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幾多歡喜幾多憂。成績好者興高採烈,成績差者情緒低迷。愚以為,如今高中者,不一定是贏家;如今落榜者,不見得是輸家。高考只是人生的前半場博弈,而決定成功的大多是後半場的厚積薄發和運籌帷幄。
都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但今天既然說到人生了,我順帶提及一下當年的自己。我1991年底入伍,因當時有點雜七雜八的特長,選到十二集團軍警衛調整連新兵排。新兵下連隊後,沒過幾天我就出了名,原因是我五公裡武裝越野跑得賊快,開始幾天,連隊有兩位老兵能居我之前,但沒過幾天,我就拔了頭籌,從此永超第二名幾十米以上,這個成績保持到我不參與五公裡武裝越野為止,好像堅持了一年多。我跑五公裡採用的戰術是後來居上,前半場我永遠在最後一名,從後半場開始,我瞄準前面的目標,精準超越,一直超到前面再沒人為止。好多人奇怪:「你怎麼老喜歡超別人啊?!」我說:「廢話,如果前面沒有目標供超越,還有啥鬥志啊!」我後來由首長公務員改任文書,指導員徐正方在一次會議上公開表揚我,說:「王正義是我見過的最愛學習的,我每次從他門口經過,都看到他在看書學習。」他當時估計不知道,我新兵時就把人生看作五公裡武裝越野,前半場不著急出彩,但必須積累後半場爆發的能量。一直到今天,我還保留著「凡事打好後半場」的恆心。
我的育人思路一直跟當前流行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觀點相悖,因為我看得明明白白,很多小朋友從小被逼著學才藝,起點看著很「高大上」,但因為很多家長缺少藝術天賦,人云亦云,不能正確引導孩子的思維和行為,同時,更多的情況下,孩子小獲成功的虛榮心戰勝了進取心,導致很多孩子踏上「驕傲自滿-不思進取-走下坡路」的不良循環中,最後功敗垂成,這種教育大多害了孩子,不相信?看看高考前,還有多少孩子在延續之前的才藝學習?家長白白交了很多培訓費,結果沒給孩子留下值得記憶的東西。有些孩子在家長的強壓下考進北大、清華,新聞一出,一片叫好,我不以為然,因為包括哈佛在內的名校培養出來的孩子,失敗者不在少數,沒有把握好人生後半場的,考上再好的學校,結局也不一定好,特別是那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巨嬰們」,被誤入「全民富二代」歧途的家長「培養」到生活不能自理,他們在人生後半場怎麼可能戰勝骨子裡的懶惰?結果往往是「驢糞蛋子外面光」,難成大器。好多家長和孩子把考名校作為終極目標,一旦進入名校,孩子便產生了「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懈怠心態,放鬆學習;而此時的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或者鞭長莫及,或者自戀自滿壓倒一切,在高唱凱歌中對孩子放任自流,失敗告終是必然。究其原因,就跟五公裡武裝越野一樣,只顧了前半場,忽視了後半場。
都說「人過30不學藝」,我個人認為,「活到老學到老」才是真諦。年紀稍大,雖然記性稍遜,但學東西針對性強,認真紮實,因拒絕泛泛而學,更容易成才。
前些年我一直負責招聘,其間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越是文憑低的人越努力,調研得知,是生活的壓力和職業危機感讓他們背水一戰;反觀文憑高的,很多相當然地覺得自己水平高,於是工作學習勁頭不足。在我看來,職場文憑高者類似闖進羊群的狼,是他們時時給羊帶來生存危機感,變相提高了羊的生存能力,最後羊群的素質整體提高了,而狼卻因為捕食輕鬆,逐漸弱化了謀生的技能。人物一理。
通常情況下,人生前半場勝出的孩子因為心智尚不成熟等原因,很難保持一往無前的勁頭,導致輝煌不再。自古至今,能打好後半場的,均屬大器晚成的人物,這部分人心智成熟,為了完成目標,始終戰鬥力爆棚。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前半場決定不了人生,偶有成績,也不代表成功;只有打好後半場,鑄就輝煌,那才叫成功。
以上文字,僅代表個人觀點,系有感而發。請抱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名校=前途」觀點的槓精們勿噴,認識高度不同,莫費口舌爭論,不如留點精力,坐看螞蟻上樹。
作者:王正義,《辦公室業務》雜誌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六屆8名個人常務理事之一,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原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