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一張復旦大學某副教授的工資單在網上引發熱議,這名副教授應發工資為15000,但扣除各種津貼,保險後,實發工資為8000左右。
要知道對於絕大多數老師來說,月工資5000以上就算中等了,但是很多人認為,復旦大學在我國的名氣還是比較大的,作為一位復旦大學的副教授,月工資8000元,實在是比較低的了,但是也有很多網友覺得8000塊錢已經很不錯了,有很多基層的老師,每月工資只有3000不到,難道他們工資低就是理所當然的嗎?
有些人認為這名副教授在復旦大學工作,月工資8000,的確有點少。大家都知道我國最有名的兩所大學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雖然復旦大學在我國的排名沒進前三,但也是在前五的。能考上復旦大學的學生,成績都是比較優異的,由此可知,這所學校的老師該有多優秀,因為這所大學門檻較高,學生資質都是比較好的,那些學歷較低,經驗不足的老師自然是不可能在這所大學任教的,能在裡面擔任教授或者是副教授的人,一定是比較有才華的。如此高級的一所大學,裡面的老師月工資只有8000有點少,雖然應發15000,但扣除那些保險、納稅金額工資將近少了一半,而且復旦大學位於我國的魔都上海,上海一直以來的消費水平都是比較高的,很多其他崗位上的人,平均工資也有六七千塊錢,作為一名教師育人的老師,而且是在這麼一所比較有名的大學,工資不應該只有這麼一點兒。
但是也有些網友有著不一樣的看法,他們覺得同樣是老師,為什麼復旦大學、北京大學這些名校的工資必須就得上萬,連8000塊錢都不滿足嗎?而那些基層的老師每個月累死累活,自願留在小地方教書育人,有些人一教就是一輩子,月工資有時候3000都不到,難道他們就活該只有這麼點工資嗎?他們覺得這是非常不公平的想法。同樣是老師,為什麼有的人8000塊錢還嫌少了,有的人卻連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他們覺得那些為這名副教授抱不平的人實在沒必要,不能因為學校的好壞來將老師劃分等級。
的確,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筆者在這裡並沒有針對這名副教授,只是在實事求是,生活中的確存在一些教授,一周只有幾門課,有時候還請老師代課,自己很少去學校,每個月卻拿著高昂的工資。而在我國很多基層的地方,有些老師月工資只有2000左右,有時候甚至連醫療和基本需要都得不到保障,實在讓人痛心不已,但卻無可奈何。你們遇到過這種情況嗎?你們對這種情況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