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我在四川美術學院本科生招生考試的廣州考點監考,這成為我一生難忘的經歷——整個考場20位考生,無一人到來。或許,這是我獨得大獎,畢竟,歷史上設在廣州美術學院的考點無論是哪一個學校考試,均未出現過整個考場的考生全部缺考的現象。確實不可思議,我想,彩票得大獎的概率不過如此。為此,我查看了周圍幾個考場,一個考場一位考生;另一個考場三位考生;第三個考場六位考生。細數了一下我的考場序號,只是在全部考場中排序在後半部分,並非最後。
沒有考生的監考在我是一次人生的奇異之旅:面對一圈擺好的畫凳,無一人到場,猶如擺好了一桌好酒好菜,卻無人赴約。細想,這個比喻不對,開考前,我不知考生是哪一位,考生也不知我是哪一位。恰當的比喻是,我負責的擂臺,約好的20位好漢均未上臺。更確切地說,是均未露面。偶爾一兩個、兩三個考生缺考實屬正常,但一個考場20位考生同時缺考,而且,周邊考場情況同樣慘澹,這並不是一個偶然就可以解釋的了。
首先,四川美術學院的報名考試費用是220元,20名考生棄之如草履,這令我心生嘆息。曾經年少時,我也像今天的考生一樣在全國各考點奔波,那時只有一個樸素的想法:一是父母賺錢不容易,二是不該輕易認輸。面對每一次自己選定的機會,只有努力拼搏,方不負初心。當然,220元對於動輒數萬元的輔導班培訓費用是九牛一毛,但如果花了數以萬計的金錢鑄造了一把劍,卻在需要它削鐵如泥的時刻連亮出來都不敢,我真的懷疑是不是假貨。或許,這是疫情時代的特殊情況,是考生為了避免眾人聚集的下下之策。但一個考場的考生不約而同的選擇仍然讓人震驚:震驚於孩子們當初報考選擇的漫不經心、震驚於孩子們對揮霍非自己勞動所得的隨意……
近年來,電視連續劇《亮劍》持續復播,其面對強敵,雖明知失敗,也敢於亮劍的精神鼓舞著人們。但在未曾謀面的20位考生那裡,約好的「亮相」成為一紙空文,「亮劍」成為一場夢。當然,夢是我的,空空如也的考場也是我的。曾經不懂「勇於勝利、敢於勝利」的說法,以為勝利就是勝利,跟勇敢有什麼關係?歷經苦難,方知亮劍是勝利的前提。就像這些缺考的孩子,沒有出手就已經輸了,一絲一毫的取勝希望都沒有。其實,同樣的道理,反過來同樣成立。每年各種各樣的考試,總會有人缺考,越難的考試缺考的越嚴重。有人這樣說,諸如研究生考試,只要你去考了,你就已經戰勝了四分之一的人,因為那四分之一的人連考都沒敢考。
也許,那些沒來考的人害怕失敗,擺出「明知失敗,何必自取其辱」的道理來。那麼,既然明知失敗,又何必報考呢?從報考到考試之間,時間並不短,足以提高自己。說得刻薄一點,人們都知道生下來就會有死的那一天,但也沒見哪個人因為懂得了這一點就去自殺。說實話,人生是在挫折中成長的,難以相信這樣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具有「凍死迎風站」的勇氣,更不敢指望他們面對艱難險阻時可以英勇不屈、百折不回。孩子們在考試面前逃掉,表面上迴避了失敗,同時也扼殺了成功。
最讓人擔心的,是由此養成的「面對困難,勇於放棄」的局面,一旦形成了「習慣性放棄」,這些孩子的人生會一路向下,在不斷向困難妥協的道路上,缺乏樹一樣的挺拔,而是像草一樣委伏於地。當「習慣性放棄」到達極致,便是對生命的放棄,因為沒有更加美好的未來感召自己戰勝當下的困難。近年來,「快樂教育」成為一些家長的口頭禪,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也經常提起。只要稍加思考就知道,教育的本質是改變自己,但在沒有享受到改變自己帶來的快樂之前,改變是痛苦的。更有一些思路不清的教育工作者,不是努力讓學生體會改變自己的快樂,而是無底線地降低教育水準,並以此迴避眼前的問題。出於孩子的任性,成長於家長的放任,外加某些教育工作者的推波助瀾,一個更大的問題出現了——成全了眼前的苟且,放棄了詩和遠方的田野。
真心希望,這是我的杞人憂天。以中國之大,總有孩子迎難而上,屢敗屢戰,越挫越勇,這是中國未來的脊梁。但願那時的孩子以實際行動聲討我「一葉障目」,告訴那次沒有考生的監考只是我的一次錯覺。
此文章為原創,任何個人或機構在未經過同意的情況下不得擅自轉載或引用用於商業用途。如有用於商業用途的目的,請提前聯繫我同意後方可操作。聯繫郵箱:vip@zgmsbweb.com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美術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