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託福75分到考入卡耐基梅隆,這個爸爸用5年748篇日記見證成長

2020-12-11 騰訊網

2014年8月,校友董勁松(中歐EMBA2017)的兒子Leo決定去美國讀書。

少年負笈遠遊,背後是父母的深情。這五年間,孩子由少年而青年,他則由一個焦慮與急躁的父親轉變成為一個慢養與陪伴的父親。

作者:董勁松 來源:中歐EMBA (ID:CEIBSEMBA)

有本書說,「如果教育是一條滾滾向前的大河,家庭就是大河底下的一顆顆鵝卵石。這五年相隔萬裡的用心「陪伴」,董勁松用日記的形式一一記錄下來,總計748篇日記,積累起來已經有30餘萬字。它們就像鵝卵石那般散落在河床上,今天將其撿拾而出。

董勁松中歐EMBA2017

錦天城(合肥)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1/ 一條難走的路

美高期間,Leo利用暑期在上海參加SAT(俗稱美國高考,滿分是1600)培訓,模考成績不斷提高,達到了1400多分。

這是個還不錯的成績,但是他很沮喪,因為遠沒有達到他設定的目標。這段經歷我寫在了《生活在希望之中》(2018年8月12日),其實也是給自己希望。

在日記中,我選擇了一張在夕陽之下,他在賓館樓上憑杆遠眺的照片。看得出他的心情極其鬱悶,好在一個多小時後,他就從苦悶中走出,決心再來一次。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做父母的會捫心自問,這種選擇是否正確?畢竟他去美國時還不到15歲。父母的希望是,既然把孩子送出去了,就希望他們在美國排名靠前的學校就讀,但其中的競爭又是何其的慘烈。

美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每年有1750萬大學生在高校就學。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留學生為36萬,佔國際學生的33%,其中有14萬是本科生,2019年大約有4.7萬名中國學生入讀美本。

美國排名前30的綜合性大學,加上前20的文理學院,中國大陸學生每年約只有1400名入讀,這意味著,100個中國留學生中只有3%進入這50所排名靠前的大學。

從多年的申請結果來看,對中國學生而言,TOP30的學校要求標化成績是SAT1470+,託福105+(滿分是120)。2018年,傳統的八大藤校中中國大陸學生入讀最少的是哈佛8人,最多的是康奈爾大學70人,而理工牛校MIT才5人,我時常想,這條路的選擇是不是太難了!

Leo去美國的時候英語成績很一般。2014年寄宿高中的申請要求是託福要達到75分以上,排名在前50的則更是達到100分以上,而他當時差之甚遠。

於是我們讓他先住到美國人的家庭,上私立走讀中學,提高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為此前後花了一年半的時間。

在這段適應期,我看著他逐漸變得有主見,開始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2015年的3月21日,我在日記中寫到,Leo接受到了不一樣的教學方式。

學校要求學生調查某個州的地形、人口、食品以及商業情況。如果總統來訪問,招待他吃什麼?如果地形消失將會有何種影響?州內有哪兩大企業,如果搬遷走,將對產生什麼影響?

正巧,4月,Leo將在密蘇裡州的 路易斯安那 代表FLL中國隊參加全球機器人挑戰賽,於是他選擇介紹密蘇裡州的情況。

由於這個州地處平原,他假設密西西比河消失的影響,選取本州的農作物和電子行業的兩家公司做樣本分析。他沒有選擇招牌人物杜魯門總統,而是選擇了馬克·吐溫,以旅行社的角度向潛在客戶進行宣講。

這種學習方法讓我嘆為觀止,學而思、思而習、習而優,八年級學生的作業分明是研究生的畢業論文。

Leo也感受到「死」作業少了,動腦、動手的作業多了。老師在其中是個輔助者的角色,尊重學生的意見,耐心聽取他們的想法,長此以往,孩子慢慢養成一種主動、進取、勤於思考的能力。在這樣的長期訓練之下,中美學生之間的差距可想而知。

2/點滴進步

在轉學到新的寄宿高中後,2017年6月6日,Leo平靜地告訴我十年級第三學期功課全A:數學A+,英語、西班牙語、化學、電影製作A,美國歷史A-。他的美國歷史課是知恥而後進,多虧歷史老師要求嚴格,這對他託福考試中的寫作很有幫助,居然考了27分,他從內心感謝這位嚴師。

2018年上半年,Leo迷上了寫作。

《紐約時報》每年都會向全球14歲到18歲之間的高中生發起評論徵稿比賽。2018年,兒子參加了這項比賽,關於川普牆的一篇文章讓他在全球一萬多名中學生的比賽中拿到了二等獎(一等獎九名,二等獎十八名)。那段時間他迷戀寫詩歌、寫評論,寫意識流,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理性而嚴謹的化學作為未來的研究方向。

我很驚喜於Leo文理兼備的發展方式。此前他曾代表FLL中國隊參加全球機器人大賽,拿到了好名次,在全美的英特爾少年科學天才獎的比賽中,他因研究環境汙染而拿到了新澤西州科學比賽的三等獎。

3/交心的旅程

2018年6月,Leo開始申請大學前的訪校活動。

美國中學生在讀本科前會到心儀的學校去參觀。訪校對於美國家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全家老小結伴而行,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這個學校,它也是快樂生活的一部分。

2018年6月9日,我們驅車趕往維克森林大學所在的城市溫斯頓塞勒姆,這五個半小時的車程是父子之間歡快暢聊的美好時光。我們的話題涉及學習、家庭、愛情、親情與選校,也談起爸爸媽媽在工作上的選擇,對各自工作的努力付出以及獲得的榮譽,暢談兒子未來的工作打算。

旅途中我問及Leo對未來發展的想法,他說想早點工作,覺得到美國讀書讓父母花了很多錢,時間太久他會內疚。他的想法受到美國父母的影響,通常這裡的孩子都是工作幾年再讀研究生,完全自立。

我安慰他,父母掙錢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希望Leo讀完研究生再找工作,對將來不要著急做決定,思考後再決策。

一路上,我開車,兒子把早餐送到我嘴裡,這是一個多麼溫馨的時刻,父子之間有無盡的話題,旅途變得不再漫長與單調。真心希望,當天再開500公裡!

4/功夫不負有心人

Leo有了目標,動力也更強了。2018年9月8日,Leo終於考出預期的SAT成績——1520分,連我都難以置信。

如果說在那天之前,我們只敢在30-50名的大學進行篩選,那天開始則是要對美國排名前30的學校申請做準備了。幸福來得就是這麼突然、這麼美好,雖然過程歷盡艱難。

Leo所有的標準化考試全部如期進入了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條件之內,該校被描述為:「一個聰明人進去、更聰明的人出來的地方」。

卡耐基梅隆大學有很多硬性指標,以成績為25%-75%區間為例,首先SAT要達到1500分以上(各院之間略有差別,比如計算機系的區間值則要達到1540分以上);二是G.P.A.成績也是分院系而定,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要求前7%,科學院要求前5%,最牛的專業是計算機專業,要求前2%。在這幾個指標之下再看綜合,包括社會活動、體育、領導力、公益等,所以如果不對一個學校充分解讀的話,你不會知道這個分數達到什麼狀態才是合格。

2018年12月16日凌晨,我們如願收到了卡耐基梅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Niche調查數據顯示,在全美學習壓力最大的50所高校中,卡梅排名第四,Leo已經開始為全新的挑戰在做準備了。

5/慢養與陪伴的十二條心得

高中畢業時,Leo獲得了學校的榮譽證書,成為五個獲獎學生中唯一的中國孩子。這五年間,我一直在審視Leo的成長,他學會了獨立思考、時間管理,培養了契約精神、公民意識和社區意識,而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為此,我把慢養與陪伴總結成十二條心得。

平等對話。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因為他能感覺到與父母之間是否平等。

學會傾聽。孩子話說時我們認真聽,當我們跟孩子說話時,Leo也絕不看手機。

尊重選擇。小時候Leo想當LEGO設計師,後來喜歡新材料,最近又喜歡化學,一個孩子的成長選擇是在不斷變化的,尊重就好了。

全面發展。Leo在小學和初中的周末都用來學習打網球、電子琴、機器人,到了美國以後喜歡上踢足球,成為高中學校二隊的隊長,學習滑雪拿到全州滑雪第六名,團隊第三名。他現在很感謝我能讓他全面發展。

快樂生活。Leo有個好心態,他永遠覺得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他的生活永遠都充滿陽光。

吃虧是福。小時候,小朋友搶他東西,他還反過來勸我,從小就有吃虧是福的秉性。

說話算數。Leo學電子琴是因為聽別人彈得好聽一時興趣,我們對他說,你講過的話必須算數,於是他就一直堅持了下來。十三歲時他拿到業餘十級證書後再也不彈了,到了美國以後,他很快又恢復了。並感謝父母能讓他從小有了這個愛好,雖遠在美國卻能夠開心地與音樂相伴。

敢於嘗試。Leo第一次單飛美國時才14歲,在此之前,他把轉機的芝加哥機場地圖來回研究了三遍。在只有1小時15分鐘的時間內,成功轉機。

用好金錢。Leo經常對我說,爸爸你掙錢不容易,要幫你省著花,在美國花五十美元以上都會跟我說一聲。Leo不會因為朋友比他有錢而侷促,他說比的是學習和體育。

交友要慎。Leo看人有一條,就是本質好不好。

關愛他人。在第一個美國寄宿家庭,有一個腦癱的孩子,Leo媽對他說,恭喜你比別人的小孩早一步進入社會,你要學會跟她相處,所以他從中學到了關愛他人。第二個家庭有五個小孩,他用心觀察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如何與兄弟姐妹們相處。中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到這個家庭學到這一課,走上社會就知道怎麼和朋友們相處了。

懂得感恩。每個節日他都會給我們和美國的好友打電話、視頻。一次我陪他在美國訪校,他寫了一篇文章,叫《最感謝父母的一件事》,他寫的是最感謝爸爸媽媽把他送到美國來讀書,他覺得這裡的學習方法很適合他。所以小孩再優秀,如果不懂得感恩都覺得是有缺失的。

6/為人父母的四個準則

在期望孩子成長的同時,做父母親的也需要自我成長,我將此總結為為人父母的四個準則。

01

要樹立榜樣。

我們有一個「我愛我家群」,經常分享一些開卷有益的內容,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02

父母友愛。

孩子在外都是報喜不報憂的,Leo告訴姑姑在別人家裡還是有寄人籬下的感覺。但是只要父母友愛,相互支持,他在前進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在家中都能找到港灣。

03

把握關鍵。

我自認為做對了兩件事,一是申請寄宿高中;二是申請卡耐基梅隆大學。去卡梅訪校是經過一位中歐校友的引薦,卡梅的教授鼓勵Leo說,你比我帶過的不少學生優秀,一定會考上的,只是現在缺的是標化成績。Leo起先還半信半疑,最後他竟然真地考上了。

04

陪伴慢養。

中國家長更多的是精心呵護,美國家長是散養,我看了很多文章,見了很多優秀的家長後,總結的是精心散養。看似散養,實際上都在大致的圈子裡面跑。

作為父母應該在「潤物無聲」中為孩子繪製一幅人生遠景的藍圖,讓他們在思考和探索這個世界時逐漸清晰他們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近期目標。

有了方向,有了目標,孩子高中的生活就基本可以完成有效「自轉」,家長需要不時給予外力「加速度」,維持軌道不偏離,偶爾也要踩一下「剎車」。例如標化成績怎麼做,G.P.A.怎麼做,託福怎麼做,把大致的想清楚,其他的事情就剩家長點讚了。

而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 都要做好三點。一是有見識,二是有愛心,三是守規矩,有了這三點,餘下的都不會走偏。我慶幸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整整五年,與他一起見證成長。

在2019年的夏季,兒子戴上了高中畢業帽,我也戴上了中歐EMBA「畢業帽」。

和兒子在求學這棵大樹下共同成長,他會越來越好,我也學會了放手。

時光不語,靜待花開,世間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唯有父母的愛是指向別離。

-end-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篇 爸爸為女兒寫下4310篇成長日記(圖)
    為寶寶寫日記,很多新手爸媽都做過這事,但一直堅持下來的就不多了。浙江金華有這麼一位爸爸,從妻子懷孕開始,每天就寫孕期日記,堅持了263天,女兒出生後,又每天寫女兒成長日記,昨天是10月11日,女兒出生有4310天了,日記也就記了4310篇。  這位爸爸叫吳小軍,是浙江金華一名老師,也是「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獲得者。
  • 託福75分是什麼水平?託福75分容易嗎?
    託福75分是很難被學校錄取的水平,在目前國際市場環境之下,除非是一些文憑沒有什麼太大用處的大學,否則很難真正的找到一家學校在託福75分的情況之下就可以進入錄取的資格。
  • 《安妮日記》姊妹篇德恩日記見證納粹屠殺(圖)
    《安妮日記》姊妹篇德恩日記見證納粹屠殺(圖) 曾經轟動世界的《安妮日記》(作者是另一個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如今有了姊妹篇。  日記訴衷腸據報導,德恩被關進荷蘭菲赫特集中營時只有18歲。為了向男友範登伯格傾訴衷腸,她用一本當年學校裡常見的綠色筆記本把在集中營裡的經歷如實地記錄了下來。為了掩人耳目,德恩在筆記本上特意寫上「物理」二字。
  • 【分享】託福從75到100+的艱辛修煉路
    申請美國大學,尤其是名校,託福沒有個100分幾乎是不可能的。然鵝,對於很多尚在高中時期的小夥伴來說,僅靠學校的知識並不足以幫我們拿到託福高分,一般來講,首次模考能達到70、80分就算不錯。二三十分的差距我們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逆襲,為我們的美本申請加保險?
  • 黃博士日記:夏令營,見證成長(下)
    意思就是我常常跟孩子們說的,要敢於挑戰自己,成長往往發生在我們突破不舒適或困難之後。這跟昨天英偉達公司只做困難的事情的理念一脈相承。在矽谷這樣一個勇敢者聖地,只要敢想敢做就有無限可能性。       今天大家很幸運,往日被學生擠滿的博物館格外的安靜,每個項目大家都可以隨到隨體驗。
  • 2000餘篇育兒日記,爸爸還有「移動課堂」!靜安這個家庭,不一般
    仔仔的爸爸和媽媽,一直以來都有記日記的習慣,仔仔出生後,萌趣、哭鬧、全家忙亂的生活日常,都被記錄下來,原先是爸爸媽媽各自記,到仔仔快一歲的時候,爸爸媽媽覺得,以這樣的方式「定格」孩子的童年,很多年後翻看,也是可以一起「樂哈哈」的笑料。於是,普通的筆記本,流暢的字跡,樸實的語言,一篇篇育兒日記在紙間流淌。
  • 老師筆下的10篇孩子成長日記
    他是一位年輕的大學老師,也是一位溫情有愛的爸爸。從孩子出生起,他給自己提出了要求,為孩子親自書寫成長日記。如今孩子滿周歲了,他的日記已經寫了將近200篇,字裡行間處處流露著「堅守」、「溫暖」、「相信」、「陪伴」,還有「愛」。今天,我們擷取於友鵬《陪伴芽芽的日子》中的一部分,一起感受這滿滿的父愛!
  • 父愛如山催人淚下 3年給兒子寫下1009篇抗癌日記
    「我每天寫一篇寶貝抗癌日記,近3年寫了1009篇,88萬字,只要日記更新,就證明我兒子還活著,所以我要一直寫下去!」截至今年7月22日,他共寫了1009篇、883395字的日記。宋傑書說,他寫日記就是希望兒子有一天能看到這些日記,知道在他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坎坷以及愛心人士的幫助,他說,讓他堅持每天寫日記的動力,是因為兒子還活著,還在他的身邊。
  • 德州"70後"暖心爸爸為兒女寫下4萬字"成長日記"
    ,獲得年級50米決賽第三名,同時第一次炒菜(西紅柿炒雞蛋)……  9年記錄、4萬餘字,涵蓋兩個孩子九年來成長的點點滴滴……  這是今年38歲的齊海濤給一雙兒女9歲的齊瑞琳和2歲的齊瑞程製作的成長日記,是一個普通家庭9年的溫馨記錄,散發出濃濃家庭溫情。
  • 《女兒成長日記》系列10
    大姨既有經驗,又有耐心,伺候月子和照看孩子肯定會比爸爸強,家裡人對大姨還是比較信賴和放心的。爸爸每天都會通過與媽媽視頻,了解小米和檸檬姐姐的活動情況,收集她們的成長變化情況和照片,繼續撰寫《成長日記》。
  • 雅思7分和託福100分哪個更容易?來看2019年成績大數據
    其中聽力5.89分、閱讀6.17分、寫作5.39分、口語5.39分。總排名第33位。 在過去10年中,中國大陸考生的託福平均分一直都沒能到80分。甚至從 2010年到2014年長達5年的時間裡都在77分。2018年中國考生平均分達到80分,但依舊與全球平均分間相差3分!
  • 10天暴力託福備考日記,竟也能達到107分!!
    107分比起115+的大牛來說真的不算什麼,但是對於一個拖延症患者來說,用短短10天託福考試分數「拼」到107分,天知道在我看到這個分數的時候,就像中了大樂透頭獎一樣開心..但是,真正考下來我卻發現託福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作為一門考試它其實還是有一些技巧的~下面就把我的考託經驗分享給大家:託福滿分是120分,閱讀聽力口語寫作各30分。
  • 託福100分競爭力多大?2018美國本科/研究生託福數據大公開
    基本上來說,一個好分數能滿足所有你目標學校的最低託福標準,最好能在你理想院校新生託福成績的75%以上,從而提高你被錄取的機率。下面為大家匯總了在申請美國本科和研究生(分專業),不同排名的大學,一般多少分的託福成績算有競爭力。
  • 十年,父愛日記伴隨女兒成長
    女兒出生以後,吳俊偉開始新的寫作實踐——寫孩子的成長日記。  2008年8月22日,吳俊偉為女兒寫下第一篇成長日記。日記中詳盡地記錄了女兒來到世間的每一個細節,以及親朋滿滿的期待。  在這篇日記中,他這樣說自己的初衷:「為了難忘的紀念,為了給孩子成長的旅途有一個交代,從今天開始,我的日記可能要有一個完美的轉身,將孩子成長的年輪、進步的足跡載入日記中,使之成為我一生中無法忘卻的記憶。」
  • 最新託福評分標準詳解!2018年託福考試非常穩!
    新託福聽力一共是6篇文章,34道題,在6篇文章中所有回答正確的題目數量加起來就是你的「聽力總分」。在表格題中,所有的項目都要回答正確,這個表格題才算是拿到了point。在雙項選擇題中,只有把兩個正確答案都選出來才算拿到了point,少選、多選或者誤選都不行。在新託福聽力部分,大部分正確答案的分值是1分,有些問題的分值可能是2分。
  • 【規劃案例】李同學託福68-99的成長日記
    新東方網留學託福首頁託福考生經驗託福學員故事正文 【規劃案例】李同學託福68-99的成長日記 2016-01-12 18:52 來源:新東方北京學校
  • 「最美媽媽」助養孤兒14年 寫下千餘篇成長日記
    劉抗美(右)夫婦和助養兒童她是10個孩子的「媽媽」,儘管只是助養,但她不僅給了孩子們家庭溫暖,還為他們寫下《成長日記》,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2005年開始,她默默地用行動告訴人們,助養不是花架子,需要真情的付出和恆久的堅持。
  • 寶應這個小夥子中考考了748分
    放榜啦~~剛剛2020年揚州中考成績揭曉!來自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初三(29)班的「學霸」——錢章銳同學以總分748分的高分,摘得2020年寶應縣中考桂冠。他的成績單如下:語文137,數學148,英語147,物理98,化學98,政治46,歷史50,體育24,總分748。
  • 爸爸痴迷手機遊戲 小學生寫日記讓爸爸放下手機
    手機就像一個泡泡糖,粘在爸爸的身上,弄都弄不下來了。爸爸我想對您說:「您什麼時候才能jiè掉手機yǐng(應為「yǐn」)呢?」手機也像一個詛咒,把爸爸變了個樣子。有一次,爸爸燒了一道香pēn pēn的飯菜,我一聞到這個味道,就迫不及待的(應為「地」)想快點兒吃。可是,爸爸是邊看手機,邊炒菜,(手機)差一點就掉進鍋裡了。這都是手機rě的禍。
  • 怎麼教孩子寫日記?27年經驗分享,讓你分分鐘變身日記達人
    破解這個終極難題,其實我也沒有秘訣,但有一個笨辦法——因為此篇推文是為解決孩子們寫日記的問題,所以還是說說我小時候的故事吧。當時,我們家住在鄉下,我媽很喜歡種花,院子大大小小二三十種花,僅大麗花就有三四個品種。每種花的顏色、特點、花期都不一樣,剛開始寫日記時,每次沒東西寫,這些花就能成功解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