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俊:踐諾還債的大學生將「信義」生動詮釋
2012年,北京化工大學學生許濤通過微博募捐拯救患白血病父,並承諾3~5年內還款。時隔3年,曾經給許濤捐過款的某公司集團戰略規劃部經理曾鵬宇5月12日在微博發文表示,收到許濤匯過來的錢款——在原來捐款的基礎上,還多出10%利息。(5月13日法制晚報)
上個周末,是母親節。一則湖北男孩「捐肝求母」的消息引發輿論、網友關注,這份感人至深的母子情令無數網友欽佩,稱讚他懂事、孝順。這份特殊的「禮物」,不僅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更是一份深情大愛,書寫了一部孝德佳話。今天,北京化工大學學生許濤踐諾還債的故事再一次打動網友,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諾千金」這四個字的含義,生動詮釋了「信義」的內涵。
什麼是「信」?即誠信、信用。「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中國人歷來信奉誠實守信,古人就用「一言九鼎」「一諾千金」等成語來比喻承諾的分量和貴重。《論語》中曾子說,「每天要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是「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由此可見,誠信是做人做事、安家立業之根基。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企業、個人不守誠信的現象比比皆是,欠帳走人、坑蒙欺詐等行為時有發生,但是,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許濤沒有受不良風氣浸染,在父親已經去世,家庭經濟並不富裕的條件下,他時刻不忘曾經許下承諾:一定要償還所有債務,並為此一直不懈努力。因為,他深深懂得,「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敢負責、勇擔當、說到做到,做人才有底氣、有骨氣,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何謂義?即情義,恩義。俗話常言:「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滴水之恩,應當以湧泉相報」。知恩圖報、樂善好施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當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華民族互幫互助、共度時艱的優秀品格進一步彰顯。於許濤而言,三年前好心人捐款救父,雖然大家素不相識,不曾謀面,但大家紛紛施以慷慨之手,源於內心那股善良、愛心和溫暖的力量。如今,父親已經去世,是將這個故事從心底抹去,化作一縷青煙隨風飄走,還是將這份感情銘記心裡,鐫刻永久,讓愛心、溫暖繼續?許濤給了我們一個響亮而明確的答覆:他將這份恩情時刻銘記在心,省吃儉用還錢並支付利息,這種樸素的情義、這份堅定的守望,這段難忘的恩情,讓人驚嘆,更讓人心生感動和敬佩。許濤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裡,證實了情義重千斤這一名古哲言。
踐諾還債將「信義」生動詮釋,許濤的故事著實讓人感動。感動之餘、更需深思。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國夢」的號角已經全面吹響,「文明、法治」社會建設的徵途中,誠信建設不可或缺。個人、企業、社會誠信系統要如何建設,「信義」二字如何踐行?在許濤的故事裡,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找到答案。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