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2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庚子年的春節有點不好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讓我們的寒假蒙上了隱憂的氣氛,朋友之間原本恭喜發財、恭賀新春的賀年詞變成了,恭喜你買到了口罩,羨慕家裡備著足夠的年貨。這一句「恭喜」別有意涵。
昨天,有一位朋友在微信中跟我說,他很擔心目前他的身體狀態,似乎跟新聞上說的肺炎症狀有點相似。他感到乏力,總想睡覺,每天感覺暈乎乎的,打不起精神做事情,除此之外,目前沒有其他症狀。
有研究發現,在短時間內,我們人體出現應激反應會提升我們自身的免疫力,但長期處於這個狀態,免疫力反而會降低。如果防疫期間,你出現了過度的應激反應,如過度的緊張、焦慮、恐懼、悲傷,不妨嘗試一下,下面這幾種調節方法,依照自己的情境參考使用。
允許自己哭
因受到這次事件的影響,有莫名想哭的感覺,可以找個安全的地方哭出來,讓情緒有個出口,也讓大腦的邊緣系統有個整理的機會。
多運動
運動增加腦內啡,可以幫忙大腦調節情緒。舞蹈、跑步、階梯、有氧運動、步行、健走都行,視自己的體能而定。
因為隔離不能外出運動,怎麼辦?
我們可以嘗試室內進行地板運動、瑜珈運動、太極氣功等,藉由舒緩的運動幫助舒壓。
深呼吸
深呼吸是很舒緩的方式,注意力專注在鼻子吸氣、噘嘴緩慢吐氣,注意氣流通過鼻腔出入肺的感覺,也隨著呼吸逐步放鬆自己的肌肉,讓大腦慢慢拿回控制權。我在前面給大家分享過疫情當下,正念減壓的音頻,裡面有詳細的正念呼吸式練習步驟,大家可以回放收聽。
利用一些外在的事物
如園藝、音樂、書寫、繪畫、烹飪…等等,讓注意力轉移到手上操作的動作,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嘗到什麼、摸到什麼,每一個步驟都提醒自己現在五官感受到什麼,去體會每一個當下自己的狀態。
如果身邊沒有這些物品,我們該怎麼辦?
冥想、靜坐也是一個好方法,結合呼吸,讓大腦慢慢控制住思緒。
保持聯繫
必要時,不要再追疫情的消息了!把手機適當地關機一下,讓自己將注意力轉移到身邊人和事物上吧。
恐慌最怕的就是孤獨感,如果被限制行動範圍,可以傳問候的簡訊給我們朋友,互相道聲祝福與平安,讓聯繫保持暢通。
與夢境對話
所謂夢由心生,焦慮、恐懼、悲傷、憤怒往往會反映在夢境裡,睡醒的時候寫下來或畫下來,可以分析自己夢境的提醒,也可以讓混亂的情緒可以被定下來。
有一句話,火山會爆發,也會有停止的時候。我相信這次疫情也是,很快可以被控制下來,讓我們恢復到穩定的生活。然而我們的情緒也可以,讓我們運用自己的五官感覺,慢慢找回自己的控制感。
疫情再嚴重也終將敗於團結的中國人民,在這特殊的時刻更彰顯了互助與奉獻的力量。不管你現在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都儘可能放下我們的身與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人在幫助你。
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面對本次疫情,也請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我們一定努力將這份溫暖,傳遞給需要的人。
願以上的這段文字能讓你安住自己的身與心,堅持!美好終將降臨。
歡迎關注 邁拉心理
疫情期間,免費諮詢熱線:13309061942
邁拉心理 和你一起
原標題:《心理減壓篇一:調節情緒的幾種方法》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