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大連理工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位研究生在實驗室自殺,並發微博稱,「120來了也無濟於事,搶救不回來」。
這件事在微博持續發酵,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他在自己死亡時還想給社會做一點貢獻,「該拿的從身上都拿走了,剩下的全部都埋進土壤裡,肥沃土地」。這樣一位在死亡時還想著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怎麼會想到自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麼高學歷的人做出這麼極端的事,草草了結了自己的生命。類似同樣類型的事件在這幾年時有發生,乃至蔓延到高中生、小學生,例如「大學生跳樓事件、高中生壓力過大縱身一躍、小學生因被收手機,跳樓自殺」。這些事的發生,值得社會思考。
一、學校的管理不到位
大連理工大學作為東北比較有名的學府,在各領域都是比較的突出,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但是高要求下,學校的管理並未及時跟上。只是簡單粗暴的以高嚴格的畢業要求,去管理學生,只為達到要求的目標。導師在學校的中壓下也只是疲於完成自己的研究和學校的各項指標,並沒有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沒有及時疏導,導致心理問題累積,沒有地方可以舒發出來,最終壓倒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引發學生自殺的悲劇。學校不光只是學知識的平臺,還是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導師。因此,學校要多管齊下,不能只是強調單方面的強,更要注重學校的管理,學生心理的輔導,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二、家庭教育因素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都是爸爸媽媽愛、爺爺奶奶寵,嬌生慣養,順來張
口,從未吃過一點兒苦,任何事都是家裡安排妥妥的,未受過一點兒壓力,進而導致其心理素質極差,一遇不順心的事,就崩潰,不知所措,沒有一點抗壓能力。家庭的溺愛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毒瘤,一個家庭沒有好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不幸的事。大學生自殺、小學生被收手機,跳樓自殺.......要避免這些不幸,關鍵是家庭教育。孩子從小就要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要經得起壓力,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要太執拗一件事等,這些都是每個家庭都要重視的。
三、學生面臨什麼樣壓力
學生做出極端的事,不免是因為其感覺壓力過大,壓得喘不過氣。在大多數人眼裡,學生根本沒有什麼壓力,就只是讀讀書上上學,其實不然。學生面臨的壓力是各方面的。平時未認真學習,臨到快畢業了,要完成導師和學校的要求,才能順利畢業或者完成的事一直未達到導師的標準,重做很多次,又或者想著寒窗苦讀幾十年,畢不了業,對不起家人的養育,對不起父母的期望。這些無形的壓力重重壓在學生的身上,無處釋放,導致學生走上了極端。這類似的是不光發生在大連理工,在其他學校也有發生。因此,生活中只要人活著,就會有壓力,壓力隨處可見,要學會調控自己,釋放壓力,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大學生自殺」要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學校、家庭、個人的因素都是導致其自殺的因素。他只是一個被一次次失敗逼上絕路的普通人,他只與我們相隔一條馬路,他是很多人中的一個,但他最終沒能走下去。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在更多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