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歲前,男童在9歲前呈現第二性徵發育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內分泌疾病[靈光一閃]
通俗來講,剛剛出生的嬰兒,從生殖器外形就能識別是男還是女,這就是兩性之間不相同的特徵,稱第一性徵。到了成年,男女在身體外形上的性別差異是顯著的,這種差異是從青春期開始逐步形成,就稱為第二性徵。
首先為乳房增大,並有觸痛,雙側乳房同時增大或僅一側增大,而後發展到另一側。隨著病情的發展,女孩乳房進一步增大,出現外生殖器改變,陰道分泌物增加,患兒還會長出陰毛、腋毛,陰道有出血症狀,出現月經來潮等。
主要表現為睪丸增大、陰莖增長、增粗,並有勃起現象,還會長出陰毛、鬍鬚,出現變聲,甚至遺精等。
以女孩為例,診斷為中樞性性早熟以後,如果判斷她的骨齡超前特別明顯,會影響到她的終身高,或預測孩子有可能會比較早的出現月經初潮,比如說10歲以前,我們就要對其進行幹預或者治療。
現在國際上通用的一種治療方式是採用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的治療藥物,除此之外,性早熟會引起生長加速,短期內身高增加,但同時可能導致骨骺過早閉合,以至於影響孩子的最終身高,所以常常聯合使用生長激素,來促進身高的增長 。
身高的增長好比是一場長跑比賽,要想達到比較滿意的身高,一方面是要保持較好的生長速度,另一方面也要儘可能地延長生長的時間。在生長速度一致的前提下,孩子的生長時間越長,終身高就會更高。
因為性早熟,有生長激素和性激素的共同作用於身高發育,所以孩子的身高會有一個高速增長期,使其看著不矮,甚至還比同齡人高一些,但是青春期的提前啟動,也常常會導致孩子的骨骺提前閉合,身高停止增長,縮短了生長的時間,自然也就「跑不遠」了,最終導致終身高不理想。
例如:一個7歲性早熟女孩小紅身高127cm,在當下看著並不矮。但是,她的性發育進程已經啟動,骨齡提前2歲。如果不幹預治療,她會在接下來2年左右加速骨骺閉合,然後 停止長高。與此同時,她的同齡人可能才剛剛開始性發育,跟她相比,差不多的生長速度,卻多了幾年的長高時間。所以,小紅的終身高會矮於同齡人。
孩子的身高增長,一方面取決於生長時間,一方面也依賴於生長速度。打了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抑制劑後,孩子體內雌激素減少,雌二醇水平會降低到性發育之前的水平,延緩骨齡的進展,為身高的增長爭取更多的生長時間。
而此時再輔以生長激素進行治療,則可以在孩子有限的生長時間內,儘可能地提高孩子的生長速度。這兩者協同來助力孩子的終身高,這種治療方法在臨床上被稱為「雙打」。
研究表明,生長激素本身不會導致性發育,也不會對發育時間或者進程上有什麼改變。
除此之外,由於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治療性早熟,在達到抑制性發育目的的同時,也會導致個體的生長速度明顯減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考慮聯合使用生長激素。
這樣既抑制了性發育,也促進了體格的生長,從而使得孩子最終的成年身高有一個比較理想的改善。綜上所述,使用生長激素不僅不會導致性早熟,必要時,為了治療性早熟,我們還要輔以生長激素治療。
想知道性早熟的發病原因和預防措施,點擊
謝謝閱讀[來看我]
專注育兒科普,尤其擅長兒童矮小症和性早熟相關知識,歡迎大家留言或私信諮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