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懷胎終於分娩,看著寶寶在身邊熟睡,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是開心又甜蜜的,雖然累,但也值得啊,真是恨不得讓寶寶每分每秒都在自己得視線內。看著看著就會發現,新生的寶寶會經常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頻繁使勁,感覺像是在掙扎一樣。
作為新手爸爸媽媽,看到這種情況自然是覺得很奇怪的,並且也因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而有所擔心,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新生兒為什麼總是頻繁使勁兒?
首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新生兒在長身體
一歲以內的寶寶生長速度是非常非常快的,尤其是剛出生一個月內的寶寶,正常情況下體重能增加2-3斤,母乳充足的寶寶體重增長甚至能達到4-5斤。
正因為生長速度比較快,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生長痛。而且,新生兒現在還不會翻身,總是保持著這一個姿勢睡覺也挺累的,當寶寶累了,就會做出一些類似伸懶腰的動作,所以寶寶會出現頻繁使勁兒的情況。
另外,寶寶才剛出生不久,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有些動作也不是自己能夠控制得了的,出現這些動作也是很正常的。
懶媽媽建議:
當寶寶出現頻繁使勁的時候,爸爸媽媽不用太緊張,如果沒有出現其他情況,比如說寶寶哭鬧,排氣,吐奶等,寶寶還是一如既往的在睡覺,一般情況下都是寶寶在長身體而已,我們是不需要去幹預寶寶的,讓寶寶自由發揮就好。
其次,寶寶頻繁使勁可能是因為腸脹氣
新生兒也經常會出現腸脹氣的情況,主要是寶寶在哭鬧或者吃奶的時候吸入過多的空氣,但又不能及時把這些氣體排出來,導致寶寶體內的氣體過多,造成脹氣。寶寶如果脹氣,也會睡不安穩,頻繁使勁。
怎麼判斷寶寶脹氣了
①寶寶肚子鼓鼓的,用手去拍還會出現鼓聲,有些寶寶甚至能明顯的在腹部看到血管。
②寶寶容易哭鬧,吐奶,還經常放P,聽到肚子咕咕響。
③睡覺時煩躁不安,小手小腳使勁亂蹬。
如果寶寶出現以上這幾個症狀,一般來說都是因為脹氣了,如果寶寶哭鬧的很厲害,還經常憋的小臉通紅的,還要考慮寶寶是不是腸絞痛,總之這都是會令寶寶難受的問題,如果出現了就要及時處理。
寶寶脹氣怎麼辦?
①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做排氣操,或者在寶寶的腹部進行按摩,促進腸胃的蠕動,讓氣體儘快排出來。
②可以讓寶寶趴在爸爸媽媽的肚子上,或者是趴在一些小被子、公仔上面,通過壓迫寶寶的肚子把氣體排出體外。
③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吃一些益生菌來調節寶寶的腸胃。
注意:在進行第一第二種方法時,一定要等寶寶吃飽半個小時以後才可以進行,也不要在寶寶哭鬧的時候進行。
二寶在月子裡脹氣,最明顯的就是肚子摸起來硬硬的,鼓鼓的,用手去拍的時候還會發出一些和平時不一樣的聲音,就好像在打鼓一樣。肚子兩邊的血管看著非常明顯,還時不時地放P,因為不舒服,所以總是睡不安穩,一會兒就醒了,還經常使勁,最後也是用幾種方法才搞定了。
懶媽媽建議:
新生兒脹氣經常會發生,爸爸媽媽應該防範於未然,儘量讓寶寶不需要承受這種辛苦。
不要等寶寶太餓的時候才餵奶,不然寶寶太著急了,吃奶的時候就容易吸入空氣。也不要在寶寶哭鬧的時候餵奶,結果還是會容易吸入空氣。平時餵奶的時候要注意使用正確的姿勢,母乳餵養的話要讓寶寶能夠含住整個R暈,奶粉寶寶的話也要含住整個奶嘴,奶水要充滿整個奶嘴,避免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奶嘴的選擇也要注意,新生兒應該是用小號的,到了合適的時間再更換其他型號的。
最後,寶寶很有可能是便秘了
如果寶寶便秘了,由於大便比較乾結,寶寶就會出現排便困難,排便的時候就會出現使勁的情況。
當然,母乳寶寶一般不會出現便秘的情況,畢竟母乳是有輕瀉作用的。如果是奶粉寶寶,經常小臉憋得通紅,頻繁使勁,而且平時大便也比較幹的話,除了考慮一下的兩種情況,還要考慮一下寶寶是否便秘了。
懶媽媽建議:
如果寶寶便秘了,對於寶寶來說非常辛苦的,而且因為排便可能會有疼痛感,所以寶寶會抗拒排便,在排便的時候還會哭鬧,看著真讓人心疼。
如果不想寶寶這麼辛苦:
母乳餵養的媽媽要調整一下飲食。適當多吃一些蔬菜,飲食要清淡,避免吃上火的食物,因為奶水的質量是會隨著媽媽的飲食而改變的。只不過,就像上面所說的,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很少出現便秘,所以媽媽需要為此而調整飲食結構的機會並不多。適當給寶寶喝點水。雖然說在添加輔食之前,不管是母乳寶寶還是奶粉寶寶,正常情況下都不用額外餵水,不過凡事都可能會有例外,當寶寶身體缺水了,出現便秘了,爸爸媽媽就需要額外給寶寶增加一點水分。可以在兩頓奶之間喝點溫開水,也可以在衝奶粉的時候,在原來的基礎上多加5~10ml的水。給寶寶做腹部按摩。按摩腹部的好處比較多,可以排氣體,也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幫助寶寶排便。如果以上方法都來不及,或者感覺效果不怎麼樣,爸爸媽媽還可以考慮,在醫生指導下讓寶寶吃點益生菌來調節腸胃。
不過,總的來說,如果新生兒只是頻繁使勁兒,一般來說都是在長身體,不需要大驚小怪。但如果新生兒除了頻繁使勁,還有其他表現,爸爸媽媽就應該考慮寶寶是脹氣或者是便秘,抓緊時間去處理就好。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了解更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