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發論文無可厚非,但別讓「論文」成為「濫文」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蔡昉建議,應當「糾正大學發展中一個錯誤導向,取消大學對研究生甚至本科生發表論文的規定」。不得不說,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論文發表就像一道高懸在頭頂的「緊箍咒」,因此蔡昉的建議立刻引發無數大學生強烈共鳴,更有甚者將發論文與寫論文相提並論,認為畢業論文與課程論文也應一併取消。(10月28日《人民日報》)

  在討論這個話題前必須釐清的是,蔡昉委員建議應取消的是大學生「發」論文的相關規定,而非「寫」論文,無論何時,論文寫作都應該是大學生必備的能力素養,也是檢驗大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本科生不應以自身學歷尚淺、認知有限作為逃避論文寫作的藉口。

  然而,不少網友對蔡昉的建議有過度曲解之嫌,將「取消發表論文的規定」與「反對發表論文」等同,並藉此機會大肆宣揚本科生「發論文有罪論」「本科論文無價值論」,但是回到爭議的本身——蔡昉的建議上,他強調的是應取消大學對本科生發論文的「硬性規定」,並未將本科生發論文的行為「一棒子打死」,因此問題討論的出發點是在大學的硬性規定,而並非本科生發論文的行為上。

  就事論事,其實本科生發表論文行為本身無可厚非。誠然,現行的高校教育理念決定著本科、碩士、博士三個階段不同的教育側重點,本科是通識教育,注重「知識的廣度」,碩博階段是專業學習和科研探索,注重「知識的深度與創新」。因此,這就決定了本科期間的教育寬泛而淺顯,再加上大部分本科生認知能力有限,批判思考精神欠缺,因此寫出的論文觀點膚淺稚嫩,缺乏科研價值,這也讓業內人士形成對本科生學術能力欠缺的刻板印象。然而,「且以資歷論英雄,以偏概全下定論」難免太過偏頗,本科生中也不乏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他們不僅擁有毫不遜色於研究生的科研實踐能力,也擁有異於常人的創新觀點和獨特觀察視角。不少優秀的本科生在學有餘力之時會選擇主持科研項目,並在研究中因「論」而「文」,文章的發表也水到渠成。對於他們來說,發表論文已然不是目的,而是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學術觀點的探討分享。

  並不否認,本科生工於科研的精神非常值得鼓勵和肯定,但空有激情熱情並不足夠。現實情況是,多數本科生基於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儲備與創新思維能力,只是對已有的研究內容「東拼西湊」,進行簡單的重複,無「論」成「文」。另外,不少本科生發論文是在學校「GPA」「保研推免加分」「獎學金評定」等壓力下迫不得已而為之,我們也不否認,學校的初衷或許是好的,希望通過這些激勵性的條規鼓勵學有所長的學生進行科研創新和學術研究,但這樣的激勵機制一旦被「量化」「指標化」就容易被一些本科的「和尚」出於急功近利的思想而念歪了「經」,於是乎便求「量」不求「質」,水文泛濫成災,同時,也助長了一些學術造假,論文抄襲等不良社會風氣。

  本科生發論文行為雖飽受爭議,但他們絕不是「濫文」亂象的始作俑者,追根溯源,學校、社會都難辭其咎。很多時候,每年教育部門和社會對於高校的評估體系中,學術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些高校功利主義思想和虛榮心作祟,擔心在評估過程中「吃虧」,因此為教師、博碩生,甚至是本科生都設定了硬性發文指標,來保證「刷排名」大戰的勝利。一些期刊因迫於生存競爭壓力,不惜冒著毀名損譽的風險,降低對論文質量的要求,甚至與一些黑中介「形成共識,達成默契」,「花錢就見刊」成為它們謀利生存的手段。

  治標當治本,歸根結底,肅清本科「濫文」亂象應當從大學自身出發,正本清源,在保研、獎學金評定上「去指標化」,在評獎評優時應革除「發論文」這一硬性規定,而是用學科競賽、科研項目等更加科學的綜合評定取而代之。同時,社會期刊也應加強自律,加強行業監管,堵住論文發表的「灰色漏洞」,還論文發表一片晴朗的天空,讓「論文」不再成為「濫文」。

(責任編輯:臧夢雅)

相關焦點

  • 本科發表普刊論文,是否會成為「學術黑歷史」?
    大家也在網上留言紛紛寫出了自己的看法:a:「我也是本科期間發了普刊論文。後來我有點後悔了,就去問了老師。老師說的本科期間發普刊應該沒啥問題。但是如果以後是具有很強的學術野心,未來志向於走學術道路,在本科期間就儘量少發普刊。儘量多寫高質量的論文。
  • 本科期間怎樣去發表論文?
    ,優點是在自己找期刊的過程中,可以找到更加正規,知名度高,更能體現論文價值的期刊雜誌社。 優點:進度快 難點:容易投到垃圾刊;費用大;發表含金量不高 本科生可以到各個論文發表平臺找論文發表的代理機構進行委託投稿,之後一切的發表論文流程都是由代理機構全權負責,不需要本科生進行任何的操作,是非常便捷,並且涉及時間最短的方式,但是缺點是在找代理機構時容易找到不正規的代理機構,出現論文外洩的情況
  • 本科論文查重可以用學姐學長的論文嗎?
    本科畢業論文定稿查重可以用學長和學姐的論文,這個問題是很多學生都比較關心和關注,甚至困擾的問題。大學生畢業論文馬上要走向社會,步入職場,而畢業論文寫作是大部分畢業生的阻礙。這時候很多學校開始想辦法投機取巧。希望直接用學長學姐的論文隨便改一改提交給學校矇混過關。
  • 本科論文與碩士論文的區別
    1、字數要求不同 本科畢業論文一般只要要求字數達到6000字——8000字就行,而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一般最低要求是3萬的字數,這是正文字數的要求,不包括導言、引用、參考文獻等,相比較本科畢業論文研究生畢業論文需要寫更多的內容。
  • 對本科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的批評
    現在正值本科畢業生面臨論文評審和答辯階段,通過筆者近年來對本科學位論文事象的關注,認為應當對本科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提出以下批評:1、「稀裡糊塗」的論文提綱對於什麼是開題報告,筆者不需要多做解釋提綱是論文的結構框架,規定了論文的觀點和分論點。一般由學生自己設計提綱,然後交給導師進行審閱,然後可以提筆寫文章。然而在很多情況下,在學生進行開題的過程中,論文指導教師並沒有積極的關注,而是「稀裡糊塗」的讓學生自擬,也不盡心的進行指導,等到學生好不容易將論文完成了或者在寫作過程中,教師開始了他的「作為」,開始指出論文提綱的問題,挑三揀四,早幹什麼去了?學生的時間就不重要嗎?
  • 知網本科論文檢測會不會收錄論文?
    本科畢業生在完成畢業論文後,一般都會提前自查一遍,論文查重符合標準後才會提交給學校檢測。很多同學有個這樣的疑問,知網自查後會不會收錄我們的論文,如果自查之後被知網系統收錄了,我們提交給學校檢測後的論文總複製比不就成100%了,就無法順利通過學校查重了。
  • 「抽檢本科論文」,讓學位貨真價實
    教育部日前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提出,本科畢業論文抽檢每年進行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
  • 中大這個老師,能幫中學生發國際論文
    中大這個老師,能幫中學生發國際論文金羊網  作者:王倩 丁振球 李勁峰  2018-05-14 金羊網訊 2017年,中國在化學領域的論文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同時,在2017年10月公布的2017USNEWS全球大學排名之化學專業排名中,有超過20所中國院校進入世界前一百名。
  • 本科畢業論文是「雞肋」嗎
    「論文過了嗎」,成為此時的大學校園內最流行的一句問候。    從「題目定了嗎」到「寫得怎麼樣了」,從「老師讓改了幾次」再到「查重了嗎」,畢業論文,貫穿了大學生校園生活最後一年,常常念叨、時時記掛。畢業論文能否通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與學業相關,更與人生相關。
  • 教育部發文明確,本科畢業論文將每年抽檢一次——本科畢業論文抽...
    本科畢業論文也要抽檢了。 1月7日,教育部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啟動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以下簡稱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要求抽檢每年進行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
  • 本科如何論文查重?
    每年畢業季節,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畢業生不知道如何在論文查重系統進行檢測,使得論文檢查不符合學校的要求,從而推遲了畢業。在這裡,只能說這些大學畢業生並不認真,效仿別人,在檢查論文的重複性之前,很有必要充分了解論文檢測系統的相關信息。
  • 建議本科畢業論文取消,這些人為何不答應?
    又到了畢業論文收穫的季節,不少本科畢業生把大學「四年份」的勤奮傾囊而出,結果連夜挑燈疾書後的作品,在一些老師眼裡看來卻是毫無意義的「廢紙」,本科畢業論文似乎成了一個兩邊都不討好的存在。近日,「該不該取消畢業論文」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一次被公眾熱議,網上支持論文取消的聲音聲勢浩大。
  • 本科論文查重如何選擇知網論文查重系統?
    知網論文查重官方入口是不對個人開放的,雜誌社、期刊和高校圖書館等機構提供查重入口,所以高校畢業生可以到圖書館或者期刊等機構組織進行知網論文查重,對於本科畢業論文,該如何選擇知網論文查重系統呢?知網論文查重本科畢業論文查重首先需要選擇一個正規的知網論文查重平臺,而很多大學生是無法得到期刊或者其他提供知網查重入口機構的幫助。那他們只能選擇購買一些第三方查重平臺提供的知網論文查重系統。
  • 23歲本科生發14篇SCI論文,並任外審專家……
    14篇SCI論文,10餘本SCI雜誌的外審專家,這是王子恆在本科5年取得的成就,創全院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歷史新高。2019年1月15日,他的第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署名的SCI論文在《Molecular Genetics & Genomic Medicine》(《分子遺傳學與基因組醫學》)雜誌上發表,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外審「直接通過」的四個字給了王子恆很大的鼓勵。這是一項關於腎透明細胞癌的研究,王子恆和他的同學們組成的團隊半年內共完成了6篇論文,其中4篇順利發表。
  • ...本科畢業論文將每年抽檢一次——本科畢業論文抽檢查什麼、怎麼查
    本科畢業論文也要抽檢了。1月7日,教育部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啟動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以下簡稱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要求抽檢每年進行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
  • 本科畢業論文每年抽檢一次,本科畢業論文抽檢比例不低於2%
    近日,教育部公布《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2021年1月1日起,本科畢業論文每年抽檢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如查實畢業論文存在抄襲、剽竊、偽造、篡改、買賣、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將撤銷已授予學位,並註銷學位證書。
  • 本科畢業論文怎麼了,是「雞肋」嗎?
    原標題:本科畢業論文是「雞肋」嗎編者按又到六月。「論文過了嗎」,成為此時的大學校園內最流行的一句問候。從「題目定了嗎」到「寫得怎麼樣了」,從「老師讓改了幾次」再到「查重了嗎」,畢業論文,貫穿了大學生校園生活最後一年,常常念叨、時時記掛。畢業論文能否通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與學業相關,更與人生相關。而與此同時,關於本科畢業論文要不要取消,也會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之一。
  • 大學生發表論文硬指標建議取消?我們可能不用寫畢業論文了!
    最近,在大學中流傳著一個「喜大普奔」的消息:研究生甚至本科生發論文的硬指標,可能要取消了!這可不是我說的,這個可是人民日報的官微說的!一提到「論文」二字,令很多大學生都頭疼不已,每當到了畢業季,無數大學生為了論文而焦頭爛額,所以這一建議的提出引起了學生們的強烈共鳴。但要注意的是,該建議是取消對研究生和本科生發表論文的規定,並不是取消寫論文,更加不是不用做科研了。
  • 本科畢業論文結論
    結論是本科畢業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篇論文的總論點,是論文當中的精髓和落腳點,結論所展示的是對於某個學科領域有所貢獻的新發現或者重要信息,很多導師都會通過論文結論來說判斷論文的質量
  • 本科畢業生成為NIPS 2018論文同行評審
    在 NIPS 2018 大會論文接收即將結束之時,一名本科剛剛畢業的學生成為大會論文同行評審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熱烈討論。在大家奮力趕在時限之前提交論文的同時,機器之心注意到了社交網絡上一個有趣的帖子:題目:NIPS 2018:如何寫好同行評議?這篇帖子的題主如此寫道:我剛剛收到了一封郵件,成為了 NIPS 2018 同行評議的一員,真是 EXCITING!然而我只是一位剛剛畢業的本科生,即將在今年秋天開始讀碩士,所以說我從來沒有提交或者評審過這個大會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