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國際通信大會(IEEE/CIC ICCC)開幕式上(網絡會議), China Communications 理事會主席、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宣讀了2020年度 China Communications最佳論文獎獲獎名單,西安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師孫黎、杜清河撰寫的論文獲此殊榮。
2020年度 China Communications 最佳論文獎的評選活動於今年3月啟動,經過編委推薦和作者自薦、初審專家函評和會評、評審委員會終評等嚴格的評審程序,最終從該期刊2017-2019三年發表的640餘篇論文中評選出三篇最佳論文。
該論文綜述了無線物理層安全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5G網絡中的應用前景。論文在對現有網絡安全傳輸技術優缺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指出了無線物理層安全技術的優勢,並對物理層安全的基本原理進行了介紹,深入總結了物理層安全的典型技術方案和最新研究進展,對各種方案的技術特徵進行了全面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5G網絡的特點和需求指出了現有物理層安全技術的不足,並提出幾類適配5G網絡的物理層安全傳輸方案,包括星座旋轉輔助的抗竊聽信號設計、統計安全質量保障、基於噴泉碼的跨層安全技術等。論文還討論了該領域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指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該論文自發表以來,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並被國際頂級期刊 Nature 引用,是China Communications創刊以來第一篇被 Nature 引用的論文,充分體現了西安交通大學在物理層安全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China Communications(ISSN:1673-5447)創刊於2004年12月,是由中國通信學會(CIC)和IEEE通信協會(IEEE ComSoc)主辦、面向全世界公開發行的全英文SCI期刊,也是國內信息通信領域旗艦刊物、中國通信學會推薦的A類刊物,刊發信息通信領域的前沿科研成果,發表綜述論文,介紹重大技術應用,為國內外通信行業專家學者和研發人員提供學術交流平臺。
西安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創建的無線電技術專業。信息與通信工程屬一級學科,含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以及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三個二級學科,研究領域涉及通信系統仿真、認知無線電技術、無線自組織網、多天線傳輸理論、協作通信理論、醫療圖像編碼與傳輸、視頻圖像處理技術研究、醫用X線數字成像技術、陣列信號處理、相空間波傳播與成像、衛星移動視頻、數字地面電視廣播、天線與電波傳播、雷達信號處理、微波/射頻器件與電路設計等。&34;期間為&34;和&34;中學校重點建設的學科。在2013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排名20名。通信與信息系統二級學科於2007年被評為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培育)。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目前設有無線通信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與通信技術研究院、多媒體處理與通信研究所、圖像處理與識別研究所、波動與信息研究所、微波工程與光通信研究所和教學實驗中心。學院還建有以下三個國家級科研教學平臺:國家數據廣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洋石油勘探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國家級通信與信息系統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共承擔和參與了國家重大專項、國家&34;計劃、國家&34;計劃、國家&34;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課題及重大橫向合作課題80餘項,科研到款6000餘萬元; 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600餘篇;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同時,學院堅持以科研促教學,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學的轉化。近年來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二項、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五項、國家級優秀教材二等獎一項;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TI杯及ALTERA杯等全國各類電子設計競賽,獲得各類獎項50多項,其中一等獎20餘次。
關注&34;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西安交通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