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3點,浦東新區高校新冠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在上海海洋大學臨港校區圖文信息中心102會議室進行,現場開展了學生出現1例疑似或確診新冠病毒肺炎時的應急處置演練。
由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校辦公室主任夏雅敏主持。
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吳嘉敏講話,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張偉進行了點評。
浦東新區衛健委副主任張偉,浦東新區衛健委公共衛生處處長趙兵,浦東新區疾控中心主任周一心,浦東新區疾控中心業務辦主任沈奕峰出席。浦東新區衛健委公衛處主任科員鄭會民,浦東新區疾控中心第六分中心,浦東新區衛生監督所臨港中隊,南匯新城鎮相關處室,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蘆潮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電機學院、上海建橋學院參與了觀摩。
上海高校首次與社會聯動開展防控防疫應急演練
「韓老師,我今天上午在第一教學樓自測體溫37.5℃,現在已做好防護,正在前往第六人民醫院東院的路上。」9月15日下午,學生小賈(化名)的緊急電話打斷了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輔導員韓照坤的工作。
「收到了,請務必做好自身防護,抵達醫院後及時將醫生診斷告知我並保存好相關單據。」韓照坤放下電話,熟練填寫《發熱人員情況統計表》,並報給校門診部。一場高校新冠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在上海海洋大學拉開帷幕。這是上海市高校首次與醫院、疾控中心、社區合作的防控防疫應急演練。
本次演練也是上海高校第一次針對疫情防控分級響應的演練。與幾乎全部由醫院進行現場處置的應急演練不同的是,這次演練不僅展現了高校與醫院、疾控中心等聯動的情形,更完整顯現了在高校內部如何應急處置的場景。
一場細緻的演練
近日,臨港新片區高校的學生已陸續返回校園。疫情防控仍面臨巨大挑戰。高校裡學生、教學、管理人員、第三方服務人員數量大,校園疫情防控需更加細緻到位。
「新冠疫情防控II級應急響應是指出現1例疑似或確診病例時啟動的應急處置預案。針對南匯新城區域內大學集聚的特點,我們開展了這次演練活動。這也是做好秋季學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和國慶中秋雙節、第三屆進博會保障工作的內容之一。」上海海洋大學後勤與基建管理處處長林喜臣說。
上海海洋大學各職能部門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各參演人員按照職能分工、密切配合,立即進入演練角色,主要側重在疫情上報、職責分工等方面,各個流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
上海六院東院、浦東疾控中心第六分中心、衛監所臨港中隊、蘆潮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浦東新區衛健委、臨港管委會的相關領導對演練進行了指導。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機學院、上海電力大學、上海建橋學院也前來觀摩。
時刻保持應急狀態
「此次演練對學校疫情防控領導機構的指揮能力、各部門(學院)的突發事件處置能力有了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檢驗。」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吳嘉敏說,「把問題想得更複雜、更困難一些,把現場管控、轉診交接、輿情引導、關愛身體異常學生等各環節想得更細、更實、更具體一些,以演練為契機,認真總結經驗,查找問題不足,及時完善方案,確保各項工作準備萬無一失。我們也將堅持底線思維,慎重如始,時刻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
自疫情發生以來,學校切實擔負起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抓好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精準防控,加強師生健康管理,配合好浦東新區履行好屬地責任,確保工作不掉鏈。
同時,學校還加強工作協同,切實發揮聯防聯控機制效能。在浦東新區衛健委、疾控中心的指導下,進一步加強與南匯新城鎮各部門、臨港兄弟院校的工作聯動、資源支撐,進一步加強應急值守、確保信息暢通,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以最好的狀態接學生回「家」
「開展一次演練,以最好的狀態接學生回『家』。」這是上海海洋大學落實開學工作明確提出的「十個一」的其中之一。
9月17日起,學校將迎來2017級、2018級、2019級及2020級學生。為了迎接學生回「家」,同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上海海洋大學深化、細化各項工作部署,科學精準有序做好新學期開學工作,推動秋季學期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開好局、起穩步。全校上下齊動員,不僅布置了溫馨的宿舍小家,更著眼不同群體、發揮各方力量,為學生打造「立德樹人」的大「家」。
在推進開學工作過程中,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反應。在不折不扣、細之又細形成學生工作方案的基礎上,聚焦學生管理與服務,上海海洋大學提出「十個一」,即「與每一位學生聯繫一次,做一次演練,與每位學生開展一次談話,進行一次方案培訓,召開一次主題班會,召開一次主題團日活動,召開一次主題黨日活動,遴選一批志願者,開展一次愛國衛生大掃除,開展一次校園安全風險的排摸。」目前,「十個一」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