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晚會過後,B站真的出圈了嗎?文 | Tech星球 蘇梓
看完跨年晚會後,你還打開過B站嗎?
答案兩極分化。本是B站資深用戶的梁靜覺得「小破站」爭氣了,每天打開B站的頻次更高了。朱古麗是被朋友圈刷屏後,補看B站跨年晚會的那一波人,「我特意去補看,結果最喜歡最有感覺的還是五月天的出場。其他節目確實新穎,但我get不到其中嗨點。如果不找健身視頻,基本不會打開B站。」
不論評價如何,被討論,就是勝利,意味著「出圈」。
B站跨年晚會確實出圈了。官媒稱讚、股價暴漲13%、晚會播出6天後回放量超過6700萬次,原本普通的一場跨年晚會,把B站推至成新年夜的最大贏家。關注度和討論聲,持續發酵,突破圈層。外界盛讚這場晚會是年輕人的狂歡。
然後呢?狂歡過後,是高歌猛進還是回歸平淡,需要B站日後給出答案。
出圈的是跨年晚會還是B站?
何為出圈?這個源於飯圈用語的詞組,意為某個明星、某個事件的走紅,其熱度不僅在自己固定粉絲圈中傳播,而是被更多圈子外的路人所知曉。
從討論和觀看數量看,B站跨年晚會確實做到了出圈。12月31日當晚,湧進B站看直播的觀眾超過8000萬人,其彈幕數量超過170萬,項目總互動數2438萬人次,豆瓣的評分至今維持在9.1的高分。
B站內部工作人員也向Tech星球表示,「跨年晚會的出圈,我們內部也很意外。」他們提到,出圈是外部對B站的解讀,B站內部並未將其視作打法。話雖如此,B站逐漸走進主流視野是真。
首次舉辦跨年晚會,B站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這背後,和B站自身的數據支持分不開。B站市場中心總經理、跨年晚會總策劃楊亮曾對外表示,數據幫了跨年晚會主創團隊很大的忙。無論是主題還是選曲,策劃團隊和主創團隊基本是圍繞B站的內容生態來挖掘,節目方向、素材的選擇,則根據B站的數據數量和質量進行綜合評判。
「數據幫我們做了一個很大的梳理,所有人的喜好、類別、年齡層次都會發現有不同的點,我們選擇在大數據裡共性更大的節目來定。」B站跨年晚會總導演宮鵬證實數據選曲這一點。
這也側面體現了,為何部分觀眾體會不到跨年晚會嗨點的原因。整場跨年晚會的節目內容都源自於B站過去一年的梗和熱點,若不是B站的資深用戶或者是二次元迷,很難對晚會節目產生共情。
有數據顯示,B站的月均活躍用戶為1.28億,最火的視頻播放量也不過千萬水平。而主流三大視頻網站,優酷、騰訊、愛奇藝的月活數都在5億以上,視頻的播放量也動輒上億。目前,B站與這些巨頭相比,還不屬於同一個量級。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數據和主流長視頻網站有距離,但B站的用戶逐漸下沉,並不僅局限於一二線城市。第七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陳睿表示,此前B站的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較高,但2019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其54.3%的新增用戶都來自三四線城市。
下沉代表著B站正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和人群。同時,只有征服了三四線城市的廣大用戶,B站才算迎來自己的出圈,而不僅僅只是一臺跨年晚會被討論。
出圈並非高枕無憂
出圈對於現階段的B站來說,有喜有憂。要想實現商業化,必須被更多用戶知悉喜愛,要想保持原本的格調,大眾化難免祛魅。
陳睿說過,希望B站可以保持小眾的特色,B站一旦大眾了,也就平庸了。
可實現小眾格調和大眾化的平衡,極具挑戰。
這不僅是B站一家所面臨的難題,豆瓣、知乎、微博等網際網路社區產品,同樣頭疼做大的同時、不破壞社區調性的難題。
新用戶湧入後,B站要保持社區氛圍一成不變,並不容易。B站靠二次元起家,這使得B站擁有著強烈意識形態的圈層文化。這樣穩定圈層的社區形態和用戶群體,在幫助它成長的同時,也賦予了其極強的用戶粘性、極強的排外意識。
「曾經我們在B站玩,有優越感。覺得抖音、快手上都是土土的『社會搖』、』口水歌『,但現在B站越來越多不是真正二次元愛好者的人進來,我感覺優越感漸失。」梁靜作為資深B站用戶,語帶不解。
如今新進來的用戶,不再是曾經靠邀請碼制度、以及必須回答一百道以ACG知識為主的多項選擇題,才能通過註冊會員的鐵桿二次元迷。大量普通的用戶湧入社區後,最明顯的變化是「彈幕撕X、互噴變多了。」
B站也意識到這一點。不僅彈幕審核機制更加嚴苛,還有「小黑屋」以及「風紀委員會」維護社區風氣。
同時,對於硬幣的反面,陳睿本人格外警覺。2016年,當B站的一個番劇添加了貼片廣告時,社區迎來一陣恐慌,用戶擔心平臺被商業所「汙染」。最後,陳睿顧及到用戶體驗,選擇了「永遠不添加貼片廣告」。到B站推出大會員制度時,仍是如此,為了打消平臺是不是會越來越傾向有錢會員的顧慮,B站還曾一度關閉了這個入口。
對於老用戶的社區歸屬感,B站不曾懈怠。可歸根結底,目前B站能在小眾和大眾之間找到平衡,多虧其分區屬性。
B站雖然是垂直社區,但在體系內,又劃分了多個子社區,從最初的4個分區,到如今15個分區。各體系之間可以交會、可以互動,整體上,每個社區有獨特的調性和話語體系,這使得開放的生態下形成了隱形門檻,新用戶會自發的對號入座而不是突然闖入。這也儘可能的保證了每個分區的氛圍和調性。
當然,分區也不是護體金丹,只是現階段保持B站調性和大眾化的支點。未來,內容日益多元化,一波波的新用戶湧入時,B站想要維持最初的調性,防止泯然眾人,勢必要迎來更多的挑戰。
魚與熊掌想要兼得
上市之後的B站,變現壓力不小。
變現的前提是先擁有足夠多的用戶。於是,傳言以每年5000萬元的價格,B站重金籤下頭部主播馮提莫;與QQ音樂合作;花8億元人民幣拿下《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S10至S12連續三年(2020年至2022年)的國內獨家直播版權;今年即將推出包括《三體》、《天官賜福》、《凡人修仙傳》、《我為歌狂2》在內的40部國產動畫作品……
B站正擺脫小眾的身份,向著一個沒有邊界的社區平臺進化。
同時,B站也在加速探索多元化商業變現的路徑,畢竟百億市值的目標還懸在頭頂。據2019年Q3財報顯示,當季度,B站直播和增值服務營收4.5億元,同比增長167%;廣告營收2.5億元,同比增長80%;電商及其他業務營收2.3億元,同比增長703%。
2016年B站推出大會員制度,以此來減輕沒有貼片廣告帶來的營收壓力,邁出商業化關鍵一步。2018年底,B站又與淘寶達成戰略合作,通過UP主內容營銷、IP商業化運營等多種形勢,實現內容傳播與電商的商業化結合。 2019年7月,B站還收購超電文化,整合其遊戲、直播、廣告、電商等業務,新增線下演繹、藝人經紀等收入部分,由此來拓展自身商業化能力。
除此之外,B站多有涉及ACG產業鏈上的對外投資,從成立至今,被投公司超過60家,涉及動漫製作、虛擬偶像、二次元聲音等多個領域。僅2018年,B站在文化娛樂領域投資的公司就超過20家。
近期在極客公園的大會上,陳睿提到,商業變現不能和社區相違背。「如果二者相悖的話,這家公司就會精神分裂,你心裏面知道你要側重用戶,但是你的收入又來自於損害用戶利益,我覺得這家公司就沒法做了。當然,我覺得在行業裡面之前是有這樣的公司的,但是一般的結果不會好。
在他的原則裡,「商業的收入不應該以犧牲用戶體驗或者說是用戶的一些尊嚴為代價。這樣的話,這家公司才能夠走得比較長遠。」
不難看出,社區調性和用戶增長帶來的商業變現,陳睿兩者都要。
如果把出圈歸功於一場跨年晚會,顯然有點誇大其詞。曾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線娛樂市場62%的消費都將由90-00後貢獻。他們都構成了B站未來的成長前景。B站十年,曾經最早的那批用戶,已步入中年,成為市場消費主力,因此B站自然就顯得主流不少。
B站逐漸向主流靠攏,是其商業化的重要前提。但魚和熊掌如何兼得,是當前所有社區產品要面臨的重要難題。B站能否解好這道題,是其下個十年的重要挑戰。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梁靜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