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代孝子洪水中尋棺故事,分析黃河洪澇減少和長江洪澇規模增大

2020-12-17 冷眼侃史

地球表面大概有71%被水覆蓋,只有29%左右的土地。可以說地球是個名副其實的「水球」。人類生存離不開水,可過多的水造成的洪水也困擾了人們上千年。古今中外人類都有和洪水抗爭的故事,如中國的「大禹治水故事」和國外的「諾亞方舟故事」都和洪水有關。洪澇災害曾經給世界人民造成了莫大的傷害。

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中國古典故事裡有很多和洪澇災害相關的故事,今天我們的內容從一個故事開始。這是一個和長江水域洪水泛濫有關的忠孝故事。此故事被收錄在《元史.列傳第八十五.孝友二.史彥斌傳》中。

在元朝時邳州有一個人叫史彥斌,是個大孝子。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的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長江流域發生了大洪水,河道決堤造成了下遊很多墳墓被衝毀。史彥斌母親去世後,史彥斌怕以後也會遭遇洪水衝走母親的棺木。他打造了厚重的棺材並在棺材上寫上「邳州沙河店史彥斌母柩」方便辨認。為了方便棺材被衝走後便於運回,他還在棺材表面做了四個大鐵環。做完這一切後史彥斌就找了塊高地埋葬了母親。

棺材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長江流域再次發大水,史彥斌母親的墓也未能倖免棺木被水衝走不知所蹤。為了尋找母親的棺木,史彥斌不分晝夜地在下遊尋找,可始終一無所獲。後來史彥斌想到一個辦法,棺材浮在水面肯定和其他浮在水面的東西漂流路徑一樣。想到這裡他扎了一個草人扔在水裡並向天祈禱:「母親的棺材被水衝走不知去處,原上天憐憫我的孝心,讓這個草人帶我尋找棺木」。說完後他乘舟跟隨著草人順流而下,前後航行了十多天計三百多裡路,史彥斌始終不分晝夜地堅持跟隨草人。草人最終掛在了一片被淹沒的桑樹林中,史彥斌驚奇地發現母親的棺木也掛在桑樹上面。史彥斌載回了母親的棺木並重新安葬。

被水淹沒的樹林

講個故事做引子,主要想說從古代開始洪澇災害就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各種苦難,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從古至今都積極面對,戰勝了一次次的洪澇災害並在和災害作鬥爭的過程中留下了很多動人的傳說。

據統計在中國歷史上黃河決口成災上千次,重要改道二十餘次;長江造成的水災二百餘次。黃河曾經是中華大地上洪水泛濫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大禹治水就是在治理黃河流域水系造成的洪水。千年來黃河形成了「黃泛區」給黃河流域中下遊的人民造成了嚴重的苦難。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困擾人類千年的黃河洪水幾乎被根治。近些年已經很少聽到黃河流域水系造成洪澇災害,而長江流域水系在1998年和2020年均出現了挑戰或超越歷史記錄的水位記錄。筆者查閱了一些資料來求證黃河流域洪水幾乎被控制而長江流域洪水近些年來多次泛濫的原因。

黃河流域洪水減少的原因

黃河流域水系造成洪水的原因是黃河水在上遊攜帶了大量的泥沙,這些泥沙在中下遊開始沉積,造成中下遊河床高於地面的景象。一旦遇到大暴雨或洪峰經過,河堤極其容易決堤。而決堤後的河水又因為地勢高於周邊,就會肆無忌憚地淹沒周邊地域。

為了治理黃河,我國在黃河上建立了三門峽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等多個水水利工程。其中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集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於一體。大大地減少了下遊的防洪壓力,也避免了下遊河床因淤積過快升高的問題。

黃河九曲十八彎

治理問題必須治理根源,黃河最大的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攜帶了上遊來自黃土高原的大量泥沙。為此從1979年政府開始建設「三北」防護林工程,此工程期限70年,計劃在中國三北地區(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規劃造林5.35億畝。將「三北」地區森林覆蓋率由5%左右提高到15%左右。起到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多年來三北防護林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黃河上遊水土流失情況得到緩解。

黃河水域水流量在下降,曾經中華的兩條母親河是長江和黃河。可黃河水流量目前已經減少很多,在2017年的統計中黃河水流量跌出了全國河流年涇流量第十位。

黃河水流量不僅減少而且近年來多次出現斷流情況,這主要和上遊匯入黃河的水系水流減少有關;此外中上遊黃土高原地區引用了大量黃河水灌溉農田等有一定關係。

環境的改善,水利工程的作用和匯入黃河的流量減少以及中上遊大量引用黃河水灌溉使黃河流域的洪水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年來長江流域為什麼多發大水

據新聞報導,2020年7月11日21時許開始,鄱陽湖幾個站點監測到鄱陽湖水位達到或超過了1998年歷史水位。全國多條河流達到超警以上洪水,個別河流達到了歷史最高水位。近年來為何長江流域頻發大水?

長江

長江中下遊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受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影響帶來大量季節性降水。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長江流域湖泊及湖泊溼地因經濟開發而減少。大量的湖泊和溼地縮小導致湖泊調節洪水的能力減弱,這也讓長江流域水系抵抗暴雨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

中國水網:(2006年)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研究員翁立達透露,保守統計長江流域湖泊面積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減少了大約3000平方公裡。

近年來各級政府都在努力地改善環境,全國範圍內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相信不久的將來各種河流的洪澇災害都會得到有效的控制。

被洪水淹沒的地區

人言「水火無情」,水災和火災都會給人們造成極大的傷害。在自然災害面前全國人民同仇敵愾,共同面對。不管是人民子弟兵還是普通百姓都積極地投身於抗災搶險,救助、幫扶受災群眾。眾志成城下何懼天災,願洪澇區人民安康。

相關焦點

  • 歷史上長江水患並不嚴重,為什麼現在長江的洪澇災害愈演愈烈?
    事實上黃河水患不僅是大禹時期的問題,更是歷代中國古代統治者的一塊心病,據歷史文獻記載,從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中,黃河下遊決口的年份多達達543年,總計1590多次,平均四年半一次;大的改道和遷徙約26次,平均3年2決口,百年一改道。
  • 為什麼每當南方暴雨,發生洪澇的地區,總是有湖南省和江西省?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的自然災害具有種類多,發生頻率高和影響範圍廣的特徵。2019年,我國因為自然災害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270億元,在我國的自然災害中洪澇和乾旱是最為常見,並且危害範圍較廣,我國東部季風區由於季風的不確定性是造成乾旱和洪澇災害的重要原因。
  • 南水北調工程,為什麼不在汛期把南方的洪水調到北方?
    如果說,在洪水期,可以把南方的洪水運輸到北方的話,那麼,這有可能會加劇北方的洪澇災害。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河流,在夏季,徑流量都會增大,但是,徑流量增大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出現洪澇災害,只有雨水偏多的年份,才會出現洪澇災害。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熱帶季風氣候、洪澇、海綿城市)
    (2)從自然地理較多,分析金奈洪澇多發的原因。(3)比較金奈1980-2010溼地和已開發面積的變化,並分析其對洪澇的影響。(4)列舉金奈在減輕洪澇方面可以採取的主要措施。(2)①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且強度大;②地勢低平,河流流速緩慢,排水不暢;③河網密集,雨季容易發生洪水泛濫;④植被覆蓋率低,流水不易下滲。(3)①變化:溼地面積減少,已開發面積增加;②影響:溼地減少,則調蓄洪水的能力減弱;已開發面積增加,則流水的下滲減弱,排水不暢,加劇洪澇災害。
  • 洪澇期間:注意安全防範,避免隱藏危害
    近來中國各地洪水多發,洪水對不僅公共健康構成潛在的威脅,還可能存在多種隱患。如何在洪澇期間確保食品安全,確保嬰幼兒的食品安全,避開隱患,保持衛生?看圖了解👇洪澇期間,如何確保食品安全洪澇期間同時,洪水中也隱藏著看不見的危險
  • 為什麼地處南亞的孟加拉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
    自然災害是指發生在地球表層系統中,一般是在地球的巖石圈及以上部分,能夠造成人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根據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和發生過程,可以將自然災害分為地質地貌災害、氣象災害、生物災害和海洋災害等類型,其中氣象災害又包括洪澇、乾旱、颱風、寒潮、高溫、雷暴、沙塵暴、大霧等,其中洪澇和乾旱是最為常見的氣象災害。
  • 洪澇期間 這些食品安全和衛生常識你要知道
    如何在洪澇期間確保食品安全,確保嬰幼兒的食品安全,避開隱患,保持衛生?看圖了解洪澇期間,如何確保食品安全洪水中也隱藏著看不見的危險為了避免溺水和危及生命的疾病或傷害,應該避免在洪水中行走或駕駛。但洪澇期間自來水可能短缺,無法使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有哪些替代品可以清潔雙手?
  • 柬埔寨洪澇加劇超21萬人受災 首相洪森趕赴災區
    柬埔寨洪澇加劇 超21萬人受災  中新網金邊10月16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柬埔寨全國災難管理委員會16日消息稱,強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正在加劇,已有超過21萬民眾受災。
  • 黃河為什麼沒有洪水了?幾千年來我們到底對黃河做了什麼?
    其實在我國古代就已經設有專門管理黃河的官差了,就叫河道總督,這就說明治理黃河的河患是在古代就開始的。 在古代的黃河的水有多大?《莊子》一書中的《秋水》篇說:「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這個季節的降水多為暴雨的形式,往往在幾天之內就把一年以內一半以上的雨全部下完了,頃刻之間,「百川灌河」。
  • 由於西南季風帶來的強降水,使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地區洪澇嚴重
    新聞資料:自2020年6月底以來,印度東北部地區阿薩姆邦等地以及孟加拉國持續多輪強降水,造成了印度東北部和孟加拉國嚴重的洪澇災害。洪澇災害已經造成孟加拉國18個地區225萬人受災,大量村莊和農田被洪水淹沒。
  • 厄爾尼諾、拉尼娜、沃克環流、洪澇與乾旱災害
    同時東部深層海水上湧(補償流)也減少,表層海水營養物質大量減少,魚類和鳥類大量死亡;②東部深層海水上湧減少,因此表層海水溫度升高,東部沿岸地區上升氣流活躍,降水增多,引發洪澇災害;③西部地區因為流入的溫暖海水減少,海水溫度下降,盛行下沉氣流,因此降水減少,引發旱災。
  • 洪澇災害!安徽歙縣2020高考第一天語文和數學科目考試延期
    2020年本就是多災多難的一年,高考是疫情以來組織規模最大的全國性活動,而就在高考第一天,安徽歙縣突發洪澇災害!7月7日凌晨,5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席捲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縣城多處洪水上路、嚴重積水,導致道路受阻,大部分考生在考前均未進入考點,導致上午語文科目考試延期。而最新消息是,下午的數學科目考試也將延期舉行。
  • 尊重自然、與水共榮,「低洼王國」荷蘭與洪澇的抗衡歷程
    長江、黃河、珠江三大河從發源開始歷經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最後入海,每一寸都在境內,每個地方需要的防洪措施也需要因地制宜。根據新華社的報導,今年7月以來,洪澇已經影響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等24省(區、市)居民的生活。洪水,是一個隨著氣候與水文環境變化而近乎年年到訪的「常規化災難」,這意味著人們對付它的工具和管理也應當常規化。
  • ...年是豐收之年」,國家防總:今年洪澇災害對我國糧食安全不會有影響
    (觀察者網訊)8月13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洪澇災害導致6032.6千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絕收1140.8千公頃,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遊和淮河地區。
  • 為什麼我國古代的人口中心在黃河流域,而不是在長江流域?
    中國有兩條母親河,分別是長江和黃河,他們所在的流域分別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兩條河流的中下遊地區,都是我國當前人口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但是我們如果回溯歷史,就會發現在唐代之前,我國主要的人口和經濟中心都在黃河流域,而不是在自然條件更為優越的長江流域,所謂「逐鹿中原」指的也是北方地區,這是為什麼呢?
  • 長江委專家解讀汛情:目前長江中下遊的洪水小於1998年
    新華社武漢7月20日消息,「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正在演進發展。與「1號洪水」相比,這次上遊洪水來勢更猛,中下遊面臨的防汛形勢也更複雜。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20日召開新聞通氣會,就目前長江汛情和水旱災害防禦的焦點問題進行解析。
  • 江西洪澇受災人數突破200萬
    新華社南昌6月11日電(記者吳鍾昊 範帆)記者從江西省應急管理廳獲悉,截至6月10日22時,強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已導致江西9個設區市共201.4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和需緊急生活救助23.1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37.2千公頃,絕收面積15.6千公頃,倒塌房屋531戶1357間,
  • ...及7月份長江流域的大面積洪澇災害,2020年三季度公司單季實現...
    【華新水泥業績預告:前三季度業績同比下降15%到20%】華新水泥公告,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同比上年預計減少7.3億元到9.1億元,同比下降15%到20%。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披露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8.4億元。
  • 受高空槽和切變線影響 廣西多地出現洪澇災害
    受高空槽和切變線影響 廣西多地出現洪澇災害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06 09:28 來源: 廣西日報7月3日以來,受高空槽和切變線影響,我區大部地區出現了大雨或暴雨天氣,其中桂中和桂東北部分地區雨勢較大,馬山局地出現降雨量超過250毫米的特大暴雨。受降雨影響,百色市樂業、右江,河池市鳳山、東蘭、南丹、大化、天峨、金城江,南寧市馬山,桂林市資源等4市10個縣(自治縣、區)出現洪澇災害。 4日晚上起,馬山縣天空仿佛破了洞,暴雨如注。
  • 99公益日丨和江西頭條一起,助力江西洪澇災區重建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記者沈冠楠報導:2020年7月起,隨著來勢洶洶的持續強降雨,濁浪排空的滔滔洪水肆虐著贛鄱大地,江河超警、城市內澇、農田被淹、家園受損……數百萬江西兒女受災,經濟損失巨大。如今,洪水退去,江西各地將重心轉向災後重建,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萬眾一心,重建家園。9月5日是中華慈善日,今年的主題是「決戰脫貧攻堅,助力疫情防控」。與此同時,今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受疫情和洪澇災害雙重影響,江西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遭受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