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土壤有什麼魅力?值得「嫦娥五號」往返近80萬公裡

2020-12-18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最近,「嫦娥五號」成為了熱門話題,除了它是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之外,還有「嫦娥五號」的重要任務——去月球上挖土,要知道,雖然月球距離地球很近,但是往返將近80萬公裡,也並不容易,那麼,月球上土壤究竟有什麼魅力?值得很多國家都想要去上面採樣帶回地球研究?

為月球「挖土」,各國都很拼!

雖然進入到21世紀,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航天實力都越來越強大,但是當我們將時間撥回到20世紀的時候,當時世界上的航天大國,只有美國和前蘇聯。

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都不約而同的想要去月球上「挖土」,首先是前蘇聯,失敗了多次後,才最終從月球上帶回了不足400g的月球土壤樣本。

相比之下,美國就要帶回許多了。因為和前蘇聯的「機器挖土」不同,美國採取的是「人工挖土」,1969年-1972年,美國先後進行了7次載人登月,其中成功了6次,一共帶回了超過700斤的月球土壤。

這些珍貴的月球土壤,為人類了解月球,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數據支持。比方說通過研究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土壤樣本,研究者們陸續發現月球土壤中的各類元素和礦物質含量,同時,也在月球的土壤中發現了氦-3。

什麼是氦-3呢?我們都知道,如今,人類大力發展核聚變能源,研究者認為,未來人類的主要能源就是核聚變能源,而氦-3則是核聚變反應的最理想原材料。

這意味著,如果月球上的氦-3足夠用,那麼未來人類是完全有可能在月球上建立燃料工廠,在月球上生產核聚變燃料的。

通過目前對於月球土壤中的氦-3估算,如果將月球上的氦-3資源全部應用,至少可供人類使用上萬年之久,要知道,按照人類目前的發展速度,一萬年的時間,人類可能早就飛出太陽系了。

「嫦娥五號」有哪些創新?

當然,雖然都是去月球上挖土,但是「嫦娥五號」並沒有重複美國和前蘇聯的老路,首先從「嫦娥五號」的降落地點來看,我國科學家們為它選擇了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

截止到目前位置,呂姆克山脈還沒有任何一個地球國家涉足過,自然,這裡的土壤樣本也都是全新的,同時,由於這裡是月球火山的重要地點之一,也可以通過它來了解月球火山的演化史,比方說在月球火山噴發的過程中,噴射出的物質元素和地球相比有哪些不同。

研究者表示,「嫦娥五號」的這次採樣返回地球,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詳細地去研究月球火山的情況,如果通過「嫦娥五號」採樣數據研究,可以證明月球的火山區仍然存在著活動情況,那麼,月球研究過程中的很多歷史數據,也都將被改寫,一起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12月16日早上,參與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的直升機分隊就按照計劃飛抵著陸廠區。據央視報導,參加這次搜索回收任務的直升機一共有6架,一架指揮機、一架通信機、四架搜索機。這次落區的面積將近2萬平方公裡,再加上地面有厚達13釐米的地面積雪,更加增加了搜索和飛行難度。
  • 跨越38萬公裡 嫦娥五號跑月亮上「抓把土」有啥用?
    圖據新華社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的消息顯示,這次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將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自動在月球表面進行月球土壤的採集;首次在月球表面起飛;首次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月球軌道上完成對接與採集物品轉移;首次帶著月球土壤用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將月球上的土壤帶回地球有什麼用?現在沒用,有用在未來
    大家都知道,前幾天嫦娥五號將月球上的土壤帶回了地球,有人就問了個這樣的問題,說嫦娥五號將月球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有什麼有?是月球的土壤有什麼特殊的稀有物質嗎?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重大,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也是人類在44年後重返月球獲取月球土壤的標誌性節點。嫦娥五號的哪部分最終回歸地球?月壤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讓我們一文看盡這驚心動魄的23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 嫦娥五號在探測什麼?為什麼我國收集月球土壤,讓美國也感到緊張
    目前的情況,嫦娥五號只用了5個小時就已經採集到月球土壤,接下來只要在合適的時間順利返回,嫦娥五號就算是功成圓滿了,我國也能正式開始對月球土壤的研究。其實我們此前也有過月球土壤,只不過是美國送的,而且只有一克重,不知道這次會不會送一些給美國。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催熱概念股
    對於此次採回的樣品,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取回的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另外,餘下一部分月壤將用於科學研究,並且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與有關國家的科學家共享。
  • 嫦娥五號「回家」之際,「嫦娥之父」有話說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目前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待組合體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土壤有啥用?我們探索月球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人類始祖第一次對光明有了崇拜之情時,就對太陽和月亮這對照亮白天和黑夜的光源產生了好感。尤其是月亮,這個在黑暗中的天然明燈。 好感牽引著好奇,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從未停止。 中國人自然也不會落後。從嫦娥奔月到中秋團圓節,中國人對月球總是充滿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專家解答
    11月30日凌晨4時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正式開始持續2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回家了,同樣是去月球挖土,我們挖的有何不同?
    嫦娥五號回家了,同樣是去月球挖土,我們挖的有何不同?不負眾望,在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實現安全著陸,嫦娥五號終於回家了。嫦娥五號衣錦還鄉,並不是空手而歸,它還為等候在地球上的家人們帶回了珍貴的禮物,月球土壤。嫦娥五號帶回來的禮物真的可以說是我們期盼已久的,要知道,人類上一次帶回月球土壤還是在44年以前,44年了,我們終於又一次收到了月球的獻禮。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
    精準平穩 抓住唯一機會成功來到月球要想從月球取回包裹,第一個難點就是來到月球,這一路不簡單,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12月1日10點57分,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的地方開始主動減速,此後經過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最後2米多的自由下落,11
  • 嫦娥五號的任務是要從月球帶土壤會來,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
    月球土壤的科研價值有哪些?月球上的土壤是怎麼形成的?嫦娥五號的任務是要從月球帶一抔土回來,我們為什麼要跑到月球上面採集土壤樣品回來研究呢?月壤究竟有什麼科研價值?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呢?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分析物質構成「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中科院專家表示,月壤是從月球固體巖石圈到太陽系空間的過渡帶,包含著相關區域的大量信息。對月壤的研究出了研究月球本身,還闊以對太陽系的空間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
  • 嫦娥五號回來了!不僅去月球挖了「土」,還帶回了「玉兔」
    #月亮上真的有玉兔?那麼,這23天裡,嫦娥五號到底經歷了什麼?嫦娥五號:史上最重的無人探測器聊嫦娥五號這趟「月球之旅」前,先來看看嫦娥五號無人探測器本身,以及運載它升空的長徵五號火箭。往返23天,時間都花在了「通勤」上?雖然花了23天之久,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在月球表面實際工作的時間只有19個小時,剩下的時間,都花在了「通勤」上。
  • 林佳裡:「嫦娥五號」到月球採樣,臺灣也能嗎?
    「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月球樣本返回模擬圖。圖片來源:新華社「嫦娥五號」探測器載著2公斤重的月球樣本,預定12月17日凌晨2時30分返抵地球,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將成為自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自月球攜帶月球土壤回到地球的國家,令臺灣地區望塵莫及。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月球如何形成、和地球又有什麼關係——人們對月球的身世一直充滿強烈的好奇心。20世紀以來,科學家先後提出4種不同的月球起源假說:月球和地球在同一個系統裡吸積氣體和塵埃而成「雙星吸積說」、由地球早期自轉過快而甩出去的「分裂說」、是地球引力捕獲衛星的「捕獲說」以及由其他行星撞擊地球形成的「大撞擊說」。其中,「大撞擊說」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所接受。
  • 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對中國航天意義有多大?
    1、嫦娥五號的月球之旅? 2、嫦娥五號的技術難度? 3、嫦娥五號對我國的意義? 1、嫦娥五號的月球之旅? 經過眼花繚亂的一系列微操作後,嫦娥要準備進入大氣層的時候,如果直接進入速度高達4萬公裡/小時,速度太大要燒掉,通過打水漂式的再入可以進行有效減速,這是我見過最厲害的「打水漂」。 最後,成功著陸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並帶回來了2公斤月壤。
  • 嫦娥五號軌道器或變軌探索金星,「嫦娥」與「維納斯」的約會
    嫦娥五號返回艙已返回地球,並攜帶1731克月球土壤。 嫦娥五號的月球採樣計劃取得了圓滿成功,但是當嫦娥五號升空時,它的重量為8.2噸。最後,只有返回艙返回地面。 它僅重幾百公斤。剩下的7噸負載去哪兒了?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長徵五號發射升空 來源:央視新聞正直播這次「嫦娥」可不止是去往月球繞一圈,探探路拍些照片回來,這次她要做的是到月球上「挖土」,並將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帶回國,可以稱得上是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阿波羅15號帶回的月土樣本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說,「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4個重大首次的突破:1、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2、 首次從月面起飛;3、 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美國和蘇聯分別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為人類帶回了月球上的土壤樣本,但從1976年8月18日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至今,人類已經有44年沒有再更新月壤樣本,而今天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
  • 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土特產」?
    月球探月計劃正式啟動後,我國嫦娥五號成功升空並前往月球「挖掘」,我國這次探月計劃有望帶回2公斤月壤樣品,進行後續科研試驗。太空船還沒有抵達月球,美國NASA就給我國發來了賀電,裡面明裡暗裡都是要求分享的意思,為什麼美國要急著分享月球的「本土資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