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分裂,選情背後的社會分化在加劇

2020-12-09 騰訊網

本文作者:杜一無二

有關這次美國大選,對國人來說,是一次近距離圍觀選舉到底是個什麼玩意的絕佳的機會。

這樣的機會,對我們來說,不多。美國是民主的燈塔,通過燈塔照出來的光,來為大家引路。這必須要好好觀摩啊!~

我們這次線上分享會,討論的意義也就在這裡。

先說下群裡推薦的幾部片,尤其是兩部紀錄片,非常不錯。

一部是《投票選舉解密(第一季)》,豆瓣打分8.2,還不錯。總共只有3集,而且每集只有20多分鐘,短小精悍,特別值得一看。

擔任解說的,還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我們熟知的小李子,更多的是一名帥得一逼的演員,而且還是奧斯卡影帝。尤其是,在拿到奧斯卡之前的那個苦梗,更是被大眾戲耍了多年。

但實際上,在公共領域,小李子也做了不少事。

他關注自然生態與環境汙染,親自擔任製片人,打造了多部具有影響力的紀錄片,像《第十一個小時》《塑料海洋》《象牙遊戲》《奶牛陰謀:永遠不能說的秘密 》等,都是高分作品,都極其震撼。另外,他還願意藉助自己的影響力,為其他類似紀錄片擔任解說,像《利爾·迪基:地球》《綠動未來》等。

他還關注藝術家的生存困苦,打造了紀錄片《掙扎:生命與失落的藝術》。

《投票選舉解密(第一季)》是小李子關注政治生活的紀錄片,還真是第一次見。挺值得看的,鄭重推薦下。

另一個是《美利堅大分裂:從歐巴馬到川普》。豆瓣打分8.4,相當不錯,優點是客觀。

它不是說是歐巴馬或者川普在刻意分裂美國,而是說通過他們的表現,背後展現出了美國正在陷入群族分裂的態勢,而且相當嚴重。他們作為總統,當然是想團結國民,一起搞事的,但歷史發展到了一定的關頭,形勢比人強,任誰也沒有辦法。

接下來,就藉助這部紀錄片,來為大家介紹並分析下我所理解的美國選情的問題。

通過這次美國大選,可以看出美國現在社會的撕裂程度越來越嚴重,這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呢?

美國文化地理學家威爾伯澤林斯基提出過一個理論,就是「第一有效定居理論」。根據這個理論說,雖然最初定居者的後代只佔現在人口的一半,但其影響力卻遠遠超出一半。

截止目前,有85%的美國人是新教徒,遠超一半,這說明了首批定居者在文化上對移民的有效同化和影響。

另外,因為美國是新教國家,所以對新教徒就格外有吸引力,比如韓國的移民,基督徒與佛教徒比例就在10:1,即使是阿拉伯移民,基督徒與穆斯林的比例也達到2:1,都是遠超移民原住地比例的。

但是美國人的身份認同,在上世紀60年代的平權運動中遭遇了重大挑戰,就是對黑人同化失敗了。

民權運動興起後,為了防止白人繼續欺負黑人,國會專門出臺了新的《選舉法案》,規定如果黑人投票率不足投票平均率的一半,則選舉不算數。另外,這個法案還強行規定了以種族重新劃分選區。

這樣一來,之前WASP對外來民族和不同宗教白人的異化手段,到黑人這裡就被叫停了。

美國人身份認同,首次出現了白種美國人和非洲裔美國人兩個彼此隔閡的群體。如果只是黑人和白人融合的問題,也不是什麼大事,因為黑人自從黑奴時代就已經普遍信仰新教了,在宗教層面,黑人和白人是相通的。

還有,白人也普通承認之前幹了很多不是人的事,真心誠意地願意補償,總之,黑白美國人之間的歷史積怨在減少,融合也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冷戰結束後,美國沒有了對手,維持一個強大政府、維持美國人共同的身份認同的必要性下降了,雖然還有恐怖主義,但也跟冷戰時期的核威脅差的太多。對國家認同的下降,導致了問題的出現,這就像一棵樹,頂端優勢被裁掉,身份就枝蔓旁生起來。種族、語言、文化甚至性取向之前沒那麼重要的東西,現在都起勢了,變得越來越重要,而最關鍵的,這些東西被迅速政治化了。

一句話,就是共和黨還在玩以前的同化路子,但民主黨沒有搶到WASP這塊最大的餅,就開始搞分化。

舉一個例子就清楚了:1990年,在常春藤學校裡針對學生搞了一個調查,發現只有25%的學生知道「民有、民治、民享」這句話誰說的,三分之一的學生竟然不知道美國是三權分立的,這可是常春藤啊。還有一半的學生不知道獨立戰爭最後一仗的指揮官是華盛頓,但90%的學生卻知道羅莎·帕克斯,就是那個拒絕在公共汽車上給白人讓座的黑人女裁縫。白人以前是欺負過黑人,補償是應該的,但弄到這種地步就太過分了!這就是民主黨為了拉攏黑人幹的事。

結果把黑人拉攏過來一看,民主黨發現票還是不夠,怎麼辦,那就把同性戀群體拉過來,欺負黑人要補償,那欺負同性戀的也要補償啊,於是手段越整越狠。

共和黨是堅持按WASP標準將異質同化,民主黨在這塊搶不過,就四處劫材,以各個角度製造少數群體,然後打著保護多元文化、多維度個人身份為由,大搞分化。從政治策略上看,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同性戀被政治化,他們的利益卻受損了。

本來,同性戀想得到的和應該得到的是異性戀群體的理解和接納,結果你最高法院一紙判決,同性戀表面贏得了結婚權,但付出的代價是與異性戀群體的割裂,反而成了政治遊戲的受害者。

美國社會撕裂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移民現狀。這裡說的是拉美移民,因為數量多嘛。

這個拉美移民非常難以被同化,主要原因有三個:

首先,這些拉美裔移民集中居住,不與美國原住民融合,美國沒辦法,就單獨開闢出一塊來接納這些人,比如邁阿密。隨著人越來越多聚集,學習英語都沒必要了,當地政客反而提供雙語教育,在邁阿密會英語的比會西班牙語的都難找工作,英語成了外語。

其次,歷史上,你像新墨西哥、佛羅裡達州,都是美國從墨西哥搶過去的啊,墨西哥移民來了以後,心態上就不是移民,而是還鄉。這就加劇了融合度。

再次,拉美裔信奉天主教,相信貧窮是死後上天堂的通行證,這就和新教徒認為努力工作才能得到神的庇佑大相逕庭,新教徒以領補貼為恥,而拉美移民就天天吵著要發食品券,這就讓美國新教徒難以理解。

總之,美國這樣一個民族和文化如此多元的國家,無法單靠意識形態來維繫身份認同,即使單靠憲法中的「we the people」也是不夠的。這也就是如今共和黨人想從新教中尋找出路,從裡根到小布希,再到川普,傳統共和黨越來越依仗宗教的力量,尤其是福音派的力量才能贏得選舉,這暴露出美國政治生態惡化和極端化的跡象。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選情與疫情疊加下的美國政治:認同分裂、政黨重組與治理困境
    其背後的中長期邏輯植根於當前美國政治正在浮現的兩種政黨重組(Party Realignment)趨勢[1],即東北部「鐵鏽地帶」白人藍領選民對民主黨的疏離、南方部分「陽光地帶」年輕選民群體對共和黨忠誠度的下降。這一趨勢意味著「身份—認同」將逐步取代「經濟—階層」而成為美國政治的核心因素。選情與疫情疊加下,美國社會的分裂與對立、黨派鬥爭與政治極化,使其國內治理效率進一步下降,甚至引發政治民主的退化。
  • 民進黨新竹彰化選情變數大 蔡英文嚴防內部分裂
    民進黨新竹彰化選情變數大 蔡英文嚴防內部分裂 2014-09-01 10:11:18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9月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九合一」選戰今起進入登記周,藍綠仍有分裂危機。國民黨、民進黨兩黨主席馬英九、蔡英文主帥出馬,營造大團結,未獲提名的黨員若執意參選,黨中央將黨紀開鍘。
  • 加劇美國政治分裂
    中新網9月1日電 綜合報導,自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非裔男子遭警察壓頸致死後,俄勒岡州波特蘭的示威抗議已持續3個月。而日前在威州基諾沙發生的非裔男子遭警察擊傷事件,促使波特蘭示威衝突升級,在上周末更是發生了致命槍擊事件。
  • 美國會騷亂引發白宮辭職潮 政治內耗加劇社會分裂
    新華社華盛頓1月7日電(國際觀察)美國會騷亂引發白宮辭職潮 政治內耗加劇社會分裂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孫丁 鄧仙來美國國會騷亂在華盛頓掀起的猛烈政治風暴7日仍在繼續,多名議員呼籲罷免總統川普,交通部長和教育部長當天先後宣布辭職。川普當天發表講話稱新政府將按時上臺。
  • 吳敦義喊了一句口號,桃園選情立現分裂陰霾?
    對外的悲情呼喚有沒有多得臺民眾一把同情的淚尚不可知,但「節約打選戰」的口號卻差點讓早已舉步維艱的國民黨桃園選情雪上加霜,幾近分裂。17日,臺灣很多媒體突然曝出「楊敏盛怒辭國民黨桃園市黨部主委」的新聞。楊敏盛是島內的醫學界大咖,也是事業版圖橫跨兩岸的敏盛醫院總裁。當初因為跟國民黨前副主席詹啟賢有深厚交誼,再加上國民黨經歷兩次大選挫敗,士氣低迷,已經76歲高齡、不問政治多年的楊敏盛還是決定出山,擔任這個桃園市黨部主委一職。等到吳敦義上臺後,楊敏盛也留任成功。楊敏盛不僅會拿手術刀,同時也是整頓機構的專家。
  • 綠媒老董論臺中選情危險了 背後用意是….
    對於臺中市的選情,吳子嘉表示禮拜五要公布的美麗島民調顯示盧秀燕已經領先了。(盧金足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距離2018年「九合一」選舉開始倒數計時,臺中選情緊繃。親綠媒體董事長直言臺中選情的確危險,甚至在這禮拜五要公布的民調也顯示國民黨提名的盧秀燕呈現領先狀態。但網友認為董事長此舉的背後是要替民進黨催票,不然怎麼高雄的民調都不敢出。
  • 弗洛伊德之死導致美國大分裂!「是審視悲慘失敗的時候了」
    該事件不僅給警民之間帶來了站隊分化,還成為美國社會進一步分裂的催化劑。從5月25日弗洛伊德被「跪殺」至今的20多天裡,美國的種族矛盾進一步加劇,更大的分裂和分化正在形成。 川普與拜登針鋒相對 民調落後加大抨擊力度 首先,由於是大選年,美國兩黨政治鬥爭在此事件中爭鋒相對,引發進一步的政治分裂。
  • 郵寄投票激增加大美國大選不確定性
    新華社華盛頓10月30日電 (國際觀察)郵寄投票激增加大美國大選不確定性 新華社記者鄧仙來 許緣 興越 據跟蹤美國大選投票情況的「美國選舉計劃」網站統計,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0月30日晚,2020年美國大選提前投票的選民數量已超過8600萬,其中郵寄投票數量超過
  • 對蔡英文選情信心不足 美國由「挺蔡」變「兩邊押注」
    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自以為民調領先,再加上受「卡神」楊蕙如「網軍案」困擾,目前採防守策略,且有意「冷卻」選情。國民黨候選人則採取攻勢,加上提前「蓋民調」策略扭轉風向,近期選情猶如倒吃甘蔗。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中國文化大學講學教授陳一新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蔡英文越來越心虛,目前蔡、韓兩人選情膠著,不到最後一刻難以見分曉,正因為如此,此前「一面倒」挺蔡的美國也開始微調,變為「兩邊都押注」。
  • 美國6州紛紛倒戈,大統領選情告急
    由於美國的立法部門嚴重分裂,民主黨掌控著眾議院,共和黨掌控著參議院,大選臨近之際雙方黨爭嚴重,導致新財政刺激方案難產。報導稱,有數千萬美國人失去生活來源無力支付房租,這些人正面臨流浪街頭的悲慘命運。美聯儲對美國未來的經濟前景做出了描述,美國今年的經濟將收縮6.5%,失業率將飆升到10%。
  • 國際銳評丨美國為何深陷撕裂之痛?
    「他的這個任期留下的是一個處於廢墟中的美國——它自南北戰爭以來從未如此分裂。」今年6月,法國《費加羅報》曾發文列舉美國當前面臨的危機,直指美國領導人的政策取嚮導致出現「美利堅分裂國」。半年之後,特別是美國大選的亂象叢生,證明這一判斷並不為過。 如今的美國痛點密布。
  • 【深度好文】六月全臺選情鳥瞰
    新竹縣選情詭譎,由於第三勢力民國黨在這個傳統藍營票倉裡具有25%的實力,所以給予執政的國民黨相當的壓力。在此鐵票區,國民黨內部對於參選人的產生方式意見分裂,整體選情有鬆動現象,民進黨則將之視為二十年來最有可能拿下新竹縣長的機會。大致而言,民進黨有3成實力,民國黨有二成五實力,國民黨有四成實力。
  • 美國會騷亂引發白宮辭職潮 政治內耗加劇社會分裂-新聞中心-北方網
    美國東部時間1月7日凌晨,歷時近15個小時的美國國會聯席會議在經歷示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的波折後結束。會議確認拜登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圖為1月6日在國會大廈拍攝的國會聯席會議現場。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政治深層次問題的解決。首先,共和黨內支持川普的力量依舊存在。在騷亂事件後國會重新認證選舉結果的過程中,近140名共和黨眾議員和8名共和黨參議員繼續支持川普挑戰總統選舉結果。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副總統彭斯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等在這一問題上公開與川普切割,黨內分裂加劇,但國會騷亂不太可能導致共和黨內部近期出現反對川普力量佔主導的態勢。
  • 美國五大關鍵州選情十分膠著 美國大選支持率最新情況
    美國大選的最終結果仍未揭曉,大多數州的選舉結果已塵埃落定,但仍有五個關鍵州的計票工作尚未完成,而且現任總統、共和黨候選人川普與前副總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這幾個州的選情十分膠著。
  • 人民日報評論:美國社會撕裂剎不住車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調查數據顯示,77%的受訪美國人認為經過此次疫情,美國社會更為撕裂。美國分析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處在「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階段」,美國正經歷現代政治史上的「至暗時刻」。 在選情與疫情的疊加作用下,政治極化這一美國固有的結構性問題急劇擴散負面效應,直接導致美國社會陷入嚴重的治理困境。
  • 美國錯判形勢!蔡英文別高興的太早,大陸2大部門霸氣警告
    作者:影覓編輯:枯木距離美國大選還有兩個多月,川普政府就南海、臺灣、西藏等問題發表錯誤言論,對選民展現對華強硬態度,以獲得更多的選情。近期美國不斷對中國發起對抗,多次借臺灣問題挑釁中國大陸底線,錯判形勢。據報導,美智庫傳統基金會傳來消息,美國助理國務卿史達偉稱,美國已經解密所謂的對臺"六項保證",表示現在依然有效。美國此舉向"臺獨"勢力釋放非一般的信號,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 美國社會撕裂剎不住車
    美國分析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處在「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階段」,美國正經歷現代政治史上的「至暗時刻」。在選情與疫情的疊加作用下,政治極化這一美國固有的結構性問題急劇擴散負面效應,直接導致美國社會陷入嚴重的治理困境。美國著名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所形容的「否決政治」困境赫然呈現出來——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競爭而競爭,民眾利益被拋在腦後,其終極結果就是「政治癱瘓」。
  • 國民黨衝刺花蓮「立委」補選選情 全力催票
    國民黨衝刺花蓮「立委」補選選情 全力催票 2010年02月26日 15:4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美國社會撕裂剎不住車(國際論壇)
    美國分析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處在「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階段」,美國正經歷現代政治史上的「至暗時刻」。  在選情與疫情的疊加作用下,政治極化這一美國固有的結構性問題急劇擴散負面效應,直接導致美國社會陷入嚴重的治理困境。
  • 臺灣「九合一」選戰:國民黨基隆、新竹仍分裂
    「九合一」選戰本周進入「登記周」,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左)出馬,全力化解臺灣中部可能出現的分裂危機。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9月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九合一」選戰,藍營仍有分裂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