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跳樓,引發的三點反思

2020-10-03 人生路心理路

前有17歲的少年,在上海盧浦大橋因母親責備跳橋,後有14歲的少年,在中學校園因母親羞辱跳樓。

在全網譴責涉事母親的同時,我們需要面對以下事實:

01

譴責沒用,幫助才有用

懷胎十月,含辛茹苦養大一個孩子,沒人想要他中途退場,尤其是母親。

90%以上的家庭,為孩子付出最多的人是母親,對孩子期待最高的也是母親。高支持、高付出、高期待,這是人之常情。

孩子出事,最悲傷難抑的還是母親,那個她願意傾命相託的孩子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與其事後譴責,不如事前囑託。

作為母親,在育兒過程中,必須牢記:

在孩子成長中,出現撒謊、打架、偷錢、早戀、頂嘴、成績不佳、甚至中途退學都是可能的。重要的不是期待這些不要發生,而是如果發生了該如何面對。

作為父親,在育兒過程中,必須明白:

父親不僅是一個稱謂,而是陪伴孩子成長中,能夠給予妻子支持、給予孩子鼓勵,尤其是妻子和孩子遭遇困境時的「在場」這樣有血有肉的存在。

作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懂得:

父母也是凡人,他們會犯錯,也會情緒崩潰。他們對你的怒氣,並非完全在於你,而是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他們對自己的失望和自身成長中未痊癒的創傷,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

作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必須承擔:

孩子在學校犯錯,原則上在學校處理,可以告知家長,也請考慮到家長與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學校不僅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地方,還是「育人」的重要場所。

作為社會人,在生活過程中,必須清醒:

我們在別人的故事裡是看客,在自己的故事裡是主角。我們對自己角色的傾情演繹,對他人的友善,可以對他人產生正面的影響,尤其是未成年人。

02

尊嚴重要,生命更重要

少年時期,把尊嚴看得大於一切。為了尊嚴,可以連命都不要。聽上去唯美、極端、有個性。事實上,「不要命」並不光榮,也不值得提倡。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生命的價值首先在於活著,其次是動用所有內在的勇氣、不甘、熱情,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在此過程中,還要學會適當的妥協 。

自絕生命,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演一齣悲劇,成為別人藝術的源泉,成為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談資,最終成為一件毫無價值的事。

每個人在成長中,都將面對這樣的課題:拿什麼維護你,我的尊嚴?

你不學無術、打架鬥毆、渾渾噩噩,自然無力維護自己的尊嚴。你自己都維護不了的尊嚴,別人也給不了你,無論家長還是老師。

父母和老師傷了你的尊嚴,過後還可能向你道歉,你也可以藉此矯情一下,發發火或撒撒嬌。

社會把你的尊嚴踐踏在地再踩上幾腳,都不會打個招呼。當你灰頭土臉躺在地上,撿著一地破碎的尊嚴,都不知道該衝誰發火。

所以,當感覺尊嚴被傷害,重要的不是「別人會怎麼看我?」,而是「我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尊嚴?」那顆知恥而後勇的心會引領你走出困境,找到維護尊嚴的路徑。

「所有的災難都是由我們的內心吸引而來的,自己的內心不予呼喚的東西,絕不會來到我們身邊。」

據說,稻盛和夫讀到這句話時,正是少年,正是生命受到威脅、惶恐不安之時,此後這句話就」種」在了他的心裡,直到生根發芽,成長為一顆菩提樹。

也把這句話送給少年以及曾經少年的你。

03

自我教育,重於教育孩子

孩子到了十幾歲,父母對孩子的管教能力基本算到了盡頭。你曾經用過的懲罰吼叫、威逼利誘、表揚點讚、物質獎勵,統統發揮不了功效。

這個時候,與其對孩子做些什麼,不如學習「不做什麼」。孔子說,無為而治。對於十幾歲的孩子,可能「無為」勝過「有為」。

不負責任的家人,「無為」比「有為」容易,因為他們一向都是放養式管理。孩子最終的人生走向,一靠自己悟性,二靠上帝旨意。

難的是,負責任的家長,如何做到「無為」。

「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管,放任自流。而是在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上,如何做到「少責備、少指揮、少要求,」「多傾聽、多觀察、多陪伴。」

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父母能夠影響他們的唯一支點是,你與孩子的關係。

關係牢固,孩子覺得你值得信賴,能夠與你推心置腹,你可能對他的行為產生些許影響,否則,不僅起不到好的引導,反而引發逆反心理。

沒有幾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但愛不僅是主觀的願望,還是重要的能力,

不僅是本能,還是智慧的表達。

為人父母都想孩子成人成才,超過自己。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有他自己內在的節奏與成長規律,

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這一程,我們與孩子共同度過的時光,豐盈了我們的生命,參與了孩子的成長,已經足夠。

餘下的,該孩子的交給孩子,該時間的交給時間,該命運的交給命運。

多些時間給自己,自我學習、自我成長。

相關焦點

  • 讀懂「少年要跳樓」背後的家庭教育「警情」
    5月12日,湖北十堰,14歲少年報警稱與媽媽因上網課起爭執,被媽媽「家暴」逼得要跳樓。(5月17日 澎湃新聞)據報導,湖北十堰的這位14歲少年之所以報警要跳樓,原因有二,一是他考試取得年級前100名的好成績,告訴媽媽想得到媽媽的肯定,結果他媽媽卻說了一句:「不考零蛋就行」;二是學校要求家長在孩子作業上寄語,可是他的媽媽只顧在一邊看電視玩手機,讓孩子自己發揮。少年一生氣,就報警稱被媽媽「家暴」逼得要跳樓。少年報警要跳樓,暴露的是家庭教育「警情」。
  • 初中生被扇耳光後跳樓身亡,誰該反思?
    初中生被扇耳光後跳樓身亡,誰該反思?9月17日,武漢市江夏區一中初中部九年級一學生因被母親扇耳光跳樓,送醫後宣告不治身亡,令人痛心。 從網絡獲悉,當天下午,該校九年級學生張某銳(男,14歲)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張某銳在學校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並質問,後張某銳乘人不備跳樓。當晚9時,傷勢嚴重的張某銳被宣告不治。
  • 鄭州62中學生跳樓事件之感想和反思
    鄭州62中學生跳樓事件之感想和反思4月1日,河南省鄭州市第六十二中學門口,一對夫妻在校門攜兒子遺像討說法。兩人稱,15歲的兒子因未向老師打小報告被責令多次寫檢討,孩子壓力大跳樓輕生。最後,我們的孩子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學會自我反思,學會感恩,努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孩子,看看被無情烈火吞噬的英烈,他們有的比你大不了幾歲,而你且選擇了無為的隕落,可悲,可嘆。
  • 武漢學生遭母親扇耳光後跳樓,悲劇頻發,更應反思叫家長管教方式
    只是,這一次,「叫家長」卻引發了一名初三男生跳樓身亡的悲劇,怎能不令人心痛到無法呼吸!  江夏區教育部門的通報顯示,這名學生在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送醫後宣告不治」,當地正在善後。說起學生跳樓的悲劇,6月份,江蘇常州河濱小學五年級10歲女生繆可馨,上完6月4日的連續兩堂作文課後走出四樓教室,爬上高1.1米的欄杆,跳樓墜亡,曾引發廣泛熱議。
  •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引發熱議
    近日,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引發熱議。許多網友對該男生的遭遇感到痛心與遺憾,表示青春期時也曾有過類似經歷與感受。值得反思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注意方式方法,不當言行會深深傷害孩子的心理。你認為,家長哪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嚴重傷害?
  • 高考失利偽造清華錄取書、跳樓自殺等事件,還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今日,廣東湛江雷州市一學生曹某在高考成績出來以後,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欺騙父母一事引發社會熱議之前某個學校在學校掛起的激勵考生橫幅同樣引發了社會不少人的反感!什麼破標語「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的有人考不上本科吧?」諷刺性極強,所以考不上本科的孩子就不是人了嗎?
  • 13歲少年跳樓身亡:教育孩子,父母不要做這三件事
    導讀:13歲少年跳樓身亡:教育孩子,父母不要做這三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3歲少年跳樓身亡:教育孩子,父母不要做這三件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211大三男生跳樓身亡,遺書曝光,原來如此:值得每個人反思啊
    某名牌大學大三男生跳樓身亡,遺書曝光:保研無望,心灰意冷!他十分後悔,深深自責,為什麼呢?原來他後悔自己上大學後聽取了別人意見,想「全面發展」,把自己最擅長的「做題」丟掉了,結果影響了成績,「保研」無望!絕望了,一死了之……
  • 跳樓少年警示錄:中國家教出現重大危機
    晴空霹靂:我哥家旁邊那個單元,有個小男孩和父母吵架(據說是考試沒考好),把自己反鎖家裡,先燒了房子再跳樓,當場死了。新聞出來了:7月29日晚,四川自貢一16歲少年放火燒了自己家後跳樓身亡據有媒體報導少年疑因中考成績與父母發生爭吵,在家中點火後跳樓身亡,目前,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
  • 「畸形自戀心理」——大學生作弊被抓後跳樓引發的思考
    6月6日,山西中北大學二年級學生時某參加補考時被發現作弊,試卷被沒收,他走出考場不久後跳樓身亡。事件被媒體報導後在網上掀起熱議,網友基本分兩大觀點,第一種是時某是因為作弊被抓在學校跳樓的,學校要承擔責任;第二種是時某作為成年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監考老師履行監考職責抓作弊沒有過錯,學校沒責任。其實,這場悲劇的發生,更多的要從對年輕一代不能正確對待「不完美的自我」方向上找原因。
  • 不教而誅是為虐,16歲少年殺害21歲姐姐後跳樓
    10月28日,湖南衡陽發生一起慘劇,一名16歲少年將21歲姐姐殺害後跳樓自盡。目前,衡陽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這起事件發生在衡陽縣西渡鎮某小區。10月29日,該小區物業公司總經理羅先生告訴相關記者:「他們家住在23樓,事發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在家。
  • 「大連理工大學生自殺」引發社會「反思」
    類似同樣類型的事件在這幾年時有發生,乃至蔓延到高中生、小學生,例如「大學生跳樓事件、高中生壓力過大縱身一躍、小學生因被收手機,跳樓自殺」。這些事的發生,值得社會思考。導師在學校的中壓下也只是疲於完成自己的研究和學校的各項指標,並沒有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沒有及時疏導,導致心理問題累積,沒有地方可以舒發出來,最終壓倒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引發學生自殺的悲劇。學校不光只是學知識的平臺,還是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導師。因此,學校要多管齊下,不能只是強調單方面的強,更要注重學校的管理,學生心理的輔導,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 少年不堪教育培訓機構教官打罵服藥跳樓自殺
    少年不堪教育培訓機構教官打罵服藥跳樓自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6日 04:10 來源: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華西都市報訊 因不堪忍受被學校教官和其他受訓孩子暴打,4月27日,被父母從北京送到重慶渝北某教育培訓學校接受教育的13歲「問題」少年小志(化名),在服下4粒高錳酸鉀強氧化劑藥片之後,從培訓中心教學樓2樓縱身跳下……據了解,除了小志之外,在該校接受培訓的還有另外60名被家長送來的「問題少年」,在這裡,孩子們一旦「出錯」,教官們便會對他們進行罰戒教育。
  • 「又有學生跳樓了」:好的教育,都懂得遠離這三點
    有因為手機被沒收而跳樓的,有因為成績不理想被長輩訓斥後輕生的,也有長期高壓沒得到及時緩解而絕望自殺的……五花八門的自殺理由背後,都蘊藏著一個最本質的原因——教育的片面化。顧此失彼的教育模式,是導致孩子走向毀滅的罪魁禍首。遠離這三點,才能為教育培育優質的土壤。
  • 《少年的你》:校園霸凌傳遞的社會意義,我們該反思了
    由周冬雨 / 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上映十多天,票房已經超過11億。這部以表現校園欺凌為主題的青春片,上映當日票房就破億。電影票房的大賣,不僅證明了男女主的演技,也傳達出一定的社會意義。胡小蝶不堪忍受校園欺凌,而選擇跳樓自殺。
  • 重溫《少年的你》:誰把我們的天使寶貝變成了惡魔
    還記得《少年的你》剛上映時,幾乎沒有宣傳。3天破5億,總票房15.58億。豆瓣評論8.5,評論區一邊倒叫好。影片以校園霸凌為切口,卻又不只是校園霸凌。為什麼花季少女毅然決然地跳樓尋死?《少年的你》中,陳念的凳子被倒了紅墨水,無法坐下上課。她站在教室最中央,所有同學的目光,帶著譏笑,像凌遲的刀片,一刀又一刀,刮在她身上。可班主任卻說:"這又是哪個同學的惡作劇?離高考就那麼點時間了,還不抓緊時間好好複習……"是的,在他眼裡,這只是惡作劇。
  • 中北跳樓學生之道德潔癖的反思
    又一個學生因考試而跳樓自殺,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深深遺憾。逝者己逝,一切惘然。網上評論很多,眾說紛紜。學校、家庭、個人?在眾多偶然因素中如果缺少一個,是不是還會產生如此痛心的結果?哪一方有責任,哪一方又沒有責任。這使我想到了一個與海瑞有關的一個故事,說是故事,因為不見於正史。
  • 十三歲少年跳樓引發的思考
    懵懂無知的少年,你為了個寫作業,輕易付出了年輕的生命,何必呢?至於嗎?一個假期三四十天的時間裡,你幹嘛了,為什麼別的同學可以做完?而你就沒完成呢?自己的原因找了嗎?死者已逝在這裡我也不問太多了。 那家長呢?寒假作業,本就是家長監督完成的,娃娃的假期作業完成了沒有,做父母的你過問了嗎?你監督了嗎?做父母的你幹嘛了?
  • 教學反思該「反思點」什麼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教學反思能力決定著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那麼,我們在教學反思中該反思點什麼呢?
  • 17歲少年痴迷網遊九陰真經無法自拔跳樓身亡
    17歲少年痴迷網遊九陰真經無法自拔跳樓身亡 昨天,通海縣公安局介紹,沈亮因痴迷網路遊戲——九陰真經,無法自拔,於5月18日凌晨從五樓的家中跳樓。通海縣人民醫院120急救醫生趕到現場查看時,沈亮已經死亡。  沈亮家住在美麗的通海秀山街道,今年剛好17歲。2011年從技術學校畢業後,一直未找到合適的工作,閒居在家,生活來源靠離婚多年的母親一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