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在日本:熱鬧的仙臺新年「初賣」

2020-12-27 澎湃新聞

日本過新年其實是過元旦,即中國的所謂過陽曆年。

以前的日本,與中國一樣,一直以來過農曆新年,相當於我國的春節。然而,為了「脫亞入歐」,試圖與西方「接軌」,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向全國頒布法令,統一使用西方的陽曆。於是,一年一度的「過新年」,隨之也被改了過來;「舊衫換新衣」,西方的元旦,變成了日本的傳統「過新年」了。

然而,日本雖「移風」了,但實際上並沒有「易俗」。因為,他們今天仍然把新年叫做「正月」;仍然沿襲中國天幹地支的說法,比如今年是己亥年,屬豬,日本也使用這種說法(不過,日語中的「豬」,意指野豬);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年底便開始忙碌著準備年貨,比如做年糕,插門松,大掃除,寫賀年卡等等;又如,仍然把陽曆歲末那天稱作「除夕夜」或者「大晦日」;一家人一般也要一起吃「團圓飯」;零點敲鐘叫「除夕鍾」;元旦那天,大部分人都要去神社或寺院祈福,叫「初詣」;或者去親戚家拜年;長輩一般要給晚輩「壓歲錢」;見到熟人,一般要問候「新年好」或者說「恭賀新年」;商店街到處可以看到張貼或者懸掛著用漢字寫成的「迎春」「謹賀新年」之類的賀詞;張燈結彩,一派節日氣氛。

日本的這些新年習俗,對於仍然沿襲過農曆新年習俗的東亞人來說,並不陌生,尤其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反倒覺得有一種分外親切的感覺。日本儘管在社會轉型方面成功地與西方「接軌」了,但在文化上,依舊認同我們中國的漢文化,視漢文化為日本的一種傳統文化。因此,在日本過年,同樣也多少能體會到中國國內的那種「年味」。

本人早年在京都呆過數年,體驗過古都的「年味」,後來又在東北地方城市郡山住過十餘年,對地方城市不同風格的「年味」,也體會深刻。然而,與這些城市相比,仙臺的「年味」則別有一番情趣。因為,在我看來,仙臺的新年非常熱鬧,而這種熱鬧,是在其它兩個城市未曾體驗過的——「初賣」。

「初賣」,漢語中似乎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詞語,不過,其意思我們可以譯成「新年的第一樁買賣」,即「開門紅」,意指圖個新年吉利,所以又叫「初夢」。這種習俗的形成,無疑與其背後的商業利益和消費者的祈福心理有關,是一種典型的現代版的習俗。現在日本各地的新年「年味」,也都注入了「初賣」的習俗。然而,據說仙臺的「初賣」,始於江戶時代,歷史最為悠久;而以出售昂貴商品為特色的「初賣」,仙臺似是發祥之地,並且作為新年的一道特殊的節日風景,受到日本全國各地城市的效仿。這個說法是否屬實,我未進行過考證。

今年的「初賣」日是元月2號。我記得上世紀90年代,仙臺的「初賣」日是元月4號,聽說這個日期好像是商店與商店之間通過協商後確定下來的。但不知何故,「初賣」的日期後來卻被提前了。至於「初賣」開始的時間,各個商店也不一樣,有些商店是定在早上7點,有的定在8點,也有的定在9點開始。是出於商業上的考量,事先商量好而故意錯開時間?不得而知。

今年元月2號一大早,我站在了仙臺站前的過街天橋上。今天的目的並不是想買什麼東西,而是想親自感受一下這個城市一年一度的「年味」。說實在的,本人住在仙臺雖然前後將近20年了,也算半個「仙臺人」吧,但特地出門感受「初賣」的氛圍,說實在的,還是頭一回。

時間快到8點。不遠處傳來了擊鼓的聲音,沿著聲音的方向走去,順著臺階而下,便看到一個很大的多功能商場門前圍滿了不少的人,再往近走去,發現是一個由6-7位女子組成的「太鼓」表演隊在表演鼓藝。看到她們身上穿著特製的服裝,知道她們來自仙臺附近的鄉村。熟練的動作,歡快的節奏,鏗鏘有力的擊鼓聲,吸引了不少的圍觀者。緊靠商店一側,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足足50米長,等候著大門的開啟,而對於太鼓隊的表演,他們似乎並不那麼感興趣。

「各位新年好。歡迎參加我們商店舉辦的『初賣』活動。各位現在看到的是來自小牛田太鼓愛好隊表演的鼓藝,謝謝她們的表演。時間馬上到了。5,4,3,2,1,大門打開!」

一位年輕漂亮的小姐拿著麥克風,站在商店的入口處,在主持太鼓表的演隊後,宣布了該商店「初賣」開始。隨著大門打開,排隊的人們快步地走進了商店。我也隨著人群走進商場。一層是書店,二層以上是服裝。

在「優衣庫」樓層,我看到一個青年小夥子拿了一個很大的「福袋」,標價是5000日元。一位中年婦女拿著兩個「福袋」。店員一邊大聲叫賣,一邊忙著收款。一個,兩個,三個,不一會兒,收款臺前排起了長龍,每人手裡拿著一個或多個「福袋」,等著付款。剛才看到堆積如山的「福袋」,不到幾分鐘剩下不到幾個了。

「優衣庫」作為日本本土成長起來的休閒服裝品牌,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末期;衣服款式大方,品種多樣,價格合理,迎合了一般大眾的消費需求。據說,「優衣庫」已經入駐中國市場多年,但在中國,似乎變成了高檔品牌商品。

拿出相機,我拍下了這一「瞬間」。看了一下時間:8點30分。便離開了這家商場,順著商店街一直往西走去。

凡是來過仙臺的人,都會對仙臺的商店街留有印象。整個商店街的上面由透明玻璃覆蓋,光線明亮,雨天也用不著打傘,街道兩側是出售各類商品的店鋪;不通車,只許人行走,地道的「步行天國」。仙臺的商店街還有一個特點,雖然東西南北相連接,但呈丁字型狀,不呈十字狀。東西線和南北線的長度基本相當,步行大約各需10分鐘路程。它地處仙臺市中心,既是仙臺商業繁榮的象徵,同時也是仙臺「初賣」最熱鬧的地帶。

商店街早已擠滿了人群。不時傳來太鼓「咚!咚!」的聲音。遇到往車站方向走去的人流,幾乎人人手上提著一、兩個「福袋」,有的甚至提著三四個。

大約8點45分,來到位於一番町的仙臺百年老鋪「藤崎」。這家以賣高檔商品而有名的商店,一層大廳擠滿了購物的人群。我從商店街一方的入口擠到店內,試圖從過道穿過去看看商店一層的整個情況。沒想到平時通暢的過道,這時堆滿了「福袋」,被購買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實在難以穿行。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能夠勉強站著觀察一會兒的地方。看到裝有手帕的「福袋」,標價是1000日元,那裡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歡迎光臨!」「新年快樂!」店員個個都非常忙碌,有專門負責叫賣的,有專門負責出售的,有專門負責收款的,忙碌而井然有序。不一會兒,那個堆滿裝有手帕的「福袋」出售櫃檯,只剩下十幾個「福袋」了;而扶梯旁堆放的日本酒「福箱」,看上去還有貨存,我便拿出相機,拍下了這一場景;畢竟除了「福袋」,還有賣「福箱」的,第一次看到。

走出藤崎,來到位於南北相連的商店街,看到不少人在圍觀「太鼓」表演,我拿出相機對準錶演隊伍時,發現三位身著顏色鮮豔的節日服裝的年輕女孩子,我好奇地將鏡頭對準她們。再走近一些,發現她們的背上有一行字,特別令人充滿遐想:「初賣姬」。直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初賣小姐」或者「初賣公主」。但是,這裡是日語,意指商業街這天的「形象大使」,容不得用中文過多的解讀。三位形象大使與表演的「太鼓」隊站在一起,分外和諧,渲染出濃鬱的節日氛圍,難怪有這麼多人前來圍觀。

離開「太鼓」表演場地,我在人如潮湧的商店街繼續走著,很快發現前面一個隊伍排得特別長,不知他們排隊是買什麼。我好奇的沿著這個隊伍一直走,走到快要到廣瀨通的時候,才看到了這個隊的末尾,一位男士舉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最末尾」。那麼,這個隊伍的前端在哪裡呢?為了探個究竟,我又往回走,走到剛才從「藤崎」出來的地方,發現了這個隊伍的開頭,同樣有一位男士舉著牌子,上面寫著「隊伍的開始,一個漢堡包100日元,9點初賣」。這時我才明白,原來是排隊買漢堡包的隊伍!可又一想,為了買一個100日元的漢堡包,至於一大早排這麼長的隊嗎?不過,再仔細一看,發現他們每個人手上都拿著「福袋」,似乎明白了他們站在這裡排隊的原因:因為首要的目的已經達成了,剩下的只是填飽肚子了,也要為肚子求一個「福袋」嘛。

接著,在附近其他幾家商店又走了走,看了看,情形如同剛才一樣,熱鬧非凡。看看手錶,時間將近10點了,我也該回家為自己的肚子求「福袋」了。

回到家裡,我邊吃著不知是早飯還是午飯的麵包,邊思索著仙臺「初賣」的意義,順便試探性地問了一下坐在一旁看電視的大女兒:「從初中高中生的角度看,仙臺『初賣'的特徵是什麼?」大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爆買!雖說自己沒有去買過什麼東西,我們家也一直沒有去買過,但從電視上看到的情景,好像與那些來日本的中國觀光客的購物情況差不多吧。」

小孩畢竟是小孩,看事情往往直觀,流於感性。然而,冷靜一想,往往這種流於感性的直觀的觀察,在某些時候似乎是最為客觀,最為平實的。當我正想為半天下來的觀察做總結而苦於詞窮,搜索枯腸的時候,大女兒的一句「爆買」,似乎道出了仙臺「初賣」所反映出的消費者的某種心理和行為特徵:一般「初賣」的商品,尤其是昂貴的商品,價格要比平常便宜很多,而且有的是限時限量選購,因此大部分人的目的性都很強,商店大門一旦打開,他們一般都直往自己想買的樓層攤位跑去。然而,出於職業上的習慣,我不太願意這麼簡單地看待仙臺「初賣」的含義。於是,我補充說:「仙臺的『初賣',選擇在新年伊始進行,還應該有另外的含義,一者對商店來說,意味著『賣福』,賣個吉利;其次,對消費者來說,意味著『買福』,也是為了買個吉利。」大女兒對我的補充解釋並沒有做出回應,似乎是默認了。當然,從宗教學的學術角度講,仙臺「初賣」中的「買賣」關係,無疑是建立在帶有宗教意味的「祈福」心理這一共同的意義上的,學術上一般稱其為「功利信仰」,日語叫「現世利益」,而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功利」上的「默契」,所以促成了一些習俗的形成,是一種樸素的民間信仰。

我沒有考證「福袋」一詞興起於何時,也不詳「福袋」這個名字的發明者是誰,但我一直認為,這個名字取得非常的「妙」,而且用在這個場合,也再恰當不過了。

日本是一個「多災」的國家。2018年,日本挑選的漢字是「災」,據說,2004年挑選的也是「災」,2011年東北發生大地震,據說當年「震」字投票最多,但為了安撫國民的心情,最後確定「伴」為當年的漢字,意指加強國民之間的「紐帶」作用,相互理解,相互幫助。一場地震,一陣颱風幾乎讓半個日本倒退了半個世紀;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一些尖端科技顯得那麼蒼白無力;自然災害頻發的日本,更能體會「風調雨順」的可貴。仙臺新年的「初賣」活動所蘊含的意義,應該是非常現實的。

(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日本生活|日本的新年
    新年伊始,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在日本元旦就是新年,和咱們中國的舊曆新年一樣,但是又有很多過年的習慣不同於中國,具體和中國過年有什麼不一樣呢,那我就帶大家看看日本的過年是個什麼樣子吧。日本一般在12月29日開始就放假了,正式進入新年長假,這樣也就意味著年末大掃除要加油了。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年末大掃除的習俗,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打掃乾淨。
  • 魯迅的仙臺
    仙臺只是個有著百萬人口的小城鎮,也許正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仙臺這座小城因為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在中國人的眼中平添了幾分文化氣質,多了一分親切。  魯迅先生初到仙臺時住的旅館也成了中國人瞻仰的地方,那是一個古舊的日式小樓,現在店主人的家人還繼續住在這裡,不同的是如今小樓外立了一個木碑,上書:魯迅先生初泊地(1904―1906)。主人早就習慣了中國人的來訪,他很認真地說,當年魯迅住在二層的房間裡,而屋前的庭院還保持原先的樣子。仙臺人也深知魯迅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在仙臺博物館裡就有一尊魯迅先生紀念碑。
  • 扒一個日本的私立貴族高中——仙臺育英高等中學
    日本的仙臺育英高等中學是有在我國國內招生的一所優質的日本高中。在日本眾多私立高中中,仙臺育英 歷史悠久、校園最大,學教職員也是最多。
  • 日本仙臺東京富士山6日遊|日本仙臺東京富士山 出境線路_網易旅遊
    ;包含富士山五合目或有日本九寨溝之稱的忍野八海;遊覽世界文化遺產日光東照宮。日本三景之一的松島。旅遊行程第一天:上海-仙臺   CA155 1035 1425浦東機場集合,乘機前往仙臺,抵達後入導遊於機場接機,隨後前往參觀日本三景之一的松島,乘遊覽船(約50分鐘),五大堂(約30分鐘),晚餐後入住酒店休息;晚餐    住宿:仙臺第二天:仙臺早餐後
  • 日本仙臺早上逛什麼?來仙臺朝市吃最新鮮海鮮料理吧
    東京有築地市場、大阪有黑門市場,這次要介紹位在仙臺市的兩個市場──仙臺朝市及場外杜之市場 ,若在日本自由行想體驗當地人生活,市場是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來到仙臺旅遊,不妨利用早晨的時間,來趟充滿人情味的市場巡禮,順便享受美味的海鮮料理吧!
  • 日本仙臺百貨商城緊推「平成最後的福袋」 體驗型福袋備受矚目
    人民網東京12月28日電 據日本《河北新報》報導,日本新年到來之際,為了平成年間的最後一個新年福袋,地處日本東北的宮城縣仙臺市百貨商店煞費苦心,各種「包羅萬象」的福袋將於明年1月2日與消費者見面。其精心設計主要是為了讓顧客們銘記平成最後的銷售,實現顧客的夢想,展現地方魅力。
  • 日本留學申請,日本人是如何過年?共同來尋訪下日本新年習俗?
    日本留學申請,日本人是如何過年?日本新年又稱「正月」(しょうがつ),即是我們的1月1日元旦節。飛鳥時代的日本,從唐朝引入元嘉歷,效仿中國農曆公元計算並模仿唐人習俗進行新春慶典等相關活動。明治維新後,日本全面西化,民間開始應用西方太陽曆,不但開始重視聖誕節,連新年也提前至1月1日。日本留學申請,日本人是如何過年?共同來了解下吧。
  • 新年好兒歌:過年啦
    >新年好兒歌:過年啦2016-12-30 16:12:0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1、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瞧鑼打鼓真熱鬧,我給布娃娃穿上花花衣,戴上小紅帽,娃娃咪咪笑,伸手要我抱,哎呀呀,不抱不抱,咱們長大一歲了,你呀知道不知道?
  • 這些年我走過的日本100城-No.4-仙臺
    仙臺——因為魯迅先生的冬日尋訪仙臺,可能是我除了東京外最早知道的日本城市。原因無他,因為魯迅先生。從小就學習魯迅先生的課文,而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在仙臺留過學。這也是我多年來想要來仙臺一遊的原因。這次到達仙臺,其實花了很大的功夫,中午在大阪吃過午飯,然後就開始了將近1000公裡的長途奔襲,由東京轉車,到達仙臺時已經是晚上的八點將近。其實如果從東京坐新幹線過去的話,1個半小時就到了。仙臺面向太平洋,是日本東北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伊達政宗最早在這裡建城,奠定了仙臺如今的市街基礎。
  • 在國內招生的優質日本高中系列《2》——仙臺育英高等中學
    上次給大家介紹了日本一所每年只在國內招20名留學生的日本高中曉星國際學園,今天我們再來扒一扒另一所日本高中——仙臺育英高等學校。2018年日本高考,仙臺育英有53人考取日本知名國公立大學,比如東北大學、北海道大學、千葉大學、新潟大學、巖手大學等。另考取私立大學的有585名,其中有4名同學考取早稻田大學、4名考取明治大學、1名考取上智大學等。
  • 中國新年與日本元旦
    馬上就要到中國的元宵節了,正月十五元宵夜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傳統的過年,一般是到元宵節止,也就是說,元宵節既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也象徵過年活動的結束。雖然日本沒有過舊曆「春節」的習俗,但在向日本人介紹時免不了用到一些專有名詞,在這裡為大家總結一下有關中國春節的日語詞彙,並列舉日本元旦的一些習俗。
  • 仙臺語言學院日本語科
    仙臺語言學院日本語科仙臺語言學校位於東北最大的都市宮城縣仙臺市。
  • 日本新年和中國新年有哪些不一樣?|小語易考——日語高考
    聽說日本的新年特別有儀式感,快來和小魚醬一起來看看吧~日 本 新 年 —— 「 年 前 準 備 」許多元旦去日本旅遊的小夥伴,都覺得日本新年年味特別足。無論城市鄉村,新年期間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許多日本人穿著傳統的和服出門逛街,臉上也是滿滿的喜悅和幸福,陌生人之間也會頻頻鞠躬,互賀新年快樂!其實小魚醬覺得,日本新年年味足,主要是他們特別有儀式感!甚至從12月上旬開始,全國人民就已經進入了「過年模式」!
  • 走,去感受日本的新年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是用農曆的,新年也是過農曆,日本飛鳥時代的推古天皇從中國唐朝引進當時的農曆元嘉歷,並且仿效中國過節的習俗,包括春節、端午等。明治維新時日本開始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各方面開始效仿西方國家,農曆也被公曆代替,所以如今的元旦就是日本的新年。所以,我們也因此有了十來天的假期。
  • 日本仙臺育英高中簡介
    仙臺育英學園擁有仙臺育英學園高等學校和秀光中等教育學校兩所分校,從明治38年(1905年)10月1日加藤利吉先生創建私塾《英育會》(後改組為育英塾
  • 日本仙臺地震 魯迅故居是否依舊
    大部分中國人知道仙臺還是通過魯迅了解到的,在魯迅就讀的仙臺東北大學裡還有一個專門為紀念他而建的紀念館。    中國人對仙臺一點兒也不陌生,從收入中學語文課本的魯迅文學作品《藤野先生》中就知道了它的名字。當時的仙臺擁有10萬人口,是日本一個中等城市。仙臺享有「森林之都」的美譽。
  • 日本普通家庭是怎樣過年的?(組圖)
    新華網東京1月14日電(報導員 王夢溪)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將元旦確立為新年。那麼,時至今日,普通的日本民眾是怎樣過新年的?或許我們能從一個家庭窺見一斑。為此,本網記者走訪了一個日本普通家庭,與他們一起度過了新年。日本本州島北部的新潟縣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沿著漫長的海岸線,這裡散布著一大片農田和住房。木匠起家的鹽谷孝昭的家就在這裡,面向田野,背朝大海。
  • 舌尖上的日本:仙臺毛豆泥甜點
    說到日本東北地區仙臺的特產,除了必吃的牛舌之外,很多人一定會說「毛豆泥(ずんだ)」!在一般印象裡毛豆都是出現在居酒屋或是熱炒店的樸實下酒菜,為什麼在仙臺會變成名產?而且還有五花八門的毛豆泥甜點?重點是還好吃到不行!
  • 2020年日本關西初詣人氣神社總整理!新年參拜開春大吉
    在日本,迎接新年最初的活動就是「初詣(新年參拜)」(日本的新年是指馬上就要到來的元旦),走進各地的神社寺院都可以看到相關的各種裝飾及祭典,到底什麼是「初詣(はつもうで)」呢?要去哪些神社參拜才好呢?以下就跟各位推薦幾間關西地區相當有人氣的初詣神社,來一起看看日本人都如何迎接新年吧!
  • 日語學習_如何度過日本新年——お正月
    那個小時候憧憬的2020年即將過去,2021年的新年也要到來了。想必很多小夥伴人在異國他鄉,日本的小夥伴們的新年該怎麼過呢?和小編一起看看日本的新年吧!在日本,日本人也非常認可新年,新年做:「お正月」(おしょうがつ/ o sho u ga tsu),主要指一月一日到一月3日這段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