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本書的整體感覺是使命感。
《陪孩子終身成長》重點講對少年孩子的教育,如果說《讀懂孩子的心》主要介紹書目,那現在這本,樊登老師更多的是在運用書目,通過他本人對古今中外教育書籍,教育理念,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家庭排位學的認識和理解,並,結合中國的國情,對教育的意義和作用進行了更深入的講解和分析。堪稱實用寶典!
為什麼說家庭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決定著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一個人的人生又影響著新一輪的家庭教育。
我們的情緒是否足夠穩定,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價值感,是否覺得「我配」「我值得」,甚至是否學業有成,是否幸福,是否富有,這一切都可以從家庭教育這個「看似無關總有情」的超複雜機制裡找尋到端倪。
有些我們不在意的傷害,被忽視被壓抑,成為潛意識,然而它時時出來鬧么兒——我們莫名的憤怒,悲傷,沒有道理的自我破壞。一如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說:「潛意識如果沒有進入意識,就會引導你的人生而成為你的命運。」
這些都是我們教育的大敵,既然它反覆提醒我們它的存在,那麼,迴避不如面對,如果教育的重要原則在於開放發展的心態,那麼,我們也請以開放發展的心態對待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父母沒做到的沒做好的,我們為了自己,為了下一代,自己想辦法做到做好。
樊登老師深入淺出,講出了教育的深遠性,重要性,傳承性,讓鄙人對原來看過的很多雲裡霧裡的知識真有點茅塞頓開融會貫通的感覺,所以很期待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沒想到樊登老師本人在書的最後呼籲,如果,這本書對你有幫助,請一定要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希望這本書走進千家萬戶。
前有魯迅老師棄醫從文,因為,他深味比強壯一個人的身體更重要的是喚醒一個人的心靈,感謝樊登老師身體力行呼籲大家,家庭教育也需要被喚醒,它立在當下功在千秋!
曾幾何時,我們羸弱無知,曾幾何時,我們想把最好的給孩子,然而,羸弱的我們何以給出最好的?所以,當我們心懷雄心壯志,請先武裝自己的心靈,才有可能給出更端正,更深沉的最好給孩子。
最後,以本書非常喜歡的一句話,結束此文,與君共勉:
「絕對不要等父母去改變,也不要等自己的孩子來改變,因為一個人的人生是自己的,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關鍵在自己。 如果你能發生改變,惡性循環就可能從你這個節點開始變成良性循環,整個家族的命運都會由此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