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沒經過培訓就上崗了。
因此作為新手爸媽,面對寶寶吃喝拉撒睡的時候,一開始難免會手足無措,很容易被所謂 「過來人的經驗」 給矇騙了。
所以,盟主專門整理了 12條 媽媽們最關心的謠言和真相,幫你們掃清育兒路上的迷茫和困惑。
謠言1
走路晚就是缺鈣,得補!
真相是: 大多數寶寶都是在13-15個月期間學會走路,在這個時間段裡,如果他們腿部肌肉逐漸發育到能夠承受得起上半身的重量,自然就能學會走路。
如果超出這個時間段,但是身體各項數值與同齡寶寶的區別並不大時,可能只是寶寶想偷個小懶,晚了幾天學會而已, 所以寶寶走路早晚與 腿部肌肉力量直接相關, 與鈣的聯繫並不算緊密。
且過早幹預寶寶走路,會使還沒準備好的身體提前接受站立和學步帶來的壓力,但寶寶的脊柱、下肢難以承受全身的重量,長此以往可能會出現 腿部異常的現象。
只要寶寶生長發育健康,早點走還是晚點走,媽媽們不需要過於著急哦。
謠言2
枕禿、夜裡睡不踏實、盜汗=缺鈣
真相是: 睡覺不踏實是很多小月齡寶寶正常的生理表現,常見於這4種原因:
1、 腸絞痛,一般在寶寶4~6個月時自行緩解;
2、 母乳餵養的寶寶和媽媽一起睡,聞到奶香味嘴饞而哭鬧;
3、 腸胃不適,比如寶寶大便或幹或稀;
4、 家長過度幹擾,比如夜裡叫醒喝奶。
這些現象都跟缺鈣沒有關係。
其次,如果0~3歲的寶寶出現煩躁不安、發脾氣、驚厥、夜裡哭鬧、指甲薄弱易劈、出虛汗等症狀,有可能是缺鈣的表現, 但絕不能因此就判定是缺鈣!
發生枕禿的現象很可能是因為睡覺時摩擦同一部位引起,不一定就是缺鈣引起的。
謠言3
穿紙尿褲腿會O型腿
真相是: 說紙尿褲影響寶寶腿型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
首先紙尿褲是柔軟、有彈性的,會隨著寶寶腿部及臀部的動作而變形, 影響不了到寶寶的骨骼發育; 其次紙尿褲接觸的是寶寶的髖部和大腿根部,並沒有接觸到寶寶的膝關節和小腿。
月齡小的寶寶之所以看著有點O型腿,是因為胎兒在媽媽肚子裡一直保持著蜷縮四肢的體位,所以在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力會有類似O型腿的情況, 這是正常現象, 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腿型就會逐漸恢復。
謠言4
吃核桃可以補腦
真相是:雖然核桃中富含亞麻酸,但並不能直接被大腦利用,只是提供所需營養,而且大腦發育需要多種營養元素,不是只有核桃這一種食物就能補充的。
謠言5
補充維生素C能預防和治療感冒
真相是: 補充VC並沒有實質性作用, 純屬心理作用(安慰劑效應)。
根據全球最具公信力的考科藍(Cochrane)實證醫學報告:平時補充維生素C並不能減少感冒的機率,但可以減緩感冒症狀的嚴重程度。
成年人服用維生素C,患感冒後康復的速度會比較快, 但對於寶寶來說則無區別。
謠言6
蜂蜜導致性早熟
真相是: 蜂蜜中80%的成分是糖,只有不到1%的花粉中含有微乎其微的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對人體不起作用, 更別提性早熟了。
1歲以下的寶寶不能吃蜂蜜的原因在於蜂蜜中可能含有 肉毒桿菌芽孢, 有損寶寶的身體健康!
謠言7
寶寶便秘吃香蕉就可以了
真相是: 雖然香蕉的纖維素含量低,但青香蕉裡的 澱粉和果膠含量比較高, 反而有可能加重便秘,所以並不適合,而且美國兒科學會旗下的科普網站建議 便秘的孩子少吃香蕉。
謠言8
發燒了要捂汗
真相是: 3歲以內發燒了捂汗非常危險,這樣做耽誤了病情不說,還可能導致寶寶出現捂熱症候群, 加重發熱、大汗、脫水、缺氧、抽搐、昏迷 等症狀,
還有可能無法恢復正常,留下神經後遺症。
謠言9
一歲以內的寶寶可以用枕頭
真相是: 2歲以內的寶寶不需要用枕頭!
因為新生兒根本就沒有頸曲,完全是直的,到四歲的時候才有一點點的彎曲,所以對於1歲之內的嬰兒來說,讓頸椎最 自然舒適的方式就是平躺; 枕頭會對他們的頸椎造成不必要的壓力,1歲後可以給用 毛巾墊高几釐米代替枕頭。
謠言10
寶寶胖點才健康
真相是: 寶寶的身高體重與攝取的營養都是成比例的,體重超標準會導致孩子 心肺功能負擔增加。
增加成年期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如: 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 等30種疾病,很多成年疾病都是由嬰兒期的肥胖發展而來的,所以心肺功能的保健一定要從孩子抓起。
下面是 寶寶各個年齡段體重標準, 媽媽們可以參照下表做一個簡單的了解:
謠言11
輔食越爛孩子越好吸收
真相是: 過於精細的輔食會影響 寶寶的咀嚼能力、影響口腔肌肉發育, 以至會耽擱寶寶的說話。寶寶滿6月齡起(180天),開始添加輔食。
在2~3個月以後,就應該由細膩的米糊菜泥逐步過渡到大顆粒的食物,10個月左右就可以給寶寶一些略硬的食物(例如胡蘿蔔條和芹菜條)不僅可以用來 磨牙,還能促進寶寶的口腔發育。
謠言12
羊奶比牛奶更適合寶寶喝
真相是: 對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來說, 食物只要母乳或者配方奶, 但最合適寶寶生長發育的還是母乳。
寶寶1歲後才能少喝一些牛奶,而羊奶經過專業檢測發現 所含的營養不平衡, 磷高葉酸低,鈣磷比例也不適宜,容易導致大細胞貧血和佝僂病,還不利於吸收,所以應該在寶寶年齡更大一些的時候再添加。
所以媽媽們千萬不要盲目的從各種渠道「取經」,在現代科學可以解釋的範圍內,要 堅持科學育兒,堅決不信這些「經驗謠言」, 才能讓自己的寶寶遠離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