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師範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注重引導教師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期間,教務部(研究生院)聯合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在學校官微開設「BNU課程思政雲享會」欄目,邀請學部院系專業教師分享經驗與心得,展示北師大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探索與成果。
本期的分享人是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劉凱副教授,她講授的是「防災減災工程學」專業課程。
「防災減災工程學」是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主要針對國家自然災害防治與防災減災人才培養的需求而開設。課程主要講授影響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的基本特徵、成災機制與防範措施;從多學科角度,使學生掌握災害防治的核心理論與方法,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的防災減災專業人才。
本課程的內容與思政教育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繫,可以很好的擔負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經過六年的建設,已經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通過課程教學實現了「立德樹人」的目標;反過來,明確了課程思政目標後,課程的知識點也有了價值主線,提升了課程的立意,促進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二者相輔相成,形成協同放大效應。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策略
「防災減災工程學」在課程思政教育方面採用「整體布局,局部優化」的教學設計策略:
一、整體布局指的是整體教學設計要將課程思政貫穿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我們專業培養的學生畢業後是從事國家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事業的中堅力量,要培養他們的仁愛之心,引導他們樹立理想信念,將所學知識服務於國家需要和民族發展。所以整個課程從始至終列舉了一系列災害案例,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切實感受到災害對人類生命的衝擊;同時,也讓學生深切認識到防災減災事業任重道遠,使他們帶著一種深切的使命感來學習這門課程,並將所學知識服務於國家需要和民族發展。
二、局部優化指的是針對不同的教學單元進行優化設計,將愛國情懷、唯物史觀、社會責任、工程倫理、工匠精神、生態文明等思政元素有機地設計和融入在課程中,深入挖掘各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的本質聯繫,精準地融入價值塑造的元素,堅持知識性和價值性相統一,合理安排各個教學內容。比如,我們在風災害與防風工程教學單元中,選取了港珠澳大橋作為案例,講解這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是如何進行結構抗風設計的,增強學生技術自信、理論自信,對科學的熱愛以及報國的熱情。又如,在洪水災害與防洪工程教學單元中,我們講解20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工程的設計原理,讓同學們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智慧,認識到所有的歷史都是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工程更是人民創造的,要從中國的歷史文化文明中汲取智慧。
課程思政教學經驗分享
一、課程思政要與時俱進。我們的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要不斷增強相關案例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引發學生共鳴。以防災減災工程學為例,以往課程內容主要針對傳統的自然災害及其防禦工程,如地震、颱風、洪水等。今年的新冠疫情廣受關注,我們就把公共衛生領域突發事件的「防禦工程」設計引入到課程中,講解了方艙醫院的選址、建設和功能。同學們都聽得特別認真,在課程群裡紛紛表示漲知識。在這樣的案例中,同學們還能深刻地感受到中國速度與中國力量,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採用多元形式開展課程思政。除了課堂教學,我們還會採用實地調研這樣的實踐活動來配合課堂內容,比如帶領學生參觀北川地震遺址,實地進行災難教育,還有今年的課程設計,同學們正在開展北京師範大學校園震害模擬與應急預案設計,從而培養學生愛國愛校的情懷。
三、避免形式主義。課程思政不是給課程貼一個「思政課」的標籤,要將價值塑造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學各個環節,並且用知識和技巧將其傳達給學生。授課過程中要恰當有度、潤物無聲,要基於真理、基於事實、基於科學,將思政內容在專業課程裡進行升華與延伸。
四、重視自身素質提升。「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豐富的知識儲備是做好課程思政的基礎。作為教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和引導。不管線上還是線下教學,都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主動提升自身素養,提高政治覺悟,並把教書育人的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中。
(作者:劉凱,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副教授)
今年5月,北京師範大學啟動全校範圍、持續全年的教育教學大討論。大討論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教育教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主題,包括「如何進一步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等五大議題。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
新聞連結:
北京師範大學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開幕!
關於BNU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
如何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教育部8問答詳解
-bnuweixin-
來源:教務部(研究生院)
排版:李欣妍
責任編輯:吳佳芮
投稿/加入我們:xwzx@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