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位世界上最牛的電影配樂大師,你必須要知道。

2021-01-10 網易

  音樂,電影留給我們最深刻的記憶之一。

  每每想到那些經典的電影畫面,總會有一段旋律躍進腦海,並恰到好處地帶我們找到視聽語言所飽含的情感。這就是電影配樂神奇的魔法。

  我們會記得,《教父》裡麥可在西西里第一次阿波羅尼婭,尼諾·羅塔如絲絨般順滑的小提琴。

  

  記得《放牛班的春天》裡馬修離開學校,抬頭看見滿天飛機時,布魯諾·庫萊斯如春日般明媚的音符。

  

  記得《臥虎藏龍》大漠孤煙裡,譚盾用一把大提琴,一點點掰開了揉碎了玉嬌龍和羅小虎的柔腸百轉、盪氣迴腸。

  

  也會記得埃尼奧·莫裡康內

  

  這位曾經讓賽爾喬·萊昂內的電影活起來的配樂大師,也能讓1900在維吉尼亞號上彈奏一曲驚豔四座的爵士鋼琴。

  

  他是漫漫黃沙裡的口哨,大海上的歌舞,西西里小島上的裙擺,芝加哥黑幫的威士忌私酒。

  他是記憶,也是故事。

  

  正因如此,當莫裡康內以如此突然的方式告別我們,總有種莫名的遺憾,仿佛世界失去了許多美好。

  這就是偉大的配樂大師給予我們的美,似乎不可見,卻充盈了畫面的每一幀。

  小編也特別為大家推薦這十位電影配樂大師。十位在浩如煙海的電影史上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基本選擇目前依然有作品問世、且必然名留影史的存在。

  

  埃尼奧·莫裡康內

  (1928-2020)

  國籍:義大利

  第一位,還是要介紹莫裡康內,即使放在這個金光熠熠的名單裡,他也是首屈一指的大神。用官方title,他是歐洲的電影音樂巨人,與尼諾·羅塔並譽為「歐洲電影音樂領航者」

  這位91歲的老人,直到近兩年依然創作不止,一生配樂電影達400餘部!

  之所以他被稱為「電影配樂界莫扎特」,是因為他在12歲進入Santa Cecilia音樂學校,是不到兩年學完了四年課程的神童,還有當地媒體說他其實六個月就可以畢業了。

  

  在國家廣播網捧了一段時間鐵飯碗之後,六十年代早期他投身電影配樂。

  失意導演賽爾喬·萊昂內和過氣神童埃尼奧·莫裡康內,兩位黃金搭檔就這樣相遇了。1964年的《荒野大鏢客》讓兩個人火上了天。

  還不老的東木嚼著菸葉子,在騷斷腿的口哨聲中大殺四方,留下了一段可以和西部劃等號的經典旋律。

  

  但莫裡康內後來說,萊昂內和他都覺得《荒野大鏢客》是彼此最糟的作品。

  他是幾乎所有頂級義大利裔導演的御用,從萊昂內到「星光三部曲」的朱塞佩·託納多雷,再到和昆汀合作《八惡人》終於拿下奧斯卡最佳配樂。

  

  與他長期合作的貝託魯奇,在拍攝《末代皇帝》的時候各種欺負坂本龍一,口頭禪就是:「莫裡康內半個小時就能寫出來!」

  從交響樂到電吉他,從經典鋼琴到街頭口哨,莫裡康內的作品善於運用變化繁多的樂器和創作手段,通過音樂去鋪陳劇情或者場景,將所有聲音溶於一體的信手拈來,就是人們所謂的「埃尼奧·莫裡康內製造」。

  

  2016年,曾提名五次、88歲的他終於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給他頒獎的正是老東木。一切都似乎是永恆。

  

  

  坂本龍一

  (1952- )

  國籍:日本

  再說說被貝託魯奇拿莫裡康內PUA過的坂本龍一。這位日本配樂大師在國內可謂大名鼎鼎。

  他是與莫裡康內一樣的天才,3歲開始彈鋼琴,幼兒園時期就能寫歌,10歲追隨東京藝術大學教授松本民之助學習作曲。這是他身上古典的部分,而到了高中,他成了新宿爵士咖啡館的常客,並受左派影響開始喜歡戈達爾和約翰·凱奇。

  

  在組建的樂隊取得世界級影響後,1983年他和大衛·鮑伊合作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擔任主演並為該片配樂,沒錯,就是那位搖滾名人堂的大衛·鮑伊

  

  神開局後,他在1987年為《末代皇帝》作曲並參演,以電影配樂的身份獲得了世界級榮譽。

  

  他的身份顯然已經超越了作曲家而成為文化名人,成為路人緣爆棚的「教授」。彼時除了成為貝託魯奇的御用,許多著名電影人如大島渚、阿莫多瓦、施隆多夫、考斯明斯金、降旗康男等先後與他合作,還在麥當娜的MV裡客串角色。

  2014年後,坂本龍一主要與咽喉癌鬥爭,這段經歷被記錄在紀錄片《坂本龍一:終曲》裡。

  

  之後,他還為《荒野獵人》《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你的臉》等作品配樂。他的風格變化多端,從管弦到電子、從嘈雜到純淨,對於電子、搖滾、爵士等多重音樂風格有著極具靈感的把握。

  

  

  趙季平

  (1945-)

  國籍:中國

  中國內地最重要的電影配樂人是誰?趙季平放在這裡,沒有別的答案。

  趙季平的父親是長安畫派的奠基人趙望雲,酷愛藝術的父親平時喜歡秦腔、京劇和豫劇,一手京胡頗為動人。作為西安人的趙季平,在陝北的粗獷和藝術的細膩裡薰染成熟。

  

  畢業後的20年裡,他跑遍了關中、陝南和陝北的各個角落,用心鑽研了秦腔、碗碗腔、眉戶、銅川梆子以及外省不少劇種和各類樂器。在他的素材庫裡,有數千年的音樂基因。

  他的作品幾乎陪伴了第五代導演的整個黃金時代,陳凱歌從《黃土地》《霸王別姬》一直到《梅蘭芳》,張藝謀的《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何平的《炮打雙燈》。令人驚訝的,還有《大話西遊》

  

  許多人說,趙季平不懂拒絕,所以他才會有那麼多配樂作品,品質良莠不齊,90年代「連電視劇都做」。但或許應該慶幸,因為他給電視劇配的樂也堪稱傳奇,「大河向東流」的《水滸傳》,「由來一聲笑」的《大宅門》,「喚一曲天荒地老」的《笑傲江湖》

  

  中國民樂的配器和西方交響的浩大,民族的和世界的,古老的與現代的在他的音樂裡溶於一爐,京劇、山西民歌、秦腔、交響曲等等仿佛大腦裡的數據,隨意信手拈來,充滿民族氣質的音樂,是趙季平的藝術名片。

  

  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

  (1961-)

  國籍:法國

  在這份名單裡的許多人,已經經過了他們的黃金時期,但迪斯普拉特依然在他最好的年紀。

  

  迪斯普拉特從1985年開始在法國創作電影配樂,到2007年參與影視劇已超過100部,其著名的法國配樂作品包括《我心遺忘的旋律》等。

  而進入21世紀,他已經成為好萊塢的座上客,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獲金球獎提名。

  

  迪斯普拉特最為人所知的作品當然是《碟中諜》的主旋律。不同於好萊塢配樂家習慣的點對點,他在配樂時追求整體化的情緒鋪設,以冥想性的風格來營造氛圍。正因如此,他成為許多文藝片大導的心頭好。

  他是韋斯·安德森的御用,合作過《布達佩斯大飯店》《犬之島》和之後的《法蘭西特派》;還有如《色戒》《國王的演講》《生命之樹》《丹麥女孩》等等佳作。當然,《哈利·波特》系列、《暮光之城》系列等商業片也是手到擒來。

  

  或許僅有一座的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讓他的大師頭銜看似不太穩當,但對於2010年代以來的電影行業,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已經是不能忽視的名字。

  

  久石讓

  (1950-)

  國籍:日本

  久石讓就不多介紹了,他的作品早已是許多朋友歌單裡的常客。

  2007年,因為傾慕久石讓的才華,姜文拍攝《太陽照常升起》時重金請他譜曲。結果這哥們給久石讓的參考是莫扎特的《安魂曲》,說:「我想要跟這些音樂差不多意思的新作品。」大師直接拿煙盒砸鋼琴:「我怎麼能作出比莫扎特更好的音樂啊!」

  結果姜文愣是說:「覺得他真的是比莫扎特好一點。」久石讓也是哭笑不得。

  

  他的地位不只是電影配樂大師,而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音樂家。而他在電影領域最為人所知的,是作為宮崎駿的御用配樂,從1984年的《風之谷》開始,兩人共合作了九部動畫長片。

  當時久石讓還沒什麼名氣,宮崎駿聽了他為《風之谷》創作的片段後立刻說:「就是這個了。」還為此拒絕了當時已定好的知名音樂人。

  

  2017年在久石讓的巴黎音樂會上,宣布復出的宮崎駿在大屏幕上打出給他的留言:「久石先生,請陪伴我完成最後的工作吧。」看的時候是激動,繼而卻百感交集。

  

  久石讓和北野武、大林宣彥、瀧田洋二郎等日本導演也都有長期合作。近年來,也和內地導演合作過《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海洋天堂》《明月幾時有》等作品。

  為姜文寫《太陽照常升起》的曲子,因為太喜歡,姜文後來在《讓子彈飛》裡又用了一回。

  

  譚盾

  (1961-)

  國籍:中國

  標準意義上說,譚盾並非專門的電影配樂師,堪稱當代中國最具世界性的民族音樂人,早在《臥虎藏龍》之前的1997年,他已經被《紐約時報》評為「本年度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

  

  但對於任何影迷來說,譚盾首先是當年驚豔了耳朵的那個鬼才。2000年,《臥虎藏龍》成為全世界認識中國的名片,因此獲奧斯卡的譚盾也成為中國音樂的符號。

  但在那背後,是為拍攝幾乎傾家蕩產的李安,不得已找到老友譚盾,10天時間寫了16首曲子還沒結款。結果譚盾做到了,他將大提琴進行改造,非常巧妙地在西洋音樂中融入了民族的因素,創作了後來驚豔世界的旋律。

  

  後來,譚盾先後為《英雄》《夜宴》做過配樂,這三部電影的音樂被人合稱是他的「武俠三部曲」。

  

  雖然電影作品少,但譚盾極具概念的作品思考和充滿想像力的顛覆,成為其作品最鮮明的特徵。在《英雄》的時候,他把小提琴換上二胡的弦,除了他誰都不知道該怎麼彈。而後來,他做的音樂就包括水、石頭、陶器演奏的實驗音樂。

  

  託馬斯·紐曼

  (1955-)

  國籍:美國

  接下來的幾位,可以說都是當代好萊塢最重要的電影配樂大師,他們的作品基本覆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經典電影。或許缺乏個性和創新,但每個人都曾創作過或許上百條哼出來就有識別度的經典旋律。

  託馬斯·紐曼就是如此。

  

  與老師約翰·威廉士

  紐曼成長於一個音樂世家,他父親三兄弟、哥哥、堂兄弟全部是作曲家,二叔萊昂內·紐曼是福斯音樂部門總裁,從小就圍觀約翰·威廉士被喬治·盧卡斯和史匹柏欺負。

  

  最初他是作為約翰·威廉士團隊裡的管弦編曲出道,參與1983年的《星球大戰:絕地歸來》。而他作為所謂「猶太幫」的小老弟,在職業生涯裡為許多猶太大導的電影配樂,包括且不限於《聞香識女人》《肖申克的救贖》《美國麗人》《綠裡奇蹟》《永不妥協》等等。

  

  如果單純聽紐曼的音樂,似乎總是顯得缺乏戲劇性,和好萊塢配樂截然不同,反而頗有內斂沉穩的性靈色彩。

  他所堅持的是「為電影寫配樂」理念,突出電影敘事、不搶風頭,但在需要的時候,他同樣可以寫出獨立性和旋律性突出的佳作,比如《肖申克的救贖》《第六感》

  

  或許也正因如此,大佬們才愛用。在好萊塢主流配樂師行列,紐曼算是目前最常見的面孔,可惜拿了足足14個奧斯卡提名,至今還缺一個大獎蓋章。

  

  約翰·巴裡

  (1933-2011)

  國籍:英國

  英國電影人一直是好萊塢非常重要的補充,而在電影配樂領域,約翰·巴裡是一顆明珠。不用說別的,「007」系列的主旋律就是他寫的。

  他1933年生於英國約克,父親經營多家劇場,所以從小就和各種交響樂團和作曲家打交道,母親則是一位鋼琴家。

  

  60年代初退伍回家,他組建了彼時最流行的爵士樂團,結果就有朋友來找,說有個電影的主旋律不太滿意,你要不給改改,這就是《007之諾博士》

  

  巴裡並沒有在這部電影裡得到署名,雖然那段主旋律被用在了幾乎電影的每個橋段。但片方告訴他先別急,從這之後的所有「007」電影配樂,都給他包圓了。結果約翰·巴裡後來寫了11部「007」,也把自己一路寫進了好萊塢。

  

  在80年代後期,巴裡的配樂風格陡然一變,進入細膩唯美的浪漫史詩階段,如《時光倒流70年》《午夜牛郎》《走出非洲》《與狼共舞》等作品,令人刮目相看。

  

  但他本人其實沒那麼溫柔,跟芭芭拉·史翠珊在《潮流王子》合作時吵得不可開交直接鬧掰走人,還曾斷然拒絕為《西雅圖夜未眠》《保鏢》配樂,因為他不知道一個作曲家能在這種「塞滿歌曲」的電影裡幹什麼,想想也挺可愛的。

  可惜他身體欠佳,長期臥病後於2011年死於心臟病。約翰·巴裡一生得過四次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漢斯·季默

  (1961-)

  國籍:德國

  要論影迷們最熟悉的配樂人,非「焊死寂寞」大爺了,因為這位大佬是出了名的商業電影擁躉,電子樂加大交響,分分鐘帶人嗨起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過於《勇闖奪命島》,主旋律至今是最常被使用的背景音樂。

  

  他的作品清單幾乎囊括了90年代以來一半以上的經典商業片。

  從早期的《壯志凌雲》《末路狂花》《獅子王》,到勇闖奪命島》《角鬥士》《加勒比海盜》《黑鷹墜落》等等,以及近年來和諾蘭合作《蝙蝠俠》系列《盜夢空間》等等,一多半你可能都哼得出來。

  

  漢斯·季默也是這份大師名單裡為數不多的野路子,沒有接受過高等的音樂教育。是從用電子樂寫廣告順口溜起家的。他的職業生涯要感謝雷德利·斯科特,和金牌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

  從1990年為斯科特兄弟的《黑雨》配樂,這位曾經寫過《雨人》《為黛西小姐開車》的英國德裔小哥哥就徹底放飛自我,走上商業的不歸路。結識的兩位貴人持續不斷餵餅,讓他形成的配樂風格越來越穩定。

  

  早年與偶像莫裡康內

  甚至可以說,漢斯·季默揉合了電子樂的炫麗緊湊和交響樂的磅礴氣魄,為好萊塢英雄主義動作電影打造了一種「標準配備」,又加入了許多地區各具特色的民族音樂,比如《加勒比海盜》

  

  如果說他沒風格,那可就錯了,什麼時候聽到他的作品,肯定一耳朵就知道:漢斯·季默!

  

  約翰·威廉士

  (1932-)

  國籍:美國

  現當代最具盛名的好萊塢作曲家?非約翰·威廉士莫屬,是前面託馬斯·紐曼的師傅。

  從業七十年,創作過超過300部電影配樂,被歐巴馬授予國家藝術獎章,拿過49個奧斯卡提名(僅次於華特·迪士尼),捧回五個小金人,格萊美提名也有18個。

  

  他的父親是一位爵士樂手,從大學時代,他師從早期電影作曲家泰達斯科學習,退役後還到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過鋼琴。

  到了1971年,他已經憑《屋頂上的提琴手》拿到了第一尊奧斯卡小金人,到了1973年,他同時提名了三個音樂類奧斯卡。

  

  於是當史匹柏、盧卡斯等貴圈公子哥成就「新好萊塢」偉業,他們找到了最好的音樂選擇,就是威廉士,繼而開始了長達五十年的合作。

  從《大白鯊》《星球大戰》,到《侏羅紀公園》《辛德勒的名單》再到近年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林肯傳》,威廉士的作品之高、精品之多令人驚嘆。

  

  雖然沒有跳出好萊塢式交響與爵士為主體的配樂氣質,但威廉士屬於把這種復古風玩到了極致的大師,並且能拿出具有極強敘事性的音樂。《大白鯊》裡他步步緊逼的旋律遞進嚇住了所有人,《星球大戰》裡的管樂交響則成就了太空史詩。

  直到近兩年,他還為新的《星戰》三部曲配樂,這位大師的藝術生涯還在繼續。

  

  結語

  音樂之於電影,是升華,也是詮釋,伴隨著那些經典的畫面,感性地衝擊每個人的觀影記憶。

  配樂大師,是電影的寶藏,也是音樂的使者。他們的存在,渲染了電影史,也註定是隨著電影發展,將音樂的魅力讓更多普羅大眾聽到。

  他們是可敬的,也是可愛的。風格各異,理念不同,卻難改偉大。

  你還知道哪些配樂大師?在留言裡告訴我們吧~

相關焦點

  • 專訪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嗡嗡嗡」是什麼聲音?
    隨著今年《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的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Ennio Morricone)的離世,人們在回憶莫裡康內配樂的同時,也追憶了他500餘部電影配樂作品橫跨半個多世紀的電影史。世上還有另一個人知道電影配樂的奧義——漢斯·季默(Hans Zimmer),這個名字已成為讓人屏息、共鳴的電影配樂代名詞,配樂涵蓋了數十年來最重要的電影。「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就是漢斯·季默用音樂描繪的氛圍。
  • 邂逅電影配樂大師,聆聽長影樂團「膠片上的經典旋律」
    11月20日晚19時,由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主辦、長影集團承辦的《膠片上的經典旋律》交響音樂會,為觀眾奉獻了《天堂電影院》《鐵達尼號》等10餘首歐美電影配樂大師的經典作品,細緻唯美的旋律營造出浪漫懷舊氛圍,為銀裝素裹的城市之夜增添了幾分別樣魅力。
  • 宮崎駿的空中世界,久石讓最出名的配樂,大師級經典《天空之城》
    宮崎駿的空中世界,久石讓最出名的配樂,大師級經典《天空之城》說到久石讓,你腦袋裡會迴蕩起什麼旋律?我相信一定會是宮崎駿動畫電影《天空之城》的那首配樂,這部電影的配樂是久石讓最負盛名的一首音樂,也正是從此開始,大家開始慢慢地知道了久石讓,也會為宮崎駿的這部電影讚嘆,不如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講一下這部優秀的電影《天空之城》。
  • 紀念|通往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的十首歌
    愛電影的人,心裡都有一張埃尼奧·莫裡康內的歌單。我們或因電影注意到他的音樂,或因音樂更沉浸於電影。一個甲子的職業生涯,500多部電影配樂還不是莫裡康內的全部。他謙稱自己不算最勤奮的作曲家,但從古典、爵士,到實驗、搖滾、民謠、即興,浩瀚作品,無所不包。
  • 配樂大師莫裡康內走進「天堂電影院」:20部電影回顧傳奇一生
    「在六、七十年代末期,如果沒有埃尼奧·莫裡康內的音樂,你就不可能看到一部義大利電影,它有時候值得紀念,有時只是你以前看過電影的重複,那是一個大工廠。」——義大利電影導演貝納爾多·貝爾託魯奇。以低開支預算來創作電影配樂,將不尋常的聲音置於一體,將不尋常的聲音並列在一起,在分鏡頭劇本中喚起令人困惑的東西,在這一點上,義大利作曲家取代了一個樂隊。
  • 中國電影為何出不了「霍納」級配樂大師?
    原標題:中國電影為何出不了「霍納」    美國電影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因飛機墜毀而去世,引起好萊塢影人一片悲悼。對中國影迷來說,霍納配樂的影片耳熟能詳,《鐵達尼號》的世紀金曲《我心永恆》自不必多說,《勇敢的心》的蘇格蘭風笛配樂,《燃情歲月》柔情而激昂的配樂,《阿凡達》裡最後大戰的配樂,都令人印象深刻。作為一名中國影迷,悼念霍納之餘,腦海裡陡然想起,中國竟然沒有類似的配樂大師。  中國電影近幾年來飛速發展,影片數量也越來越多,但能讓人記得住配樂的電影屈指可數。
  • 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逝世 曾為多部經典電影創作配樂
    7月6日,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Ennio Morricone)在羅馬去世,享年91歲。莫裡康內十分高產,曾為超過500部電影創作配樂,曾創下一年為27部電影配樂的驚人紀錄,代表作包括《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美國往事》《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黃金三鏢客》《西部往事》等。2007年他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成為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作曲家。2016年,他憑藉昆汀·塔倫蒂諾的《八惡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
  • <悲慘世界>成功得益於音樂 配樂不是電影的邊角料
    電影《悲慘世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算作音樂的勝利。它翻拍自一個已上演近30年的成熟音樂劇,優美的旋律加之細膩的表演,才使得這個早已為人們所熟知的故事依然能喚起觀眾的共鳴與感動。  在眾多藝術形式中,音樂幾乎可說是最能直抒胸臆的,所以很多又演戲又唱歌的歌手都曾說過,還是唱歌更能表達真實的自己。
  • 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去世:「我相信死後有另一個世界」
    問:你對這幾年義大利電影的改變有什麼看法?莫裡康內:到2011 年2 月我做電影配樂就要滿五十年了。最明顯的改變是相較於以往,電影產量銳減。電影式微,電視崛起,電影的語彙也改變了,變得更精英走向,這未必是件好事。
  • 電影界最會配樂的兩位導演,一個是王家衛,另一個更牛!
    但是說到電影界裡面的配樂導演,那必定要說到這兩個,一個是王家衛,另一個是鬼才昆汀。那他們究竟有多牛人,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但凡提到香港電影,那麼就必須要提到王家衛。王家衛拍的電影總是有一種特殊的魔力,那就是讓我們都沉浸在他所講的故事裡面。
  • 當代著名風水大師世界十大最牛的風水大師排名榜
    很多朋友對於當今全球民間當代世界華人現代中國的風水大師不是特別的了解,為了讓大家對於當前國際易學領域中國內風水大師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全國近代世界風水大師的排名,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配樂大師加盟!《赤狐書生》靠什麼打動了久石讓?
    繼「胡巴之父」許誠毅監製之後,《赤狐書生》今日再曝發布重磅幕後主創,音樂大師久石讓為電影原創了全片配樂。這也是他第一次為中國奇幻電影創作音樂,意義特別。《赤狐書生》又是憑的什麼,請動了這位享譽世界的配樂大師?
  • 配樂大師霍納逝世 席琳狄翁等發文悼念
    等影片創作音樂的電影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在本周一的一次私人飛機墜毀事故中喪生,享年61歲。隨後,霍納的助理在臉書上發表了悼念文,表示「我們失去了一位天才」,確認霍納正是在空難中逝世的飛行員。  這場墜機事故發生在凡吐拉市和克恩縣之間的33號公路旁2英裡處,當地的消防人員於周一早上9點半接到報警並火速趕往現場。該飛機上僅有一名飛行員,因嚴重燒傷而無法在現場確認身份。
  • 李現主演的《赤狐書生》今日登陸院線,久石讓大師給這部電影配樂
    電影《赤狐書生》劇照在《赤狐書生》的發布會現場,製片人江志強就分享了久石讓大師給《赤狐書生》配音的消息,說到久石讓大師,大家自然會想到宮崎駿的作品《天空之城》、《千與千尋》、《龍貓》等,這些作品中總也少不了配樂大師久石讓的大名。只是沒想到,這部國產古裝奇幻大電影《赤狐書生》竟然也請到了這位世界級配樂大師做原創配樂。
  • 電影配樂|電影與音樂的浪漫相遇,藝術與情感的隱秘相融
    《碟中諜5:神秘國度》配樂場面所以也常有人說, 電影就是視聽的藝術 。視即視覺感知到的畫面,聽即聽覺感知到的聲音。其實,這就是電影區別於其它藝術形態最根本的地方。但最開始和人們「見面」時候的電影,還有視無聽,也就是默片。 人們只看到人物在畫面上動,表情在變,卻聽不到任何配音、配樂以及與畫面相協調的聲音。 不過,這個時候仍然誕生了一大批偉大的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格裡菲斯等大師都為之後電影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 從原創專輯到電影配樂,「金曲獎專業戶」林生祥重新生長
    要做出理想的電影配樂,林生祥三連呼「很難」「非常難」「不簡單」。 與林生祥通話過程中,他始終慢條斯理,有時個別問題會想上三五秒鐘再回答。期間,清脆的鳥鳴聲、掉在鐵板的雨聲,從聽筒傳來。這讓人想到他在臉書上經常分享的家鄉風景,臺灣美濃山區潮溼的高溫空氣撲面而來。就像他的電影音樂,讓人不禁沉浸其所營造的氛圍中。
  • 再見莫裡康內,用電影配樂講故事的人
    也許你對這個名字稍顯陌生,腦海中浮現不出具體的旋律。但請將思緒屏住,回想起熒幕上漂流在大西洋上的維吉尼亞號,紐約貧民窟的倉庫與餐館,美國南部荒涼的沙漠與小鎮,還有義大利南部的電影院和西西里島……腦海裡浮現出了零碎的音樂碎片,拼湊出你的電影編年史,也串聯起他作為電影配樂大師的一生。
  • 夏季音樂節|奧斯卡金像獎配樂大師亞力山大·德普拉來了
    作曲家亞歷山大·德普拉寫過上百部作品,八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作曲家亞歷山大·德普拉被認為是當今法國最出眾的電影配樂大師。2018年的奧斯卡頒獎禮,德普拉剛憑《水形物語》捧回最佳原創配樂獎,7月15日在上海夏季音樂節,你就有機會聽到《水形物語》新鮮出爐的配樂。
  • 配樂和場景交相輝映:優質的配樂,是影視作品成功不可或缺的角色
    片頭和片尾或者一般的樂曲,嚴格來說都不算是配樂,除非是在劇中某片段做插入用來帶動氣氛,就能成為形式上的配樂。如今,配樂不管是電影、電視劇、動畫、等等,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成為看影視作品中的最要一環。此次的再次聯手,劉偉強給予了陳光榮很大的創作空間,但《中國機長》這部電影題材特殊,它是一部驚悚災難片,其緊張氣氛要如何利用配樂來將它的張力擴大,片子中心的緊張劇情和場景需要用配樂來堆疊,陳光榮坦言這方面自己花了不少心思。陳光榮說,完成《中國機長》的配樂他大概花了三個月是事件完成,後期剪輯過程中劉偉強也多次調整畫面,音樂也要隨之修改。
  • 五首最經典的電影配樂,於人生不同階段,收穫不同的感動!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心目中最經典的五首電影配樂,歲月如歌,洗盡鉛華,經典總是歷久彌新,帶給人發自內心的感動。電影《阿甘正傳》劇照「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伴隨著一片潔白無瑕、風中輕舞的羽毛,舒緩的鋼琴聲在耳畔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