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減壓的誤區:慎待情緒發洩

2020-11-27 666222

凡以憤怒開始的行為,必以後悔結束。

從前或許不覺得,就算有所覺也自我催眠繼續迷糊下去—畢竟要「難得糊塗」嘛!今年的際遇卻令我有百年前的「猛回頭」「警世鐘」的震撼:原來這短短幾十年的人生,最最恐怖的,卻是「理所當然」四個字;原來如相當一部分同胞一樣以五千年輝煌燦爛文明而自豪的「大中華分子」之一的區區在下,不過是在成長中被各式各樣的條條框框,束縛得早已失去獨立思考能力的盲從盲信的可憐蟲。一百年前的偉人大聲疾呼,要我們不做古人的奴隸,不做權威的奴隸,凡事要想個為什麼,問一個為什麼。可是一百年後,我們還是各種各樣的奴隸「房奴」「車奴」「孩奴」「卡奴」……

也許要有人來痛罵筆者,這篇不是說的心靈減壓的話題麼?怎麼一開篇就信馬由韁、離題萬裡了?可這卻是筆者真實地在思考這個問題達一個多星期的感受啊。從前,筆者還只是零星懷疑,因為終究沒有得著證據,只能將這零星的懷疑暫且壓服下,仍然和大多數人一樣對「理所當然」繼續信服和踐行。但懷疑的種子已經埋下,一旦得到合適的溫度終究要破土發芽,長成一棵樹的。就在筆者寫這篇文章的前兩天,還不死心,做了一個抽樣調查。隨機問一些人:如果你覺得不開心、憤怒、壓抑、沮喪,你會發洩出來,大吼大叫或者大哭一場,徹底宣洩一通,這樣就好一些了麼?答案幾乎千篇一律都是肯定!筆者實在是不甘心,又細細調查分析了一番,查找這個說法的總源頭。結果真是令人大吃一驚:很多人以為這是西方心理學觀念普及到國內以後才出現的心靈減壓法,事實上卻是源自於我們自己想當然的「移花接木」。要知道以情緒發洩來進行減壓,這樣急功求成的方法,在西方心理諮詢師執業生涯中從沒有使用過。不說太深奧的,只說我們大家都熟悉的西方心理學暢銷書,以及西方影視劇、文學作品中,有誰看到過,一個焦慮或沮喪的人在心理諮詢師的沙發上或是躺椅上,被一個仿如打了雞血的心理諮詢師鼓動著:宣洩出來,大聲喊叫出來,對著一個空曠的地方,或是乾脆登上山頂,大吼一通,就會好起來。有麼?筆者謹慎點說,至少筆者和周邊的朋友們沒有見過,倒是近二十年來的港臺劇、大陸劇,或是快餐文學中,大篇幅充斥著這樣的橋段。百試不爽,猶如萬金油一般,一來熱鬧好看,二來足夠煽情,三來簡單易學大眾風行。還有什麼比這皆大歡喜的局面更好的呢?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樂觀一點估計吧,從上世紀90年代算起,我們黑髮黃膚人心中,認定了這個用情緒宣洩來心靈減壓為「理所當然」。

因為信的人太多,踐行的人太多,於是原本不信或還持有懷疑的人也不得不隨大流地信奉了。十年前筆者還在攻克MBA教材案例時,也十分熱衷於啃讀國內的企管書籍。赫然發現,有人居然將這種心靈減壓法寫進了中國式企管法則中。那時深深地對此感到疑惑,不妨借一則笑話來談談這個案例。

這個笑話雖然粗俗,然而卻正是所謂情緒宣洩誤區的直觀寫照。生活中、工作中、交際中,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正面情緒讓人興奮激昂、充滿動力,負面情緒讓人沮喪焦慮、頹廢膽怯。但是一旦情緒的累積達到了讓人感覺有壓力、有了負擔的時候,這時不負責任地來一句:那就吼出來吧,發洩出來吧,狠狠打一架吧。說這話的人和聽這話的人都快意了,都滿足了,誰都不會去深入想一想這樣宣洩下去的後果。人都是有惰性的,事情不到了十萬火急,問題不攤在面上,造成了大損失的境況下,都還想著能瞞就瞞、得過且過;更何況這所謂的情緒宣洩減壓法確實有小打小鬧的效果呢?比如說心情壓抑鬱悶了,大聲哭一場確實輕鬆多了;比如說遠足旅行,面對群山雲海、廣闊原野,放開喉嚨嘶吼一通,確實通體舒泰,難道不是效果麼?

​話又回到本文開頭,這就是最讓人氣憤和無奈的「移花接木」術。明明這一種宣洩是無損於他人的自然行為、個人行為,怎麼能就被那些「聰明人」移植嫁接成「只要有了情緒就要宣洩出來」的金科玉律呢?仔細回想一下西方心理諮詢師的做法,他們從來沒有讓他們的病人去爆發去宣洩,一張沙發,一張躺椅,一個安定人心的氛圍、友好和善彼此信任的氣氛裡,心理諮詢師們循循引導,認真傾聽,病人要做的是舒緩情緒,諮詢師要做的是從病人的言行和回憶中找出他情緒積壓造成壓力的癥結。

​如L.羅恩·哈伯德的《戴尼提》,一部暢銷五十年,銷量據稱突破兩千萬冊,跨一百多個國家的有關人類心靈的著作。「戴尼提」(Dianetics),這個單詞源自於希臘文dia(意即穿越)和nous(意即靈魂),闡述的是心靈和精神體的基本原理。在這樣一部宏偉的著作中,「戴尼提」理論中所提及的有關心靈減壓的「清新者」之類的概念,從來不是肆無忌憚的情緒宣洩。而是一種對心理現象有系統規劃地整理編序重新歸檔。「戴尼提」在西方世界所受到的推崇遠超過國人想像,因為它本身就不是定位在精神病治療,只是一種心靈自新,戴尼提的目的在於產生「解脫者」和「清新者」。很顯然,「解脫」和「清新」的過程,絕不是所謂的情緒宣洩做得到的。我們的「聰明的前輩」從西方心理學中鸚鵡學舌地學來幾個名詞,然後想當然地「移花接木」,就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心靈減壓需要情緒宣洩」這樣一個似是而非,弊遠大於利的結論。

​社會習俗、群體心理普遍接受的觀念,不是一下兩下就可以糾正過來的。筆者也無意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鬥士,只是拼盡全力,要在大家勉強還能接受逆耳忠言的情形下,想一些補救和緩衝的辦法。不要急於駁斥心靈減壓需要不需要情緒宣洩,也不要急於列舉情緒宣洩後的感受。若真是無法說服自己,那只要記得慎待情緒宣洩,在獨處無人處,在遠離人群處,放縱一下,任性一回就好。千萬千萬不要將這種念頭帶到社會群體生活中來。須知人類的情緒有一道閥門,在理智的監督下,約束著人們,成為社會群體中正常一分子。一旦有一個聲音蠱惑著,憤怒就要大吼,就要暴力襲擊;傷心就要號啕大哭;焦慮不安就要搞破壞,那就一發不可收拾,開閘了的洪水,難道還指望著能當頭攔住麼?

​有一句無名氏的名言「凡以憤怒開始的行為必以後悔告終」。幾百萬年的進化,生存的殘酷競爭,人類古老基因中就有好戰、熱血因子。自我掌控力不強的人,或意志不堅容易接受暗示的人,是最容易激活這些因子,做出事後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行為的。早前,有行為學研究者創造性地用一個新名詞「情緒動物」來稱這種任憑情緒宣洩、被各種情緒左右缺乏理智的人。這真是一個令人嘆服的總結。原來,當我們為情緒所左右,心靈壓力過大時,如果任由情緒宣洩就淪為了動物了呢。仔細想想,現實中還真是這樣一種現狀。

​有一些現象,一些理論,不點撥出來,不特別用心理分析法來解剖一番,就看不清現象後隱藏的本質。這些僅僅是讀書還不能做到,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勤於思考的大腦。再說一個簡單的例子,有家暴的家庭裡,丈夫第一次打了妻子、父母第一次打了孩子,必然的,有一回就有第二回。憤怒之下的丈夫、憤怒之下的父母,痛罵、飽以老拳,情緒當時得以宣洩,而對方也一時懾於威壓表現得屈服,這兩樣刺激了施暴者心靈機制當中的情緒閥門。開閘放水那叫一個暢快啊,於是,在無意識當中,這種行為被歸檔為有效解決法和自我得益法。日後,同樣的情景再現,怒火自然而然就會引發同樣的行為。有的施暴者在宣洩完之後就後悔了,無論他(她)怎麼懺悔,保證日後再也不會施暴,但等到同樣的觸機出現,他(她)仍然不受控制地重複了怒罵、毆打的行為。這就是「情緒宣洩」在潛意識中留下了深刻印痕,就如同在人的心理機制當中安裝了一個按鈕,觸機就是相同或類似的情境。曾經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人,不明白為何這樣的家暴處理結果不是「浪子回頭金不換」而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現在,想必都要清醒了些吧?這都是「心靈減壓依靠情緒發洩」的錯誤信仰所惹下的禍端啊。

相關焦點

  • 減壓又失敗,看看你是否踏入誤區了?
    本文由「柚子健康網」發布給自己減壓,這是生活在如今社會當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具備的技能之一。因為生活處處充滿快樂,也充滿著壓力。心理健康專家指出,有很多人制訂了一系列減壓計劃,結果失敗了,主要原因就是走入了下面這五個誤區。
  • 上班族減壓發洩玩具有哪些?發洩玩具推薦
    【中外玩具網11月5日訊】上班族減壓發洩玩具有哪些?發洩玩具應該注意什麼?如今,上班族壓力越來越大,對於發洩方式也越來越大,無論哪一階層的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當人的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必須通過某種方式進行排解,發洩玩具應運而生。那麼如今減壓發洩玩具有哪些?   發洩玩具有哪些?
  • 怎樣才能發洩情緒
    怎樣才能發洩情緒呢?哭一場?喊幾聲?和閨密聊聊天?和朋友蹦蹦滴?旅旅遊?當壓力大的時候要找個減壓的方法,找個沒人的地方哭一場或者大喊幾聲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也許心裡會感受些。每個人減壓的方法都不同,有的人當情緒不好的時候,出去散心旅遊,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嘗嘗各地美食,把心裡的煩惱委屈忘掉。有的人會去找閨密聊天傾訴一下自己的委屈。
  • 教你3 個方式,好好發洩你的情緒
    心賴寺 | 作者 宋星宇 | 主播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心情不好會怎樣發洩? 接下來就和你分享幾種調整心情的方法: 問自己 2 個問題 學會 3 種發洩方法 心情不好時,先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小題大做了?世界上有比我的情況更糟的人嗎?
  • 成都「情緒發洩室」:花錢買套餐砸家電是舒緩情緒還是助長暴力?
    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越來越大,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你是否暢想過通過破壞東西進行情緒發洩呢,就在大家都在暢想的時候,有人把它變成了現實—在成都某發洩室,穿上防護服,帶上頭盔,拿上棒球棒或斧頭,你就可以隨便砸,但代價也不小,舊顯示器128元,冰箱400元……
  • 兩性關係,如何合理髮洩情緒,控制情緒?
    這個問題非常典型,包括我平常工作中也有許多人問過類似的問題,但這本身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誤區的根本在於兩點,一是完全把自身的情緒合理化,覺得自己的情緒就是對的就應該去發洩。二是把承擔自身情緒當作是對方的義務,覺得作為男朋友就理所應當去接受自己的情緒。 下面分別來解釋。
  • 情緒宣洩 心理減壓小妙招
    那麼如何減壓呢?藏在心理是只會傷害自己,不妨試試心理減壓吧。  心理減壓的方法  1.聽歌  音樂療法是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有效方法。  2.情緒宣洩  大笑、、痛哭、傾訴、獨處。  4.改變你的表情  減壓的方法有哪些呢?微笑一下吧!當你改變了你的表情,你就改變了你內心些許的體驗,微笑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情,增強免疫力,可以減壓。 當我們微笑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向我們傳輸的信息是「生活是美好的」,微笑讓消極壓力和恐懼都遠離我們。
  • 想發洩情緒5種方式最科學
    在重壓之下,人們總是需要某些方法來處理自己的情緒的,或發洩,或傾訴,或運動,或哭泣……不管通過何種方式,總需要一個渠道來疏導這些壓力與負面情緒。然而,在很多時候,人們面對情緒和壓力時會顯得手足無措,會慌亂的通過錯誤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情緒,而錯誤的方式往往又讓我們被自己困擾,以致解決問題的方式反而成為了自己最大的問題。當壓力變為負面情緒 別濫發洩!
  • 如何發洩情緒 發洩情緒的幾種方法
    一個人總有開心的時候,也有不開心的時候,當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如果能夠合理的將心裡的不痛快及時發洩出來,也可以讓人變得開心起來,那麼如何發洩情緒呢,發洩情緒有幾種方法?嚎啕大哭當心情極度壓抑的時候不妨大聲哭出來,嚎啕大哭可以緩解壓力,發洩情緒,哭過之後往往會讓人感覺輕鬆很多。
  • 砸鍵盤、砸碗能減壓?杭州小夥在「網紅店」一通發洩,結果懵了
    劉先生二人沒想到,這個減壓館裡的減壓項目只佔整個項目的一半,「我們逛了一圈就逛完了,直接去體驗砸碗了。」傳說中的砸碗室面積不過五六平方米,房間裡堆滿了已被砸碎的真碗。「砸起來感覺也還好,砸的那一下聽見碎了好像確實有點減壓,但是這邊房間可能小了一點,沒有想像中那麼爽。」劉先生覺得體驗到的減壓完全不能值回一張VVIP票的價錢。
  • 正念減壓與情緒調節課程邀請
    2020年4月-2020年6月正念減壓與情緒調節      課程邀請你不能讓海浪停止,但你可以學習衝浪曾經,你是不是被網絡上充斥的各種心靈雞湯所感動也曾經在參加心靈工作坊的時候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你覺得你的生活在那個一瞬間改變了,你覺得你終於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諦,也決心從今以後要疼惜自己,改變你的人生?可是,後來,你是不是發現,原來改變沒那麼簡單。曾經那麼感動的要給自己一個新生命,但是隨著生活的繼續,你還是回到了原點。
  • 「減壓體驗館」內發洩下
    ……別藏心裡,去「減壓體驗館」發洩下吧。5月7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的「減壓體驗館」正式開門迎客。「位置在門診一樓西區,減壓體驗持續一周時間。」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相關負責人說,「減壓體驗館」是「5.12」國際護士節「天使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活動趣味性強、參與度高,得到廣大護理人員的一致好評。
  • 「發洩筆」你見過嗎?網紅文具悄悄在孩子們中間流行,也叫「減壓筆」
    10月18日,長春市的周女士反映,現在孩子們中間流行一款「減壓筆」,現在的文具還真是花樣百出。什麼是減壓筆,你見過嗎? 周女士的女兒在長春市安達小學上學讀六年級,她說,「這就是一種新的網紅文具,像網紅流沙文具盒一樣,也備受學生們喜歡。」
  • 街頭減壓館真能減壓嗎?許多人表示有些「小兒科」
    街頭減壓館,真能助你減壓嗎號稱能提供36種減壓方式,可以砸鍵盤、砸碗,但許多人表示有些「小兒科」心理專家表示:最多就是發洩情緒,最好的減壓方式是做一些喜歡的小事本報記者 邊程壹 本報見習記者 周琪年底又往往是壓力驟增的一個時間段
  • 連上七天班 四款減壓發洩小遊戲推薦
    狂揍Boss也叫痛扁你的老也叫和幹掉老闆等,是一款非常適合小白領們發洩工作不滿的遊戲。遊戲中內置了20種方法對付你的老闆,每種方法都置老闆於死地,相比《讓子彈飛》中的9種死法多了11種。
  • 發洩情緒?刑拘
    發洩情緒?犯罪嫌疑人王某東(男,40歲)因家庭矛盾發洩情緒,從位於13樓的家中將花盆等物品拋出窗外,未造成人員受傷。7月1日,王某東因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已被朝陽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此案正在進一步工作中。來源:平安朝陽了解《環球時報》的三觀原標題:《發洩情緒?
  • 情緒減壓 學以致用
    下午的分會場,特地邀請了河南省人民醫院碩士生導師常淑瑩開展了《團體情緒減壓工作坊》。大家的熱情空前高漲,座無虛席。工作坊由鄭州市九院心理醫院副院長、河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秘書長李麗主持,特邀河南省人民醫院碩士生導師、心理治療師常淑瑩老師。首先團體中的每個人通過介紹自己的名字和愛好,對夥伴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 心理學家:上班族適當玩遊戲 可減壓提高快樂感
    減壓在現在社會上是一個流行詞,特別被常用在上班族身上。那麼採用什麼方式減壓就成為許多人糾結所在,睡覺、運動、看電影、遊戲又或者其他的?   事實證明,這些方式都能給人減壓,主要還是因人而異,而作為眾多減壓方式之一的遊戲,讓人在娛樂之餘,也能輕鬆緩解壓力。當然,這也要注意遊戲時間,不然不但娛樂不成反而讓自己更加身心疲憊。
  • 情緒發洩屋 讓關愛滿屋
    ●朱丹 情緒發洩屋的出現,無疑為居民提供了一個宣洩的渠道,在這裡,居民可以毫無顧忌地發洩情緒,通過這種形式釋放壓力,增強生活信心。 圓柱形沙包、心理疏導機,如果心裡有怨氣就衝它們發洩。
  • 人為什麼會有情緒?不發洩會怎樣?怎麼發洩?人善被欺,為什麼?
    作者:私語隨筆人為什麼會有情緒?不發洩會怎樣?怎麼發洩?人善被欺,為什麼?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很不容易,總會因為各種生活的艱難困苦而產生很多負面情緒。這種負面情緒就如定時炸彈,若不及時發洩出去,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傷人傷己,後果不敢設想。先說傷己:負面情緒一旦累積多了以後,人的內心就會遭受到極大的傷害。這個內心就是你的精神或稱靈魂。靈魂被傷到了一定程度,不能及時得到治癒,人就會生病。它的表現形式可能是我們常說的抑鬱症;也可能是直接造成脾胃不和,出現身體各器官一系列不適,最後導致身體被擊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