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得知懷孕時開始,孕媽媽就升級成全家重點保護對象了。為了胎兒和孕媽媽的健康,不但全家人處處小心謹慎,第一次懷孕的孕媽媽更是為了胎兒安全而緊張。有的孕媽媽穿上防輻射服,有的媽媽從此不使用手機,不用電磁爐,不用微波爐。
從孕媽媽的角度,為了孩子這樣做都可以理解,起碼沒有影響到別人,不管有無用處,這樣做讓自己安心就好。但是如果做得太過度,不但讓家人疲憊不堪,甚至會引起左鄰右舍的反感。
最近就看過這樣一個案例,讓人哭笑不得。
我懷孕了,關掉你家的Wi-Fi
這是一位剛懷孕的孕婦,懷孕後處處小心。為了防止輻射,不準她的丈夫在家玩手機,電視也不能看,所有電子產品都不能用,甚至關掉了WiFi。為了吃得放心,讓她的婆婆每天早上5點去菜市場買純天然綠色蔬菜,就連買海鮮也要問問是養殖的還是純野生海水的。
要求自己家的人也就算了,她還要求鄰居也要配合。她不知道從哪聽說別人家的WiFi產生的輻射能影響到她肚子裡的寶寶,因此她在小區的群裡挨家挨戶地加好友,加上之後就理直氣壯地要求鄰居:「我懷孕了,請關掉你家WiFi」。
有的鄰居回復她了,滿屏都是表現出莫名其妙和不滿,有的鄰居乾脆不回復。對於不回復自己信息的鄰居,她就讓她老公去敲遍鄰居的門,再次要求鄰居關閉WiFi。
鄰居們看到女子這樣的無理要求被氣得夠嗆,回懟道:「你懷孕,關我家Wi-Fi有什麼關係?想不被輻射,那你就去把基站、衛星關了去!」
鄰居們的硬核回懟「又逗又狠」。不知道懷孕媽媽聽到了作何感想?如何應對?
懷孕後是要多方面小心,但是要求鄰居關閉Wi-Fi就有點過分了。就算鄰居配合你把自家的Wi-Fi關了,那你就保證不出門了?外面的酒店,飯店,商場,醫院哪裡沒有Wi-Fi?「想不被輻射,那你就去把基站、衛星關了去!」鄰居懟得沒錯。
那麼,Wi-Fi會對胎兒造成輻射麼?
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工程和技術部門的科學家測試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受到的輻射是大約每平方釐米1微瓦(即百萬分之一瓦特),而FCC對於Wi-Fi頻率的安全輻射限度是每平方釐米1000微瓦,因此,即使在一個房間中使用多個Wi-Fi設備輻射都是相當小的,不會直接對人體產生危害。
相關國內外文獻都表明輻射的強度和距離成反比,WiFi其實與手機信號並無本質區別,都屬於微波,產生的輻射都在安全範圍以內,一般位於800-1900兆赫的波段,目前還沒有真正有力的科學依據表明它會破壞人體Dna或蛋白質結構,從而影響胎兒的發育和孕婦的身體健康。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在發生輻射。想要完全杜絕輻射,在地球上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我們日常用的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其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對於懷孕的媽媽來說,不必過於擔心緊張,wifi和電腦手機等輻射是不會影響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的。
懷孕後,關注胎兒健康是沒錯的,但要這樣做
首先,孕媽媽要持好心情,不要過度緊張。
懷孕後,孕媽媽可能受激素影響,而情緒不穩定,容易緊張和焦慮,為一點小事就草木皆兵。雖然寶寶的健康事大,但也不是自己無理取鬧的理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的內心,才是對寶寶最大的保護。
其次,要相信胎兒沒那麼脆弱,自己生活的環境也是安全的。
生命是神奇的,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成長有多重保護,要相信生命的力量,同時也要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信心。
第三,家人要及時關注孕媽媽情緒,多溝通疏導。
家人要及時給予孕婦關心和陪伴,多體諒她們,讓她們感受到關愛和照顧,避免孕婦會做出出格的行為或引起心理上的疾病。而上文中的孕媽媽之所以行為激進,可能是因為她對輻射的認識存在誤區,所以家人和孕婦本人也要多學習了解正確的知識,避免聽見風就是雨,談輻射色變的程度。
第四,多去戶外活動。
懷孕後,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多去戶外活動。戶外活動可以減輕懷孕初期「害喜」的不適症狀;陽光、新鮮空氣以及適度的體力活動有助於孕婦與胎兒的健康,同時戶外活動能增進體力,增強耐力還會讓肌肉得到鍛鍊,最終會使生產過程快而順利。
第五,按時產檢。
當定期做產檢。定期檢查能連續觀察了解各個階段胎兒發育和孕婦身體變化的情況。
產檢過程中孕媽媽要積極配合醫生,不要單憑個人主觀判斷來決定做還是不做相關檢查,如果不按時產檢或者不做相關檢查,如果有不好的情況,最終影響的是自己和腹中的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