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中學生而言,語文文言文是普遍感到困難的,尤其是詞類活用更是無從下手。因為在課文注釋中一般是直接註明什麼詞活用為什麼詞,並且也給出了翻譯,所以學生不知道為何如此。很多時候,如果問老師,有的老師也只是告訴就是這樣的,直接記下來就可以了。
由於文言文很多,而書本上的比較少,所以如果僅靠死記硬背是不能應對考試的,並且語文考試時,更多地採用教材之外的素材,這樣死記硬背就沒有作用了。
是否詞類活用真的無從下手呢?
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詞類活用很容易掌握,並且不需死記硬背,完全可以遇到具體句子可以判斷出來,這樣就能靈活判斷出是否是詞類活用以及判斷出是什麼詞活用為什麼詞。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掌握語法中的句子成分知識點,並且要掌握一般的句子成分由什麼詞充當。
為了便於介紹,先介紹下句子成分,這樣後面就輕鬆了。
句子成分,也就是句子的不同組成部分,因此不同的句子成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這裡要強調的是句子成分要從結構和詞類的角度入手,這一點要牢記。
從句子的角度看,所謂的結構指的就是位置,也就是左右或前後關係。再結合詞類,也就是什麼詞在什麼詞的什麼位置,也就是何詞在何詞的左邊或右邊(前邊或後邊)。
這裡要強調的是不要死記硬背知識,而是要從結構和詞類的角度入手判斷主語和謂語。 如果名詞在動詞的左邊(即前邊)就是主語;如果動詞在代詞的右邊(即後邊)就是謂語。
名詞在動詞的右邊(即後邊)賓語。
這裡也可以看得出結構的重要性。名詞在動詞左邊是主語,在動詞右邊是賓語。這個區別是由於名詞和動詞位置的不同所致,不是具體詞的含義決定的。
定語就是名詞左邊的修飾成分。也就是說只要是在名詞左邊來修飾其右邊的名詞的句子成分就是定語。
名詞的修飾語只能在其左邊,也就是定語;同樣動詞也有修飾語,而動詞的修飾語前後均有,在其左邊的是狀語,在其右邊的是補語。由於此處是介紹詞類活用,所以補語就忽略。
在現在漢語中,一句話的標準句子語序也就是自然語序,如上圖。並且一般情況下,主語是由名詞充當的,謂語是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定語是由形容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如果有賓語,充當謂語的智能的動詞(並且是及物動詞)。這裡按照掌握輕鬆的原則,把名詞和代詞是放在一起進行的。
掌握了上面的內容,就可以輕鬆地進行詞類活用的判斷了。
判斷詞類活用的類型必須要從結構和詞性入手進行,否則就無從下手。
下面再從其他的例子來介紹如何具體判斷詞類活用的類型。
六王畢,四海一。六王和四海都是名詞,在句首,作主語,所以畢和一在其後只能是謂語,所以都是動詞。而一是數詞,這裡作動詞,因此就是數詞活用為動詞。
2.烏鵲南飛。
烏鵲為名詞,在句首;飛為動詞,在名詞烏鵲的右邊,所以是謂語,因此烏鵲是主語。而南在主謂之間,是狀語。由於南本身方位名詞,所以這裡就是名詞作狀語。
3.乳二世。
二世是名詞在句末是賓語,因此二世前的乳必須是及物動詞,否則無法構成動賓結構,句子就不通了。而乳本為名詞,這裡要作動詞,因此乳為名詞活用為動詞。
4.多可喜,亦多可悲。
這句話裡可喜與可悲中的可是修飾喜和悲的,而喜和悲是形容詞,充當謂語,因此多只能是主語。由於多本為形容詞,這裡在主語的位置,所以活用為名詞。
5.庭中通南北為一。
這句話「南北為一」中由於「為」為動詞,所以「一」在動詞「為」後,只能作賓語。而「一」本為數詞,因此是數詞活用為名詞。
根據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想靈活判斷詞類活用需要從結構與詞性入手,這就需要對句子進行結構分析,然後根據結構分析判斷句子成分,然後判斷是否是詞類活用以及如果是詞類活用是何種類型的詞類活用。(句子成分參照相關講解進行,由於本人對於語法中的句子成分講解與語法書上角度不同,而是從結構與詞性入手,所以使用起來才比較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