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可以申請停教休養,卻依然選擇堅守崗位。身患尿毒症的英德市石灰鋪鎮光明小學老師張大漢,患病後一邊透析一邊教學。這份執念讓人關注。
46歲的張大漢自1994年任教以來,已在教師崗位上工作24年。身材魁梧的他,明眼看不出病患,但兩年前的一次檢查結果,卻讓他一時無法接受。
▲張大漢割捨不下幹了20多年的工作,帶病上崗。
主治醫生介紹,除了腎移植,平時要靠血液或腹膜透析進行治療。張大漢盤算,如果選擇血液透析,每周得上2次醫院,顯然不利於教學。每6個小時進行一次的腹膜透析,能自己完成,可以做到教學與治療兩不誤。於是選擇後者。
▲課餘,張大漢在學校宿舍自己進行腹膜透析。
每天上午下課後,他便會回到校方提供的簡易房間裡,進行腹膜透析。這樣的治療,每天要進行4次。雖有醫保支撐,但每月也需1000多元開支,對於並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去年3月,石灰鋪中心小學領導考慮到張大漢的身體情況,將他從偏遠的大田小學調到距離市區更近的光明小學,在工作環境上給予方便。
光明小學校長石輝就曾是張大漢在大田小學時的舊同事。在他眼中,張大漢熱愛教學工作,且得到學生家長的肯定。「在每年的會考中,他教的學生,成績均在全鎮排前三名。」多年來,張大漢還被石灰鋪鎮黨委、政府評為優秀老師和「師德師風標兵」。
張大漢患病後堅持帶病上崗。他說,主要還是心中割捨不下這份做了20多年的工作。工作可以讓自己開心些,在家反而會煩躁。
光明小學是個教學點,雖然只有21個學生,但有3個班級,4個老師負責教學任務,該上的課程一個也不能落。張大漢負責二年級學生的語文課,併兼教學音樂等其他課程,一周下來要上足20節課。
今年教師節期間,英德市政協和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獲悉這一情況後,一道看望了張大漢,並為他送上慰問金,鼓勵他好好治病,早日康復。
採寫:清遠日報記者 卓小疇 見習記者 陶奇
攝影:清遠日報記者 卓小疇
編輯:驚蟄
歡迎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到微社區吐槽爆料!
歡迎參與順手點zan幫小編掙稿分行動!
歡迎將本文分享給朋友成為小編的男/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