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零食企業上市家族再添一員!昨日,據證監會官網消息,良品鋪子首發申請獲證監會通過,將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至此,中國的幾大休閒零食企業齊聚A股,六年前,百草味投懷送抱好想你,曲線上市;三年前,提交四次申請的來伊份上市了;二年前,鹽津鋪子敲響了深交所的大鐘;今年,三隻松鼠也跌跌撞撞地進了A股;如今,良品鋪子也即將登陸A股。
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搞心理學的能造出「飛天」,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良品鋪子創始人楊紅春亦是同一類人,他美術專業造電器,放棄30萬年薪開小店,任憑路遠且艱,鎖定目標勇往直前,終於打造出了一個零食帝國。
拼不了「敲門磚」拼勤奮
高中時楊紅春可能自己也沒搞明白,怎麼稀裡糊塗的就進入了美術專業。1997年,楊紅春從湖北工業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後,也陷於了 TO BE OR NOT TO BE 這樣的糾結當中。
他知道美術這塊「敲門磚」很難敲開知名企業的大門,但他知道信心比能力更重要,帶著夢想,他放低姿態,終於敲開了科龍的大門。雖然被安排在流水席上做質檢員,工作也與專業無關,但他還是全心投入,因為不管怎樣,這是一家上市公司。
既來之,則安之。他在生產車間賣力工作,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憑著這份勤奮,僅20天他就摸清了整個生產流程,了解了產品的性能特點。
憑著這份精進,他被調到了廣告策劃部。一旦勤奮成為一種習慣,想停都停不下來,它帶給人的回報也是巨大的。9個月後,楊紅春被提拔為科長,其後一路不斷晉升。
2002年,他擔任廣西銷售部總經理,接受新的挑戰。還是憑著勤奮,他超額地完成了任務指標,終於成為公司為數不多拿年薪的人。
30萬的年薪是多少人仰望的目標,但楊紅春似乎另有所屬,蛟龍終歸不是池中物,所以他的離開也是一種必然。為了阻止他辭職,老婆以離婚相威脅,但仍然阻擋不了他創業的步伐。
棄年薪為初心
讓楊紅春萌生創業衝動的是,據說那些小廠老闆輕輕鬆鬆年入上千萬。受這種造富神話的感染,他鐵了心的要創業。
2005年,他與科龍的八年之約終於到了,他沒有續籤。這個夏天,他的創業熱情和南方的太陽一樣火熱。
辭職後的楊紅春,像一隻放飛的小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曾想在櫥櫃行業創業,但因沒有經驗,投入成本過高,放棄了。
為了找到合適而長遠的創業項目,他四處拜訪成功人士,在上海結識了老鄉顧青(上海久久丫連鎖企業董事長),食品行業出身的顧青談到,如果將全國各地最好吃的東西放在一起賣,肯定是個不錯的生意。
而這樣的話似曾相識,原來2004年,何伯權先生(原樂百氏前董事長)曾說過,把全世界的零食搬到顧客家門口,是一件可以把小生意做成大事的事。楊紅春當時便記住了這句話。
一語驚醒夢中人,他耳邊迴響起媽媽說的那番話。因小時候貪吃零售,每一次都是那麼饞,媽媽打趣他說「你長大後還不如開間零食店!」
此時顧青的提議觸動了他的初心,而另一方面,彼時國內過半的休閒食品市場份額都掌握在一些跨國巨頭手中,本土品牌處於弱勢,是時候為民族品牌崛起出一份力了。
真正的企業都會有一顆初心和情懷,正是基於創業的初心和民族品牌的情懷,楊紅春說幹就幹。他開始市場調研,產品挖掘,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將創業的大本營設在家鄉武漢。
創業沒有回頭路
民諺有云:三個好漢一個幫。所有成大事業者都不是一個在裸奔,合作、分享是除了勤奮之外,成功創業的不二法門。
他堅定的看好休閒食品的未來,於是賣掉了廣東的房子,拉上了大學同學共計四人開始了零售的創業之路。他從300多個名字中相中了「良品鋪子」,為其投入了60萬元。這一年,名族品牌良品鋪子誕生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楊紅春開始全國跑產地、選產品,談合作。但由於其店鋪式經營,規模過小,需求量也比較小,很多時候不受待見。
但楊紅春從打定主意創業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這些都是創業的一部分,是創業路上必須邁過的「絆腳石」。為了尋到優質的土特產,他進入深山考察,住在鄉下了解產品工藝。3個月,他跑遍全國20餘省市,60多家工廠,最後優選50餘個品種。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2006年8月,良品鋪子第一家門店正式開張。在老闆即店員的背景下,4名員工忙得不可開交。楊紅春更是身兼數職,選料、訂貨、銷售、搬貨樣樣幹。
但是開業當天,結帳發現銷售額為1300元,而免費品嘗就吃掉1400元。而這只是噩夢的開始,此後連續幾個月不斷虧錢,最差的時候,差點就付不起房租。
永遠熱淚盈眶
此時的楊紅春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焦慮也隨之而來。更要命的是此時有很多看他笑話的人,「傻子」「二貨」那些辭職時聽到的稱呼,又迴蕩在他耳邊。但他時常告訴自己,要保持「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生命狀態。
做過銷售經理的楊紅春開始復盤,從產品到模式都沒有問題,銷量為什麼就是上不去?
首先他發現卡通娃娃形象品牌不夠鮮明,經常被人誤以為是童裝店,影響客流。對此,他發揮了自己的美術專長,對形象進行改進。
其次,他發現在50餘個品類中,竟然沒有一個叫得響的產品,必須換成「高頻打低頻」的戰術。時逢當年中秋節、國慶黃金周,楊紅春打出了打出「核桃節」概念,他從全國各地精選36個品種核桃作為主打產品,以破釜沉舟的方式,不計成本請顧客免費試吃。
果然這一套打法湊效了,來良品鋪子買核桃的人越來越多了,順帶也會買其他的零食,生意逐漸好轉,年底的時候已經扭虧為盈了。
此後,楊紅春在開店的路上一發而不可收拾,從1家店到6家店,直至2000餘家;從湖北到四處,直至全國省市。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楊紅春的堅持得到了回報。他長期堅持自有品牌委託工廠生產的方式,從源頭上保證了品質,俘獲了一大批吃貨的心。
創新員工關係
楊紅春不僅在銷售端俘獲了顧客的心,而且在管理端抓住了員工的心。對於自營店鋪,為了激勵員工鬥志,他率先採取了「掌柜承包製」。這種制度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按超出目標業績的收入分成。
此後楊紅春在「掌柜承包製」的基礎上又推進了合伙人制度,實行超額利潤分紅。在日常開支中,每節約1元,店員都要從中分出相應比例,將打工變成為自己幹活,讓員工成為店鋪的合伙人。
上下一心,其利斷金。憑藉合伙人制,員工有了歸屬感,品牌意識加強,服務能力提升,使良品鋪子在同行中脫穎而出,一度被被譽為「高端零食第一店」。
名聲在外,於是很多人手握現金排隊等著加盟,但並不是有錢就可以加盟的。楊紅春對加盟商的要求是懂得品牌的價值,好溝通,有成熟的運作經驗,也有人脈。這些措施有利於良品鋪子走出湖北,擴張全國。
在管理上,他用直營的方式管理加盟店,這種方式保證了品牌的一致性。2012年,良品鋪子店鋪突破1000家。
此後零食網際網路品牌興起,楊紅春也在電商領域進行了小規模的嘗試,一共拓展了包括京東、淘寶等在內的多個電商平臺。為此,他還專門成立了單獨的電商物流部門。生意從線下搬到了線上,用戶不再局限部分省市。
楊紅春布局的「以門店終端、線上平臺為核心」全渠道銷售模式使良品鋪子在網際網路行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門店數量持續增加,線上平臺銷售規模持續擴大。
成功的秘訣
相比於國內其他的零食企業,良品鋪子一直走的是高端路線。對此,楊紅春說,「高端戰略」標誌著良品鋪子堅持和回歸初心——做好品質,不做低價競爭。因此此次成功過會,良品鋪子被譽為「高端零食第一股」實至名歸。
據招股資料顯示,以創始人楊紅春為代表的團隊持股平臺共持股46.96%的股份,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此時那些說楊紅春「傻子」「二貨」的人怎麼也想不到放棄年薪30萬,得到的卻是至少30億。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捨得」,有舍才有得。除此之外,我們還在楊紅春身上看到了許多成功企業家的共性:從一個情懷(初心)開始,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勤奮),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團隊),在成功的路上懂得分享利益(合伙人),眾志成城,無堅不摧!
來源: 電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