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震 於涵
每逢佳節倍思親,但在社區還是有很多的空巢老人沒有辦法與家人團聚。為此,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漱玉平民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一頓團圓飯,共訴中秋情」活動。今日,活動走進威海市環翠樓街道,八位老人與三位志願者以及社區的負責人共同來到黨群服務中心,一起參與到這頓「團圓飯」當中。
家住西北村社區的姜麗蓮今年77歲,今年中秋節,她的兩個兒子都沒有回家的計劃。兩個孩子都在本地工作,但工作非常忙,一般都是春節一般聚一聚,平常日子相聚的時候屈指可數。本來25號這天,是姜麗蓮老伴的生日,可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小兒子出差到北京,沒有趕上老人的壽宴。
品嘗到準備的團圓飯,姜麗蓮心裡的感觸更多了。有時候想孩子,姜麗蓮就只能打個電話問候一下,通話的時候也想著孩子工作了一天特別辛苦,便不敢說多,想多給他們留下些休息的時間。「想孩子是特別想的,但一拿起電話,心疼的感覺就更多了」。
孩子們顧及不到老人的地方,西北村社區的齊魯志願者們則自覺肩負起來。姜麗蓮將自己與社區志願者的關係形容為「心貼心」,志願者經常來到她家走訪,詢問她最近生活的狀況,關心家裡生活的需要,同時也把黨和政府對老人的關懷政策帶給她,這種關懷讓姜麗蓮一提起便不停誇獎,有了志願者的照顧,她的生活不再單調乏味,充滿了不少溫情。
「孩子來看我們是一時的問題,作為社區的關懷則是長久的,他們可以隨時了解我們老人的心態。」令姜麗蓮印象很深的,是社區的志願者們整理出了老人們的生日並編輯成冊,並在生日的時候為老人們祝壽。老人眼裡的「孩子們」是在用心做這份工作,他們的每一處付出,也都被老人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環翠樓街道西北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豔軍說,「志願者們為老人過生日,不僅可以多陪陪他們,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也給社區與老人之間建起了『連心橋』,生日會時,老人們有什麼煩心事、有什麼生活中的難題都可以向我們反映,我們可以第一時間解決。」
能在中秋時節與志願者們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共訴彼此之間的「中秋情」,姜麗蓮臉上的笑意更濃了,她在午餐時為大家準備了一份自己的「心意」,親手做了一盒春餅,讓志願者們嘗嘗自己的手藝。
來自環翠區舞沒了秀廣場舞俱樂部的齊魯志願者對秦奶奶的手藝讚不絕口,據她講述,志願者們舉辦活動,就是為了能讓老人們走出家門,多運動,多和外界溝通。類似於廣場舞的活動越辦越頻繁,聚集起的老人也越來越多,大家彼此熟悉之後,便經常向朋友們露露自己的手藝。「最喜歡吃這幫老人們做的飯,他們的很多手藝、很多菜式,到現在都很少見了,每次吃到,我們也都特別開心,做志願服務的動力也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