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家港市的一位學生家長張先生(化名)向我蘇特稿反映稱,孩子就讀的錦豐初級中學給學生推薦了一款總價為5400元的平板電腦,用於「智慧校園」建設。購買平板電腦的學生將被分班,進行信息化教學;未購買的學生將無法參加。對此,不少學生家長「吐槽」不合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記者進行了調查。
家長講述:
購買平板電腦全憑「自願」,但卻與分班掛鈎
家長張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孩子是張家港市錦豐初級中學的初一新生,8月1號,學校召集新生家長開會。在會上,老師推薦了一款名為「施強樂課」的平板電腦,用於在線授課及課堂測評等。總價格為每人5400元,其中包含平板電腦一臺、3年的系統軟體定製及雲平臺技術服務費用。張先生認為,相比於市面上的其它平板電腦,5400元的價格過高了。
張先生表示,儘管在家長會上,老師表示是否購買平板電腦全憑自願。但家長們同時也得知,新生入學之後,購買了平板電腦的學生將被分班,採用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未購買的學生將無法參加,這讓部分家長在做選擇時不免左右為難:「學校說是說自願,但是它要根據你買與不買,然後進行重新分班。而且還有老師在說,成績差的、家裡條件不好的不要買了,這不就是一個變相的強制性購買嗎?」
校方回應:
去年就開始推行,不存在好班差班之分
開學後,平板教學班和非平板班在教學上是否會存在區別對待?記者就此採訪了錦豐初級中學副校長丁建軍,他確認了分班的說法,不過他安慰家長不必擔心:「不需要擔憂的,因為我們這個不存在什麼好班差班、重點班非重點班的問題。所有買平板的學生,均衡分成幾個班;不買的也均衡分成幾個班,那麼我們老師的配備都是一樣的,都是要考慮到班級之間的平衡」。
丁建軍還表示,張家港市錦豐初級中學從去年開始推行「智慧校園」建設,將信息化技術與傳統的授課、測驗結合起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8月5號,已經有160多名新生報名購買,佔新生總人數的一半左右:「應該說效果肯定比非平板的學生要好,但是也要看各個學生的使用情況,總的來說,對學生的管控方面應該說要更有利一點」。
教育部門:
全市4所中學建設「智慧校園」,將對分班過程全程監督
張家港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分管初中段的杭科長告訴記者,《江蘇省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指導意見》發布後,包括錦豐初級中學在內,張家港市目前有4所初中正在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針對學生家長關注的分班問題,相關紀檢、監察部門將對分班過程進行全程監督,確保公開公正。
學校在建設「智慧校園」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杭科長提醒說:「一定要做到公開、透明、自願,一定要循序漸進。第二個就是你既然推行這項教學改革,就要實實在在地把這項工作做出成效來,讓更多家長來接受這樣一個新生事物」。
專家意見:
哪有通過學生買東西來分班的,教學改革不該由家長買單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校長熊丙奇認為,部分家長的擔憂是有道理的。雖然校方承諾由學生家長自願購買,但以學生是否購買平板電腦作為分班的依據,本身就含有一定的變相強制意味,從而可能造成不同學生之間的差別化對待:「把學生的購買行為和學校的辦學行為掛鈎,就帶有強制意味,因此這類行為是必須叫停的。哪有通過根據學生買東西來分班的,搞教育的就不能這樣去做啊」。
熊丙奇還表示,在推行此類教學改革時,硬體投入等成本費用不應該由家長買單:「教學改革是要有成本的,要打造智慧校園,不要把這個錢轉移到老百姓身上,而是政府需要納入財政預算,應該由政府來承擔這個費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