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m:單位點反應中心應用於電催化...
具有不同結構效應的單原子催化劑應用於電催化水裂解和CO2還原通過調節配位微環境改變單原子催化劑的催化效能儘管單原子催化劑代表的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然而其固有催化活性還與諸多因素有關,包括了催化反應中心的第一配位殼層的結構調整,第二及以後殼層的結構調整,以及空間立體微環境的結構調整。
-
【人物與科研】吉林大學崔小強課題組和哈爾濱師範大學趙景祥課題組:配位數精準調控鉬單原子納米酶特異性
在前期工作中,吉林大學崔小強教授課題組和哈爾濱師範大學趙景祥教授課題組通過理論預測和實驗驗證的方式,系統闡明和建立金屬-氮-碳催化劑與其氧化模擬酶活性的構效關係,篩選出Fe-N3-C作為高效的氧化模擬酶,詳細研究了其酶催化動力學、反應活性中間體,納米酶催化的底物結合、催化反應、產物釋放的各個過程,並用於穀胱甘肽的比色檢測中( Chem.
-
北京林業大學王輝教授課題組JHM:單原子Fe催化劑原位電生成和活化H2O2高效去除水中氯黴素
該項研究針對非均相類Fenton過程中所面臨的選擇性反應性受限等問題,開發出在原位H2O2生成中具備更高選擇性和催化活性的單原子Fe催化劑。通過催化劑表現暴露的Fe單原子位點與碳基體中摻雜的N、O缺陷的共配位實現調控陰極氧還原反應選擇路徑的目的。
-
我國學者用同步輻射光源探明水解氫鈷基催化機制
新華社合肥1月2日電(記者 徐海濤)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團隊利用同步輻射光源發展出新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精確鑑別了鈷基催化在水解氫過程中的結構和過程,為揭示催化秘密、提高轉化效率邁出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催化》1月1日發表了該成果。催化是提升水解氫能量轉化效率的關鍵一環。
-
黃延強&劉彬Angew:鎳單原子催化劑模型揭示二氧化碳還原反應機理
本文中,研究者設計了一種結構均勻、清晰的單原子催化劑,並在導電碳載體上對其進行了研究。在近邊緣結構吸收光譜、拉曼光譜和近環境X射線光電子能譜研究的基礎上,發現Ni單原子催化劑中的Ni+是通過Ni2+原位還原所產生,並對反應物CO2的活化表現出很高的活性,Ni+是CO2還原反應(CRR)真正的催化活性位點。此外,通過與動力學研究相結合,確定CRR的控速步驟為*CO2-+H+→*COOH。
-
通過長程鐵磁性活化MoS2單層中的單原子層超越單原子催化
通過長程鐵磁性活化MoS2單層中的單原子層超越單原子催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54: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韋世強團隊開發了一種策略,通過長程鐵磁性活化MoS2單層中的單原子層超越單原子催化。
-
香山科學會議:儘早布局單原子催化
這也是「單原子催化」領域研究的重要裡程碑,破解了困擾催化界80多年的難題。 10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單原子催化」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認為,作為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單原子催化」已經成為催化和材料科學領域新的研究前沿和熱點,應儘早布局,以應對該領域基礎科學、工業應用上面臨的挑戰。
-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智能節能機敏材料二氧化釩(VO2)具有對外界紅外線進行感知和調控的特性
-
清華大學李雋教授:單原子催化拓荒者,錒系化學的領路人!
(PNNL)2005-現在 教授, 化學系, 清華大學 二. 所獲榮譽2004年 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5年 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PNNL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Award2005 年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y Recognition
-
中國科大在催化劑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人員首先利用他們前期發展的過渡金屬催化碳化有機小分子的方法(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7992;Science Advances 2018, 4, eaat0788),合成了硫摻雜介孔碳(S-C)載體材料,並採用傳統的浸漬法使用該S-C載體材料製備出兩種不同的Pt催化劑材料:Pt單原子(PtSA/S-C)與Pt納米糰簇(PtNC
-
大化所丁雲傑課題組:構建優於均相催化的多相Rh單原子催化劑!
多相單金屬活性位點催化劑(單原子催化劑),憑藉其近100%的金屬原子效率和明確簡單的分子模型,成為了當代催化研究的熱點。同時,該催化劑由於結合了均相催化劑單一活性位和多相催化劑易分離的優勢,被認為是研究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的橋梁。此外,其簡單明確的分子結構為理論計算研究分子反應機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優勢。
-
單原子催化:C位出道走上「花路」——前沿催化技術展望(中)
——單原子催化。 什麼是單原子催化呢?簡單來講,就是催化活性金屬組分都是以單原子位點分散的形式存在的,就叫單原子催化劑。 2011年,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課題組成功製備出了單原子Pt/FeOx催化劑。該催化劑在CO氧化和CO選擇性氧化反應中表現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在當年於《NATURE CHEMISTRY》上發表的文章中,張濤院士等人首次提出了單原子催化的概念。
-
中國科大揭示光激發反向空穴轉移動力學行為機制
(光催化研究中最常用的空穴犧牲劑之一)吸附於模型半導體材料(g-C3N4)表面所發生的光激發反向空穴轉移動力學行為機制。 在諸如光解水產氫、二氧化碳轉化等光催化還原反應的研究中,為了提高光激發電子的利用效率,空穴犧牲劑往往被加入待研究體系以抑制有害的電子-空穴複合。添加空穴犧牲劑雖已成為光催化研究領域的一項常規操作,但其背後所涉及的光激發空穴動力學行為機制卻不甚明朗,導致人們在選用合適的空穴犧牲劑時往往囿於經驗、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
廣東工業大學敖志敏課題組單原子催化劑催化氧化甲醛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
以往的報導中對於不同的過渡金屬修飾MXene的單原子催化劑的所體現的穩定性以及催化活性缺少較為系統的研究。此外,MXene催化劑常被用於CO的催化氧化方面的研究,對於VOCs的研究鮮有報導。單原子催化劑Ti/Ti3C2O2中單原子Ti,Ti3C2O2表面上O原子的PDOS圖要點1: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O-p和Ti-d軌道在費米能為-6 eV和1 eV上有較強的雜化作用,這意味著單原子Ti和載體Ti3C2O2之間有很強的相互作用,此外根據d帶中心理論,我們發現Ti-d軌道在費米能級附近有較強的峰,這表明單原子Ti具有很強的催化活性
-
金屬單原子催化劑、無金屬異質原子摻雜碳、高活性無定型RuCu納米...
在此,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嶽峰團隊闡明了還原氣氛下具有高位點密度(最高5 wt%)的鈀單原子的固有驅動力,以及其對氫化反應的獨特催化性能。原位實驗(包括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近-環境壓力X-射線光電子能譜、X-射線衍射和準原位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和理論計算表明,在將氧化物晶體轉移為碳化物晶體的滲碳過程中,Pd原子傾向於遷移到表面富含空位的碳化鉬表面,從而導致原子鈀的表面富集而不是形成顆粒。
-
利用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研究原子尺度上的電荷動力學
超快STM結合了STM的空間解析度和超快光學的時間解析度,可以實現原子級解析度的飛秒光譜學,並用於單原子、單分子、單電子和單自旋的非平衡動力學研究。本文首先介紹了超快STM技術的發展,以及我們在這個研究方向上的進展。
-
【文獻解讀024期】量子力學:從量子力學的角度闡述鎳單原子催化劑上CO2還原的反應機理和動力學
CO2還原的反應機理和動力學1.研究者利用最近發展的量子力學巨正則勢動力學(GCP-K)公式預測動力學作為應用勢(U)的函數,確定了三個位點的CO和H2的法拉第效率、翻轉頻率以及Tafel斜率。近年來,單原子催化劑(SACs)已成為一種有效的策略,用於製備具有最高原子效率和對特定催化反應高選擇性的新型電催化劑。原子分散的金屬在合適的基底上表現出獨特的電子性質,在電催化CO2還原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特別是石墨烯,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載體。它具有大的表面積、高的導電性、高的穩定性,以及通過與客體原子形成強化學鍵來調整電子性質的能力。
-
中國董紹俊院士,新發現的單原子納米酶有何大用?
此外,它們的不均勻元素組成和小面結構衍生的複雜催化機制嚴重限制了傳統納米酶的廣泛應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董紹俊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類新單原子納米酶。它將最先進的單原子技術與固有的酶樣活性位點結合起來。
-
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Yuan Chen團隊揭示了金屬—氮—碳(M-N-C)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相關研究成果於12月17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
-
同步輻射光源的科技發展及科學影響分析——以歐洲同步輻射光源為例
這種輻射會消耗加速器的能量,阻礙粒子能量的提高,因此在發現之初並未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睞。隨著同步輻射應用可行性研究和儲存環建設的推進,科學家逐漸發現同步輻射作為強大光源的潛力和前景。本文運用文獻計量方法,以ESRF為例,從科學產出趨勢、研究主題演進、優勢研究單元、國際合作以及重大科技突破等方面揭示同步輻射光源對科技發展的支撐和影響,探討了我國科研工作者和全球企業用戶對ESRF的應用情況和科學活動特徵,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1)面向同步輻射光源建設升級的前瞻性部署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