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頂尖高手,都是極致利他者?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格上理財

頂尖高手總是想方設法給,而不是想方設法拿。

01

你做的這件事,

創造了什麼價值空間?

今天,一位認識多年的朋友打電話給我。

他在很早期幫過我,所以我對他有一種由衷的「跨期感激」。

於是我們聊了很久,關於他的創業項目。

這個項目本身,就不說了。涉及他的商業機密。

就說說我們聊的過程當中,我與他分享的,我個人用來判斷一個項目是否有前途,前途有多大的邏輯。

這是我自己的邏輯。與你分享,只是希望也許對你有一些啟發。

我判斷一個項目有沒有機會,首先要看這個項目,有沒有創造「價值空間」。

什麼叫價值空間?

通過你一頓創業猛如虎之後,整個交易鏈條,有沒有用同樣的成本,獲得了更多的價值?

舉個例子。過去,從100斤花生,能榨25斤油。

你說,我厲害了,我改進了壓榨工藝,在品質不變的前提下,我能榨出40斤了。

哦?不錯啊。這個項目有前途。

因為你找到了一個「價值空間」。

別人的25斤和你的40斤之間,那15斤多出來的油,就是你的價值空間。

你可以把這多出來的15斤油,拿出5斤油分給消費者。

換句話說,用戶用同樣的價格,可以買到30斤油了。

他們會非常高興地,從競爭對手那裡,投奔你的懷抱。

然後,你把另外5斤分給合作夥伴。合作夥伴也非常高興。

這樣就有更多人願意幫你賣油了。

還有5斤呢?留給自己。這是你應得的部分。這就是「價值空間」。

有了價值空間,每個人都盼望你成功。

如果你說,沒有沒有。

今天不管誰榨,都是只能榨出25斤。誰也不可能榨出40斤。

大家都一樣。

那我很納悶了,你為什麼做這件事呢?

你說,因為這是我的情懷。我從小用花生油。我知道花生油的價值。

我希望中國人都能用更健康的花生油炒菜。我努力,我能堅持。

我相信,別人能做好的事情,我也能做好。我還能做得更好。

你可能會很激動。

但是,我心裡還是會皺起眉頭。

這件事,我個人認為,想有大成的難度很大。

因為你的情懷,並不是價值空間。消費者不會幫你。

在誰那裡買都一樣,我為什麼要換人?

我和你很熟嗎?合作夥伴不會幫你。

進貨價都一樣,為什麼要冒風險,和你合作呢?

你可能會很辛苦,也許也能勉強活下來。

但是,這不是創業。這是以創業的名義打工。

所以,我問我這個朋友,你要做的這件事,創造了什麼價值空間?

沒有價值空間的事情,如果不熟,我就默默遠離;

如果很熟,我會勸他早日回頭是岸。

價值空間,價值空間,價值空間。

我也建議每位進化島的同學,能合上手機,認真思考一下:

我的這件事,創造了什麼價值空間?

而不是想:我做的這件事情,能不能賺很多錢?

與你共勉。

02

你越想賺錢,越賺不到錢

現金流壓力大,我很想賺錢。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進化島上一直不斷有同學詢問。

當你把錢作為目標的時候,你是得不到它的。

為什麼呢?

錢,是你做事情之後的一個計數器。

它是一個指標,並不是目的。

錢只是一個順帶的、自然發生的結果,英文上叫做consequence,就是結果,而不是objective,objective就是目標。

你只有把另外一個東西作為目標的時候,錢會隨之而來。

比如:你把為別人獲得價值這件事情作為目標。

因為錢是一個結果,什麼結果呢?

你為別人付出價值,你會得到應有的回報,錢在這會做為一個結果而出現。

但你把獲得錢作為目標的時候,你發現你入了魔道。

每件事情都要談錢,你會被錢左右,林林總總各種花招,一遍遍地圈錢,割韭菜。

你甚至開始追逐高風險和高利潤,一心只想一夜暴富,小利往往看不上,從而喪失很多機會。

你要始終記得,賺錢不是因為你去想的這個念頭,而是你正在做的事情值錢。

絕大多數人都把精力放在了前面怎麼絞盡腦汁的想,而忽略了後面的本源:

即你要去做的事情,創造的價值是什麼?

通往上層的通道往往很難,需要朝夕積累。

但社會向下的通道一直是敞開的,只要你稍微不努力或者多抱怨幾句,就能順利往下走幾層。

可能你為了賺錢,一步步爬上去用了很多年,但滑入深淵,往往只需一瞬間。

我身邊優秀的企業家,和別人爭論的問題,常常是:

這明明是你應得的。

必須收下。必須收下。必須收下。

而不是:能不能再便宜一些啊?

優秀的企業家,總是想方設法給,而不是想方設法拿。

任何一次收費,如果用戶沒有獲得超預期價值,就不要賣。

任何一次合作,如果沒有給到合作夥伴長期的價值,就不要做。

03

想賺錢,先學會分錢

為什麼想要賺錢?首先要學會分錢?

因為你能成功,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希望你能成功。

為什麼他們希望你成功?

因為他們能從你的成功中獲益。

為什麼分錢如此重要?

因為如何分錢,決定了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什麼是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

而如何更有效地組織利益相關者,優化交易結構,就是「商業模式創新」。

舉個例子:

成本100元的產品,賣110元,那10元不是利潤,是社會發的工資。

只有你通過創新把成本降到80元,而沒有任何其它公司能做到,他們的成本還是100元。

這20元就是你的利潤。

20元利潤,你準備怎麼分?這就是你的商業模式。

我常說,一切商業的起點,都是消費者獲益。

那怎麼分錢呢?

你有了這20元利潤,你可以讓利給消費者10元,假設你這個商品還需要渠道、銷售等交易成本,研發、生產等產品成本。

那麼你可以拿出3元給交易成本環節的參與者,最後剩下那4元留給企業,這就是你最終所得。

一旦你這樣做,你會發現參與產品成本環節的參與者,可能最主要是你的員工,他們的工資會更高。

那麼你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就能更有機會研發、生產出更低成本、更好的產品。

你會發現,交易成本的參與者比如渠道商,他們因為能賺到更多,會更有動力去銷售你的產品。

因為能賺到更多,可能會吸引更多的渠道商加入,這樣下來,你就有可能會賣出更多的產品。

賣出更多產品,你的利潤就會越來越多,你也就有了源源不斷的錢。

你發現沒有,你不知不覺激活了一條增強迴路。

這個商業模式不但能讓所有參與其中的人賺到了更多的錢。

而且還讓消費者獲益,能用更低的成本購買到產品。

只有確定了怎麼分錢,才能確定怎麼賺錢。

最後的話

犧牲眼前到手的利益,去換取未來更長遠的利益,這種抉擇往往極為痛苦。

因為眼前的利益,所有人都看得到,長遠的利益卻很難看到。

但非常時期,想要活下來,企業往往需要制定「利他結果利己」的價值觀和制度。

舉個例子:在一個行業裡,比如說一個區域內的餐飲企業,一個區域內健身企業。

大家平時彼此之間是一個競爭關係,彼此間分散了客流,也有自己的受眾。

這個時候有沒有可能,不同品牌和不同公司的企業、機構能夠聯合起來,然後抱團取暖?

非常時期,恰恰是化幹戈為玉帛,多交朋友的好時機,而不是在想怎麼競爭把別人打死。

這個時候,大家都想活下來,想活下來,多個朋友,才能多條路。

比如大家組建一個聯盟,這個聯盟裡大家彼此間平時可能是競爭對手,但是卻又彼此依存於整個大行業環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只要加入這個聯盟的企業家,任何人在非常時期遇見生死存亡問題,其它成員都必須不遺餘力去搶救,哪怕是變賣自己的房子和股份,也在所不惜。

這本質上就是一個「相互保」,一個相互保險機制,大家加在一起誰也死不掉,其它人一起分攤損失也不大,分開卻有可能被逐個擊破。

企業無論大小,擁有「化敵為友,極致利他」的思維非常重要。

想要長期利益,首先要放棄眼前利益。

想要收穫價值,首先要學會創造價值。

想要速成捷徑,首先要放棄速成捷徑。

想要賺取財富,首先要能夠捨得分錢。

不短視,不投機,不猶豫。

頂尖高手,都是極致利他者。

總是想方設法給,而不是想方設法拿。

相關焦點

  • 高手都在給予 弱者都在索取
    90%以上的人都是索取思維,只因為他們不懂什麼是價值互換。發現沒有,這些事情的背後,都有一個大大的「我」字。 他們的邏輯都是:「這件事對我很重要,這件事對我幫助很大,所以你務必要幫我。可是對你很重要的事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 為什麼頂尖高手,都有窄門思維?
    差別只是,高手心中裝著更大的格局,哪怕捨棄1000萬的利潤分出去,也在所不惜。他們不是不在乎錢,而是相信只要方向正確,資源、技能、優勢,一切皆可積累。頂尖高手,總是選擇「窄門」。1.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在進化島社群,我曾經分享過自己的創業歷程:2013年5月,我成立了一家叫「潤米諮詢」的小破公司,開始創業。
  • 期貨頂尖高手的終極感悟
    多位年度獲獎者從5000多位交易高手中脫穎而出,代表著國內期貨資產管理人的頂尖水準。他們即將踏上南極之旅,尊享最高維度的極致體驗。在此,回顧他們的盈利軌跡,盤點他們的贏家之道。往事如風:把握市場的脈搏以總收益率340.4%,最大回撤率-4.8%,總收益額1475萬元的成績斬獲年度綜合總冠軍、高頻組冠軍、馬拉松組冠軍,成為年度最大贏家。
  • 稻盛和夫:為什麼成功者都是極致利他者?
    她覺得室友萱萱什麼都要跟她搶。原本侄女的好友莉莉,跟室友萱萱一起玩過一次,室友竟然用甜言蜜語和巧克力賄賂,她們倆玩到一起去了,一開始還三人一起行動,但後來乾脆她們兩個單獨行動,反而把侄女給撇下了!另外,由於她的鋪位在床邊,晚上有室友回來晚了,總要她起來開門。
  • 水滸108將僅1位頂尖高手,8位當世一流高手,其餘都不足掛齒
    很多人就像水滸中的好漢一樣,基本上都是小人物出身,在生活中總會路見不平,基於自身的能力限制,所以會對梁山108將的本事和武藝產生嚮往。然而,《水滸傳》中卻只有一位頂級高手,八位一流高手,其餘人都不值一提。
  • 毛小白:越簡單越賺錢,頂尖成交高手修煉4法則!
    通常,能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的人,都是頂尖高手 以上也是成為頂尖成交高手的4個法則!  下面這部分內容,本來屬於明天文章的內容,但是和「頂尖高手」這個主題搭邊,今天就順手發了,明天再寫新的主題。
  • 頂尖高手都將經驗提煉成套路
    但你的個人經驗在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多次實踐驗證和提煉之前,永遠是你「個人」的經驗而已:這些經驗不足以支撐指導更多的實踐,甚至連你自己以後做類似事情都不能指導。這也就是,為什麼培根在《論知識》裡面說:「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 高考成績90%男生更好,但頂尖高手卻女生居多!你知道原因嗎?
    今年的高考已經結束,我們的手機也被很多學霸刷屏了,狀元們將每一個學科都刷到了難以置信的分數。但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細節沒有,從大面積來看,男生在高考中普遍表現更好,也就是高分段的人數中,男生佔據了大多數,但頂尖高手,省市狀元級別的卻是女生居多,讓人感覺捉摸不透,那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 從差點被辭退到最佳員工:所謂高手,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
    其實,每一個職場高手,在剛開始都是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的。但為什麼他們能夠脫穎而出?差別就在於普通人對待簡單的工作往往草草處理,就事做事。而他們卻能做到極致,將簡單的事做的不簡單。所有的難題,都是由簡單的事情組成的作為文科生,我曾經特別討厭數學,尤其是最後幾道大題,每次都要花費好長時間,有時甚至不得不常常放棄。當年的高中同桌是解題的高手。有一次同學聚會,我很好奇他當初是怎樣做到又快又準的。
  • 西洋棋頂尖高手在甬爭奪「王中王」
    西洋棋頂尖高手在甬爭奪「王中王」
  • 世界上頂尖高手,用的是什麼樣的讀書方法?
    01 在自媒體時代,應該用什麼樣的閱讀方法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很忙,都是利用碎片時間看文章。像這類型的人就可以用小冰老師教的倍速方法,蘋果閱讀法去閱讀。倍速方法是解決閱讀慢,幾天甚至一個月都讀不完一本書的人使用。
  • 擁有好人緣的人,都掌握了這3條人脈乾貨
    作者 | 孫瑞希知名商業諮詢顧問劉潤老師曾經分享過一個觀點:頂尖高手總是想方設法給,而不是想方設法拿有了價值空間,每個人都盼望你成功。那麼,沒有價值空間的事能不能做呢?也能,但是想有大成的難度很大。把這個商業邏輯延伸到人際交往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了價值空間,每個人都盼望與你連結。沒有價值空間的人際交往,想深度連結的可能性不大。講三個故事。
  • 金庸《碧血劍》八大頂尖高手排名,何鐵手第八!
    金庸《碧血劍》八大頂尖高手排名,何鐵手第八!第八,何鐵手,她曾經是五毒教的教主。《笑傲江湖》中有東方不敗愛上楊蓮亭。《碧血劍》中有何鐵手愛上夏青青,後者更好笑。何鐵手,千嬌百媚,豔若桃李。溫青青、五毒教、仙都派都和他有千次萬縷的關係,金庸能把小說寫到這種境界,普天之下,實在是找不到第二位。武功絕學,金蛇劍法、金蛇掌法、暗器,另外金蛇郎君還能破溫家五行陣。第三,穆人清,外號「神劍仙猿」,書中第三回旁白,二十年沒有遇到敵手,可算是當世第一高手。
  • 領域內的頂尖高手只有1%~3%,他們教會了我這8件事
    作者|呂姑娘每個領域都存在著一些頂尖的高手,比如PPT界的高手是秋葉、老秦、觀海……,寫作領域也有高手,比如粥左羅、湯小小、呂小白……,在演藝界、美食界、新聞界、時尚界等各種各樣的領域裡,高手的佔比通常為1%~3%。
  • 頂級的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
    作者:洞見Uki相信大家都看過許多類似的話:讓你30歲前實現財富自由;如何一個月學會一門外語?普通人靠副業輕鬆月入過萬…我見過很多人都喜歡捷徑,做一件事想立即獲得回報,結果靠譜嗎?先和大家分享三個故事。
  • 十番棋打遍日本頂尖高手
    吳清源資料圖   原標題:吳清源履歷:棋聖!十番棋打遍日本頂尖高手   一代棋聖吳清源   據日本媒體《讀賣新聞》消息,圍棋大師吳清源在日本當地時 間11月30日凌晨1時11分於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內去世,享年100歲。
  • 《一人之下》三大頂尖高手誰最強?張錫林排名墊底
    機智一批寶兒姐,不搖碧蓮張楚嵐,這兩位主角都非常有特點。看過《一人之下》這部動漫的都知道已知戰力最高的是「凡夫俗子」張之維。在特別篇中,他一人單挑整個全性毫無壓力,可見他的實力是多麼的可怕。就連八絕技之一傳人的陸瑾老頭也在他手裡扛不住一招,一掌直接把陸瑾按倒無法動彈,實力恐怖如斯,除了全性第一人無根生和已經去世的張錫林恐怕沒認識他的對手。
  • 頂尖大學辦頂尖班是為什麼
    新學期開始了,孩子們都來上學了,看著這些十八九歲的孩子們個個眉清目秀,精神煥發,心裡便很歡喜;這都是父母的寶貝,聰明伶俐,是我們社會的精英,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是眾多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然而,不少頂尖的大學,並不認為這些學生是好學生或者說是足夠好的學生,硬要在這些好學生中再找一些好學生,似乎唯有這樣才能教出人才來。這是名師們的不自信,還是大學的不自信? 發現很多985大學、211大學、雙一流大學都有頂尖班。所謂頂尖班,就是從新招的學生中在選拔一批頂尖中的頂尖,組成一個班。
  • 頂尖極限運動高手「炫技」張家界大峽谷
    頂尖極限運動高手「炫技」張家界大峽谷 2020-12-21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