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9月10日消息:龐德東是西充縣發改局的一名普通員工,從今年開始,他成為了西充縣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創建辦的一員。在接下來的4年多時間裡,他將跟隨西充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的步伐,見證自己的家鄉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一條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生態家園建設之路。
高擎生態文明建設大旗,從今年開始,西充舉全縣之力,向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發起衝刺,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生態汙染防治工程、生態產業開發工程、生態文明塑造工程等一批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項目相繼實施,目標直指2016年,全面通過國家終期考核,確保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
入圍國家級試點縣 踏上綠色發展徵程
今年70歲的王家玉曾是西充縣公安系統的一名幹部,退休賦閒在家,每天除了讀書看報,茶餘飯後就去位於縣城中心的化鳳山森林公園散步,這成了他每天必修的「功課」。從西充縣城北街的環山公路出發,沿著化鳳山森林公園近3公裡的環山小道一路前行,王家玉每天早晨都要在這條環山路上散步,從今年6月開始,他發現四季常綠的化鳳山森林公園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公園的遊客接待中心建起來了,公園裡的植物園、文化牆、公廁、亭子等附屬設施也相繼開建,九龍塔、將軍廟等景點也在完善維修!」與其朝夕相伴的化鳳山森林公園一天一個樣,王家玉感嘆:西充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隨著人居環境的改善,最終得實惠的還是全縣老百姓。
今年7月,與西充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相關的項目、規劃面積3.53平方公裡的西充北部新城開發建設正式啟動。休育館、文博藝術館、政務會展中心、檔案館、生態文化廣場和新城區排汙管網等公共設施和配套設施相繼開工建設,新城區從開發建設之初就融入了生態環保理念,將打造成未來「生態西充」的一大亮點。
蓮花湖景區環境治理、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張瀾故居保護及開發建設、百裡現代農業示範帶等60多個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項目相繼開工,這些正在實施的工程和項目無一例外地注入了生態元素。
西充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從2012年邁開步子。今年4月,一條讓西充人民群情振奮的消息傳來。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林業局關於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的批覆,西充縣正式入圍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之列。從2012年起,中央財政每年將對試點縣安排一定引導資金,省上在分解國家生態建設工程等項目資金和安排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發展等補助資金時,將重點向試點縣傾斜。2014年,國家相關部委(局)對試點縣進行中期考核,要求完成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工作50%的任務;2016年,將對試點縣進行終期考核,考核合格的授予全國生態文明示範縣稱號,扶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機遇降臨,我們也自感壓力更大。」8月15日,西充縣縣長任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考核的四大類25項指標來看,西充18項指標離標準還有很大差距,在創建過程中,今後將面對資源與環境、開發與保護、發展提速與節能減排等諸多矛盾。創建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西充全縣人民和各級各部門必須加壓驅動、協調配合,舉全縣之力確保創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機遇到來,西充在全縣喊響「生態西充、文明行動我當先」的口號。經過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後,今年7月,西充正式拉開了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的序幕。
「四大工程」為載體 推進建設「生態西充」
生態文明示範工程是一個新生事物,從中央到地方都還處於試點探索階段,沒有完整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學,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困難、出現許多問題。在今年7月13日西充縣召開的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推進大會上,西充縣委書記韓倫紅的一番話解開了全體參會人員的心結:在試點過程中要著眼於後城市化、後工業化社會的人們對生態環境、生活質量的要求,堅持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著力保護好生態資源,優化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培養全民生態意識,養成自覺良好的生態習慣,提升全民文明素質。通過有機農業、新型工業、特色旅遊業向高端化、品牌化、效益化發展,全面提升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認識到位,創建思路自然就清晰。堅持規劃引領、項目支撐的創建理念,一批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相關的工程相繼啟動實施。
加快三大建設,實施環境保護工程。通過生態屏障建設、生態家園建設、生態基礎建設,力爭到2015年,建成公益林、防護林31萬畝,成功創建為全國綠化模範縣;圍繞打造山水田園城市目標,加快實施北部新城溼地公園和生態文化廣場建設、蓮花湖景區治理、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實施縣城「兩河」生態景觀工程,力爭到2015年,建成10公裡城市森林生態圈,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加快水土保持和治理,恢復和擴大林草植被,今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平方公裡;到2015年,全縣建成40公裡生態旅遊環線。
突出三大整治,實施生態汙染防治工程。以城鄉面源汙染、重點汙染物排放、環境執法秩序為整治重點,加強對境內的西充河、寶馬河、龍灘河等汙染防治,及時維護沿河兩岸溼地、灘涂和護坡,全面取締網箱養魚和肥水養殖,搬遷沿河500米禁養區的養殖企業;推廣「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加快建設城市社區和鄉村的廢物回收網絡,推進再生資源規模化利用,到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以創建全國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環境監測監管示範縣為契機,建立完善飲用水源、空氣品質、土壤環境、公共場所衛生等監測網絡,定期發布環境質量指數,全面提升環境質量。
培育三大產業,實施生態產業開發工程。通過培育現代有機農業,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快蓮池有機觀光農業產業帶、義興-青獅現代農業產業園、義興-中嶺有機果蔬產業園、有機充國香桃產業帶建設;通過培育新型低碳產業,實現產業集群發展,力爭到2015年,創建節能減排示範企業5戶,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100%;圍繞打造中國最美鄉村目標,統籌推進旅遊景點和配套設施建設,構築百裡鄉村旅遊示範帶,加快九龍湖生態文化旅遊區開發和中國有機生態循環第一村產業填充和景觀建設,全面啟動古樓充國香桃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完善的生態旅遊服務體系培育生態旅遊產業。
開展三大行動,實施生態文明塑造工程。開展主題教育行動,通過多渠道、全方位、深層次的宣傳,培養全社會崇尚自然、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低碳生活的生態文明理念;開展綠色創建行動,以生態文明進機關、進鄉鎮、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五進」活動,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建熱情。開展文化塑造行動,結合西充縣文化發展規劃,將生態文明與地域文化、旅遊產業有機結合,打造集休閒、娛樂、教育為一體的生態文化品牌。
瞄準生態經濟強縣目標 大力實施項目推動戰略
化鳳山森林公園改擴建工程加快推進,九龍潭水庫樞紐工程正式開工,縣城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全面啟動建設,省級新農村示範片、青獅萬畝有機果蔬基地和觀鳳萬畝有機糧油基地建設基本完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就是通過生態文明建設促進西充生態經濟發展。」在走訪西充縣部分與生態文明示範縣創建有關的重點工程時,這是記者聽到來自一線建設者們最多的聲音。
以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創建為契機,推進生態經濟強縣建設,這是西充最終的目標。據西充縣發改局局長何華介紹,在西充縣今年要實施的重大項目中,圍繞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創建的項目就佔了半數以上。
何華認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的關鍵是項目實施。為此,西充從創建之初就立足以生態文明示範縣創建推進生態經濟強縣發展,縣委、縣政府認真研究國家資金政策投向,打好生態文明這張牌,圍繞生態文明策劃項目、包裝項目、申報項目。天保二期工程、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綠色能源示範、中小河流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一批項目相繼進入縣發改局的項目儲備庫,並列入時間表分步分期實施。另外,縣發改部門還充分發揮體制改革、金融管理、價格管理等職能,不斷創新體制和工作機制,拓寬項目的投融資渠道,帶動社會資金投向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
通過開展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創建工作,西充確立了建設生態經濟強縣的奮鬥目標:到2015年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實現跨越發展,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有機農業年產值達100億元,食品工業園區產值達120億元,生態旅遊產值達40億元,形成以有機食品特色優勢產業、生態旅遊文化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城鄉居民收入明顯提高,生態文明理念在全縣牢固樹立,綠色消費成為民眾習慣。「處處都有好環境、家家都有好收成、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發展」的生態文明景觀初步建成。
沿著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的建設之路,西充正描繪著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幸福家園畫卷。
推薦閱讀:
湖南: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提上議事日程
安徽池州:首個生態經濟示範區的新標杆
湘江生態經濟帶沿江防洪道路今年10月完成
三北工程已營造537億元生態經濟林產值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