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信訪」公布9102個案例,市民關注些啥
窨井蓋丟了、餐廳衛生不達標、工廠散發臭味、小區違章搭建、開發商拖欠工資……在上海市網上信訪平臺「上海信訪」上, 市民可以向16個行政區和33個委辦局投訴任何事情,對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社會發展提出意見建議。全市超過60%的信訪都來自於網絡來信和電子郵件,網絡成為市民主要的投訴渠道。
2014年11月起,上海市信訪辦開始在「上海信訪」網公開部分投訴建議信件和單位回復,同時公開按期辦結率、公開回復率、好評率。
截至2018年11月23日,「上海信訪」共公布了9102份案例。在這9102封來信中,上海市民都在關注什麼樣的問題?
各區平均辦結率99.97%,處理卻需要57天
吳先生家居住在松江區石湖蕩鎮金匯村,在村子不遠處的長石路上,有家溫福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為了節約成本,這家公司總是晚上10點開工,不僅鍛打金屬帶來的框框聲吵得人無法休息,廠房不斷往外排放的黑煙、廢水也給附近居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吳先生向「市長信箱」寫了一封投訴信,5個月後,溫福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籤署了停產搬遷協議。
網絡信訪是一個讓市民參與城市管理,也讓市政機構充分了解民情的平臺。上海市衛健委將接訪和建議工作納入考核,要求各區衛生計生委每月至少報送一條人民建議。「上海信訪」顯示,上海市衛健委按期辦結率有100%,好評率為84.62%,好評率排行第二。
公開回復率最高的是靜安區,100%全部公開,其次是嘉定區94.48%、奉賢區90.63%,最低的是寶山區,只有60.45%。市級委辦局的數字看起來並不理想,市商務委、市公安局、市稅務局、市文廣影視局、市政府外辦、市體育局、市旅遊局的公開回復率都是0%,公開程度前三位的分別是市司法局(100%)、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98.04%)、市規劃國土資源局(96.15%)。
家住浦東張江的周先生苦於孩子的入學問題得不到解決,通過網上的《市長信箱》,表達了關於科創城張江中區萬科翡翠公園對口初中的想法。第二天中午就收到來自浦東教委的回覆:對口初中計劃列入2018年新開辦的學校名單。
也不是每一個都像周先生這樣幸運。「上海信訪」官方數據顯示,全市平均受理辦理周期27天8小時。但從公開案例的「來信日期」和「發布日期」來看,平均處理時間57天,最長的一封信花了831天。有36封信在一天之內得到了回復,也有129封等待時間超過一年。按照《信訪條例》要求——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將按照轉送5個工作日、受理5個工作日、辦理答覆60日或30日的時限,有2523封信件超過了60日時限,佔總數的27.82%。
民情打探者和政策建議者
總體來看,住房保障和道路交通始終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但四年過去,關注的方向確有所變化。2014年大家最關注前三位分別是道路交通、住房保障和人力保障,而到了2018年,最關注的前三位則變成了住房保障、道路交通和工商消費,教育問題也從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
民以「房」為天。住房保障類的投訴建議從2016年下半年後逐漸上升,住房保障類又多含舊區改造、住房公積金、物業管理、小區設施等問題。前些年火爆的房地產市場環境,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引發開發商資金斷裂等一系列連鎖反應。閔行區一個住宅小區就因開發商逃逸,導致辦理房產證的有效證據大量缺失,業主遲遲拿不到產證,引發集體上訪。
工商消費類涉及較多的則是金融投資糾紛、商戶企業服務和產品售後維權等問題,尤其是2017年底後,P2P平臺集中暴雷,對理財平臺的投訴明顯增多。
信訪不僅僅只是投訴,有時是幫助政府收集信息,有時則是對城市建設提出的」金點子「。2017年1月至11月,建議類的信訪件佔總量16.8%,城鄉建設、交通能源、政法、教育、勞動社保是「金點子」的主要供給方向。許多關於老舊電梯更新改造、治理違法建築等建議都被採納,用於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
卜海俊通過「人民建議徵集」平臺,一共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見建議24條,其中5件得到落實。他的建議,有公開鎮、村幹部簡歷這樣的「小事」,也有像「加強上海西部四區經濟總體規劃」這樣的「高大上」建議。
市中心重商業,郊區重環保
從每個區的公開數量來看,靜安區每萬人的信訪數量最多,但由於每個行政區的公開程度不同,實際上有可能是因為靜安公開得最多。總體來看,市中心的的信訪數量遠遠高於郊區,靜安、楊浦、普陀、長寧都排在前面,崇明、奉賢、金山排在最後三位。
住、行幾乎是所有區縣居民最關注的問題。這也與全市的統計相吻合,道路交通收到的投訴建議最多,有3113封,住房保障有2654封,佔全部信訪數量的六成多。商業繁榮的市中心往往收到較多工商消費類的投訴,在上海石化所在的金山區、寶山鋼鐵所在的寶山區,居民更關心環保問題,松江、崇明的居民關注較多的則是市容綠化和生態保護。
去年三月,松江某小區部分居民頻頻通過網上信訪、12345市民熱線等反映小區旁的汙水泵站經常瀰漫異味,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在泵站無法搬離情況下,最終通過汙水泵站的設備改造、強化技術工藝、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解決了居民反映的臭味問題。