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準備去做一件事情,你是傾向於先去做再說(求快),還是不急先好好想一想(求精)?
部分學員在諮詢語言問題並更進一步進行了語言測試後,臨門一腳想要報名的時候,總會猶豫不決,難以做決定,給老師的回覆往往是:老師,我在考慮一下··· ;但也有學員在初次了解後當天進行語言測試並果斷當天報名學習的。
當然了,說到這裡,並不是引導學員都像後者這樣儘快報名學習參加課程,而是覺得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值得深思。
我這個人,遇到很好玩兒的東西就總想研究它,並找到科學的理論依據。所以,今天給大家的分享會是偏學術的乾貨。但是,如果你堅持看完,對於之後任何需要你做決定的大事小情,相信都會信手拈來!
比如,對於有語言問題想要報名學習的學員,你是會儘快選擇語言矯正機構,匹配老師,進入學習,爭取早日解決語言問題?還是會花很長的時間在各個不同的語言矯正機構之間衡量,反覆了解不斷推敲,爭取選擇一個效果更好的語言矯正機構?
前者我們可以總結為「just do it」,後者我們可以總結為「三思而後行」。
根據Higgins(美國心理學家)的調節模式理論,使用更學術的說法,前者叫評估模式,後者叫運動模式。
一般來說,運動模式的人比較雷厲風行,但是也容易粗心大意,做的東西質量較低,而評估模式的人比較追求完美,做的東西的質量較高,但是也容易拖延和對自己不滿。
那麼,運動模式和評估模式的人又有什麼明顯區別呢?
運動模式的人強調個體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運動,關注以直接的、不被幹擾或延遲的方式發起和維持指向目標行動的各種資源投入。對於運動模式的人,狀態改變遠比最佳結果要重要。
評估模式的人會不斷將事物與其備選選項進行批判性對比,從而判斷其相對價值。比如,他們會在不同目標之間進行反覆的價值權衡,目標確定之後也會在不同的執行方案之間進行仔細推敲。簡而言之,評估模式的人強調做出最佳決策,獲得最佳結果。
運動模式和評估模式的人在任務選擇、獎勵效果、拖延和後悔等方面都會有差異,我們不妨先思考下面的問題?(1)那種人偏好簡單任務?那種人偏好複雜任務?(2)那種人更容易受外部獎勵影響?(3)那種人更容易拖延?(4)那種人更容易後悔?
任務偏好
運動型的人偏好簡單任務,評估型的人偏好複雜任務。簡單任務往往具有耗時短,容易完成的特點,更容易讓個體完成不同狀態之間的變化,所以運動型的人更偏好簡單任務。評估模式的人更關注任務的價值和重要性,難的任務往往具有更高的價值,因此評估模式的人會更加偏好複雜任務。
外部獎勵
評估模式的人更容易受外部獎勵的影響。由於外部獎勵會導致任務價值的變化,而評估型的人更加關注任務價值,所以對他們的影響更大。外部獎勵不會直接影響狀態改變,所以對運動型的人影響較小。
拖延
評估模式的人更容易拖延。運動模式的人非常強調狀態改變,而拖延的過程中,個體目標狀態幾乎不會變化,因此他們比較少拖延。運動模式的人最難忍受的是什麼也不做。評估模式的人常常要衡量不同目標的和不同方案的價值,這本身就要消耗更多的時間。拖延雖然不一定能夠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可以確保他們不會做出錯誤選擇。因此,評估模式的人更容易拖延。
此外,在自我調節的過程中還可能會出現調節衰竭的現象(regulatorydepletion);即因為資源消耗而導致意志力減弱。評估模式的人由於關注多種方案的對比,會消耗更多的認知資源,更容易出現調節衰竭。由於任務執行是需要足夠的自我控制資源的,所以評估模式的人可能由於調節衰竭缺乏足夠的自控資源而拖延。
後悔
評估模式的人更容易後悔。運動模式的人強調狀態的改變,而狀態的改變總是指向未來的。所以運動模式的人是未來導向的,更少去想過去的事情,也更少後悔。一般而言,評估型模式的人更多的進行反事實思維,更多後悔。但是後來的研究又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反事實思維與後悔的關係—調節模式的調節作用》和《做會後悔還是不做會後悔—自我調節模式對不作為慣性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運動型和評估型的調節模式雖然一種比較穩定的個體特徵,但在不同的情景激活和思維模式下也可以改變,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和他們的需要進行適當調整。
可能有的人會問,那哪一種人更好呢?顯然,這兩種人沒有好壞之別,關鍵看你所從事的事與你的這種特質是否匹配。
一般而言,領導肯定喜歡雷厲風行的,也就是運動型模式的人,這樣的人做行政工作會非常得心應手(當然,不是說這類人做其他的就不行),相對來說,想得不多也不深入。
但是,如果要從事帶有較強創造性的工作,比如文學創作,特別需要評估型模式的人,這類人思考的過程往往比真正做事情的過程要長太多太多。
也正因為如此,運動型模式的人往往更為簡單,更為踏實,也更為物質,不容易出現太多精神困擾。評估型模式的人則比較純粹,更為精神,看起來有些虛無縹緲,也更容易出現一些精神風波。
一點想法:
個人覺得,我們沒必要去糾結三思而後行和Just do it 哪個更好。好的思維、理念都是服務於人和人要做的事情,所以,不管你是運動模式還是評估模式,在大事小情的抉擇面前,既不要過分三思而後行導致拖延後悔,也不要莽撞Just do it缺乏思考,當時當地當刻,適合你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