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裡,一個女孩突然拿起水果刀,衝著自己的手腕就劃了三條口子,情緒已經崩潰到極點的她,只想快點離開這個世界。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發現自己並沒有死,看著一旁還沒做完的PPT,她索性止了血,回到了「拉磨驢」一般的工作中,還不忘給自己的朋友發信息:
「我剛剛浪費了一個小時加班時間自殺,沒死成......」
這個「沒死成」的女孩,叫李雪琴。
她沒想到自己會成為「追星錦鯉」,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300萬粉絲的博主,更沒想到,幾年後的《脫口秀大會》上,她會紅得發紫,成為讓李誕都認為「天賦異稟」的人。
她只知道,她有抑鬱症,是從紐約休學回國,不知道將來能幹什麼的北大畢業生,她不快樂,但是,她知道怎麼讓別人快樂。
在今年《脫口秀大會》的舞臺上,很少會有選手,把段子講得既不刻薄,也不尖銳,不懟別人,只拿自己開涮,顯得一點都不「剛」。
但李雪琴偏偏就是這樣。
作為一個脫口秀新人,她左手搭杆,右手拿麥,每一次上臺都是很頹很喪的撲克臉,一嘴東北大碴子味兒:「大家好,我是李雪琴」。
她生平沒說過幾場真正的脫口秀,以至於第一次上臺時,因為憋尿和緊張,面臉通紅,表情失控。
要不是李誕給了她復活的機會,這位「天才少女」估計就鎩羽而歸了。
還好,隨著第二場「我想結婚」的開始,李雪琴漸入佳境。
「我媽不讓」、「地大物又博,還有王建國」、「我有啥天賦,我現在就有個餅」等爆梗頻出,一次比一次好,一場比一場炸。
她就那麼慢悠悠地把包袱抖得山響,渾身都是一種接地氣的頹喪勁兒,但她又傳遞出一種積極,給人一種生活還得繼續的感覺。
調侃自己,笑面人生,這種狀態最真,也最實在。
像極了,被生活折磨過的我們。
因此,李雪琴的幽默被大家所喜愛,但這股子幽默勁兒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生活「扔」給她的。
她的很多段子,都在能在現實裡尋到影子:父母離異、被人劈腿、抑鬱症、催婚、恨嫁......
就像李誕對她的評價:「只要生活足夠倒黴,你是不需要創作的。」
在《脫口秀大會》之前,很多人對於李雪琴的認識,只有兩個標籤,一個是「追星錦鯉」,一個是北大網紅。
前者,是因為她在遊玩清華大學時,以「清華大學校門真白」為梗,直接發視頻喊話給吳亦凡,萬沒想到,竟然得到吳亦凡本尊的回應,直接把她送上熱搜。
後者,是因為她是實打實的北大畢業生,還到紐約讀了研究生,可惜半路休學回來,胸無大志的她,決定做一個小網紅。
「大家好,我是李雪琴,你吃飯了沒?」
鏡頭前,她扮成一個快樂的「傻子」,鏡頭後,許多網友大罵她浪費了國家資源,北大都白念了。
對此,李雪琴覺得很是無奈。
她聽過不少清華北大的學生,把「上價值」掛在嘴邊,但再普通不過的生活,上不上價值又能怎麼地呢?
「北大畢業的,為啥就不能做個FW呢?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你不應該用一個很標準的價值觀去說教別人或引導別人。」
所以李雪琴樂此不疲地做著她的小網紅,她覺得自己沒啥本事,但是很愛「討好」別人。
這與她父母離異的家庭背景,不無關係。
李雪琴的母親是一個情緒很不穩定的女人,婚姻的不幸,讓她的境遇雪上加霜,而年齡尚小的李雪琴,成了媽媽唯一的發洩口。
那些日子,李雪琴不得不活得「戰戰兢兢」,她好像跟媽媽的角色互換了,要時時刻刻照顧她的想法,最大程度地去遷就她。
久而久之,李雪琴便養成了討好人的習慣,但因為無人安慰,李雪琴自己卻得了抑鬱症,成了一個無法快樂起來的人。
李雪琴最喜歡看人在她的作品下面留言「哈哈哈哈哈」,她可以從別人的歡樂裡,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這聽起來,並不像一個「大明星」能說出來的話。李雪琴不太會去拒絕別人,但一想到大家都開心了,就會覺得很滿sha足。
這並不代表,她看輕了這次《脫口秀大會》上的逆襲,而是她明白這種一時的爆火併不能從本質上改變什麼,多年的網紅經驗告訴她,沒有不過氣的人。
她說:「我帶給人的快樂不可能是延續的,我只能滿足你兩分鐘,我確實沒辦法讓你精神富足,但我可以讓你先稍微放鬆放鬆,我覺得也算功德一件。」
這句話聽起來還是很「喪」,但也能聽出她的周圍人,周圍事的溫柔,生活曾把她打碎過,現在她把勇敢地自己粘起來,然後衝著你,把自己的囧事講成了笑話。
喜劇的盡頭是悲情,悲情的盡頭是苦盡甘來的溫暖,很平凡,也很美,所以,如果你笑了,請好好謝謝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