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AI,臺達電將與日本美術館合作展示未來藝術

2020-12-19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文/Vivian),據中央社報導,臺達電今日宣布,將與日本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合作,通過280英寸的8K投影技術、結合AI展示未來藝術。

臺達電稱,將在森美術館剛剛揭幕的「未來與藝術展」中,運用3300萬超高解析度的280英寸8K投影技術,展示藝術家Memo Akten運用AI創作的影音藝術作品「深度冥想(Deep Meditation)」。

臺達電創始人鄭崇華表示,臺達電一直在不斷創新精進8K投影技術,無論傳統還是現代的藝術作品,通過8K投影均能呈現出鮮豔飽和的色彩,投出影像清晰度優於一般的高清畫質16倍。

臺達電日本分公司總經理柯進興表示,公司致力於積極拓展8K投影技術的創新應用,近期已成功為重要國際運動賽事和國家級傳統戲劇演出進行現場直播。

且除了這些商用場合,公司的8K技術在醫療、科學領域,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影像模擬等場景中也有應用。(校對/Aki)

相關焦點

  • 臺達8K投影創新演繹未來藝術 驚豔日本森美術館貴賓之夜
    積極拓展8K投影新應用的臺達,1月14日於日本東京森大樓(Mori Tower)舉辦貴賓之夜活動,邀請近百位日本重要客戶與合作夥伴,近距離體驗臺達8K尖端科技於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未來與藝術展(Future and the Arts) 」投影現代藝術作品,極致呈現壯麗與纖細之美。
  • 全球首臺 InfoComm臺達發布8K DLP投影機
    臺達先進的技術開發和Digital Projection原有的銷售、市場營銷、客戶服務方面等優勢相輔相成,將不斷提升其在顯示產品和解決方案方面的領先地位。近年來,臺達投影機業務發展迅猛,產品研發增速,產品的解析度指標快速從2K、4K提升到今天的8K。此次發布的INSIGHT Laser 8K,超高解析度讓產品表現非常細膩,同時可以應用在多種不同的領域,像多媒體藝術展示、賽事轉播等,超真實的顯示畫面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
  • 春季主題傑作將在日本皇居旁的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進行展示
    東京2018年2月7日電 /美通社/ -- 位於日本皇居旁的北丸公園的日本首個國立藝術博物館 --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將在2018年度春展中展示多種多樣的春季主題傑作。 將要進行展示的作品包括川合玉堂 (KAWAI Gyokudo) 描繪櫻花美景的《晚春》(Parting Spring)。
  • 幻想國度日本 東京美術館看見未來的未來
    作為全球最善於幻想的國度之一,日本永遠走在潮流的最尖端。放眼望去,由形形色色奇特建築構成的東京,儼然就是一座通向未來的神秘都市。而矗立在東京港區六本木的新國立美術館,以其驚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造就出一種「看見未來的未來」。
  • 微軟攜手臺達電、遠傳 三強跨界共建臺灣首座5G智慧工廠
    6月8日,遠傳電信(4904)、臺達電 (2308)、臺灣微軟正式宣布,三方攜手共同打造全國第一個5G智慧工廠。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遠傳自4G時期,便已奠定紮實的物聯網應用基礎;在全臺引頸期盼5G即將開臺的時刻,遠傳早已為5G市場做好準備,將以5G低延遲、大連結的技術特性,擴大未來各產業應用領域;此次與臺達、微軟等全球性策略夥伴緊密合作,可望開創電信產業新藍海,並帶動產業進入5G新紀元。
  • 新民晚報數字報-乘電鐵遊日本美術館
    以至於在東京旅行,若不安排一兩個美術館尋覽一番,總覺得有所缺失。這次,我們就來一次日本美術館的電鐵之旅。  一、上野站  說起東京有名的賞櫻地點,最熟悉的莫過於魯迅先生筆下的上野公園了。這裡的櫻樹密集,種類繁多,景色秀美。從成田機場搭乘京成電鐵,只需41分鐘,就能到達終點站上野車站。然而今天我們並不是來上野賞櫻,而是來感受這裡的藝術氣息。
  • 日本最具藝術水準的美術館
    在東京和她的周邊,隱藏著大大小小的、數量眾多的博物館、美術館,種類與主題相當多。她們有的藏有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和美術作品,有的通過模型、實物、圖片將日本的傳統文化與歷史娓娓道來。不過小編看來,前往一座博物館或者美術館的理由不局限於精彩的展示內容。
  • 臺達的未來——訪臺達集團董事長海英俊先生及臺達集團機電事業部...
    那麼,臺達在成功轉型之後,未來的發展規劃是怎麼樣的?針對自動化領域,臺達集團又將有何驚人之舉?就此,《變頻器世界》記者專訪了臺達集團董事長海英俊先生(以下簡稱"海董")及臺達集團機電事業部總經理張訓海先生(以下簡稱"張總")。
  • 北京住博會隆重開幕 臺達展示綠色建築概念
    第十二屆中國國際住宅博覽會(北京住博會),將於10月23~25日在北京國家會議正式揭幕,臺達集團將攜精心打造的綠色建築概念展區(展位號:A410),出席並呈現綠色與節能解決方案的概念。
  • 藝術+風景!強烈推薦日本的5家「絕美」美術館
    森美術館不但涉及當代藝術,更結合不同領域的創意人士舉辦有關設計、時尚、建築等類別的展覽,再加上六本木獨特的商業街區地理位置和大量外國人士的聚居,森美術館無論是在硬體上還是理念上,都可以算是日本當代藝術的先鋒。
  • 把時間揮霍在藝術上,日本美術館
    最著名的鎮館之寶是江戶時代「琳派」代表藝術家尾琳光形的《燕子花圖屏風》:洗鍊大膽的構圖,華麗的用色以及獨特的金箔背景,散發著日本工藝的光彩。每當五月蝴蝶蘭盛放時,《燕子花圖屏風》也將一期一會在根津美術館恢宏綻放。Nezu Museum最難能可貴的是美術館的一方庭院:一絲不苟的石砌步道,修剪整齊的傘松,山林小道迂迴蜿蜓。
  • 藝術與城市零距離: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
    來到日本石川縣金澤市,你會發現這城市的各角落充滿了古蹟,總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然而,可別以為金澤只有古蹟可以看,金沢21世紀美術館便是一座觀點新穎、打破藩籬的現代藝術景點。▋金沢21世紀美術館的獨特設計提到美術館,很容易給人曲高和寡的印象,金沢21世紀美術館卻刻意反其道而行,在建築師妹島和世和西沢立衛(SANAA)的巧思下,將外觀打造成一個直徑112.5公尺的正圓形,並在東西南北都設置出入口,不刻意強調前後門,作品也並不只擺放在館內,目的便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從不同角度認識這座美術館
  • 專訪|東京富士美術館館長:日本何以擁有這些西方藝術收藏
    上海寶龍美術館與上海天協文化近日邀請東京富士美術館館長、展覽策展人五木田聰先生在滬進行了講座 。在講座前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專訪了東京富士美術館館長五木田聰先生,談及美術館的館藏、日本與西方繪畫的關係等問題。
  • 臺達全面展示綠色智造解決方案 四大領域解決方案亮相2016中國國際...
    2016年11月1日至5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舉行。屆時,臺達將以「智能製造 暢享未來」為主題,攜工業自動化、智能樓宇、電能質量、智能綠生活四大領域解決方案盛裝亮相展會。
  • 最被低估的企業家 臺達電創建人鄭崇華其人
    下個目標3D電視 臺達電瞄準未來解說:2009年,高雄市為臺灣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伊東豐雄打造的世運場館動感有形,本土動人的開幕式有聲有色。解說:臺達電自主研發的太陽能控制轉換器,將太陽能的直流電力轉換成交流電力,併入電網運行,轉換效率高達98%。工程團隊的努力備受肯定,順利完成世界最大型、與體育館建築結合的太陽能供電系統。
  • 蔡明亮裝置藝術作品《是夢》將在臺北美術館展示(圖)
    蔡明亮(中)昨邀請臺北電影節的海外影人貴賓至臺北美術館,欣賞他的裝置藝術創作。圖片來源:《中國時報》 黃柏榮攝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導演蔡明亮的電影《臉》成法國羅浮宮的館藏作品後,這次臺北美術館邀他設計裝置藝術展,命名《是夢》。  據報導,《是夢》總長23分鐘,包含他童年與父母親和外婆在電影院發生的故事。  《是夢》是蔡明亮以兒時回憶做出發,將馬來西亞的老舊電影院座椅拆下後空運到臺灣,放入純白色空間中。
  • 臺達《水起·臺灣》千人日月潭壯觀同框 打造戶外8K投影盛宴
    過去基金會曾與齊柏林導演合作空拍紀錄片《看見臺灣》,都是以先進的影像技術,紀錄大自然的美麗與傷痕。《水起·臺灣》這部紀錄片收錄了暖冬乾旱、珊瑚礁白化、蘚苔消失、地層下陷等珍貴的畫面,記錄了氣候變遷及人為活動對水資源帶來的衝擊,希望通過臺達的8K投影技術,能讓更多人通過影像感受地球的危機。
  • 「AI與藝術創造力的未來」 探討A與藝術創作的融合
    人工智慧(AI)與藝術創作的融合,已經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們的視野,並對人類的藝術發展產生了影響,更令人與機器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AI在藝術上的創造力究竟有多大?它的「作品」能否稱為藝術品?AI+藝術的背後是怎樣的數據體系?藝術創作的靈感,AI也會擁有嗎?
  • 昊美術館·設計中心將推出「永恆的流動:扎哈·哈迪德x跨界」藝術...
    出生於伊拉克的哈迪德對社會議題也尤為關注,展覽中「奧德普羅格林」長椅(2009)的木質表面則記載了一次聯合國氣候問題的重要討論,反應了哈迪德所秉持的「創造更好未來」的信念。跨界無界,哈迪德建築事務所與知名餐具、廚具品牌WMF合作的珍貴限量餐具(WMF Cutlery,2007)將建築設計的精密算法運用至餐具設計中,尤其是餐具的線條設計,體現出雕刻般的精美。
  • 展覽|8個問題 了解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5年合作
    西岸美術館館長李忠輝希望,美術館一方面讓更多全球文化藝術精品有機會走近中國觀眾;另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中國現當代文化藝術的豐碩成果,「期待通過本次與蓬皮杜中心的合作,對公共文化機構運營模式創新形成新的探索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