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桂山島:借地填海,香港地產商眼光的確很「毒」!
胡文
香港與內地的深度融合,勢不可擋。
在9月香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棠提出將租借大灣區30平方公裡建60萬港人新城之後僅僅一個月之後,香港房地產協會倡議與廣東省合作發展「大灣區國際商貿互聯港」,開發130平方公裡土地,料可容納350萬人,當中撥100平方公裡地予香港管理,首期最快3年後上馬。
星島日報報導,港珠澳橋大橋通車在即,香港房地產協會倡議利用該項大型基建的優勢,於大橋人工島的位置,向南再興建一條長約十二點五公裡的行車大橋,連駁至距離大嶼山以西三海裡的桂山島。協會建議與廣東省政府合作,以分階段方式,於桂山島一帶水域填出三個大型島嶼,開放合共一百三十平方公裡的土地,估計最終可以容納三百五十萬人居住,並提供國際科研及創業基地等設施,打造成一個「小大灣區」。建議填的桂山島一帶,位於大嶼山以西三海裡,現屬廣東省近珠海市海域。協會建議在該處填出兩個面積五十平方公裡和一個面積三十平方公裡的島嶼,令島與島之間留有水道,以減少對珠江口水流的影響,不同的人工島會以橋梁相連。
香港房地產協會會長陳偉能表示,桂山島現時只有約二千人居住,搬遷居民不太困難,加上該處已有土地平整和近岸填海,能以較快及較低成本完成填海工程,估計在動工後三年內,就能先行提供十至十五平方公裡土地。他估計,日後只需要二十分鐘車程,便可往來大嶼山北部,而當區內人口增加,日後更可考慮興建鐵路線,接駁至正規劃的東湧西站。
他建議,將五十平方公裡建設為公營房屋,可供三百五十萬人居住,解決本港未來三十至五十年房屋需要。至於八十平方公裡,他建議預留三十公裡供廣東省作發展,另外五十公裡則供附近地區作經濟發展之用,包括國際科研及創業基地、辦公室、度假村、大型體育館及高等學府基地等,合作建造「大灣區國際商貿互聯港」。
香港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黃俊康指出,澳門亦早有向內地「借地」和「借水域」填海的先例,認為技術問題不大,並相信桂山島一帶有潛力打造成「小大灣區」。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導稱,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6日表示,香港地理環境獨特,填海造地是開拓土地的主要策略之一,在推動城市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為香港的繁榮發展奠下基石。
陳茂波表示,現時香港共有超過350萬人居於多個新市鎮,不少新市鎮由填海得來,填海對解決居住問題發揮關鍵作用,加上近年填海技術不斷提升,令開拓土地工程能更環保,平衡發展與保育。
陳茂波表示,填海造地是香港過去百多年來開拓土地的主要策略之一,中環的國際金融中心及灣仔會展等重要地標都是通過填海得來,填海工程的設施有助香港與世界各地建立緊密聯繫,同時增加就業和創業機會,對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為何在一個月的時間,香港連續有人向內地提出「借地」方案?最為重要的背景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發展機遇,尤其是廣深港高鐵開通以及港珠澳大橋即將開通所帶來的「形勢比人強」,也就是說,香港社會已經普遍看到了未來發展方向所在,進而產生了更大的共識和緊迫感,而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如果對比鄭耀棠較為寬泛的接地建議,會發現香港房地產協會的建議耀明顯更具可操作性。從這一點應當說,房地產商的眼光是還是很毒的,填海桂山島這一方案的確具有豁然開朗的大格局和點睛之筆的功效。
珠海為海洋大市,素有「千島之市」之稱。但事實上,因為海洋的制約,這些島嶼並沒有充分發揮出應有作用。但是,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與大橋距離不遠的這些島嶼具備了連連看乃至大做文章的可能。事實上,在眾多的島嶼中,拿出幾個島嶼做足大灣區文章,無論於香港還是珠海,乃至廣東以及整個南中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在鄭耀棠所建言的中山、珠海和惠州等借地目標城市之中,除了珠海之外,眼睛向北的中山和惠州距離香港都比較遠,即便兩地願意借地,但因距離香港較遠,香港的優勢和因素難有大的發揮空間(參見《建議香港租借灣區30平方公裡土地建設新區:腦洞大開,難度不小!》)。但眼光向南,則是完全不同的一片處女地。對於屬地珠海來說,這是完全的增量空間,且其帶動作用將是巨大的。對於香港來說,也是跳出現行規制和空間的巨大機遇,堪稱一大妙手。事實上,如果放在大灣區的視角來看,香港的能量的確需要極大的釋放,否則,無論對於整個香港來說,還是對於整個南中國來說,都是巨大損失。對此建議,國家應當高度重視,未雨綢繆,早作謀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