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文言文閱讀以考課內文言文為主,但是也會在文言文的最後一題考課外的文言文,分值為4分。期末考試馬上就要來了,如何拿下文言文最後一題不丟分呢?很多同學丟分的原因是最後一題不知道考什麼,所以就亂答。或者知道考什麼,但是不知道怎麼做,也拿不了滿分。
(一)一種類型的例題:
1.《賣油翁》結合選文和連結材料,說一說陳堯諮是一個怎樣的人?
2.閱讀連結材料,結合選文分析劉禹錫和顏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他們的態度如何?體現了他們怎樣的精神品質?
3.兩段文字都表現了美好的君子形象,從中你能看出「君子」具有怎樣的情操?
從這些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到最後一題考的一種類型是:人物形象分析(包括人物的態度、人物的情感、人物的性格等)。
但是在人物分析時需要綜合分析,會運用到對比分析、綜合概括等方法,也會涉及到寫作的手法。所以又可以成為對比分析類中的人物分析題。
(二)另一種類型的例題:
1.在你看來,下面哪些句子蘊含的道理與賣油翁技藝精湛有關?
2.說一說從講學家和畫蛇添足者,你得到什麼樣的啟示。
3.兩文都告訴人們什麼道理?你能從中獲得什麼啟示?
從以上的題目中,最後一題會考的另一大類的題目是:啟示/道理類。
(三)另一種類型的題:
選文稱蓮為「花中君子」,連結材料讚賞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讚譽之辭?請聯繫文段談談你的看法。
這類題是:看法類
(一)人物形象分析類
要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課本中的人物以及形象,先概括人物形象,然後用文中的示例驗證。或者通過文中的事跡推導出人物形象。並通過寫作手法加以分析。涉及到課外文言文中的人物的時候先答出課文文言文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在對比(求同、比異)得出課外文言文涉及到的人物。
格式基本上是:人物形象+課本內容分析或者課本內容分析+人物形象
課本中的文物形象可點擊()查看。
(二)道理啟示類
面對這種題目的時候,我們需要從故事或者人物中總結得出道理或者啟示,並且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分析。
格式為:(1)道理/啟示+課本人物分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
(2)課本人物分析+道理/啟示+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
課本中的道理可點擊()查看。
(三)看法類
看法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