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我們該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

2020-10-22 看懂經濟

作者 | 張亦歡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 | 夏樂樂 


「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盧梭如是說。而我們又該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


「可能是我太笨了,可能是我太懶了,也可能那幾臺設備不足以完成我的課題。總之,以前我們組還沒出現過無法按時畢業的,為了不打破這個傳統,那我消失好了。」


又一位年輕的生命消逝了。


10月13日早7時左右,大連理工大學一名研究生被發現在實驗室身亡,經公安部門初步調查,排除他殺。


所有的離開都是早有預謀。


10月13日凌晨2點,網友「紅燒土豆葉」在微博發布一篇約兩千字的遺書,稱自己為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研三學生,在表達自己因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可能面臨延畢後,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並配圖疑似在實驗室自縊。


這名去世學生在遺書裡講述,去年他聽從評審老師的建議,在總結了幾個博士論文的實驗思路和內容,經過長期實驗後,得到老師「數據沒有意義」的評價,後續為了提高效率,他好幾次通宵做實驗,可是最後仍對自己的實驗數據感到絕望,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並希望下輩子變成一隻貓。


當我們以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之時,問題是出在當事人,還是我們的認知出現了偏差?


對於這件事,心理治療師周旭表示:原本戴著「高學歷、優秀人才、天之嬌子」濾鏡的研究生,卻發現看到的是一名自殺者,在心理學上這叫出現了「認知不平衡」。發現了與原認知不一致的信息,我們的假設(自殺不會在高學歷者身上發生)錯了,它只是一種刻板印象。


作為生者的我們,需要深思的還有很多。


研究生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美好


這名學生在遺書中提到會恐懼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會焦慮「每天都要聽導師無營養的長篇大論」,「為什麼實驗不成功」,「遇到問題導師也無法解決」諸如此類問題。



關於研究生教育問題,北京聯合大學教授趙睿認為:


1.學生為了逃避工作而考研,又不適應研究工作的艱苦枯燥,論文無法完成就選擇徹底逃避,對家人和自己都不負責。


2. 研究生就業情況普遍會好於本科生,尤其是雙非學生的就業歧視迫使二本學生不得不把考入一個985、211學校的碩士作為人生的必選項之一,但是自身是否適合科研工作?研究生教育經歷在個人的人生規劃中的作用是什麼?年輕人還需要老師的深入指導。 


3. 高校研究生教育形勢個人認為不樂觀。導師少,學生多,經費分配不均衡,部分學生對科研工作沒有熱情,把能不能順利完成學業的責任推到導師身上,導師面臨的困境是:嚴格要求,學生無法順利畢業,萬一碰見個心理脆弱的,就會面臨各種社會壓力;放鬆要求,有悖學術信仰,對學生對社會也是不負責任。


如何面對學業、面對科研、面對就業,我想這是任何一個即將考研的學子或在讀研究生需要思考的問題,這更是一個擺在整個高校教育的難題。


對於此事,北京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宇提到:從逝者的遺書中可以看出,逝者生前遇到了學業上的困境,這是外在原因。但逝者就此與自己的對話全部是朝向自己的,也就是把外在困境的原因歸因於自己。外在困境成了否定自己的依據。這說明逝者在心理層面有自我否定的傾向,這是逝者心理上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碩博研究生自殺的消息不時在網上出現,有名校的,也有普通高校的。


2019年1月7日,中國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生陸經緯跳樓自殺。


2019年9月2日,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陳濟民跳樓自殺。


2020年5月10日晨6時,一名女子從中國傳媒大學47號研究生宿舍樓墜落身亡。


2020年9月19日晚,南京大學仙林校區19棟有學生墜樓,其系南京大學在讀女博士。


這些令人惋惜的事件如同石磨一般,磨碎了千萬家庭的心。


這一方面使我們思考研究生教育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心理負循環:對恐懼的恐懼,對焦慮的焦慮


人,生而不同,但焦慮和恐懼卻那麼步調一致。


菲茨傑拉德在其著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寫到:「每逢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你就要記得,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人人擁有你的優越條件。」


當我們想像象牙塔裡的研究生過著令人羨慕的校園生活時,殊不知他們也面臨著諸多壓力。大多數情況下,壓力源於對不確定的未來的恐懼。



正如程宇所說: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往往用外在的標準去嚴酷要求孩子,迫使孩子不得不背離自我意識去追逐外在的目標,導致孩子從小自我意識不強,甚至習慣於用外在目標去否定自我,壓榨自我。但這實際上是和真實的自我意識分離,與真實的自我意識對抗。不能與自我和諧相處,是人類心理問題的根源。也是很多人焦慮的根源。


如何減輕甚至解決壓力帶來的焦慮和恐懼呢?


探索無限跨界教育創始人胡馨仍認為:壓力也是需要管理的,個案的問題有自身性格的問題,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特別容易的事情,死亡算是一種絕望和放棄,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也許你放棄的正是你度過難關以後嚮往的生活。如果生活讓你覺得透不過氣,去菜市場,去海邊回家看看你愛和愛你的人。別那麼輕易放棄一切。能讀研說明家裡的環境還算是不錯的了,有人生在泥坑裡也要仰望星空,只要活著,人生就有無數種可能性。


作為大連理工大學畢業的師兄,航空工業優秀航空科普講師趙東陽對於這一消息感到特別惋惜,同時作為遼寧省心理諮詢委員會副部長,他覺得特別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學校不應該僅僅是教導學生知識的地方,也應該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交際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當然學生自身也應該增強各方面的認知,不斷提升自身多方面素質,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我們所恐懼的真實世界往往不是真實的世界;我們焦慮的,也往往不是「最壞的結果」,而是對最壞結果的焦慮。


看懂小程序上線啦!

看懂App小程序

文章轉載請加微信號:xialele0802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號:fuxuejun1234

看懂經濟熱文 點擊即可查看

3、

你「在看」我嗎? 

相關焦點

  • 抑鬱症沒有所謂的模樣,大連理工研究生留下遺書後自殺
    假如在自殺前,他能看到這些,世界對他溫柔一些,最後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我始終相信一個小小的善意之舉,足夠將一顆冰冷絕望的心捂熱。我相信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很美好,哪怕這個世界存在著無數暴力。@走飯的經歷與大連理工研究生很相似,就連像這個世界告別的語氣都如出一轍,輕描淡寫,輕鬆如同日常的吃飯睡覺...
  • 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 遺書曝光: 我的痛苦, 你從未感同身受......
    陷入困境後,該研究生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如今不得不延遲畢業了,他把這個結果歸結於自己的「無用」。他說,「我們組之前還沒出現過無法按時畢業的,為了不打破這個優良傳統,那我消失好了。」13日中午,大連理工大學發布通報,證實了該名研究生已於實驗室自殺身亡的消息。在遺書的末尾,他寫道:「之前在美團點外賣時給他們的公益活動捐過一塊錢,希望能實現我一個願望,讓我下輩子變成某間貓咖裡的一隻貓。」如果真有來生,那就祝你如願化作一隻慵懶愜意的貓吧。
  • 大連理工一研究生實驗室自殺身亡
    10月14日,大連理工大學通報「研究生疑因延畢自殺」:10月13日化工學院一研究生被發現在實驗室身亡。警方排除他殺,在進一步調查。學校成立專班,全力配合處理。於今日中午休息時,我在微博熱搜中無意中發現了一條令人悲傷的消息:大連理工一名研三學生自殺了。
  • 夜讀丨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這世界一直教我們成功,卻沒人教我們接受平庸
    這些壓力讓他困惑,甚至痛苦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對啦,肯定是你自己的問題。」 「你少玩點遊戲,少刷點視頻還會這樣嗎?」 通篇的文字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我很沒用。 這些自我要求的壓力,最後一根一根,都變成了壓垮駱駝的稻草。
  • 大連理工25歲研究生自殺:「現在的小孩比我們幸福多了,為什麼不知道珍惜?」
    昨天,被一則消息刺痛:大連理工一名25歲的研究生自殺了,走之前,還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一封非常溫柔的遺書,試圖告訴我們,他的導師沒有特別針對他。身邊的同學也沒有做什麼過分的事。只是上半年疫情的耽擱,以及做畢業論文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困難,讓他身心疲憊,陷入了難以排解的絕望當中。他甚至還在遺書中跟自己的老師說著「對不起」。
  • 大連理工研究生自縊:如果世界以痛吻我,我該如何報之以歌?
    文 | 心知島 圖 | 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前幾天,大連理工大學通報了一起令人悲痛的事件,一名研究生在宿舍自縊身亡。 世界不是圍繞一個人轉的 筆者不禁思考,三年研究生時光都熬過來了,為什麼反而在臨近畢業的時候堅持不住了呢?
  • 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重視心理教育,別拿分數來衡量孩子
    幾天前,大連理工熱搜第一,網友們的關心湧向這個並不認識的陌生人;2013年南京13歲的男孩疑因作業未完成而上吊自殺;今年2月29日,河南初三的14歲女孩因家中貧困,沒有錢買手機,無法按時學習學校網課,絕望之下她選擇了自殺。
  • 大連理工一研究生在實驗室內自殺身亡 疑因延畢、就業等壓力
    大連理工一研究生在實驗室內自殺身亡 疑因延畢、就業等壓力 2020-10-15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網傳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自殺
    #網傳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自殺#「除了絕望還是絕望」「把我燒成灰隨便埋哪塊地」,大連理工研究生留遺書萬人轉發,校方通報噩耗。 10月13日凌晨2點,一位網友「紅燒土豆葉」發表了一篇微博,此後獲得大量轉發,這名網友定位大連理工大學,寫下「再見」兩個字,並附上了疑似遺書的圖片。
  • 大連理工研究生遺書:你見過壞孩子自殺嗎?那是好孩子的權利啊!
    我也許知道這個孩子為什麼會自殺。110月13日凌晨,大連理工大學一名研究生,在微博留下一封「遺書」後,就悄悄地自殺了。2▲遺書部分截圖從這封遺書的字裡行間裡,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乖的孩子。他回答自己說:「為了不打破這個優良傳統,那我消失好了。正好國家今年正為就業問題犯愁,我就不給國家添麻煩了。」「(反正)幾百萬研究生,也不缺你這麼一個廢物,去死吧。」他想到了自殺。
  • 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遺言深度解析:高敏感的你,如何在這麻木的世界敏感地活著?
    近日,大連理工研三的一位男生,在實驗室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上吊自殺前,他在微博發了一封長篇遺書。
  • 大連自殺研究生遺書內容曝光
    2020年10月14日,大連媒體報導,在大連理工大學內,有一名研究生自殺身亡,目前警方已經介入,此次事件詳細結果以警方通報為準,而該案件的詳細過程,要追溯到10月13號當天。該名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篇內容,內容含有大量消極的情緒
  • 南郵又一研究生自殺!學生與導師之間,到底該如何相處?
    近期關於南郵研究生自殺的消息,想必大家都有耳聞,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件事。事情的始末是怎樣的?
  • 大連理工25歲自殺研究生遺願:讓我下輩子變成一隻貓吧,野貓也行
    看到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實驗室身亡,警方排除他殺的時候,也沒在意漫不經心撇了一眼就關上了頁面,放下手機繼續工作,當時覺得大學生自殺好像都不算是新聞了。這會兒夜深人靜準備睡了,忽然想起這事兒,又重新搜出來看了一遍,看完了他留下的遺書,我好像看到了他離去的身影,那麼孤寂和滄桑,就像是在無邊無際蒼茫的原野,沒有方向沒有希望沒有陽光。
  • 大連理工一研究生上吊自殺身亡,死者遺書內容曝光
    這些問題不要說他們了,就是我們聽著也十分的頭痛,不僅如此,他們還有來自於各方面的壓力,這些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就在最近,在大連理工大學當中又一名研究生上吊自殺身亡,這件事情一曝光就引發了大家的關注,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名研究生為什麼要選擇走上絕路呢?
  • 大連理工化工研究生自殺,遺書細節令人心疼,願來世做只快樂的貓
    #  #大連理工通報一研究生實驗室身亡#  於是我決定重新再寫一篇來闡述化浪對這件事的看法。  因為他是也是學化工的,就去了解一下事件的詳情,這位同學竟然用詼諧、調侃的語言留給了這個世界最後一封信。
  • 大連理工研究生實驗室自縊,語言暴力竟有如此的摧毀能力
    看完了大連理工通報一研究生實驗室身亡的事,特別心塞。特別是這幾個對話「不對啦!肯定是你自己的問題!」「這二十幾年家裡人給你這麼多關懷,結果養了一個廢物出來。」「你這樣下去肯定延畢了,真丟人,幾百萬研究生,不缺你這麼一個廢物,去死吧。」……在短短一百多字的小劇場裡,「廢物」這個詞重複出現了2次。可想而知,這個詞在他的人生經歷中出現過多少次,又有多少人對他說過這種話。
  • 大連理工研三學生自縊!開學一月餘,多所高校研究生自殺
    剛剛,大連理工大學發布了情況通報。通告稱:「10月13日早7時左右,我校化工學院一名研究生被發現在實驗室身亡。經公安部門初步調查,排除他殺,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事件發生後,學校立即成立工作專班,全力配合公安機關和家屬處理相關事宜。家長失去孩子,學校失去學生,我們深感惋惜並沉痛哀悼。」
  • 大連理工通報一研究生自縊身亡,遺書曝光令人痛心不已
    大連理工通報一研究生自縊身亡,遺書曝光令人痛心不已今日大連理工大學通報一起令人悲痛的事情,一名研究生在實驗室自縊身亡了,自殺前把遺書放在了微博上
  • 我們如何與身邊有抑鬱症的朋友相處?
    ——@紅燒土豆葉 10月13日,大連理工大學一名研究生在實驗室自殺。在離開這個世界前,他在微博上留下了遺書。我們不難想像到在他做出這個決定之前他的內心有多麼掙扎,本來是一個對著未來充滿期待的大學生,卻因為被生活壓垮,而變得抑鬱,最終離開了繽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