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一個念頭在哪裡啊?都在盡虛空,都在遍法界

2020-12-14 般舟念佛

「受一切身。皆若幻夢。一切諸相。觀察滅除。」

「受一切身。皆若幻夢。」我們以身為識,所以我們才會有這個身體。因為我們執著於我們的身體。其實我們的身體有多重,這是個看得見的,還有看不見的。看不見的身體在哪裡啊?盡虛空、遍法界。你的身體是由你的念頭所構成、你的知見所構成。你的每一念在哪裡啊?都在盡虛空,都在遍法界。你過去的一念,在虛空、在法界裡,現在的一念也在虛空,也在法界裡。

現代科學發明了一個名詞叫全息律,弄一根頭髮可以採集你全部身體的信息。你的身體,皮膚上的一個碎渣渣,也能看到你身體的全貌。然後你的血液,抽一滴血,也能看到你身體的全貌,叫全息律。

那麼你的身體其實充滿虛空、盡遍法界。看你的肉身、色身呢就皆若幻夢。「一切諸相。觀察滅除。」超越一切的表相、一切的外相、一切的變相,知道這個相背後的本質和實質的東西,觀察滅除,就破一切相。

恭錄於《賢護經》學講記

大愛三昧,愛心三昧,法界之愛三昧

一切佛在眾生心想處,一切佛就在我們的心想處,默默地守候著我們

四夜三天也能較輕鬆,到溫養時還不困不累,臉色也較好

成就大眾就是成就自己,心就能產生無限的動力,心地也提升了

步法的提升,讓我解決昏沉方面有了突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後查閱。感恩一切諸大善知識,感恩大眾,感恩一切。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微視頻 | 生活中的所有遭遇都可以是功德《無量壽經》
    安住對我們凡夫來講太需要了,我們現在很多時候心不安,在一個地方住也住不下。這個地方不是指的某個外在的地方,是我們的心,沒有一個不變的原則。我們總在去猶豫,去觀望,去選擇,心安不下來。在這個地方,我們要嘗試著,讓心安住在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我們從兩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就是諸佛如來果地上圓滿的功德,這叫一切功德。佛的功德圓滿,所以是一切功德。
  • 能震動虛空法界的念佛方法,你一定要看!
    若念佛人沒有私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念的每聲佛號,都能震動虛空法界。這一個人念佛,比一萬個人的念佛場還要殊勝。果真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慈悲心去念,此地的人就有福報,此地有真正菩薩在念佛,為眾生消災免難,為眾生消除罪障。
  • 《地藏經》中回向法界,法界指哪裡?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在《地藏經》這一品中,有四處談到回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回向法界,許多人都以為是回向外面,回向給別人。法界其實是講我們自己的真心,我們誦經是不是要回到自己的法界。
  • 念佛人個個身上都有佛光,神奇!
    名號含攝一切法,虛空法界無有一法不包括其中,它超勝了無量無邊的法門。不僅釋迦佛一生所說的一切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宣說無量的法門,都離不開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句洪名,就等於將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念盡了。
  • 淨空法師:念頭才是物質現象的根本,沒有念頭,哪來的物質現象
    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三十七頁倒數第七行,「遍遊佛土」。請看經文,經文只一句:【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一念,指極短促之時刻,但其時限,諸說不一」。這些都是佛當年對大眾所說的,為什麼說的不一樣?
  • 什麼叫一真法界
    這個不會被外界因緣所改變心靈的,能夠分別萬事萬物的名相的這個清醒,這個清醒啊,如果你能安住在、保持在這種寂靜清醒的心靈體驗當中,這個體驗深處沒有一個可以體驗的對境的時候,這個體驗熄滅了,那個心靈能夠明白我說話的這個「明白」,他也就失去了對他所明白的分別的取捨。 就好像是我們的眼睛,您看啊,法師,這個是個打火機,您看到它了。
  • 佛學,現在的每一個念頭,機緣成熟時都成為現實,不管惡念還是善念
    念頭與因果;佛法不論哪一宗都講因果。現在的學佛的人,教理經典很多,一談因果,都不重視了,為什麼有煩惱?為什麼有散心?一切一切都是念頭。念頭在哪裡?一起念頭,念起就萬法生,念滅就萬法滅。一起念頭,萬法就有了,萬法唯心造這個,萬法都在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就是因緣,萬法都是因緣生。
  • 《楞嚴經》風大非和合,非因緣,非自然,都是妙藏真如性的顯現!
    而且反過來再說,滅去的這個風滅了,我們有感覺說風平浪靜了,可是這個虛空滅,虛空還能滅?虛空滅了是什麼樣子的?本來它就是一個沒有的樣子,你再把它滅了,那虛空是什麼樣子的?再一個,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就是假如說這個風是從你袈裟動的角的這個時候的那個人的面上生起來的,既從那個人的面上生起來的,不應該說這個風吹他的面,從他的面生起來的,就應該吹到你的面。
  • 《楞嚴經》之水大: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水的體性是不定的,流動和靜止都不是永恆的。你看舍衛城裡的迦毗羅仙、斫迦羅仙、缽頭摩、訶薩多等,那些大幻術師,他們為了求取月亮的精水,來配製和合幻術所用的藥物時,就在月光如晝的滿月之夜,手裡拿著水晶珠,來承接月亮中的精水。
  • 佛教講的「虛空」是指什麼都沒有的意思嗎?你有沒有開悟?
    土因地移,如是虛空。因何所出?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不應虛空無從自出。若此虛空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 佛說:每一個念頭都會開花結果
    善良的人,天必佑之我們每起一個善念,就會在心地中留下一個好的種子,起一個惡念,會在心地留下壞的種子。遇到適當的因緣,就會開花結果。善的種子結的是快樂和吉祥;惡種子結的果實是苦惱和災禍。所以六祖說:「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
  • 《楞嚴經》之見大;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如果說能見的見性與明暗不是一體的,那麼你離開明暗和虛空,單獨分析見的本元,又是個什麼形相呢?離開明暗及虛空,這個見性就成了烏龜身上的毛,兔子頭上的角。明暗虛空這三樣東西各不相同,那麼見是從什麼地方生起來的呢?光明與黑暗是相互背離、互相對立的,怎麼能說見的體性與它們是相同的呢?
  • 指撮咒之一遍一燒,滿一千八遍,必得大財物 | 1080火施儀軌
    先把大粒3杯量,與適量全脂奶粉,蜂蜜混合在一個大碗裡攪拌均勻,備用,味道非常香甜,然後,在不鏽鋼盆裡,放入煤炭,點燃紙巾,用手指捏一點食物,念一遍施食咒,在丟入火中燒,就這樣一遍咒語一燒,直到念1080遍,可以多不可以少,第一次做了3個多小時,累得手腰都直不起來了!
  • 念誦緣起咒,所有不好的緣起都能消盡!
    哪怕是將它放在油柑子大的小塔當中,今生中也能生起梵天福德。持誦一遍此咒能清淨一切罪業,平息,遣除一切違緣。如果觀想任何事物而誦,相當於造佛像或佛塔。若觀想任何供品而誦,則等於供養遍滿世間界的供品。如果恆時念誦,則圓滿一切心願,任何損害也不能侵害,完整受持一切正法。如果誦十萬遍,那麼將如願實現一切所求之事。在它的各種事業儀軌中也有宣說。大圓滿系解脫咒中說這也是能獲得化生安住相續解脫的心咒。
  • 《楞嚴經》之風大,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所以,世尊在這一段經文中,就說我現在在法會大眾中說法,這衣是穿得好好垂下來的,你看看我的衣,風到底藏在什麼地方?你總不能說在袈裟裡面,有藏風的地方!為什麼說披衣之內,不應該有藏風之地?因為披衣是布的質料,是絲線一條一條織得很密,並不是布裡面有洞,如果有洞在才會藏風,如果沒有洞,風要藏在哪裡?當然就沒有藏風之地,這就是要破除阿難尊者的轉計。
  • 益西彭措堪布:念誦緣起咒,所有不好的緣起都能消盡!
    若觀想任何供品而誦,則等於供養遍滿世間界的供品。如果恆時念誦,則圓滿一切心願,任何損害也不能侵害,完整受持一切正法。如果誦十萬遍,那麼將如願實現一切所求之事。在它的各種事業儀軌中也有宣說。大圓滿系解脫咒中說這也是能獲得化生安住相續解脫的心咒。
  • 圓覺經二09:吃虧越大布袋就越深,一人意不可能滿百人心,你怎麼做都不對
    所以持戒不能自負,更不能動一個念頭說別人不持戒。這個就壞了自己的清淨心。所以,對有緣的人,我們講自性清淨心。對沒有緣的人,我們給個鼓勵,有的人惡劣到極點,我們就不要談。如果你到上座部去,他們就否定所有的菩薩,說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阿彌陀佛、地藏菩薩、普賢菩薩,那個都是大乘編出來的。你到大乘去,我們在大乘的國度裡面,比如說南傳的上座部去,全部否定。這個時候你不要生氣。善說法者,善於比喻。
  • 觸動心靈的24句佛教禪語,每一句都是經典!
    哪裡是成功,哪裡是失敗,本來都是心的糾纏。6. 一個個戀色貪財,儘是失人身之捷徑;日日耽酒食肉,無非種地獄之深根。7. 不應該墮入欺誑,不應該故意作惡,不應該根據生活方式、智慧、德行戒行輕視別人。8.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去反咬他一口嗎?10. 若問人生路在哪裡,還是那句老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喜和讚美別人所有的善言善語行為。11.
  • 我相信,我頭腦中的每一個念頭上天都看得清清楚楚
    於是有一個疑問,人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會被上天看到?比如殺人放火的時候?比如修橋鋪路的時候?但是一點一點往精深之處推,往細微之處推,就會發現,假如這句話是真實不虛的,說明這個上天就像一臺巨大的監控器,把每個人的每時每刻、一舉一動都拍攝下來了。而且這臺監控器可能不是只拍外表,連人的內部也是可以透視的,不光把人做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看在眼裡了,就連頭腦中冒出來的每一個念頭,都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