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教育民心工程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匯報人: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任 荊洪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做好教育工作,既關係千家萬戶,也是改善民生和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12月3日上午,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任荊洪陽走進海河傳媒中心津雲中央廚房直播間,向群眾匯報2019年本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果。他與現場的市民代表、媒體記者就這份年度成績單對話交流,追蹤和解決現場提出的問題,聽取了現場點評。
荊洪陽表示,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裡,天津市教委聚焦民心工程,發力民生問題,努力推進學前教育資源建設、普通高中課程教學改革、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等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荊洪陽表示,2020年,天津市教委將重點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中心工作,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力爭讓每一名孩子成長,讓每一位教師優秀,讓每一個課堂精彩,讓每一所學校卓越,加快推進天津的教育現代化水平。
幼兒園新增6萬學位 緩解「入園難」問題
2019年,「大力發展學前教育」被寫入天津市20項民心工程。在年初,天津市教委立下「軍令狀」,全市要新增幼兒園學位4萬個。到今年10月底,全市已經新增6萬個學位,在園幼兒增加了將近4萬人,超額完成了任務。
天津市教委主任荊洪陽表示,自2009年以來,天津已連續11年將學前教育納入市政府民心工程。新建改擴建提升改造1000餘所幼兒園,新增了10萬多個學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入園難」問題。
「特別是2019年,天津市制定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兩年行動方案(2019—2020年)》。今明兩年,全市補齊10.8萬個學位。」荊洪陽介紹,截至目前,今年已經新增6萬餘個學位,「實事求是地講,隨著兩年學前教育資源建設任務的完成,本市學前教育『入園難』的問題將得到根本緩解。」
荊洪陽認為,有的家長朋友們還是感覺「入園難」,實際上是家長朋友「擇園」的意願強烈,大家都希望上公辦幼兒園、上優質的幼兒園、上「熱門幼兒園」。目前,本市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基本上各佔50%。適齡兒童可以選擇不同的公辦園、也可以選擇民辦園,特別是普惠性民辦園。
目前來看,學前教育資源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市內六區的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園依舊存在較大的學位缺口。
對此,荊洪陽表示,市內六區增加幼兒學位的最大難點還是在於建設用地。因為市內人口密集區往往比較成熟,很難找到整塊的適合建設幼兒園的地塊。今年本市市內六區新增學位24108個,也是相關各區通過各種途徑提供的。比如:南開區接收了天房天拖配套幼兒園,開辦為南開一幼分園。河西區通過法律途徑回收了二十四幼四季馨園分園、十一幼梅林路分園,通過租賃原海麥士超市,改造為幼兒園。
根據《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兩年行動方案(2019—2020年)》,今明兩年,全市要補齊10.8萬個學位。截至目前,已完成6萬個學位,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基本上各佔50%,明年市區公辦園將佔比51%。
同時,市教委下大力量支持和規範民辦園發展。無論是公辦園還是民辦園,都要落實《天津市幼兒園一日生活指南》《天津市幼兒園保教質量規範》。天津市教委制定《天津市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實施辦法》,建立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堅持公辦園和民辦園全覆蓋。
在2017年對公辦園進行等級評定的基礎上,市教委於2019年又制定了《天津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辦法》《天津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等級標準(試行)》等政策文件,對普惠性民辦園進行等級評定,規範扶持民辦園發展。在滿足學位需求基礎上,採取多種形式增加優質資源供給。各區通過建立辦園聯盟、集團化辦園、設立分園、教師交流、園長輪崗等多種方式,提高各級各類幼兒園的質量。同時,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招生方式,更加便民、利民。
綜合改革第一年 新高考有這些變化
2020年,本市幼兒園招生在政策上會保持連續穩定。初步安排在2020年4月份開始招生,招收年滿3周歲(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間出生)的幼兒。在招生方式上,各區會結合實際,有的區採取網上報名的方式,有的區採取現場報名的方式。
2020年入學繼續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堅持政府統籌、屬地管理、免試就近的原則,切實維護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合法權益,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完善制度,強化監督,確保穩定。
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招生入學,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堅持誰審批,誰負責。同時,落實《義務教育法》免試就近入學要求,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採取隨機派位方式確定學生入學。
按照規定,2019年至2020年共實施154所中小學校建設項目,其中:新建項目114個(自建82個、接收配套項目32個),改擴建項目40個。2019年已完成41個項目,其中新建項目17個(自建12個,接收配套5個),改擴建項目24個。2020年計劃完成75個項目,其中:新建項目68個(自建43個,接收配套25個),改擴建7個。
2020年是本市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第一年,文理不再分科,高考錄取總成績由語、數、外三門高考成績和考生自主選擇的三門等級考成績構成。較往年相比,新高考會有一些變化。
高考是全國統一考試,在6月的7日和8日進行。等級性考試時間經過前期調研論證,確定為與高考同期舉行,安排在6月9日和10日。
關於高考錄取方式,已基本形成「2020年志願填報和投檔錄取方案」。簡單來說,藝體類各批次以及普通類高職批次的投檔錄取方式基本沒有變化。普通類本科批次的投檔錄取方式有一定變化,改革後仍實行「院校+專業」的投檔方式,但由於招生院校不同專業的等級考科目要求不同,因此,院校將被分為若干個組,稱為「院校專業組」,組內各專業等級考科目要求是一致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自己選擇的等級性考試科目必須要滿足報考院校專業組的科目要求。
關於高考加分政策。每年3月份教育部會發布當年的「招生工作規定」,其中對高考加分有相應規定。2020年的高考加分政策沒有任何變化。
學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 下一步這麼幹
2019年天津市20項民心工程中有一項涉及教育的工程,即「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市教委承諾,將「推進150所公辦中小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今年以來,全市174所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
天津市教委主任荊洪陽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平均每所學校為600餘人辦理了校園健身電子智慧卡或進行了身份認證,每天平均入場鍛鍊人次為54000餘人次。隨著開放學校數量的增多和宣傳力度的加大,會有更多的群眾進入到校園中開展體育鍛鍊。
為了有效推進學校體育場開放,市、區兩級財政都設立了中小學校體育場館開放專項資金,並且專款專用。學校體育場館開放主要涉及管理人員、運營、場地設施更新維護、專項責任保險、分隔工程、場地照明、智能電子門禁系統安裝維護等方面的費用。
學校體育場館開放需要進行工程改造,目前,本市先行開放了學校的操場、球場、田徑場跑道等室外體育場,南開小學、泰達實驗中學、民族中學、第三中學、南開大學附屬中學等有條件學校也開放了室內體育館。
荊洪陽說:「本市大部分中小學校的體育館、遊泳館在修建時是為了滿足教學需求,容量比較小,條件比較簡易,下一步我們也會在評估開放條件、確保安全的基礎上使符合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館逐步對外開放。比如,南開中學、耀華中學、新華中學、天津中學的遊泳館都基本改造完畢,在各方面準備工作都完成後將會向社會開放。大學的體育場館開放也一直在推進,目前絕大多數大學體育場免費向社會開放,南開大學、天津大學、醫科大學、工業大學、理工大學、城建大學、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體育館、遊泳館都是向社會開放的。」
中小學校園配餐安全 四項舉措保障
食品安全無小事,涉及到學生的餐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天津共有中小學1490所,每天中午有50多萬名學生在校就餐。今年4月1號開始,天津各中小學、幼兒園全都實行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度,進一步保證校園食品安全。
天津市教委主任荊洪陽說:「從督導檢查來看,通過實行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在校園供餐的最後環節上加了一道『安全閥』,進一步壓實了本市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食品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更好地保障了師生用餐安全與營養健康。」
目前,本市採取校外配餐的學校有384個(全部是中小學)。市教委對食品安全,尤其是中小學生的食品安全高度重視。一是加強制度建設,保障供餐質量。出臺了《天津市中小學校食堂管理辦法》,明確各區政府對中小學食堂「管辦」責任,落實中小學食堂管理堅持公益性原則,鼓勵引導校內辦食堂,並不斷提高原材料在供餐成本支出中的佔比。印發了《市教委關於進一步加強我市中小學校外配餐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明確責任主體、推行公開招標、建立備案制度、嚴禁搭車收費、實行公示制度、加強監督檢查」等六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和規範。另外,市教委主動配合市場監管等部門,不斷加強對配餐企業的日常管理,確保食品安全。二是加強業務培訓和安全督導檢查。為了確保要求和責任落實到位,2019年組織多次針對教育系統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並在培訓後組織專業知識閉卷考試,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同時,加大督導檢查力度。三是完善和落實供餐營養要求。出臺了我市《中小學學生餐營養指南》地方標準,標準內包含6歲至17歲中小學生學生餐膳食營養原則、營養標準、等值食物交換、量化食譜、預防學生常見營養缺乏病膳食指導和其他膳食指導等內容。該《指南》的發布,也標誌著我市中小學生營養餐正式有了「天津標準」。四是繼續推行智慧化管理模式。東麗區教育局通過發揮中央廚房統一採購、統一檢測、統一加工、統一運輸特點與優勢,推行半成品冷鏈配送、學校內熱加工的「中央廚房」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實效。南開等區也在逐漸推進。
嚴查違規幼小銜接班 杜絕「非零起點」
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兩個基礎教育階段,做好充分的準備,能夠為兒童今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本市仍然存在一些違規幼小銜接班,為此,天津市教委將加大治理力度根治頑疾。
天津市教委主任荊洪陽介紹,市教委已下大力量對全市2042所幼兒園、953所小學、2080所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治理並在持續不斷地開展整改工作,但是「小學化」問題還依然有所存在,顯現出頑固性、反覆性和隱蔽性的特點。
「部分培訓機構受商業利益驅動,為吸引生源,營造、利用家長的焦慮心理,將『小學化』教育內容作為營銷手段,違背幼兒的身心成長規律。」荊洪陽說,下一階段,市教委會加大治理力度,爭取及早根治這一頑疾。
針對幼小銜接,市教委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制定了《市教委關於科學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兒童發展為本,幫助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平穩過渡。研究制定《天津市科學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幫助家長緩解焦慮,做好心理準備,與孩子共同適應新的教育階段。
同時,實施入學適應教育。制定《市教委關於實施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教育的指導意見》,從校園學習、行為習慣、人際交往、生活自理和安全自護五個維度做好適應教育工作,緩解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之初的身心壓力,幫助其實現從學前到小學兩個不同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順利銜接。堅持「零起點」教學。市教委明確要求各學校嚴格實施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不得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和加快教學進度,杜絕「非零起點」教學。對於違反規定的行為堅決予以查處,要求整改。
綜合:「津雲」微信公號、天津日報
審校:馬凱
編輯: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