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東京1月14日電(報導員 王夢溪)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將元旦確立為新年。那麼,時至今日,普通的日本民眾是怎樣過新年的?或許我們能從一個家庭窺見一斑。為此,本網記者走訪了一個日本普通家庭,與他們一起度過了新年。
日本本州島北部的新潟縣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沿著漫長的海岸線,這裡散布著一大片農田和住房。木匠起家的鹽谷孝昭的家就在這裡,面向田野,背朝大海。
12月31日,新年之前的「大晦日」(除夕),按照傳統習俗,鹽谷孝昭和他的妻子由紀子把木屋裡裡外外大掃除一遍,將神龕上的「注連繩」(稻草繩)換上新的,擺上「門松」迎神,最後把新年的「鏡餅」放在進門處,寓意著時光流轉,一切圓滿。
鹽谷孝昭今年74歲,他用自己一雙粗糙有力的大手,在人生的大半輩子裡蓋了不知道多少幢木屋。兒子是個優秀的建築設計師,在東京工作,34歲仍未婚,一年中只有過年才回家兩天。
鹽谷孝昭夫婦倆住的房子就是「兒子設計、父親製造」的。他的妻子在這僅由兩人完成的獨幢木造建築前開墾出一小片農田,並且種植了蔬菜和水果,雖數量不多,卻品種豐富,能滿足家庭平日所需。一到秋天豐收的季節,夫妻倆還會把蔬菜裝滿一箱,寄給在東京生活的兒女們。
人丁稀少的農村,過年的街道和平日無異,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熱鬧的氣氛,只是郵遞員異常忙碌。因為在日本,很多年不來往的朋友都會互相郵寄新年賀卡,有的印上家人的照片,有的寫一些祝福的話語,以此來維繫人際關係。有意思的是,在鹽谷孝昭收到的百張左右賀年卡中,有不少人都寫道「有機會一起去喝一杯吧」。鹽谷孝昭說,實際上,「和這些朋友都已經十幾年沒見面了,甚至也沒有通過電話」。
晚上,鹽谷老夫婦倆獨自吃了年夜飯。
這種飯在日本叫做「御節料理」,是一些煮好的海帶結、蘿蔔絲、黑豆等有美好寓意的食物被擺放在精緻的漆盒中,談不上美味,只是儀式性的將古老習俗延續下去而已。晚上7點15分,每年例行的「紅白歌會」節目開始了。(相當於中國的春晚)。
由紀子儘管年過七旬,卻對電視裡的流行文化非常熟悉,比如:她知道主持人是一個叫做「嵐」的偶像組合,如今風靡國內外;日本今年的年度流行語「不行哦,不行不行!」也在「春晚」小品節目或主持人串詞中反覆當做笑料出現。由紀子說:「這是為了轉變日本人委婉曖昧的表達方式,學會果斷拒絕對方,鼓勵大家大膽說『不』。」
1月1日早上,他們的兒子、女兒女婿陸陸續續回到家。即便是同住在東京的兄弟姐妹之間也是一整年未曾見面,相互之間的談吐客客氣氣,還有幾分生疏,甚至沉默時稍顯尷尬。
由於彼此了解甚少,所以,他們之間的話題幾乎都不涉及個人工作及生活狀況,只是漫不經意地看著電視,聊聊節目,再談談天氣之類。大家坐在散發著木香的明亮的客廳裡安靜度過。鹽谷的二女兒則是在浴室裡,看著都市言情小說,足足泡了2個小時的澡。對於平時工作繁忙的她,在7天的年假裡享受這樣的悠閒時刻很珍貴。
一直保持沉默的父親突然向大家宣布:「晚飯之前去神社,一起進行今年的初詣(指一年中第一次去神社參拜),但是天氣預報說會下雪」。
冬天的下午天色早早暗下來,母親由紀子駕車帶著一家人去神社參拜,車程40分鐘左右,途中果然下起大雪,道路兩邊很快被雪覆蓋,不遠處的一座青山也立刻銀裝素裹。鹽谷一家準備去彌彥神社,住在海岸線附近的村民都會到這裡進行初詣。
到了神社,天已全黑,在昏黃的燈光下,人們在飄雪的夜裡排隊參拜,等儀式進行完,出神社大門,看見一處用紙燈籠圍起來的火堆旁,圍著不少老人,他們用竹竿吊起完整的一片魷魚乾,在「神火」上烤熱了吃,據說能祛病除災。
回到家,母親將準備好的海鮮火鍋、生魚片、天麩羅以及冰啤酒擺上餐桌。平日裡,普通的家庭料理基本是分食,即一人一盤,各吃各的。而節日的「鍋料理」則可以將一家人圍坐起來,對著共同的一兩個大食器,彼此拉近距離。
鹽谷所在的這個村落以老年人為主,在此出生的年輕人自從大學時代離開家鄉,逐漸疏遠慢節奏的田園生活,畢業之後在喧鬧的大城市安家、就業,除了過年以及婚喪嫁娶,親人間也很少相互問候或者小聚。過年難得一見,言語間不免流露出生疏,「鍋料理」讓他們似乎在某種瞬間又回到了小時候一起生活的熟悉場景。
晚飯結束後,母親又神秘地端上來幾隻冰鎮過的北海道大螃蟹作為新年的驚喜。這種蟹非常貴,一人一隻對於普通的家庭算是很奢侈了,蟹一上來,一家人又回到白天的沉默,專心致志地吃著,享受食物的美味。大概不善言表的日本人對母親的感謝也只有用這種投入的用餐方式來表示。
第二天一早,兒女們將各自回到自己的城市。離別對於他們似乎沒有過多的感傷,鹽谷夫婦倆也將回到安靜的生活。在日本,父母和成年兒女之間的牽念並不深長,這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獨立和閒適。
12月31日,新年之前的「大晦日」(除夕),按照傳統習俗,鹽谷孝昭和他的妻子由紀子把木屋裡裡外外大掃除一遍,將神龕上的「注連繩」(稻草繩)換上新的,擺上「門松」迎神,最後把新年的「鏡餅」放在進門處,寓意著時光流轉,一切圓滿。
鹽谷孝昭今年74歲,他用自己一雙粗糙有力的大手,在人生的大半輩子裡蓋了不知道多少幢木屋。兒子是個優秀的建築設計師,在東京工作,34歲仍未婚,一年中只有過年才回家兩天。
鹽谷孝昭夫婦倆住的房子就是「兒子設計、父親製造」的。他的妻子在這僅由兩人完成的獨幢木造建築前開墾出一小片農田,並且種植了蔬菜和水果,雖數量不多,卻品種豐富,能滿足家庭平日所需。一到秋天豐收的季節,夫妻倆還會把蔬菜裝滿一箱,寄給在東京生活的兒女們。
人丁稀少的農村,過年的街道和平日無異,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熱鬧的氣氛,只是郵遞員異常忙碌。因為在日本,很多年不來往的朋友都會互相郵寄新年賀卡,有的印上家人的照片,有的寫一些祝福的話語,以此來維繫人際關係。有意思的是,在鹽谷孝昭收到的百張左右賀年卡中,有不少人都寫道「有機會一起去喝一杯吧」。鹽谷孝昭說,實際上,「和這些朋友都已經十幾年沒見面了,甚至也沒有通過電話」。
晚上,鹽谷老夫婦倆獨自吃了年夜飯。
這種飯在日本叫做「御節料理」,是一些煮好的海帶結、蘿蔔絲、黑豆等有美好寓意的食物被擺放在精緻的漆盒中,談不上美味,只是儀式性的將古老習俗延續下去而已。晚上7點15分,每年例行的「紅白歌會」節目開始了。(相當於中國的春晚)。
由紀子儘管年過七旬,卻對電視裡的流行文化非常熟悉,比如:她知道主持人是一個叫做「嵐」的偶像組合,如今風靡國內外;日本今年的年度流行語「不行哦,不行不行!」也在「春晚」小品節目或主持人串詞中反覆當做笑料出現。由紀子說:「這是為了轉變日本人委婉曖昧的表達方式,學會果斷拒絕對方,鼓勵大家大膽說『不』。」
1月1日早上,他們的兒子、女兒女婿陸陸續續回到家。即便是同住在東京的兄弟姐妹之間也是一整年未曾見面,相互之間的談吐客客氣氣,還有幾分生疏,甚至沉默時稍顯尷尬。
由於彼此了解甚少,所以,他們之間的話題幾乎都不涉及個人工作及生活狀況,只是漫不經意地看著電視,聊聊節目,再談談天氣之類。大家坐在散發著木香的明亮的客廳裡安靜度過。鹽谷的二女兒則是在浴室裡,看著都市言情小說,足足泡了2個小時的澡。對於平時工作繁忙的她,在7天的年假裡享受這樣的悠閒時刻很珍貴。
一直保持沉默的父親突然向大家宣布:「晚飯之前去神社,一起進行今年的初詣(指一年中第一次去神社參拜),但是天氣預報說會下雪」。
冬天的下午天色早早暗下來,母親由紀子駕車帶著一家人去神社參拜,車程40分鐘左右,途中果然下起大雪,道路兩邊很快被雪覆蓋,不遠處的一座青山也立刻銀裝素裹。鹽谷一家準備去彌彥神社,住在海岸線附近的村民都會到這裡進行初詣。
到了神社,天已全黑,在昏黃的燈光下,人們在飄雪的夜裡排隊參拜,等儀式進行完,出神社大門,看見一處用紙燈籠圍起來的火堆旁,圍著不少老人,他們用竹竿吊起完整的一片魷魚乾,在「神火」上烤熱了吃,據說能祛病除災。
回到家,母親將準備好的海鮮火鍋、生魚片、天麩羅以及冰啤酒擺上餐桌。平日裡,普通的家庭料理基本是分食,即一人一盤,各吃各的。而節日的「鍋料理」則可以將一家人圍坐起來,對著共同的一兩個大食器,彼此拉近距離。
鹽谷所在的這個村落以老年人為主,在此出生的年輕人自從大學時代離開家鄉,逐漸疏遠慢節奏的田園生活,畢業之後在喧鬧的大城市安家、就業,除了過年以及婚喪嫁娶,親人間也很少相互問候或者小聚。過年難得一見,言語間不免流露出生疏,「鍋料理」讓他們似乎在某種瞬間又回到了小時候一起生活的熟悉場景。
晚飯結束後,母親又神秘地端上來幾隻冰鎮過的北海道大螃蟹作為新年的驚喜。這種蟹非常貴,一人一隻對於普通的家庭算是很奢侈了,蟹一上來,一家人又回到白天的沉默,專心致志地吃著,享受食物的美味。大概不善言表的日本人對母親的感謝也只有用這種投入的用餐方式來表示。
第二天一早,兒女們將各自回到自己的城市。離別對於他們似乎沒有過多的感傷,鹽谷夫婦倆也將回到安靜的生活。在日本,父母和成年兒女之間的牽念並不深長,這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獨立和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