  11:25-12:00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南平市長劉洪建與臺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先生一行座談
    17日、18日下午,南平市長劉洪建在福州與臺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先生一行連續進行兩次座談,深入對接交流、共謀發展。市領導伍斌、莊莉、羅恩平分別參加座談會。座談會上,劉洪建對鄭崇華先生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對鄭崇華先生一直以來對家鄉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他說,當前,南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中主動作為、先行先試,與金門共同打造同心系列產品,就是踐行「新四通」的具體實踐、創新探索。
  • 8K+AI,臺達電將與日本美術館合作展示未來藝術
    集微網消息(文/Vivian),據中央社報導,臺達電今日宣布,將與日本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合作,通過280英寸的8K投影技術、結合AI展示未來藝術。臺達電稱,將在森美術館剛剛揭幕的「未來與藝術展」中,運用3300萬超高解析度的280英寸8K投影技術,展示藝術家Memo Akten運用AI創作的影音藝術作品「深度冥想(Deep Meditation)」。
  • 臺達自救記:轉型如富士康一樣艱難 接棒比臺積電明朗
    鄭崇華被譽為「全球電子元器件之王」。  在臺灣,77歲的鄭崇華是與臺積電張忠謀、鴻海郭臺銘、宏碁施振榮齊名的教父級企業家,只是相比之下,他更加沉默寡言,且更喜歡技術。即使已退休,鄭每天仍會花很多時間關注最新技術及全球市場趨勢,忍不住時,甚至會找工程師聊聊具體的產品設計。
  • ...2018「臺達電力電子新技術研討會」圓滿舉行 清華大學肖曦教授...
    出席研討會的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李澤元院士及臺達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在開幕式上,共同授予清華大學電機系肖曦教授2018 「中達學者」榮譽稱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科教授、及北京交通大學李虹教授則獲頒2018 「
  • 從吳江到北京,一個臺達能源志願者的綠色之行 ----綠築跡臺達綠色建築展志願者活動紀實
    6月14日,接待工作的第一天,為了下午能更熟練的向貴賓介紹臺達綠建築,我們上午就去探班其他小組進行觀摩學習,誰知到了之後,我們直接上陣。在不敢開口與羞澀開口中慢慢開始進行解說,這一天特別有幸見到臺達創始人鄭崇華老先生、董事長海英俊先生以及臺達基金會執行長郭珊珊小姐。最讓我激動的事情是郭小姐雖不記得我叫什麼但是卻說見過我,我頓時覺得2014年主推品牌課程的價值就體現在這一刻。
  • 臺達8K投影創新演繹未來藝術 驚豔日本森美術館貴賓之夜
    臺達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與臺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親自出席,與來自日本頂尖企業的代表,以及森美術館理事長森佳子、資深顧問南條史生等貴賓,共同見證臺達以先進8K投影科技帶來的嶄新美術館觀賞體驗,為藝術注入新生命。
  • 臺達《水起·臺灣》千人日月潭壯觀同框 打造戶外8K投影盛宴
    放映會通過臺達先進的8K投影技術,以500吋的「微美」8K影像帶著觀眾走入四季水景,進而體認水資源及相關生態所面臨的問題,在日月潭畔開創前所未見的視覺及精神饗宴。  臺達集團創辦人暨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表示,臺達基金會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相關議題並一直嘗試通過影像傳達的方式,喚起大眾守護地球的意識。
  • 走進臺達集團,切身「觸摸」企業社會責任
    2016年3月12日下午,在武漢大學上海教學點負責人楊炎坪老師、經濟與管理學院張軍教授的帶領下,2015級MBA上海班全體學員乘車來到位於浦東新區的臺達電子集團(上海)研發中心進行參觀學習。臺達集團——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遊文人博士(管理學、民商法雙博士,曾任Google臺灣地區總經理、微軟臺灣區域副總經理等職務)親自到場迎接全體師生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致辭。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中國區副代表陳奕祥經理親自擔當主講,全面介紹了臺達集團的歷史與現狀、經營理念、企業戰略、業務領域、產品布局、質量政策、產品與服務等方面的情況。
  • 點亮臺灣燈會 臺達永續之環璀璨亮相_LED室內照明_led解決方案...
    「臺達永續之環」,以及臺達用心打造這個全球最大節日燈體的精彩紀錄,也將於2月6日至6月30日於臺達臺北總部綠生活館展出。臺達永續之環(圖片源自臺達) 2月6日,臺達集團與新竹縣政府共同舉辦燈會「臺達永續之環」 暨「臺灣客莊節日風華
  • 全球首臺 InfoComm臺達發布8K DLP投影機
    臺達先進的技術開發和Digital Projection原有的銷售、市場營銷、客戶服務方面等優勢相輔相成,將不斷提升其在顯示產品和解決方案方面的領先地位。2018年4月11日,業界領先的影像科技公司---臺達攜手其關聯企業Digital Projection International Ltd (以下簡稱Digital Projection),在北京InfoComm期間,率先發布並展出全球首臺超高亮度8K雷射投影機—INSIGHT Laser 8K,顯示影像像素3300萬,相當於4K顯示的4倍,臺達集團搶佔了行業先」機」。
  • 臺達的未來——訪臺達集團董事長海英俊先生及臺達集團機電事業部...
    那麼,臺達在成功轉型之後,未來的發展規劃是怎麼樣的?針對自動化領域,臺達集團又將有何驚人之舉?就此,《變頻器世界》記者專訪了臺達集團董事長海英俊先生(以下簡稱"海董")及臺達集團機電事業部總經理張訓海先生(以下簡稱"張總")。
  • 微軟攜手臺達電、遠傳 三強跨界共建臺灣首座5G智慧工廠
    6月8日,遠傳電信(4904)、臺達電 (2308)、臺灣微軟正式宣布,三方攜手共同打造全國第一個5G智慧工廠。遠傳憑藉「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 等技術優勢,搭配5G和80 MHz連續頻寬,結合臺達創新智慧設備以及微軟先進雲端技術,初期將用於臺達電桃園研發中心的智慧製造示範場域,導入AGV無人搬運車、AOI瑕疵檢測設備、雲端AIoT應用三大智慧應用,三強將優勢集結整合展現跨界綜效,將會是全國技術最創新、應用最全面、智能最領先的5G應用示範場域。
  • 臺積電選任臺達電董事長海英俊為獨立董事 海英俊簡歷
    6月9日消息,臺積電今日宣布,股東常會選任臺達電董事長海英俊為獨立董事。   海英俊簡歷   海英俊1999年加入臺達電,於2004年擔任副董事長暨執行長,主要職責為制定公司營運發展方向、規劃組織架構,推動並落實策略性創新事業發展。
  • 臺媒:臺灣瀕臨缺電風險 豈可保證不漲電費?
    臺媒:臺灣瀕臨缺電風險 豈可保證不漲電費?參與互動    臺灣《中華日報》日前發表社論說:臺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日前高分貝喊話
  • 臺達變頻器在粗紗機多電機掉電同步制動中的應用
    摘 要:為了實現變頻器驅動的粗紗機事故掉電時不斷線,要求傳動控制系統具有同步制動功能。本文提出變頻器外掛電容再生同步制動原理設計和參數計算方法。  關鍵詞:臺達變頻器 多電機掉電 同步制動 外掛電容  1 引言  在棉紡工藝過程中,粗紗機的主要功能是對棉條進行一定的牽伸,以使棉條達到一定的牽伸倍數並製成一定的卷繞形式,便於儲存和搬運,適應細紗機的餵入。
  • 臺達憑啥爭天下?走進臺達大陸子公司中達
    中達又是如何承襲母公司臺達的品質而在大陸自動化市場領先群雄?對於吳江萬人廠臺達又寄予怎樣的厚望和期待?4月,本刊記者與您共同走進臺達,走進臺達和其吳江製造研發基地。臺達在自動化尤其是驅動領域的每一步都堅實有力,每一幕都刻骨銘心,臺達的崛起並非贏在朝夕,而是篳路藍縷,數十年磨一劍。
  • 2019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築設計競賽成果發布
    臺達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先生表示,作為競賽十餘年的冠名支持單位,臺達很高興的看到競賽越辦越好,每屆競賽的獲獎作品也都持續的落實成實地建設的項目,為推廣綠色低能耗建築做出了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和促進作用。本屆競賽賽題緊扣鄉村振興主題,以推進文旅產業發展為思路,結合太陽能建築低碳節能的特點,助力鄉村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