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乾淨的柏油路面、規劃整齊的停車位、休閒憩息的長廊涼亭、圖文並茂的文化牆、絢麗多姿的景觀綠化……如今走進漕河涇街道金牛花苑小區,煥然一新的面貌讓人眼前一亮。
金牛花苑小區地塊原為上海第六牧場,於1996年建成老式售後公房,因來源於牧場故取名金牛花苑。小區總戶數1056戶,與上海南站一路之隔。
△ 門頭改造前
△ 門頭改造後
針對新形勢下面臨的社區管理問題及各類矛盾糾紛,在漕河涇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金牛居民區堅持黨建引領,以金牛花苑小區綜合治理為契機,以問題需求為導向,凝聚發動社區黨員群眾、周邊商鋪及其他多方力量,聚智凝力、剛柔並濟、多管齊下,共同打造社區宜居環境。
▷
小區環境和美
「三駕馬車」共建美麗小區
金牛花苑小區於2018年順利完成業委會換屆工作,7名業委會成員中有5名黨員,成立了黨的工作小組。金牛居民區黨總支牽頭,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三駕馬車」團結協作,定期召開黨小組會議、三方聯席會議,及時協調解決居民急、難、愁問題。
1
將停車難題變成最大優勢
走進金牛花苑小區會發現,道路旁的車輛停得整整齊齊。儘管早晚下班高峰往來車輛絡繹不絕,卻是有條不紊。
△主幹道改造前
△主幹道改造後
針對小區過去每天循環上演的車輛「搶位大戰」,「三駕馬車」跨前一步,利用小區綜合治理契機,組織居民代表、職能部門、相關單位反覆協商,根據居民需求對實施方案前後修改了5次,最終通過重新規劃、統一划線、綠化改造等方式,停車位由原先約200個增加至320個,緩解了小區的停車難,居民紛紛點讚。
△ 16號樓改造前
△16號樓改造後
「三駕馬車」廣泛徵詢居民意見,共同制定小區停車公約,創新性地推出了「愛心敬老停車卡」, 倡導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讓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2
把公共空間打造成休憩樂園
通過金牛花苑小區綜合治理,原本坑窪不平的道路已經翻新硬化,雜草叢生的荒地被平整為小廣場,還增加了休閒座椅、晾衣架、路燈等設施。
△水泵房改造前
△水泵房改造後
△垃圾庫房改造前
△垃圾庫房改造後
△牆面 「顏值」提升
平時在小區裡鍛鍊的居民特別多。「現在打造的很好,不僅乾淨整潔,小區道路變身健身步道,還因地制宜設置了很多座椅,我們出來散步累了就可以坐下休息,非常方便。」居民劉阿姨說道。
△改造前
△改造後
金牛花苑小區的健身廣場也舊貌換新顏,變身成居民的休憩樂園。記憶中的蘑菇亭刷上新的色彩,新添了圓頂休閒椅,木質的長廊供居民休歇。居民三三兩兩聚在此處,在陽光下閒聊。
△健身廣場改造前
△健身廣場改造後
3
讓非機動車停放更加規範
針對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等問題「開刀手術」,實施非機動車棚智能化改造,完備安全監控、煙感裝置、消防噴淋等無人管理措施,引入新技術解決「老問題」。還將增設便民小屋,提供打氣、簡易維修等工具,定期開展理髮、家電維修等便民服務,讓居民「安居」更「宜居」。
另外,根據居民就近停放的需求,在每個樓道外公共部位安裝簡易非機動車停車棚,把停在樓道內的非動車「請」出來,減少安全隱患。同時,加大文明停車的宣傳力度,指導物業公司加強對非機動車亂停放現象的整改和管理,引導居民通過「21天習慣養成」形成自覺。
▷
公共服務複合
多管齊下居民溫馨適意
圍繞「安全隱患不進小區、群眾辦事不出小區」,在技防設施上著力,在優化服務上發力,不斷提升小區治理的綜合能級。
1
鄰裡小匯品質化
原來的居委辦公室經過改造,「變身」溫馨又寬敞的鄰裡小匯,成了居民們活動的「公共舞臺」。
居委會原來的傳統辦公形態改變了,「騰籠換鳥」後打造的金牛鄰裡小匯成為居民「家門口的小客廳」,通過文化配送、社會組織力量注入、居民自發組織,不斷增強「居民家門口客廳」的輻射影響力,用活動凝聚人心、用服務暢通溝通渠道。
在金牛居委看到,原本寫著「辦公室」的牌子不見了,掛上了「綜合文化活動室」「金龍宜家居商共治組織自治點」「民防宣教點」等新招牌。
金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提起建設「服務型居委」時說到:「我們儘量壓縮居委辦公空間,把更多資源讓渡給公共服務和居民活動,實現居民議事、文藝團隊、體育健身、矛盾調解等多功能複合,實現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
2
一網統管數位化
聚焦「人、物、動、態」,建立健全兩個維度的管理機制。從小區的維度,打造「智慧社區」平臺,全方位全時段地監控小區人員流動情況,充分掌握小區運行的基本體徵,有效感知和預判社區安全薄弱環節,切實減少外來人員流竄作案、入室盜竊及盜竊電瓶車等現象的發生。
從塊區的維度,將金牛作為南站地區網格的一個重要節點,實現南站周邊的平安綜治、市場監管等多領域的數據匯聚,推動各條線執法隊伍在居商聯動中的業務協同,最終讓網格成為實戰應用中最早發現、最快處置、最終解決的第一線。
3
一網通辦便利化
延伸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的觸角,發揮居委會靠近群眾、周末有人值班等優勢,圍繞居民辦事需求最集中的事項,增設一網通辦自助服務機,探索居委直辦、收件代辦、集中聯辦等不同方式,推動60餘項民生服務功能下沉,讓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只有晚上和周末有空的上班族真正受益。
4
民防建設規範化
貫徹落實市民防辦試點要求,在金牛打造居民區民防工作規範化建設觀摩示範點。建立條塊協同、街居聯動的屬地化聯合共管模式,探索居民區地下空間(民防工程)日常管理、巡查報告工作機制,構建由戶外有線廣播+手搖警報器+手持電喇叭+新媒體廣播等綜合廣播系統。
結合5.12防災減災日、全民國防教育日等節點,集中開展宣傳培訓、防空警報試鳴疏散掩蔽演練和街道跨區域人口疏散演練,構建宣教有責、常態長效、平戰結合、治管融合的社區民防工作新格局。
「牧場小區」大變樣,每個角落都充滿新氣象,群眾充分感受到幸福就在家門口。移步換景,迎來蝶變的金牛花苑小區,在冬日暖陽的映襯下,顯露出勃勃生機。
作者:漕河涇街道
原標題:《黨建引領繡出治理圖景,「牧場小區」變身宜居家園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