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正在如火如荼的上映,有關故事的真假也在激烈地爭吵。其實,故事的真假並不重要,觀眾並不關心它的真實性,因為藝術本來就是來源於生活的創造性提高。
電影是否感人,關鍵看它能否觸動觀眾內心深處的靈魂並引起共鳴。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標註了各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
綠皮書真實地反映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社會主要的矛盾現實,即種族歧視。也揭示了人類社會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人權和尊嚴。
種族歧視和人權,是人類社會萌芽就已經存在的問題,直到今天依然存在,難以徹底消除。雖然,和平共處已然是世界主流,然而,人們內心深處的觀念依然沒有完全改變。
當今世界,除了種族歧視這個全人類都關注的問題,還存在許多人與人之間的權利不平等現象,如性別歧視,心理歧視,金錢歧視,宗教歧視等等有關人權問題。
怎麼來解決這些問題,或者怎樣才能使大家和諧共處,這個問題太大,需要高智慧的政治家們去研究解決。個人覺得,在這個關係複雜的社會,人要學會簡單才能快樂,位卑者學會撿起尊嚴,位高者適當放下尊嚴。
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是絕對平等的,學識差異,貧富不均,地位懸殊,這些不平等現象和歧視現象或多或少會存在。
卑微者或處於弱勢地位的人,應該努力去爭取自己的尊嚴和權益,就像電影裡的鋼琴家唐博士,他靠自己的努力,用美妙的音樂徵服別人,贏得了尊嚴。
然而,唐博士贏得了尊嚴和地位,卻感覺並不開心,一個人住在豪宅裡,孤獨寂寞,以酒澆愁,跟唯一的親人哥哥也沒有來往。
而託尼,一個白人市井之徒,一大家子人租住在簡陋的房子裡,老婆孩子熱炕頭,卻擁有溫暖的親情和簡單的快樂。
唐贏得了尊嚴,而社會依然在歧視黑人,社會並沒有因為他而改變,他孤獨、苦惱,高處不勝寒。
在跟託尼的接觸過程中,他漸漸放下高處的尊嚴,學著用手抓炸雞啃,啃得十分開心。電影結尾,他來到託尼住的平民大街,跟託尼一家過聖誕節。他終於放下所謂的尊嚴,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而託尼也受到唐的影響慢慢改變,給老婆寫的情書漸漸多了文採,人漸漸變得文靜,壞毛病越來越少,他在一點點撿起自己的尊嚴。
位卑者撿起尊嚴,位高者放下尊嚴。人,無論貴賤,尊嚴不可缺少,也無需過分苛求,只有把握好度才能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