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杜一無二
有關這次美國大選,對國人來說,是一次近距離圍觀選舉到底是個什麼玩意的絕佳的機會。
這樣的機會,對我們來說,不多。美國是民主的燈塔,通過燈塔照出來的光,來為大家引路。這必須要好好觀摩啊!~
我們這次線上分享會,討論的意義也就在這裡。
先說下群裡推薦的幾部片,尤其是兩部紀錄片,非常不錯。
一部是《投票選舉解密(第一季)》,豆瓣打分8.2,還不錯。總共只有3集,而且每集只有20多分鐘,短小精悍,特別值得一看。
擔任解說的,還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我們熟知的小李子,更多的是一名帥得一逼的演員,而且還是奧斯卡影帝。尤其是,在拿到奧斯卡之前的那個苦梗,更是被大眾戲耍了多年。
但實際上,在公共領域,小李子也做了不少事。
他關注自然生態與環境汙染,親自擔任製片人,打造了多部具有影響力的紀錄片,像《第十一個小時》《塑料海洋》《象牙遊戲》《奶牛陰謀:永遠不能說的秘密 》等,都是高分作品,都極其震撼。另外,他還願意藉助自己的影響力,為其他類似紀錄片擔任解說,像《利爾·迪基:地球》《綠動未來》等。
他還關注藝術家的生存困苦,打造了紀錄片《掙扎:生命與失落的藝術》。
《投票選舉解密(第一季)》是小李子關注政治生活的紀錄片,還真是第一次見。挺值得看的,鄭重推薦下。
另一個是《美利堅大分裂:從歐巴馬到川普》。豆瓣打分8.4,相當不錯,優點是客觀。
它不是說是歐巴馬或者川普在刻意分裂美國,而是說通過他們的表現,背後展現出了美國正在陷入群族分裂的態勢,而且相當嚴重。他們作為總統,當然是想團結國民,一起搞事的,但歷史發展到了一定的關頭,形勢比人強,任誰也沒有辦法。
接下來,就藉助這部紀錄片,來為大家介紹並分析下我所理解的美國選情的問題。
通過這次美國大選,可以看出美國現在社會的撕裂程度越來越嚴重,這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呢?
美國文化地理學家威爾伯澤林斯基提出過一個理論,就是「第一有效定居理論」。根據這個理論說,雖然最初定居者的後代只佔現在人口的一半,但其影響力卻遠遠超出一半。
截止目前,有85%的美國人是新教徒,遠超一半,這說明了首批定居者在文化上對移民的有效同化和影響。
另外,因為美國是新教國家,所以對新教徒就格外有吸引力,比如韓國的移民,基督徒與佛教徒比例就在10:1,即使是阿拉伯移民,基督徒與穆斯林的比例也達到2:1,都是遠超移民原住地比例的。
但是美國人的身份認同,在上世紀60年代的平權運動中遭遇了重大挑戰,就是對黑人同化失敗了。
民權運動興起後,為了防止白人繼續欺負黑人,國會專門出臺了新的《選舉法案》,規定如果黑人投票率不足投票平均率的一半,則選舉不算數。另外,這個法案還強行規定了以種族重新劃分選區。
這樣一來,之前WASP對外來民族和不同宗教白人的異化手段,到黑人這裡就被叫停了。
美國人身份認同,首次出現了白種美國人和非洲裔美國人兩個彼此隔閡的群體。如果只是黑人和白人融合的問題,也不是什麼大事,因為黑人自從黑奴時代就已經普遍信仰新教了,在宗教層面,黑人和白人是相通的。
還有,白人也普通承認之前幹了很多不是人的事,真心誠意地願意補償,總之,黑白美國人之間的歷史積怨在減少,融合也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冷戰結束後,美國沒有了對手,維持一個強大政府、維持美國人共同的身份認同的必要性下降了,雖然還有恐怖主義,但也跟冷戰時期的核威脅差的太多。對國家認同的下降,導致了問題的出現,這就像一棵樹,頂端優勢被裁掉,身份就枝蔓旁生起來。種族、語言、文化甚至性取向之前沒那麼重要的東西,現在都起勢了,變得越來越重要,而最關鍵的,這些東西被迅速政治化了。
一句話,就是共和黨還在玩以前的同化路子,但民主黨沒有搶到WASP這塊最大的餅,就開始搞分化。
舉一個例子就清楚了:1990年,在常春藤學校裡針對學生搞了一個調查,發現只有25%的學生知道「民有、民治、民享」這句話誰說的,三分之一的學生竟然不知道美國是三權分立的,這可是常春藤啊。還有一半的學生不知道獨立戰爭最後一仗的指揮官是華盛頓,但90%的學生卻知道羅莎·帕克斯,就是那個拒絕在公共汽車上給白人讓座的黑人女裁縫。白人以前是欺負過黑人,補償是應該的,但弄到這種地步就太過分了!這就是民主黨為了拉攏黑人幹的事。
結果把黑人拉攏過來一看,民主黨發現票還是不夠,怎麼辦,那就把同性戀群體拉過來,欺負黑人要補償,那欺負同性戀的也要補償啊,於是手段越整越狠。
共和黨是堅持按WASP標準將異質同化,民主黨在這塊搶不過,就四處劫材,以各個角度製造少數群體,然後打著保護多元文化、多維度個人身份為由,大搞分化。從政治策略上看,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同性戀被政治化,他們的利益卻受損了。
本來,同性戀想得到的和應該得到的是異性戀群體的理解和接納,結果你最高法院一紙判決,同性戀表面贏得了結婚權,但付出的代價是與異性戀群體的割裂,反而成了政治遊戲的受害者。
美國社會撕裂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移民現狀。這裡說的是拉美移民,因為數量多嘛。
這個拉美移民非常難以被同化,主要原因有三個:
首先,這些拉美裔移民集中居住,不與美國原住民融合,美國沒辦法,就單獨開闢出一塊來接納這些人,比如邁阿密。隨著人越來越多聚集,學習英語都沒必要了,當地政客反而提供雙語教育,在邁阿密會英語的比會西班牙語的都難找工作,英語成了外語。
其次,歷史上,你像新墨西哥、佛羅裡達州,都是美國從墨西哥搶過去的啊,墨西哥移民來了以後,心態上就不是移民,而是還鄉。這就加劇了融合度。
再次,拉美裔信奉天主教,相信貧窮是死後上天堂的通行證,這就和新教徒認為努力工作才能得到神的庇佑大相逕庭,新教徒以領補貼為恥,而拉美移民就天天吵著要發食品券,這就讓美國新教徒難以理解。
總之,美國這樣一個民族和文化如此多元的國家,無法單靠意識形態來維繫身份認同,即使單靠憲法中的「we the people」也是不夠的。這也就是如今共和黨人想從新教中尋找出路,從裡根到小布希,再到川普,傳統共和黨越來越依仗宗教的力量,尤其是福音派的力量才能贏得選舉,這暴露出美國政治生態惡化和極端化的跡象。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