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撒上8章)
撒母耳年老的時候,以色列人要求像別國一樣立王治理他們,並帶領他們爭戰。神透過撒母耳警告他們,將來這個王會怎樣用威權來管轄他們;但以色列人堅持己見。於是神吩咐撒母耳依從他們的話,為他們立王(撒上8:7、22),更說:「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
B. 撒母耳膏立掃羅為王(撒上9–11章)
1. 神引導便雅憫支派的掃羅來到撒母耳面前,指示他掃羅就是神揀選的第一任以色列王。撒母耳將膏油倒在掃羅頭上,使他成為耶和華的受膏者,並告訴以色列人掃羅就是神為他們揀選的王。
2. 一方面,掃羅既健壯又俊美,比所有以色列人高一個頭;另一方面,當亞捫人來攻擊以色列人的時候,掃羅帶領他們擊退了敵人。以色列非常高興,於是撒母耳在吉甲立掃羅為王(撒上11:14–15)。從這天開始,以色列王國正式建立,士師時代正式結束,進入王國時期。
C. 撒母耳最後的訓誡(撒上12章)
1. 撒母耳正式卸下士師身分,告老還鄉前他對以色列人作最後訓誡,要他們知道求立王這事在神面前是犯大罪的。但只要他們願意敬畏和誠實盡心地事奉神,神必會因著自己的大名不撇棄他們。
2. 求立王這事之所以在神面前是犯大罪的,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是錯的,而是他們的心態錯誤:要立一位像列國一樣、可以帶領他們爭戰的王。他們想要的不是合乎神心意的王,而是在他們眼中看來高大俊美併合乎他們心意的王。神按著以色列人的心意,為他們揀選了掃羅─合乎以色列人心意的王。接下來的歷史卻馬上證明掃羅雖然合乎以色列人的心意,卻並不合乎神的心意。
D. 神厭棄掃羅作王(撒上13–15章)
1. 掃羅第一次違背神的命令
a. 掃羅決定從吉甲主動出擊,攻擊留在以色列地的非利士人。他原本要等撒母耳來吉甲獻燔祭和平安祭後才發動攻擊,沒想到非利士人預先知道了,聚集了比以色列軍隊還要多的人,要和以色列人爭戰。掃羅看見非利士軍隊人多勢眾,撒母耳又遲遲未來,心中非常焦急,於是擅作主張,自己獻上燔祭。
b. 獻祭是只有祭司才能做的事;沒有祭司在場,君王不可以自己執行獻祭儀式。因此撒母耳來到後就對掃羅說:「你做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撒上13:13–14)。
2. 掃羅第二次違背神的命令
a. 掃羅奉神的命令攻擊亞瑪力人,神命令他必須把亞瑪力人所有的牛羊牲畜、人民財物滅盡。掃羅卻生擒亞瑪力王亞甲,又留下許多牲畜和財物。撒母耳再次向掃羅宣告神的審判(撒上15:22–23)。
b. 掃羅兩次違背神的命令,因此神厭棄他,決定另立一人作以色列王;這人就是耶西的兒子大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