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嫦娥五號」成為了熱門話題,除了它是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之外,還有「嫦娥五號」的重要任務——去月球上挖土,要知道,雖然月球距離地球很近,但是往返將近80萬公裡,也並不容易,那麼,月球上土壤究竟有什麼魅力?值得很多國家都想要去上面採樣帶回地球研究?
為月球「挖土」,各國都很拼!
雖然進入到21世紀,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航天實力都越來越強大,但是當我們將時間撥回到20世紀的時候,當時世界上的航天大國,只有美國和前蘇聯。
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都不約而同的想要去月球上「挖土」,首先是前蘇聯,失敗了多次後,才最終從月球上帶回了不足400g的月球土壤樣本。
相比之下,美國就要帶回許多了。因為和前蘇聯的「機器挖土」不同,美國採取的是「人工挖土」,1969年-1972年,美國先後進行了7次載人登月,其中成功了6次,一共帶回了超過700斤的月球土壤。
這些珍貴的月球土壤,為人類了解月球,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數據支持。比方說通過研究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土壤樣本,研究者們陸續發現月球土壤中的各類元素和礦物質含量,同時,也在月球的土壤中發現了氦-3。
什麼是氦-3呢?我們都知道,如今,人類大力發展核聚變能源,研究者認為,未來人類的主要能源就是核聚變能源,而氦-3則是核聚變反應的最理想原材料。
這意味著,如果月球上的氦-3足夠用,那麼未來人類是完全有可能在月球上建立燃料工廠,在月球上生產核聚變燃料的。
通過目前對於月球土壤中的氦-3估算,如果將月球上的氦-3資源全部應用,至少可供人類使用上萬年之久,要知道,按照人類目前的發展速度,一萬年的時間,人類可能早就飛出太陽系了。
「嫦娥五號」有哪些創新?
當然,雖然都是去月球上挖土,但是「嫦娥五號」並沒有重複美國和前蘇聯的老路,首先從「嫦娥五號」的降落地點來看,我國科學家們為它選擇了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
截止到目前位置,呂姆克山脈還沒有任何一個地球國家涉足過,自然,這裡的土壤樣本也都是全新的,同時,由於這裡是月球火山的重要地點之一,也可以通過它來了解月球火山的演化史,比方說在月球火山噴發的過程中,噴射出的物質元素和地球相比有哪些不同。
研究者表示,「嫦娥五號」的這次採樣返回地球,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詳細地去研究月球火山的情況,如果通過「嫦娥五號」採樣數據研究,可以證明月球的火山區仍然存在著活動情況,那麼,月球研究過程中的很多歷史數據,也都將被改寫,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